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性军队医院后勤保障效能提升面临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0-01-17 19:28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后勤保障后勤军队

进入一所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功能明确的楼宇,清晰的标识导引,便捷的交通流线,干净整洁的医院环境,这些无不凸显医院后勤在病人入院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大型综合性军队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无疑是军队医院最具代表性、也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医院。众所周知,在所有公共建筑中,医院是最具公众意义的建筑,体量庞大,为社会广泛提供各类服务,受众范围和数量极为广泛,无论在军队还是地方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军队医院后勤由于其“姓军为兵”的属性、军民融合的特点,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医院的特性,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大型综合性医院后勤保障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军队医院后勤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

1.1 既要做好后勤服务更要发挥好管理职能。区别于其他地方公立医院医院,军队医院后勤部门有着更重的管理职能,特别是军队特色鲜明的行政安全管理、业务计划制定及执行、财经审计制度的落实、住房管理及房清等等,诸多法规性、政策性强的业务工作既是军队医院后勤部门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对后勤服务保障活动的约束。在搞好为科室、工作人员服务的同时,既要高标准的搞好各项服务,又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避免人情因素干扰。尤其是十八大后,军队医院后勤管理者更要树立极强的遵规守纪观念,骨子里要养成后勤保障不仅仅是服务,更是日常违规违纪行为的执法监督部门。当前形势下,后勤管理方面政策把握不准,给医院全局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逐步加大,如何吃透并应用各项法规政策,提高后勤保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摆在所有后勤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2 既独立成体系又与医疗活动高度契合密不可分。经历多年发展,军队医院从体量到社会影响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军队医院后勤系统管理范围广,包含饮食、车辆、建设、环境、物业、财经等。后勤业务特点区别于医院其他部门,看上去自成体系,其内部各个业务自有自己的行业管理规定,运作模式,较为固定的权责。现实中,一个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疗护理部门、政治部门与后勤部门甚至都形成自身的部门文化。事实上,医院后勤部门与其他部门是一个医院的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后勤部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调整分配人力、物力、财力流向的任务,高效的后勤必定会为医疗一线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支持,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现代化程度,反过来也会促进医院后勤系统的建设水平的提升。需要探索一条1+1 大于2 的效果的后勤与医疗关系之路。

1.3 新建现代化建筑与营区基础设施老旧情况将长期并存。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大多建院时间较早,随着军队逐步走向国际化,医院承担的使命任务逐步丰富,任务越来越重,各个医院学科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随着医院床位的扩张及使命任务的扩展,原来住院等大楼逐渐老旧和容量不足,进入到十二五以来,大多数医院新建了医疗大楼,由于医疗建筑的特殊性,除整体迁建的医院外,大多数医院都处于老旧建筑与新建筑并存的时期。特别是,随着军队工程建设领域,新建项目审批难度加大,大多数医院建设规模超过编制规模,新建筑很难再得到批复,一些仍保留使用的旧建筑仍然在医院运行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同一院区新旧建筑并存的现状仍然存在,这一形势下,新旧建筑如何实现功能耦合,更好的为医院全面建设发挥作用,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1.4 先进的硬件建设与相对落后的后勤管理方式理念存在矛盾。前一段时期,军队医院各项建设,特别是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硬件设施先进程度普遍较高,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对后勤人员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军队医院后勤从业人员种类繁杂,有军队职员干部、军队职工、非现役公勤人员、聘用制人员、社会化单位人员等,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工作参与程度存在差异。一些军队职工虽然年龄偏大,但由于历史原因仍然在工作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即便其工作技能、管理理念已开始不适应现代化后勤要求,但其大多能够以院为家,工作责任心较强。一些社会化人员及合作单位人员,依属感较弱,工作岗位对他们来讲,更加是一份职业而不是事业。怎样整合种类如此之多的后勤管理人员,使大家目标一致,行动一致直接决定着军队医院后勤管理的效能。

