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现实意义及策略研究

2020-01-20 03:36边庆祝
黑河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农商实体银行

边庆祝

(黑河农商银行,黑龙江黑河16439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对于促进现代金融企业尤其是农商银行的发展、不断深化政银企等多方合作以及全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农商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发展而来的。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在长期的历史沿革和经营发展过程中,一直肩负着服务“三农”、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神圣使命,农商银行与各级地方党政、企业和城乡客户建立了密切的“鱼水深情”。服务实体经济对于农商银行来说,既是本源,又是天职。在“后疫情”时期,面对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农商银行如何深刻剖析实体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全面了解服务实体经济的意义及影响、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是力促农商银行和各级地方党政、企业等实现多方“共赢”的重要课题。

一、实体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实体经济的概念

实体经济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指人们通过使用工具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具体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服务生产、服务流通的经济总体活动。从狭义上讲,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所有物质产品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文学艺术、新闻出版、教育科研、信息科技、卫生、体育等所有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人们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基。

(二)实体经济的特点

1.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人们衣、食、住、行以及其他日常开销,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又是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和制造出来的。所以说,实体经济是保证人们一切日常活动的基础,能够为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提供根本的物质基础保障。

2.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人们除了生存的需要,还有发展的需要。所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经济环境的改善而不断提高。而实体经济为人们高品质的生活提供了更高水准的生产和制造活动。一旦实体经济停止运转,那么一切高品质生活的物质基础将消失殆尽,人们也从根本上失去了提升生活水平的前提条件。

3.满足人们基本需求。1943 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将人类需求分为了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还要继续追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也就是说,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还要实现自我价值,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而一旦实体经济停止运行,那么促使人们素质得到增强和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根基也将不复存在。

4.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也是地方经济的支柱。近年来,各地纷纷通过加大减税降费举措力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推动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大众创业以及企业创新等举措,推动了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和重点企业升级改造等步伐的加快,在一定程度刺激了实体经济的加快发展,也为地方经济的突飞猛进提供了强劲的引擎动力源。

二、农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现实意义及影响

(一)发展实体经济是一国的生存之基和财富之源。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是一个国家物质的基础和财富的源泉,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支柱,是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是夯实现代化建设体系的坚实基石,也是构建未来发展战略的根本支撑。因此,农商银行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不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使实体经济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进而为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贡献力量。

(二)服务实体经济是实现政银企多赢的重要保证。目前,实体经济企业在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各级党政和金融机构协调解决。因此,农商银行应主动征询各级党政和实体经济企业的意见,建立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立足于服务基层和实体经济的实际,以充实资本为基础,有效解决好实体经济企业有关市场定位、业务领域、公司治理、信贷成本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推动实体经济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经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服务实体经济是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现实需要。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农商银行仍以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业务为主,金融服务功能以及业务收益结构相对单一。如果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极易受到冲击而产生波动。实体经济主要来源于民生领域。从近期看,向民生领域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投资,能够不断促进民生领域的发展;从长期看,民生领域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基础,作为国家政策和社会资金流向的重要领域,具有产品特征明显、业务领域广泛、发展潜力巨大等特征,对于农商银行来说孕育着无限的商机。大力培育民生领域市场,不但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惠及一方百姓,而且能够化解和抵御各类风险,对于农商银行拓展业务市场、调整经营结构,实现转型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服务实体经济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根本举措。近年来,我国GDP 当中金融业的增加值在逐年攀升。经权威部门统计,金融业已成为28 个省(区、市)的支柱型产业,对其中12 个省(区、市)GDP 拉动率超过1%。但金融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相伴产生了资源配置不当、资金“脱实向虚”、潜在风险隐患增加等诸多问题。对于农商银行而言,在国家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各级党政不断建立和健全法律机制、实体经济企业强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应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企业的倾斜力度,这是充分发挥信贷扶持政策、助力实体经济企业做大做强的使命追求,也是保证农商银行自身提质增效、规避风险的效益追求。

三、农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各级政府部门层面来看。目前,各级政府还未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实体经济企业要发展需要农商银行的支持,政府引导和呼吁农商银行要加大对实体经济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可一旦出现风险,全部损失则全部由农商银行自己承担。因此农商银行为了安全会审慎发放贷款,妨碍了一些存在一定瑕疵实体经济企业融资的可能性。

