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地区高职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研究

2020-01-16 23:18文波谭美云罗娜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首映 2020年3期
关键词:外语校企区域

文波 谭美云 罗娜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长株潭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外语人才的培养机制上,要进一步地推动该区域的人才合理流动,而且要充分考虑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从而推动长株潭区域的经济与人才培养的共同成长。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要形成特定的思路,根据长株潭区域经济的实际情况推出有效的高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后,充分投入了巨大的配套资源,从而实现该地区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因此在实现其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大量区域内企业也都需要综合能力突出,尤其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在这一基础上实现人才的合理培养,特别是针对长株潭区域日益增长的外贸业务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外语人才成为了一项重点工作。

一、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对外语人才需求基本情况分析

长株潭地区的城市群主要是以长沙为中心,加上株洲市和湘潭市,在土地面积上占到湖南省土地总面积的13.2%,在整个湖南省内也是具有影响力的城市群,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也起到了非常大的示范性性作用。在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外贸型经济贡献了新的增长率,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对于全省生产总值贡献率也超过了四成,因此在推动湖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要形成该地区的核心增长,特别是在经济总量的发展上,要以外贸为主要抓手,力争通过自贸区的落地和引领作用,推动对区域内智能制造业的海外拓展和外贸型企业进一步发展。

就目前的情况看,长株潭区域的科学技术以及支柱型产业发展的情况,逐渐从过去以国内市场为主体转变为以外贸出口为主要新增长的发展模式,长株潭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制造产业仍然是长株潭区域的支柱性产业。这些制造类企业相对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有比较长的道路要走,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的过程里,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外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对长株潭地区的高职院校外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具有复合型人才特征的高职院校外语人才数量还是相对较少,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与长株潭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没有互相融合,这也导致了本地培养的外语人才流失,外省市外语人才难以引进,供应与需求没有形成互相匹配和联动的作用,从而制约了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结合长株潭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能力较高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的本地化培养是本地区高职院校培养外语人才必须抓住的重点。

二、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下高职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长株潭城市群在全国的影响力也逐渐加大,对湖南省的经济总量以及各类新增经济项目而言,都有非常广泛和密切的影响。就目前的情况看,长株潭地区目前共有高职高专院校50 多所,这些院校每一年能够提供毕业的高职院校人才达到10 万余人。在这些专业人才当中,外语人才其实是其中的关键主力,而长株潭地区也十分关注高职院校的教育,特别是通过打造一些具有外语和商贸特色的职业技术院校及专业,对外语人才进行培养。不过,目前长株潭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开展外语人才的创新性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

首先,长株潭地区的高职外语人才的培育工作,与长三角与珠三角一带的高职院校教育之间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大部分长株潭地区的高职外语人才签约企业之后,还需要较长时间进行上岗培训,也就是其技能的提升与岗位的适应性上,还需要一定时期的磨炼,没有形成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外语人才与长株潭地区的产业结构人才需求之间还有一些距离。这些外语人才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够逐渐的适应中级的技能性岗位。由于当前长株潭地区的产业结构还在快速的调整,因此很多在前一两年还能基本适应长株潭区域商贸需求的高职外语人才模式,在当前已经出现脱节现象。而且长株潭区域的企业,在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上面没有形成常态化的模式,很多企业所提供的培训规模和层次相对较低,乃至于其培训的质量在提升上面还有一定局限性,没有和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出现了外语人才与企业发展情况相脱节的现象。基于这种现象分析,校企合作培养应该是能够解决长株潭地区创新型高职外语人才在培养与企业相适应的问题。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政府主管部门对于长株潭地区的高职外语人才培养,特别是在进一步推动企业与学校之间密切合作上,还没有形成一些相对应的法规或者政策,企业在实现与学校之间的共同融合发展上,没有相关机制进行保障。另外一个方面是高职高专院校和目前市场之间的适应过程中,一些学校虽然也非常重视高职外语人才的培养,但是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没有形成主动性,很多企业还是坐等高职院校培养出成熟的外语人才,这实际上也不符合人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本规律。就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层次不高,而且在共同研究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上,也只是形成的一些书面的观点和建议,更有甚者只是把学校与企业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实质的教学和培养过程中没有形成互动机制,这实际上就无法满足稳定的高职外语人才培养体系的逐渐成熟与发展需求。

三、长株潭地区高职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思路

要实现长株潭地区高职外语人才的培养,创新就必须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通过优化各种经济与物质支持,推动长株潭地区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好外语人才。在目前的情况上看,长株潭地区不能够照搬国外或者是江浙广东一带的外语人才培养机制,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长株潭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特别是不可忽视该地区的产业集群和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样才能够推动长株潭地区的高职外语人才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

首先,在政策的角度上,长株潭地区要形成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的配套法规或者政策,鼓励高职高专院校与长株潭地区的企业形成密切的合作,共同研究并且形成高职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在这一角度上,高职院校可以形成外语职业教育集团或者联盟,通过校际交流、企业专业指导和联合培养等群策群力的方式以及更加精细化的外语人才分析模式,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充分分析,根据企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情况,为企业订单式培养高职外语人才,这样才能够帮助外语人才在完成学业之后投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能够真正为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外语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国内诸如厦门或者宁波等地政府,也形成了一些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长株潭地区的高职院校在推动校企合作与外人才培养方面,也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明确企业和学校在合作培养外语人才方面的义务与责任,从而把人才的培养形成校企双方的自觉行为。

其次,在合作模式的创新上,长株潭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和企业形成密切合作的方式,也可以是更为多元化的,以高职院校外语人才的培养为核心,争取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或者职业教育集团的方式,联合领导校企合作的一些具体事务。在经费投入和相关保障上,长株潭地区各个高职高专院校在推动外语人才的培养上,可以由高校的教学费用和企业的专门性经费互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长株潭地区高职高专院校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不断发展。像外贸型的民营资本相对比较活跃的情况下,长株潭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可以吸引一些民营资本进入到校企合作的领域中,并且加大保护与推动的力度,鼓励高职高专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化专业与企业之间的互相结合,联合申报一些人力资源开发项目,从而使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

在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上,针对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某一些外语专业或者某一些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外语学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可以考虑与企业采取实质性的合作。目前长株潭地区的交通情况比较便利,城际轻轨和快速车道的拉通基本实现了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可以鼓励不同类型、不同语种的外语专业人才在交通津贴支持之下,到各个企业内进行实习锻炼,通过感受和体验长株潭地区不同的制造型或外贸型企业的实际状况,使外语人才在自我提升过程中有更加明确的目标。通过这种联动合作的方式,学生在成为高职外语人才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协同创新,从而让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到外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之中,真正培养出社会与区域经济所需要的外语人才。

四、结语

湖南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与长株潭地区的一体化高速发展息息相关,也离不开充足的外语人才保障。在投入到更多的资源推动长株潭地区培养外语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高专院校要形成积极性与主动性,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融入,注重与企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合作,共同为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创新型高职外语人才,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外语校企区域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分割区域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区域发展篇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