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剧《貂蝉》演出的扩声系统设计与调试

2020-01-16 23:18吴聪甘肃省歌剧院
环球首映 2020年3期
关键词:合唱队貂蝉调音台

吴聪 甘肃省歌剧院

歌剧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我们单位不懈追求艺术发展的首要途径。从20 世纪50 年代初便开始了歌剧创作的历程。如今时代发展、科技、文化与意识的进步。也使得我们这一代新的音响师经历了许多磨炼与成长。

音响,作为舞台美术的一部分。往往是最不显眼却最重要的。除了小型演出以外,大型歌剧往往受到演出剧场的声学环境与设备使用方式的制约。满足观众还是满足演员变成了艰难的取舍。以我单位演出的大型歌剧《貂蝉》为例:

一、关于话筒

话筒的摆放:

a.合唱。合唱话筒悬挂在舞台的上方对应主要合唱演员的表演区域。它们分别悬挂在两道吊杆上,以多芯卡侬线缆连接至接口箱。话筒自然垂直向下,话筒头向合唱演员的方向扭转了约10 度。两道吊杆中,靠前的吊杆距台口1.5 米左右,以平均的距离悬挂6 支舒尔MX202 合唱话筒。两道吊杆中靠后的吊杆距台口约5 米,此处话筒覆盖的是剧目中合唱演员的主要表演区域,这道吊杆上以平均的距离悬挂7 支舒尔MX202。与前排的空隙对应。悬挂话筒距离合唱队的高度,在彩排时反复进行调整。由此来找到最佳的拾音距离与设备使用安全距离的最佳分割点。

b.独唱。主要演员5 名,使用了设备一对一的配置。冗余备份2 只。参照一般歌剧话剧常见的拾音方法,将话筒通过胶带固定在演员前额头发中,或发饰上。在保证良好的拾音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隐藏了话筒。以确保演员造型不被破坏。

c.乐队。由于剧场的乐池普遍较小,而本剧目需要的乐队编制较大。根据实际情况,话筒数量不能太多,在与指挥家和导演反复讨论后得出了相对合理的数量,12 支。最终对乐队的拾音做出如下安排:小提组2 支、二提组1 支、竖琴1 支、打击乐组1 只,大提组2 支、中提组1 支、倍大提琴组1 支、古筝1支、管乐组2 只。由于空间狭小,各个话筒的拾音覆盖范围与角度都是精心设计的。从而达到了比较满意的交响乐群感听觉体验。

二、关于音响系统

1.调音台的选择:根据剧场的实际情况与剧目需要使用的母线数量,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接口数大于32 的模拟调音台或数字调音台。为了使编组方便,操作灵活。我们选择了VENUE D-SHOW数字调音台作为主调音台。Allen & Heath ML4000-48 作为备用调音台。一主一备的方案也是现代演出中降低事故风险的必要选择。

2.调音台的编组:为了控制方便,我们对输入输出做了编组安排。乐队话筒编为一组。因乐队话筒的精细调整已在演出前的彩排环节中基本完成,所以现场以总体控制为主;合唱话筒编组分前后区两组。根据合唱队表演的位置,移动方向。在编组的前提下选择性的打开部分话筒,来有效的减少合唱队产生的环境噪声/移动指令等不必要的声音拾取。简而言之:用编组控制前后深度,用手动调节左右方向;独唱话筒未编组,由于独唱话筒上下台次数多,角色更换频繁。所以选择了进行独立跟踪控制,以降低操作风险。

三、关于现场调音

1.声音的比例:首先确定五位独唱演员的声音。力求还原清晰自然,以接近直达声的听感。其实在排练的最初期,演员跟着钢琴伴奏对曲调的时候我们音响组就参与其中了。他们每个人声音的特质,以及在各个咏叹调上游走的律动已经深深烙入脑海中的听觉印象。现场调整他们的声音更类似于一种寻找记忆的比对过程。单独试唱调整后我们会要求演员进行重唱的试唱,进一步的判断各声部在交汇的情况下是否和谐共存于各频段。

然后调整乐队的声音。除了乐器分组试奏来调校各个乐器的基本发声特性以外,我们还会请指挥家来辅助判断交响乐扩声整体的质感与空间感,以期望达到更加舒适的听觉氛围。

最后调整合唱。因为剧中有很多需要合唱团在移动中演唱的要求,以及测试对于合唱队产生的环境噪声与调度指令噪声的处理。关于合唱队的移动路径,我们整理出来了一套非常详细的走位图。在特定剧情下,合唱队会跟着移动的舞台布景从悬挂话筒覆盖区域之外的地方演唱着走上表演区。覆盖盲区的持续时间约为20 秒。这种情况下,我们在该舞台布景的高处固定了两个全指向话筒。因为布景是移动的,所以我们采用了两套无线腰包系统。经过数次悬挂位置的调整,解决了拾音覆盖的问题;合唱队在各个位置演唱后就可以开始调整悬挂话筒的高度了。这个调整除了找到合适的有效覆盖范围,降低台口固定返送的声音串扰。还需要平衡演员的实际表演高度。

2.关于啸叫风险,它从来都是音响系统中如影随形的存在。而舞台返送系统是产生啸叫的主要途径。在歌剧《貂蝉》的初期,合唱队是要求很大的返送的。在舞台上开合唱返送会导致悬挂话筒受到很大的声音串扰,导致拾取的声音清晰度下降,失真。听觉上不满足又加大音量,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啸叫的产生。在与指挥和导演协商后,决定牺牲合唱队的自我听觉感受。让他们用音乐素养来克服听觉不适;角色演员话筒也有很大的啸叫风险。该种类话筒在音响话筒设备中是灵敏度最高的类型。在剧情的推动下,一两个主要演员会趴在地上或坐在地上演唱,而前区的返送音箱就在他们眼前……这个情况下是要做取舍的。一般处理就是衰减引起啸叫的频点以及降低该话筒的返送量,但是抑制这种高灵敏度话筒的啸叫是要以损失很多音色为代价的。其他的解决方法也考虑过,比如通过调度减少同时出现在音箱前的话筒数量,又或者最好让演员带耳返。在经历了与演员的谈判之后终于决定。前区返送音箱在乐队音乐信号保持发送的前提下,在风险节点上暂时去除主角话筒的返送。总体风险时间约为十五分钟,相较全剧长度两个小时的比例下演员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为歌剧《貂蝉》的全部音响体系构成思路;歌剧《貂蝉》自2011 年由甘肃省歌剧院立项,耗费三年时间创作。从演员到幕后工作人员,形成了230多人的演出阵容。该剧在2014 年4 月25 日在兰州成功首演。并被国家艺术基金选中,被确定为2014 年度大型舞台剧重大修改提高资助项目,获得350 万元资助基金。成为省歌剧院历史上首个获得国家级项目资助的剧目。2015 年3月,歌剧《貂蝉》在与国内外69 台剧目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第25 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集体奖”,成为本届“白玉兰”奖唯一获此殊荣的国内剧目,也是我省首获“白玉兰”奖的歌剧剧目。2016 年8 月12 号13 号,受国家艺术基金的邀请。歌剧《貂蝉》进入国家大剧院展演。全体演职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的艺术执着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猜你喜欢
合唱队貂蝉调音台
洋葱合唱队
洋葱合唱队
闭月羞花
“关羽斩貂蝉”是否是传说
漫话貂蝉
论合唱队的指挥
浅析调音台的调音技巧
四大美女之谜戏说貂蝉之死
模拟调音台与数字调音台的比较
RunningMan新款紧凑式调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