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地区高中生自律品格培养的实践研究

2020-01-20 10:32孙鹏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高中生培养

孙鹏飞

【内容摘要】立德树人是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关于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思想,我们通过对立德树人思想的学习,认识到立德树人思想对于我校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在中学阶段,我们必须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以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目标,从质量上为高校提供保障,提升人才走向成功的概率。本文主要从笔者所在学校所处地区德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培养高中生自律品格的措施,希望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做好指导。

【关键词】坝上地区  高中生  自律品格  培养

我校是河北省西北部的一所学校,所在地经济欠发达,文化教育事业相对落后。近些年家長虽然比较重视教育,但是因自身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能力有限,又由于经济原因,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较多,致使学生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或不足,对孩子良好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本文主要从高中生的自身特点进行研究,采用不同方式,培养高中生的自律品格,并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效。

一、培养高中生自律品格的重要性

自律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反映人的某种客观要求,这种客观要求与人身边的环境或者人本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①。对学生进行自律品格的培养,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潜力挖掘,使得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潜力进行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助力。

二、高中生自律品格的现状分析

1.学生自控能力较差

由于本人所处学校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重视度虽然逐渐提升,但是,并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导致学生一直处于“散养”学习的状态,大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自我控制的能力,他们很难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时间的具体规划,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2.教师意识不足

高中生自律品格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家长与学生通过配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有助于学生自律品格的培养。但是,文化知识教育是大部分教师关注的重点,他们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导致学生接触的素质培养内容较少,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提升。

3.外界因素干扰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产品充斥在人们生活与学习当中,部分高中生由于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很难进行自我约束,导致学习中受到的阻力较多,例如:手机、游戏等的出现,分散了学生的大部分注意力,再加上家长的约束能力不足,学生不能在家庭形成良好的习惯,导致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生成绩的提升。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当对影响学生自律品质培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引导与教育需求,进行干扰因素的屏蔽,为学生进行自律品质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高中生自律品质培养的实践策略

1.教师教学理念与方式的转变

教师可以结合高中生自律品质培养的需求,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转变,丰富素质教学内容,通过教学逐步提升高中生的自律意识,从而引导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②。

首先,教师可以以培养学生自律品质为原则,进行德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自律品质培养内容与方法的设计,不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前提,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为学生自律品质的形成做好理念工作。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律品质培养需求,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自律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做好德育教学内容与教育形式的丰富,把自律品质培养与德育教育相结合,通过德育教育逐步提升学生对于自觉性的认知,主动进行自我思想与行为的约束,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满足学生健康成长需求。最后,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正确认知德育功能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德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进行自律品质培养工作的开展,改变传统德育功能与内容的不足之处,结合自律品质培养,进行德育教育思想与方法的转变,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自律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做好学习及人生的自我规划,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支持。

2.发挥班级引领作用

教师在培养高中生自律品质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班级对于学生的影响,发挥班级的引领作用,通过多样化的班级建设活动对学生进行自律思想的宣传,不断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为学生进行自律品质养成做好引导。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自律品质培养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班级的作用,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涉及的因素,进行班集体自律活动的建设,引导学生参与到自律活动建设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自律品质培养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活动,不断让学生了解自律品质对于自我成长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约束,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

3.发挥榜样引导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自律品质培养的需求,结合影响高中生自律意识培养的因素,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从而促进学生自律品质的形成。一方面教师应当加大对学生的了解与分析,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人物,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找出对于学生影响因素最大的人物,结合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自律品质的讲解,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自律品质的认同度,还可以提升学生进行自我约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例如,很多高中生存在追星问题,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喜爱的明星,结合明星的自律事件,对学生进行自律意识与方法的宣传,激发学生进行自律品质培养的兴趣,充分发挥明星的榜样作用,有助于学生通过榜样作用进行自我完善,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律品质。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自我约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学生认识到自律能力对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日常的教学、沟通与互动,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律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不断提升学生的自律品质。

4.发挥家庭环境作用

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自律品质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分析学生不自律现象导致的原因,增加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做好铺垫。例如,教师可以为家长分析自律品质对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家长分析影响学习进度的因素,与家长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帮助学生在家庭进行自律品质的培养;还可以帮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等方面进行正确认知,有助于拉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思想、道德與品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学习和成长。

四、高中生自律品质培养的实践成果

1.提高学校的德育管理水平

在学校宏观管理下让学生自主管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发挥出来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激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进而提高学校的德育管理水平。

2.健全学生的自律人格品质

学校德育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根据学生自律品质培养需求,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德育教学引导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自律品质的健全。

3.完善了学校的人格教育模式

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可以在德育教育中不断发现健全学生自律品质的方式,以健全学生人格为德育教育目标,以实践体验为途径,引导学生进行自律行为,不仅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和精神状态,使得学生的人格品质逐步健全;还可以通过德育教育完善学校的德育教育模式③。

4.优化了班集体建设

在学生自律品质培养的实践中,各个班级根据人格培养需求,加强对班级建设的管理,优化班级管理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5.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学生自律品格培养课题的开展,逐步增强了教师对于自律品格培养的认知,培养和锻炼了教师的德育精神,提升了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有助于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6.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

通过课题研究,我校教师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结合自我认知与德育工作经验,把自律品格培养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提升了我校德育教育工作水平,促进教师德育教学能力的发展。

7.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迅猛发展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各个班级班主任逐渐认识到自己以往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培养学生自律品质的需求,进行德育教育理念的转变,总结符合本班级的德育教育内容,加强德育教育与自律品质培养之间的关系,不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为本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五、高中生自律品质培养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在对高中生进行自律品格培养的过程中,实践仅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由于教师的个体化差异,学生自律品质培养的落实效果存在一定区别,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自律品质培养需求,进行自我教学能力与方式的转变,以便提升学生自律品质培养效果。二是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部分学生的家长不在学生身边,不能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自律能力的培养,导致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大,学生自律品质培养效果不佳。三是由于学生的主体不同,不同学生对于自律品质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不同,在对学生进行自律品质培养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配合教师的思维与方式进行自我约束,导致实践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自律品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及家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及需求,进行培养理念、方式的转变,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我教育理念与方法,进行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灵活进行内容与形式转变,提升学生对于自律品质的接受度,从而提升培养效果,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日常生活中影响高中生自律品质培养的因素众多,教师和家长应当认识到自律品质对于高中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自律现状,进行自律教学方式的转变,分析影响学生自律品质培养的因素,进行教学方式、环境的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可以运用自己的自律能力进行学习与认知,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做好铺垫。

【注释】

① 符婵芳. 如何培养高中生自律能力[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20 (3):20.

② 邓宏波. 培养高中生自律能力的几点做法[J]. 新课程·下旬,2019(11):206.

③ 黄声普. 提升高中生自律能力的四种策略[J]. 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7 (7):82-83.

④ 星言. 你自律的样子,特别好看[J].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19(12):42-44.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7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坝上地区高中生自律品格培养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立项编号:1704371。】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生培养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