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行业学院 构建“八个共同”机制为导向的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模式
——以贺州学院为例

2020-01-19 02:02黄文炎
贺州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学院

黄文炎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近年来,国家为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产教融合的制度设计,赋予了产教融合的新内涵。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不断探索深化产教融合的新途径,在实践领域出现了大量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贺州学院通过校企共建行业学院,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初步形成了“八个共同”即“共同研究设置专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平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和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紧密对接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走出了一条深化产教融合的新路子。

一、产业转型升级赋予产教融合的新内涵、新特点

1906 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Cincinnati University)推出了“工学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产教融合属于合作教育的一种形式,可以说是校企合作教育的深化发展[1]32。在我国,合作教育、产教融合原来是针对职业教育而言。改革开放伊始,技工学校恢复职业教育,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中期,国家出台一系列将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产教结合的政策,要求有关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国家教委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教高〔1991〕3 号)是我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的产教结合政策文件,鼓励产业部门全面参与职业教育。此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家对产教结合政策进行多样化探索,不断创新政策内容及导向,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和产教结合实践的深化[2]67。

进入21 世纪后,“产教融合”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2011 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1〕13 号)中提出了全面落实农村职业教育“产教深度合作”的要求,这可看作“产教融合”教育理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教育文件中[3]133。此后,在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其他国家部委颁布的一系列文件中,“产教融合”概念则被明确规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制度设计得到不断完善,深化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促进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引领作用的核心问题。

但整体而言,“产教融合”的概念使用范围、制度框架设计,主要还是局限于职业教育领域,“政策侧重于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2]69。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型,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开始突显,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整个高等教育对产教融合产生了新需求。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产教融合的概念出现在职业教育外的高教领域[4]148。同时,一场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的教育变革也拉开序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则明确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升为治国方略[4]148。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从国家层面加强了深化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将“产教融合”教育理念确定为国家教育基本制度,并明确为我国整体教育办学理念[4]148。2019 年 7 月 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系列纲领性政策文件连续出台,赋予了产教融合新涵义、新特点。一是产教融合覆盖的范围由高职院校扩展到所有的院校;二是企业行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学校主导转变为企业行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让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企业行业的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无缝对接成为产教融合的核心;三是“产教融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由院校依托企业变为拥抱行业[5]47,由对接企业的标准转到对接产业行业标准;四是“产教融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而是通过“引企入教”改革,把产业界的人力和技术等各类资源等引入高教领域,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产生质的变革;五是“产教融合”将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通过产教融合,把行业对人才、技术、生产的需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和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对接,从而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同步升级。

二、校企共建行业学院,构建“两院一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

目前,校企合作成立行业学院在国内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已有实践。行业学院也称产业学院,一般是指面向区域重点产业或新兴产业,依托专业学院,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以建设特色优势专业或专业群为载体,开展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一种新型二级学院[6]83。

贺州学院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广西贺州市,是一所地处欠发达地区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整体转型试点高校。贺州学院面对产教融合已由面向企业转向面向行业,行业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等新特点,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按照“两院一体”体制,校企共建行业学院,按照“八个共同”机制,共建专业,构建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贺州学院建设行业学院的主要做法是引入社会办学力量,合作各方以有形或无形资源(品牌、设施设备、软件平台等一系列资源)投入共建二级学院,形成对应比例的权、责、利关系,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培养服务某个特定行业的应用型人才。行业学院的管理体制实行“理事会”或“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制度,由合作方派驻管理团队和师资团队运营管理,按照二级学院的规格相对独立运行,有归口的专业和学生。从学校建制上,行业学院是按照新机制相对独立运行的二级学院实体,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目前行业学院管理体制逐步过渡到“两院一体”,即行业学院都挂靠在相关实体二级学院,与挂靠的相关实体二级学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教学管理、软硬件设施等不单独运作,但行业学校与学校的责权利关系不变,合作方的人事、财务独立。目前,贺州学院成立了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凤凰数字媒体学院、新道经济管理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碳酸钙学院、宝贤餐饮管理学院等行业学院。其中,中兴通讯信息学院是在“教育部—中兴通讯ICT 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基础上的合作项目,合作共建通信工程和物联网工程等本科专业,已经连续招生五届。“贺州学院凤凰数字媒体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与地方应用型高校合作共建的行业学院,目前合作共建广播电视编导和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

三、 以“八个共同”为导向,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

通过行业学院载体,“引企入教”,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初步形成了以“八个共同”机制为导向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原有传统专业的转型,加强了专业内涵建设,努力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一)共同研究设置专业

高校设置专业自主权扩大后,设置何种专业不仅要考虑办学者和学生利益,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专业设置管理机制,以此提高专业设置质量和效益[7]76。通过共建行业学院,学校与合作方广泛听取行业专家、相关主管部门、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和调整,突出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建设,确保专业设置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符合社会的需求。目前学校在建的7 个广西一流专业建设点,有2 个是依托行业学院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

