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性

2020-01-19 02:02张学倩
贺州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自然界生产力物质

张学倩

(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海南 海口 571158)

人与自然关系始终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性能够为我们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指导。实践作为历史的本质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作为实践的表现形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则决定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样态,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因此,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要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变革。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类历史经历了史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到现在我们所追求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样也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从崇拜自然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最后发展为亲和自然。

(一)史前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主要以采集和狩猎获取生活资料,使用的工具十分简单。这一时期,人虽然区别于动物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但是人的实践活动仅限于满足个人基本的生物生存需要,是被动的完全依赖于自然界所提供的现成的自然物生活,就像其他动物一样,作为自然存在物自然地存在于自然界中。正因为人对自然的认识和主动作用极其有限,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等盲目的自然必然性时束手无策,不得不像动物一样臣服于自然。对自然界的恐惧和敬畏,使人们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都当作神灵的化身加以崇拜。

(二)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时期是继史前文明后人类文明的新阶段,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经过史前文明对大自然的探索,人类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对大自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长时间的实践活动中,人们逐渐能够主动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进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逐渐摆脱对大自然的直接依赖,开始了种植农业和养殖畜牧业的生产活动。农业文化的兴起使得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利用和改造自然界,如:开发土地资源,利用太阳的热能进行农作物的栽培。农耕文明时期,农业与畜牧业生产的最大特点就是人可以通过利用动植物特性、发明运用生产工具,创造有利于人生存与发展的条件,生产人类最需要的产品。

(三)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18 世纪中叶,蒸汽机和纺织机在英国的广泛使用促成了产业革命。许多国家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陆续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工业文明的兴起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为人类开发大自然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随着自然作为工业实践对象的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加大,自然在人类看来只不过是有用物。人类开始征服自然和控制自然,认为自然只是能够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和生产生活条件的对象,只是人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有用工具。人们从大自然那里获取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这种无计划、掠夺性的开发也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

(四)生态文明时期:亲和自然

工业文明推动人类社会巨大进步,但同时也遗留下了很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现在面临的诸如人口爆炸、粮食资源短缺、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等严峻问题,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审视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后进行的协调和整合的结果,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关系和谐的社会形态。要走向生态文明就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资料。因此,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亲和自然的过程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1]21-22。

二、实践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实践是历史的本质,历史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在时间维度上的展开。人与自然关系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首要关系,始终在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中随着人的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发展演变。

(一)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本质属性,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首先,实践是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人与自然关系是感性对象性关系。自然作为人类实践的对象,人与自然之间存在对象性关系,人通过对自然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来确证人自身。其次,人自身是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满足人的需要必须要诉诸人自身以外的外部世界,也就是自然界。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资料,但这种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换言之,自然界作为人的实践对象,必须通过劳动来实现。劳动作为人类首要的实践活动,“首先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2]207-208。人通过实践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从自然界中获取生活和生产资料以满足自身需要。人通过实践认识自然、发现自然规律,并利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界,使之为人自身的目的服务。因此,实践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占有自然因素,是促成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活动,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

(二)实践能力的提高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

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取决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与自然作为人的实践对象的发展。“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因而,这是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世界的意识(自然宗教)。……任何绵羊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于:它的意识代替了他的本能,或者说他的本能是被意识到了的本能。”[3]161在远古时期,人虽然区别于动物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但是人的实践活动仅限于满足个人的基本的生物生存需要,生产力几乎为零,是被动的完全依赖于自然界所提供的现成的自然物生活,就像其他动物一样,作为自然存在物自然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此,这一时期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人类社会历史时期。

随着人的实践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提高,自然逐渐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进入人的视野,人与自然关系进一步发展。农耕文明时期,农业与畜牧业生产的最大特点就是人通过利用动植物特性、发明运用生产工具,创造有利于人生存与发展的条件,生产人类最需要的产品。到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期,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随着自然作为工业实践对象的广度与深度的进一步加大,自然在人类看来只不过是有用物。人类开始征服自然和控制自然,认为自然只是能够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料和生产生活条件的对象,只是人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有用工具。简言之,随着生产工具的发明与创造,人对自然的认识以及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加深,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随之变化。

