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正脊治疗颈心综合征验案1则

2020-01-14 20:56常丽君段平平王光安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6期
关键词:正脊大椎痹证

常丽君,段平平,王光安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

颈心综合征是由颈椎病导致的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等一组综合症候群,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其属中医“痹证”范畴。笔者运用针刺大椎、脑户、双侧脑空穴联合正脊疗法治疗颈心综合征常获良效。本文介绍针刺联合正脊治疗颈心综合征患者验案1则,以飨同道。

患者,男,51岁,2019年6月26日初诊。主诉:间断性心慌发作6个月,加重2 d。现病史:肩背部及左肩、左肘疼痛10余年,未予系统诊治,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伴呼吸困难,半年间上述症状反复出现,伴有头痛、头晕。2 d前,患者上述症状再发加重,口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后症状缓解不明显,遂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刻下症: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头痛,头晕,乏力,中指、无名指夜间偶有麻木感,活动后麻木症状消失,纳可,眠差,多梦易醒,醒后难复眠,二便调,舌紫暗,脉结代。查体: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屈颈试验(+)。西医诊断:颈心综合征。中医诊断:痹证,气滞血瘀证。治则:舒筋通络,理气活血。给予针刺大椎、脑户、双侧脑空穴联合正脊疗法治疗。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稍前屈,充分暴露颈项部,大椎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35 mm×50 mm无菌毫针直刺35 mm左右,予以小幅度低频率提插,得气后持续刺激1~2 min,行针后出针,不留针。脑户、双侧脑空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35 mm×40 mm无菌毫针,平刺20 mm左右,均采用轻插重提之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嘱患者进行缓慢的颈部活动,如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出针后,患者取俯卧位,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医者站于其左侧,先以掌揉法放松患者背部肌肉,时间为5 min,然后以右手掌根压在背部棘突,左手置于右手背上,嘱患者放松并深呼吸,待呼气将尽时,医者双上肢垂直于脊柱同时向下施力冲压,听到清脆的关节弹响声提示复位成功,然后检查相邻的上下关节,若仍有错位可依法再施。嘱患者每日至门诊接受上述治疗。治疗7 d后患者自述心慌、胸闷症状基本消失,无呼吸困难症状,嘱患者适当加强颈部活动,注意颈部保暖。半个月后随访,患者自述心前区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工作与生活已恢复正常,半年后回访,患者症状未再复发。

按语:颈心综合征是颈椎病所致的胸痛、肩背部、上肢尺侧放射痛,伴胸闷、心慌、汗出等一系列类似“心绞痛”发作的症状,是颈椎病中较为特殊的病例,病因复杂,极易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1]。该病病位在颈椎,又涉及全身疾病,在颈心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起着最主要的作用。《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外邪侵袭,经络壅塞,致气滞血瘀,太阳经为“诸经之藩篱”,主表,固护于外,故太阳经首当其冲,出现“不通则痛”等颈肩部及背部疼痛的表现。痹证先受之于皮肉筋骨,后传至骨与关节,最后到达各个经络脏腑,形成“五脏痹”,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胸痹”症状,治疗应当以舒筋活络、理气活血为主[2]。《针灸甲乙经》记载:“大椎,在第一椎上陷者中,为三阳、督脉之会。”针刺大椎具有益气壮阳之功,主治肩背痛、项强、腰脊强等症。《类经图翼》言:“治身痛寒热风气痛,治背膊拘急,项颈强不得回顾……大椎为骨会,骨病者可灸之。”为大椎治疗各种骨痹证奠定了理论基础。但针刺大椎的深度非常重要,正如《素问·刺要论》言:“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深浅不得,反为大贼。”大椎穴针刺深度因病而异,针刺深度一般为0.5~1.5寸(15~40 mm)[3]。脑户在督脉上,“治症同强间”,主“治头风,并心下烦闷,呕吐不止,头顶不能回顾”[4]。脑空属足少阳胆经穴,脑,本作垴,《说文解字》言:“垴,头髓也,空,即孔窍也。”《类经图翼》言:“脑风头痛不可忍,项强不得顾,目瞑鼻衄,耳聋。”大椎与脑户、双侧脑空穴合用,并与正脊手法相结合,共奏舒筋活络、理气活血之功,最终使气滞得散,瘀血得化,改善心前区不适症状,预后良好。

猜你喜欢
正脊大椎痹证
正脊治疗脊源性内科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艾灸大椎、百劳、涌泉穴缩短静脉输液反应病程的疗效观察
乌头对寒、热痹证大鼠痛觉敏感干预作用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住在皇帝头顶上”的故宫镇物
杠杆定位与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地震云
远香堂
大椎穴适宜的人群和使用宜忌
大椎穴
壮医外治法治疗痹证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