(二)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专业建设的核心。学校与合作方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共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输出的专业人才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具体就是对照专业建设的国家标准,遵循“多主体参与、倒推式路线、一体化设计的原则”[8]76,开展职业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需求调研,充分发挥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性特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结构模块,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需求对接,与产业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对接,以最大限度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三)共同制定培养标准

行业学院在组织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专业的自身现状和特色,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标准既要符合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符合国家及行业人才培养要求,同时与专业认证标准相契合,使毕业生专业能力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四)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课程资源、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一是行业企业参与共建专业课程改革,包括共同设计项目化课程模块,共建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共同研制课程标准,共同制订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共同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系列校本教材等,确保及时引入企业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使课程内容体现行业需求、产业特色和技术进步现状。如在凤凰数字媒体学院,尝试进行整体课程置换,将部分相关专业课程置换成合作方凤凰教育的职业培训课程,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教学和开展实训活动。二是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开发教学资源库,共建课程资源。比如,中兴通讯信息学院以建设一流课程为目标,融入企业和行业元素,构建基于国际工程教育标准的数字化专业课程资源体系。2017年与北京华晟经世公司共同打造包括在线虚拟仿真教学中心等在内的智慧学习工场,通过线上课程资源的建设和线上开放平台的融合,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资源体系,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相关专业学生可以共享140 多所高校的开放课程,改变目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主体单一的现状,实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主体多样化。三是共同开发教材讲义。将应用型教材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鼓励校企合作编写教材讲义,设立专项经费资助校企合作教材编写、出版,并取得明显成效。四是积极开发新型教学素材。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行业企业专家纳入新型教学素材的开发团队,主导、参与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真正地将理论知识点转化为实践技能,逐步改变过去过于强调课程体系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忽视对接产业链的问题。

(五)共同组建教学团队

为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行业学院共建专业为载体,引入行业企业人力资源,共育师资,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一是组建混编教学团队。目前行业学院的教师主要由校方教师和合作方选聘的生产一线工程师及中高级管理人员构成,由于这两部分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方面存在差异,在教学任务分工上,原则上学校方教师主要承担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等课程内涵建设及课堂教学工作,合作方师资主要承担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教学和职业素质课、职业辅导、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及就业支持工作。通过组建混编教学团队,并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有利于提升本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企业行业教师可以把工程实际中的项目带入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程实际。比如,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合作方派出6-8 人的工程师团队常驻学院,学校每年暑假派出5-7 名本校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组织的课程技术培训。二是实施“一课双师”制,一门专业课程的完整教学过程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实施,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平台

通过共建行业学院,引进行业企业各类教育资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实训平台。在中兴通讯信息学院,通过共建教育部ICT 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贺州学院智慧学习工场、广西ICT 行业创新协同育人基地等一批校企合作平台,使学校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类专业群有了更高层次的建设平台和新的发展机遇。依托上述合作平台,学校成为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承担单位,通信工程专业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凤凰数字媒体学院共建数字媒体产业人才项目实训基地心、凤凰数字媒体协同育人示范基地、数字媒体虚拟实验室和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一体化实训室等一批实习实训平台,通过上述平台实现数字媒体类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与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新道经济管理学院共建工商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并依托这个平台,建成自治区级商科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使商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得到全面升级。除了行业学院的合作平台外,学校与其他企业共建了一批实习实训教学平台,服务覆盖了全校主干专业,对强化实训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在行业学院,合作方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优化和落实,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课程教学实行“一课双师”制度,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普遍实行双导师制。无论是在校内的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实验实训教学环节,还是在校外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都由混编师资团队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教学计划。

(八)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产出为导向,强调人才的培养质量既要由学校来评价,更要由社会来评判,以回应学生及其家长、校友、产业界等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与呼声。一是在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标准的基础上,重视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重点检验人才适用度。除了本校的任课教师外,教育主管部门专家、同行教师、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等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二是加强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不断完善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跟踪体系,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

四、结 语

贺州学院行业学院建设人才培养共同体,构建以“八个共同”机制为导向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不但对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而且在全国范围也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初步构建了学校与合作企业行业之间“合作双赢”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企业行业资源,破解了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没有行业背景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瓶颈,为贺州学院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升级版奠定了坚实基础。

诚然,共建行业学院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新生事物,要使这种改革发展模式更加成熟,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探索按照混合所有制体制,建立现代法人治理模式和形成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形成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如何从立法层面完善政策制度保障机制;如何建立“价值认同”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机制,减少价值标准冲突,保证合作办学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整体目标不发生偏离等等。解决诸如上述问题,必将有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学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