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视域下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改革的探索

2020-01-20 12:13
中国林业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科农林建设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作的重要报告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也是习总书记给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时代命题,做好命题答卷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同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大学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2]。这次会议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认知方面实现了由“教学”向“教育”的转变;同时,就如何培养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提出了“四个回归”,并对“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进行了诠释,从而推动了一流本科的建设。之后,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即“新高教四十条”),为本科教育未来的改革和发展确定了方向。在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再次强调高校要聚焦“培养人”这一根本使命,抓住振兴本科教育这一核心,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3]。

特别是2019年9月5日习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回信中强调“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表达了总书记对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的期待和鼓舞之情。为此,高等农林院校通过深入学习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站在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人才需求以及农业发展要求的高度来谋划和落实新农科建设,始终把教育改革作为推进新农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推动新农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牢记立德树人,始终把固本铸魂作为新农科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要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就必须以实际行动回答好习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关乎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方向的重大命题。高等农林院校必须保持清醒,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探究铸魂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努力培养品德、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一是构建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思政”格局。要把“三全育人”落到实处,在学生思想的“悟”上下功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教育土壤,培育学生的“红色基因”。

二是创新德育方法。坚持底线教育与高尚引领相结合,培养底线思维,建好学生诚信体系,筑牢诚信底线;坚持高尚道德教育引领,在教育过程中讲好先进道德模范故事。

三是抓好教师的言传身教。晋朝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品德修养水平决定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成败。习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问、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中,“三有”都是对教师思想品德的要求。高等农林院校及其二级学院和基层教学组织等都要下大力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四是注重学校风格的养成。作为有67年办学历史的东北林业大学,要挖掘东林文化、讲好东林故事,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爱校荣校意识,培养爱东林、感恩东林的东林人。

二、注重内涵发展,始终把教育改革作为新农科高质发展的强劲动力

对内涵发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高等教育而言,内涵发展的基本共识是提升质量。对高等农林院校的新农科教育来说,落实内涵发展就是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不搞“花架子”。陈宝生部长曾经强调,本科教育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四个回归”的实质就是回归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其中,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回归本分,就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就是高校要倾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回归梦想,就是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4]。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的新时代,其内涵是聚焦高质量发展,其核心是人才培养,其发展路径是深化教育改革。

近年来,东北林业大学持续推进教育改革,有效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各类排名跻身前列,成绩喜人,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教育改革进程中,学校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未来几年,学校还需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狠抓人才培养关键环节,扭住牵一发动全身的“牛鼻子”,持续发力,长期坚持,实现新跨越。

一是进一步深化考试方法改革,使之成为课程建设的关键抓手。采取科学的考试方法可以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持续学、全程学”,帮助学生打牢知识基础;同时,也可以形成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外在推力。

二是创新教学方法,实施科教融合,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上下功夫,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是继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着眼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和“四新建设”,开创新思路,探索新举措,特別是在新林科建设方面要出新模式、立新标准。

四是建立激励教师教学投入的机制,树牢教师的职业责任意识。

五是重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并与成果导向教育相衔接。

六是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这是教育水平快速提升的最佳路径。

三、重构知识体系,把夯实基础学科作为支撑新农科建设的重要手段

高等农林院校要着力创新农科教育知识体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新时期农林人才的需求。

一是注重学科交叉。新农科建设的关键是要站在我国农林发展和未来人才需求的高度进行谋划,要从学科交叉复合的角度进行设计,从而推进新农科人才培养。特别是要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农科专业,使其具备新农科特性。例如,新林科建设要以生物学为依托,与生物技术进行交叉;以计算机科学为依托,与信息大数据进行交叉;以电子信息、机械等学科体系为依托,与人工智能装备进行交叉;以化学为依托,与化学化工技术进行交叉,等等。

二是创新知识体系。基础学科对新农科的贯通,为新林科的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也为构建能够支撑新农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具有农科特色的课程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高等农林院校要遵从农科的新使命和新理念,根据不同类型农林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与时俱进,构建包含农林业发展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四、打造共享平台,把建设特色基地作为新农科实践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上作的报告《学好回信加快新农科建设——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提出,实施实践基地建设行动,建设区域性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把农林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当成一个推进新农科教育的战略支撑点来做。

东北林业大学拥有得天独厚的2个实验林场(帽儿山实验林场和凉水实验林场),能够有效地实施“林中育人”。两个林场不仅在林科教育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非林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中也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东北林业大学在林科建设中,正在谋划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式人才培养基地,以落实教育部实施的“高地建设计划”。学校将充分发挥帽儿山实验林场的优势和功能,打造实践教学共享平台。

一是建立共享机制。学校将深化与全国各高等农林院校的合作,建设帽儿山共享实习基地,为全国农林专业的野外实习以及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实现林场优质自然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是强化基地建设。学校积极推动帽儿山林场实现实践教学信息化和标准化,打造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精品实践”,将帽儿山林场这块“高地”“宝地”建设成为开放式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现代林业科研试验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康养旅游模式基地、现代林业高质量经营示范基地。

五、营造文化氛围,始终把质量意识作为新农科文化建设的核心工作

质量是生命,教育质量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当前,国家开展的“双一流”建设,其核心就是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因此,在新农科建设中,高等农林院校要树立一流意识、建设一流标准、形成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把新农科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巩固筑牢。

一是形成尊师重教的校园文化。通过建立本科教学荣誉体系,引导教师热爱教学、潜心教书育人。

二是形成价值追求与学风同向同步的学习文化。通过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形成人才培养的内驱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读书。

三是形成科教融合的质量文化。通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案例,让科研过程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真实检验。

四是形成资源配置向人才培养倾斜的保障文化。通过增加教育投入,下大力气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五是形成为人才培养护航的服务文化。通过在教职工中树立担当作为的工作作风,全方位提高全员的服务质量。

教育改革要切实解决“教”与“学”的关系,要理念先行、思想先行,要步调一致、狠抓落实。《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提出新农科建设肩负着主动服务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等“四大使命”,吹响了新农科建设的“集结号”。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推出的新农科建设八大落实新措施,开启了新农科建设“实验田”建设。即将发布的新农科建设项目指南,将通过设立新农科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全面开展新农科建设的“大田耕作”。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应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新农科建设的重大契机,把《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和即将出台的“北京指南”作为推进新农科教育改革的总遵循,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深化教育创新,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农科农林建设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