三、社会形式决定人与自然关系的状态

社会形式是与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故而一定的社会历史形式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的。人与自然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形式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究其根源,在于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一)不同社会形式下的人与自然关系

马克思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阐述了人类社会的三大社会形式,即“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4]52

这三大社会形式的演变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看,其实也是从原初自然到人化自然,再到人工自然的发展。人的依赖关系本质上是“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5]42。在原初自然,由于人的实践能力和对自然的认知水平的低下,人们主要是以生存为目的来获取天然产物。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相对独立性时期,进入了人化自然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迅速,人类学会通过自身活动来增加天然生产的方法(如畜牧、耕种),并且能够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等到了第三种社会形态,人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自由个性)时期,即共产主义时期,“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任何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6]185。也就是说,人的实践能力与认识能力已经能够达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认识,能够自由运用自然规律进行社会生产,完成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向,在社会实践中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二)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人与自然关系的样态

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也就是和他们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一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状态同样也同人的生产相一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7]2我们现在的实践基础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带来的物质结果,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物质追求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异化了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导致了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的不均衡,造成了资源环境生态危机。因此,划分不同社会历史形式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决定了人与自然的不同状态。

社会历史始终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着的。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必须不断变革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历史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有选择的。在新的历史形式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生产目的的变革,就决定了新时期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人与自然关系。面对工业文明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模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带来的资源环境破坏、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在社会实践中变革人与自然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7]3。同样,“生态文明不能自然而然地形成,生态文明关键来自建设,而建设与发展几乎是同义词”[8]20。因此,我们要在社会实践中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变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不断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就需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过此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的、旧的生产力,而应该是绿色生产力。从目前资源环境生态危机来看,工业文明的生产力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表明其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要想继续发展生产力,就需要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首先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9]20。要充分发掘自然生产力,树立自然价值与自然资本的理念,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其次要以绿色技术支撑生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撑,绿色技术是绿色生产力的技术载体,是发展绿色生产力的核心和基础。只有发展绿色技术,才能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减少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二)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要解决生态危机,就要转变我们的生产方式,推进生产方式的生态变革。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实现生产方式的生态变革,首先要变革“黑色”生产力,实现生产力的绿色发展。具体落实为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技术创新,创新发展新型产业。譬如通过发展新能源技术、数字制造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等。

为了适应生产力的绿色发展,还须实现绿色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中所有制关系是决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主要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因为如果自然资源私有化,就会使资本进入,一旦资本介入到自然资源的利用中去,就会造成国有资源的贬值和流失。因此,要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防止国有资源的贬值和流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

(三)推动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推动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就是要实现出行方式的绿色转变,改变物质主义的消费模式,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进行循环高效的垃圾回收处理。首先,要实现绿色出行方式的转变。公民要具有绿色低碳的理念,选择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如搭乘地铁、公交、高铁等公共交通,使用新型节能环保轿车,减少购买和使用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汽车;企业要积极探索研发新能源轿车,转变发展模式,实施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国家要支持和鼓励新能源轿车产业发展,给予新能源轿车产业发展以积极的政策引导与扶持。

其次,改变物质主义的消费模式。改变物质主义的消费模式就是要改变物质主义与享乐主义的观念,进行绿色合理消费。简物质化,合理节制自身的欲望,克服享乐主义,追求非物质主义消费;改变人们对消费的物质主义需求的观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发展文化产业,引导人们从物质主义消费转向精神文化消费和绿色消费。再者,加强绿色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的绿色环保意识,促使公民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用电,不铺张浪费的行为习惯。

最后,落实垃圾分类政策。垃圾污染造成的土壤污染,水污染,物种变异已经是当今全球环境问题的一大焦点,垃圾分类迫在眉睫。积极推进并落实垃圾分类政策,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废物处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将不可降解的垃圾进行特殊处理,减少环境污染。上海已经出台并推行垃圾分类的政策,但如何将其更好地落实还需要进一步实施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境况,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原因,在社会实践中变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推动人类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猜你喜欢
自然界生产力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