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建设第二课堂的需求和发展性研究

2020-01-17 05:58徐敏
知识文库 2020年2期
关键词:评教职校第二课堂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的部署,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各高职校结合实际情况,牢牢抓住教书育人这条主线,立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主阵地,突出素质教育,建立了第二课堂制度,构建第二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十九大报告在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1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区别

第二课堂就是区别于第一课堂的一种从课外的学习、活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成才成长方式。第二课堂的学习依赖于第一课堂又不局限于第一课堂,它的学习范围非常广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二课堂有别于第一课堂,它不仅加强了对第一课堂理论性、专业性知识的理解,而且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高职教育的形式长期以来依赖于第一课堂上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单一,第二课堂缺乏系统性建设。第二课堂的选课虽然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但是开展较为有限,学生自主参与第二课堂的途径稀少,多是知识讲座、复习第一课堂知识、考证训练及参加各种社团比赛等形式,满足了一部分有兴趣有需求的学生,无法保证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锻炼能力。第二课堂也没有和第一课堂形成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在教学体系上仍然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处于相对独立的发展态势。

相较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中学生任意度、随意度较高,缺乏约束性,甚至成为了点个名就能自由活动的课程;尤其在这个手机网络充斥生活的时代,不少学生都愿意投身于虚拟世界中,对现实世界的兴趣缺失,第二课堂就成为了学生捧着手机坐在教室里的课堂。大多数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多是随大流,导致在第二课堂的学习实践中不能将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没有将第一课堂进行深度拓展,对自身专业发展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同感不高,导致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实效性较差。同时学校也缺乏对第二课堂建设的足够重视,缺乏第二课堂进行的制度规范,没有建立起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育人价值目标体现不明显,造成学生只看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不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的体验。

2构建职校第二课堂拓宽教育途径

构建职校第二课堂不仅能拓宽教育的途径,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与社会的契合度,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成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首先建设有效的第二课堂需要学校各级各部门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建立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通过编制发展规划、制订规章制度,明确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各自的职责与任务,制定两个课堂的各自的考核评价办法,建立促进两个课堂互动融合的体制机制,指导两个课堂的特色建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应该加强对高职院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建设的指导、检查和考核,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推广成功经验,带动所有教师都来做好这项工作。当然对那些在第二课堂表现优异、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励大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来全面发展自己。因此考核奖励机制对师生都有正面的辐射作用。

与此同时,在制度保障下建设第二课堂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第二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兴趣交汇点,本着提高学生素质综合发展的初衷,所以需要广泛征集师生对于课程的需求和建议。同时教务部门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第一课堂的课程设置,对这些需求和建议进行综合考量,在采集需求、设置课程时就应该把两个课堂的融合能力考虑进去,让第二课堂的课程成为第一课堂的深度推广和应用,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得以大显身手,充分实践,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第一课堂的求知欲和效率;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第一课堂成为第二课堂的奠基石,只有在第一课堂中认真学习理解原理,才能在第二课堂中学以致用,前行至远。因此教务部门和师生需要共同来发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交汇点,,从各自的角度来挖掘出能够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需求,让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不再成为没有关联的平行线,让第一课堂在第二课堂中走得更深更远。

3以人为本的第二课堂促进人的更好发展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但指需要按照人的发展需求来规划,也指需要人在意识上达成共识,共同建设和发展,当人与人、人与事组建成命运共同体,那一切将水到渠成。因此,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开展第二课堂的过程中凝心聚力,增强第二课堂的感召力。评教评学对于师生来说是比较客观的信息互通形式,有助于师生互相反馈诉求。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的评教结果能够潜在反映出需求和愿望,无论评教结果如何,对教师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但是无记名的评教会让学生言过其实甚至口不择言,造成评教结果有失客观公允,反而不利于第二课堂的开展和改进。所以评教如果能够进行实名制,让学生在评教时能够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能够极大避免不客观的评价,促使学生正确使用自己的权利向教师提出对第二课堂有益的想法。作为教师,也要积极利用评教平台,结合学生的意见提高第二课堂的实效。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评学也要及时传达到学生。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手机app管理软件或校园智慧平台进行评学活动,可以一对多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反馈;与此同时,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实际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予以量化评价,与学分制相结合;如此教师可以结合所授课程制定特色的评学考核标准,借助平台督促学生及时关注自己的第二课堂表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此评教评学能够促使师生构建第二课堂学习共同体,营造相互关注、督教督学的发展氛围,促进师生共同维系第二课堂的良好发展。

以人为本的第二课堂还需要促进人的更好发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丰富实践育人有效载体,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应契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当代学生的實践工作能力。第二课堂完全可以突破课堂形式,甚至走出校园,让学生在技能、竞赛、协作中获得对自身和外界新的认知。以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刚刚组建的龙舟队为例,龙舟运动在全中国的发展正如火如荼,甚至国外高校也组建龙舟队到中国来竞技,可见此项团体竞技运动获得了世界的青睐,深得学生的喜爱。因此组建龙舟队成为了该校第二课堂的又一创新,龙舟队从组建、训练到正式参加比赛得到了师生的全力支持,学生也从中学到了永结同心、永不放弃的龙舟精神,只要是龙舟队员,不但在龙舟训练中表现刻苦,在其它各项学习中也不甘示弱,龙舟精神被队员们辐射到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成为学校精神的新生力量。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龙舟精神就是对第二课堂新的启示,让第二课堂依托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挖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精神潜力,综合素质也将随之有所发展。

4总结

第二课堂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开拓,能够有效地解决第一课堂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切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延伸了人才培养的柔性和弹性,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高职校在建设第二课堂的过程中需要审慎各方面的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依托传统文化创新课堂形式,师生同心协力共同让第二课堂在学校教育中展现育人特色,与第一课堂相互促进,创新发展第二课堂,形成职校育人的新局面。

课题项目:基于职业教育第二课堂的“融课堂”实践研究;编号:2019-2020 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项目1900631;项目负责人:徐敏。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汽车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评教职校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成长课堂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