(二)从实体经济主体层面来看。一是企业经营不规范。部分实体经济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经营管理粗放,财务工作不规范,信息不透明,对资金使用缺乏系统合理规划;二是抗风险能力不强。部分实体经济企业存在信用记录不够完善,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三是有效担保不充分。受实体经济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等因素影响,农商银行一般采取抵押担保方式发放贷款,但实体经济企业一般缺少有效抵押,甚至靠租赁厂房或设备进行生产经营,难以提供符合农商银行条件的抵押资产。

(三)从农商银行机构层面来看。一方面,经营压力增大。国家相继出台对实体经济企业金融扶持的优惠政策,但农商银行作为地方性法人机构,普遍存在资本金少、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由于网点多、覆盖面广,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又在深入落实对实体经济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导致机构自身利润收窄,经营压力增加;另一方面,监管趋于严格。近几年,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农商银行的监管力度,农商银行由于自身风险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及监管等原因很难满足实体经济企业特殊的融资需求。

(四)从外部生态环境层面来看。一方面,信用环境建设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一定影响。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局之际,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钢铁、煤炭、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的生态环境艰难,还存在一定信用风险问题。虽然各级党政在积极完善有利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投融资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信用环境建设依旧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互联网+”对实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微商经济、电商经济在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渠道结构调整将会进一步加剧。因此,努力实现互联网金融和实体经济融合,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农商银行必然的战略选择。

四、农商银行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的策略

(一)以“转变观念”为前提,积极拓展“融资蓝海”。新形势下,农商银行应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到农商银行与实体经济同荣共进的本质,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如既往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实体经济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四个服务”的发展定位,确立“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信贷本源,积极拓展消费金融、科技金融、三农融资、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蓝海”,大力实施金融产品服务的开发和创新,满足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规模实体经济企业的金融产品服务需求,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资金、政策、信息等全方位的支持力度。

(二)以“多方共赢”为基础,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农商银行应积极建议与各级党政、实体经济企业建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共享机制。一是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应建立健全法律机制,推出支持实体经济的新政策,搭建政府、农商银行、企业共享信息的平台,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对于农商银行在实体经济企业融资上的损失,由政府进行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二是对于实体经济企业而言,应主动与金融市场对接,加大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内部治理优化的力度,利用信息共享平台适时发布融资需求;三是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应加大和放宽实体经济企业增量奖励政策,适度提高实体经济企业不良贷款率容忍度,落实差异化目标考核制度;四是对于税务部门而言,应出台合理的减免税费政策,为农商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五是对于农商银行而言,应以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为指引,从源头上控制信贷风险,将信贷资金更多地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倾斜。

(三)以“产品创新”为重点,大力输血“实体经济”。农商银行要加快研发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为企业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助力实体经济企业发展。一是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根据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需求,强化实体经济企业产品服务创新;对实力雄厚、信誉优良的“白名单”客户,给予“信用”贷款支持;对流动资金贷款,采取“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方式,提高办贷效率;二是拓宽融合办贷方式。实施“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办贷,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区别贷款项目的现金流、行业、项目类别、地区、项目规模等因素,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实体经济企业,给予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大“首贷户”支持力度,通过遴选未获贷的优质实体经济企业开展精准营销,“一企一策”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切实提升“首贷户”占比;三是完善利率定价机制。针对当前实体经济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按照“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总体目标,注重利率杠杆灵活运用,普遍调降实体经济企业类贷款利率。

(四)以“诚信工程”为指引,倾力打造“信用环境”。在经济活动当中,诚信是企业获取生意伙伴和取得信贷支持的重要砝码。针对目前信用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农商银行在与各类企业客户接洽过程中,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宣传和推介征信知识,为企业提供诚信知识普及和案例参考。对于征信记录良好的实体经济企业,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政策;对于运营情况平稳、发展潜力良好的实体经济企业,根据征信情况可适度提高授信额度,在提供充足资金支持的同时减轻企业融资成本,尽可能满足诚信实体经济企业个性化、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总之,服务实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地方党政、农商银行、实体经济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加强领导,深化协作,完善机制,共同推进,才能确保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才能使各级地方党政、农商银行、实体经济企业在确保资源共享、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取得多方“共赢”的良好实效。

猜你喜欢
农商实体银行
江西银行
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记忆银行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互联网上再造一个青岛农商银行
5>60,青岛农商银行发展的真命题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