1.5 普遍开展的成本核算与后勤粗放型管理模式普遍存在。为了提高科室积极性,更好的控制成本,大多数军队综合性医院都推行了成本核算制度,这一制度从实际执行来看,医疗一线不但对医疗耗材等消耗十分关注,对后勤成本也非常重视。医院是能耗大户,大多数床位在2000 张左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水电气年消耗量都在3千万至5 千万之间,由于长期处于军队行政开支时代,成本意识较差,加之由于军队医院大多数后勤管理人员工作是铁饭碗,没有减员增效的压力,节能意识普遍较差。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医院由于设备管线等老旧,跑冒滴漏严重,且大部分医院节能教育环节缺失,长流水、长明灯等损耗累积巨大。一些医院采取节能措施行动较早,设施设备也进行过多次节能改造,但系统整合不够,很多措施流于形式,节能降耗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2.提高军队医院后勤保障效能的对策

军队医院后勤管理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的今天,作为以服务目的为主,关系到所有人切身利益的后勤行业,与社会各行各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当前,随着医疗行业整治,后勤管理越来越法制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更加体现出后勤业务专业性强的特点。做好医院后勤管理的一个核心目的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为提高军队医院后勤管理效能,需进行全面的改进。

2.1 以军队医院改革目标为建设方向。作为军队卫勤力量建设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军队医院系统的改革重组成为此次军队力量改革重塑过程中最复杂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部分。此次改革中,军队医院后勤保障编制体制、承担的使命任务与之前相比发生巨大变化。在对军队医院后勤管理模式、标准、方法进行调整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改革方向,明确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目标,避免走弯路,导致后勤各方面资源的无谓消耗。

2.2 运用系统观念建设后勤保障体系。后勤保障要用系统论的观念来分析,宏观层面,后勤保障与医疗一线是一个整体,两者互为牵引,先进的后勤管理模式对医疗工作的发展会有好的提升作用。微观层面,后勤保障体系内部也是一个整体,互为支撑和补充,系统内部也需要流畅的运转。要对后勤要素进行认真梳理和分解,破解影响各要素之间运转的阻力,捋顺与医疗行为的关系,优化要素的调整,从而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回报。

2.3 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作为医院管理层,要摒弃后勤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什么人都能干的传统思想。现代的后勤管理专业性越来越强,各项法律法规越来越规范,需要相关人员具有过硬的法制观和业务能力以及对工作的责任心。要改变后勤人才普遍存在的重使用轻培训的做法,不但要区分管理层、业务层等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培训,还要区分干部、职工、非现役人员、社会化人员不同类别,分门别类做好职业培训。注重后勤文化在提升后勤系统效能中的作用。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大多建院历史悠久,有着很强的特色较为鲜明的医院文化,要在医院整体文化之中提炼符合本院实际的后勤文化,通过培树和宣传后勤文化,凝聚人心,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人人想出彩,班组间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2.4 完善后勤保障服务标准化体系。长期以来,军队医院判定后勤服务质量仍是主观上的简单的好与坏,人为因素大,造成社会化单位对领导关注的领域投入精力大,领导不关注的,投入精力少,造成管理上的漏洞。操作上,以简单的修好为标准,环境上可能会造成很大浪费。客观上与人员种类繁杂、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有关系,但没有一个明确的工作标准也是人员容易钻空子的重要原因。后勤管理需要引入标准化管理理念,要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不必生搬硬套JCI、ISO 等管理标准,更重要的是注意结合成功的工作实例,制定符合医院自身实际的标准。

2.5 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衡量后勤管理效率高低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看后勤系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军队医院普遍信息化程度较高,后勤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在物联网普及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直接决定着后勤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各种临床需求,库存物资量的变化,经费的动态发展等等。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决策层决策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度,确保决策科学合理。大部分大型综合性医院his系统平台已经很完善,要对其中的后勤管理系统加以充分利用,在解决好后勤信息来源以及分类问题后,可大幅加快后勤决策的速度和效率,从而提升后勤保障效能。

总之,后勤保障效能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从指导思想、硬件、软件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找出符合本单位的解决办法,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又不能贪大求洋盲目跟风。最重要的是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论证,系统分析,明确后勤管理的目标,同样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一定会建设成一个科学、高效的后勤管理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后勤保障后勤军队
事业单位后勤保障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档案工作强化疫情防控后勤保障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后勤服务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能力生成探究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