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劳动教育牢筑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基石

2020-01-25 16:10马纪孝
职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职学校立德树人

马纪孝

摘 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赋予中职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从道德实践、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志愿者服务、职业体验五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如何用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牢筑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基石,提高立德树人实效的实践探索与成果。

关键词:劳动教育    中职学校    立德树人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党对社会主义教育使命的坚守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中职学校应着力培育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并明确提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劳动教育项目且融入教学过程,以必修课、实训课的形式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逐渐养成劳动习惯。通过劳动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

一、中职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若干问题

(一)劳动教育意识日渐淡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现代中职学生大多家庭生活条件较好,学生在家逐渐缺乏劳动的机会。学校、家庭中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意识逐渐淡化,导致学生劳动能力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甚至厌恶劳动。从家庭角度分析,这一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提升,学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家中一切生活被家长妥善安排,没有劳动的机会。小学、初中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余时间也被培训班占据,加上学校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没有评价制度,学生的劳动教育不受学校和家庭的重视。

(二)劳动教育被异化为惩罚

当前,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仅限于班级大扫除,让学生在教室内扫地、拖地。有时教师会将扫地、拖地等劳动作为惩罚不听话学生的方式。学生把劳动与痛苦的体验相结合,极易导致学生厌恶劳动、逃避劳动。将劳动教育异化为惩罚手段,使学生把劳动看作羞耻与痛苦,以惩罚形式为主的劳动教育不仅不能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反而让学生排斥劳动、讨厌劳动,起不到劳动教育的正向效果。

(三)劳动教育缺失管理措施

劳动教育涵盖观念、情感和精神等内容,而不仅仅包含劳动技能训练。当前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在教学计划之外,没有完善的教學内容和管理办法,缺乏劳动教育相关课程体系和专职教师。另外,长期以来劳动教育一直没有纳入学生教育的培养规划,得不到各级学校的重视。

二、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对策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传承了干将、莫邪的劳动精神,确定了“精以成技,诚以修身,勤以立业”的“铸剑精神”核心文化。办学30多年来,学校以“工匠精神”为典范,砥砺前行,为社会输送了2万多名技术人才。学校有效促成了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校园文化建设与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融合,构建了以劳树德、以劳促学、以劳塑才、以劳励志的育人模式。

长期以来,学校通过工学结合、道德实践周、现代学徒制、志愿者工作、职业体验等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引导他们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

(一)道德实践,以劳树德

学校一直把道德实践周作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分年级、分部门统一组织学生参加道德实践周活动,学生重新学习如何正确打扫、整理、 服务,学生的身影遍布校园,体验学校每一个劳动岗位的职责,同时周末安排学生进行家庭和社会志愿服务。每个班级、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并撰写体会。学校道德实践周已开展10年,参加班级总计300多个,参加学生12 000余人。道德实践周的尝试,让学生从书本回归劳动,体会体力劳动、服务校园的乐趣,教会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从道德实践的良好成果中,学校开始重视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树立了中职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工学结合,以劳促学

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 “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院校”。自此,学校不断深化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寻找优良契机。学校云南班的学生结合所学酒店管理专业,利用周末等业余时间在莫干山镇的郡安里·君澜度假区工作。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更让学生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锻炼了意志品质,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三)现代学徒,以劳塑才

学校从2012年开始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政府、学校、企业三元合一的“333”模式管理体系下,探索构建了集课程教学、专业实习、能力展示于一体,职业认知、职业培养、职业实践(三段)和知岗实习、轮岗实训、顶岗实习(三岗)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对接(三层)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实施轮岗制度,即根据专业设置,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筛选出六个核心岗位用于学生的轮岗实习,时间为一年,学生前半年轮岗,后半年跟师傅定岗培训。学生在轮岗实习中了解到跟专业相关的多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为确定就业方向打下了基础。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时间,也有在企业实践、培训的时间,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技能和素养的双提高,有助于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核心素养的综合性人才。

(四)志愿服务,以劳逸美

志愿者服务寓教于社会劳动,更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德清县举行的盛会接连不断,省十六届运动会、第二十一届中国遥感大会、中国测绘学会2018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博览会和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取得的成效和反响有目共睹。与此同时,学校的志愿者们在各个大会的后勤、礼仪、安保、宣传等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展示青春力量和劳动风采,用热情的服务和真挚的微笑为德清塑造了一张张最美的笑脸,用一次次劳动教育为德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五)职业体验,以劳励志

学校每年都会安排所有高一年级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轮流参加非本专业的职业体验,活动将职业体验课程劳动实践与职业学校特色专业项目相结合,引导学生体验非本专业的劳动价值与职业乐趣,做到让学生“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专业、获得一种乐趣”。该活动不仅展现了共享优势教育资源,展示了中职生职业体验课程劳动实践的丰硕成果,更让学生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以促进学生开展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的梦想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遇到的各个难题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破解,生命中的辉煌只有通过劳动才能铸就。”长期以来,学校在培养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培育劳动品质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有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助新时期中职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曲政.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

[2]人民日报社.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09-11.

[3]高鲁光.在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1).

[4]王生雨,吴玉剑.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论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8(10).

(作者单位: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中职学校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