初中数学的以生为本教学研究

2020-01-14 02:49甘肃省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詹双全
数学大世界 2019年33期
关键词:内角实例数学知识

甘肃省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 詹双全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复杂、涉及题型多”等特点,每个人都想要学好数学,却很少有学生“得益于课堂”。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有的教育者通过单一的形式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适当的数学练习活动。这种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就从新时期引入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对当前的数学课堂模式做几点分析,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简单和快乐。

一、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扩展数学课堂活动

初中阶段是数学教育的预备期,同时也是加强期。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理应有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但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当前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进步,还会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给教师的课堂施教带来一定的困难。初中数学教育与初中生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为了响应素质教学号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在各大学校内施行,并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反馈作用。

“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基础,构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课堂,帮助学生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章节的教学知识为例,想要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他们分别探究“x 轴”“y轴”“坐标原点”之间的相关性,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数学思维更加灵敏。这种让学生“自行探究”的课堂小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极大地发挥了“以生为本”的教学作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本质。

二、强化“以生为本”的教学实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教学内容,在数学课堂中引入“以生为本”的教学成效毋庸置疑。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日常解题过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以生为本”的教学实例,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索与解答能力。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只有结合了日常生活元素的课堂,才能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经历和感受数学的学科价值,使数学学习更加简单和快乐。

在教学《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一章节时,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基本的数学知识,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多边形内角和的实际运用,保证数学课堂尽可能地切近学生的生活。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能通过自己现有的数学知识,把n 边形的各个顶点连接成对角线,再将 n 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而数学基础较强的同学,可以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这(n-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n-2)×180°,即为多边形的内角和求解公式。通过这道例题我们可以看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生活实例来创设课堂情境,激发起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学习经验。

三、丰富“以生为本”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为了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教师不但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还要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丰富“以生为本”的教学内容。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正是要通过给学生传输必要的数学学习技能,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学、动脑思考,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与学”是一个和谐的共同体,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才能达成师生之间的教学共识,实现教学相长。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理论结合思维的学科,需要教师注重新时期“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来扩展数学课堂活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还必须强化“以生为本”的教学实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只有从学生出发,不断丰富“以生为本”的教学内容,才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从本质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内角实例数学知识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三角形分割问题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