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教育对高中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020-01-26 05:46买宏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数学素质劳动教育能力培养

买宏伟

【内容摘要】数学学科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学习数学知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日常学习,而且关系到他们的高考成绩和理想的大学,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数学的教育过程,不仅是知识转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过程。进入高中以来,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引入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数学素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素质 能力培养 劳动教育

教师要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有效地学习教师的课程,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就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使数学的教学工作有效地融入学生的生活、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突出教师的教学主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数学发展的过程,充分利用劳动教学的实际效益,实现真正的综合教育,全面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效率,最终体现教育的大方向。

一、劳动教育有利于丰富高中数学的内容

教师首先要知道,中国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十分重视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从实践中学习自主决定学习的方法,强化现有的学习模式,主动把教育融入生产工作[1]。

一般来说,学生的所用的智力和能力,都保证了他们能够参加一门循序渐进的数学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方向,充分发挥工作精神,在自主设计、理性想象、研究、实践、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全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提问、努力学习、努力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高中数学复杂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基础。

劳动教育不仅是将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意义和实际生活的意义联系起来,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理性思想的主张,而且帮助从学生理解的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明确解决了学生高中数学问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轻松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改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的学习内容[2]。不同的数学知识、不同的知识,在经历和实践结合的学习过程,就会给学生留下特殊的印象,这种教学主张在当代教育环境中有不同的实践形式。

二、从劳动实践认识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基本数学技能建设的需要,数学教师应摒弃旧观念,根据高中数学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由于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发展密切相关,许多生活问题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为了提高他们对这门学科的认识,本文认为要实现基础课教育的目标,数学教授从生活的角度提供知识解释和答案,让高中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我们常说,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的规律和思维方式,对数学对象进行全面、抽象的分析、总结和推理的能力[3]。推导是数学素质的核心。以前,我们很多老师只给学生一个结果、一种理论,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导致很多學生对于数学学科的知识出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只能够凭借记忆能力强行吸收知识,并生硬的运用这些死记硬背的知识。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学科,但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和理解能力的多样性。数学教科书的篇幅是有限的,不足以收集所有的知识,而只能得出结论。因此,教师想要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展示知识的发展演变的方式,为学生创造问题环境,教会学生发现和探索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和创造,如教学理念,公式和理论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想的开放性和创造,学习如何运用知识培养自己连续学习、回顾总结学习漏洞的能力[4]。

三、劳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率的过程中,劳动教育使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掌握有效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意义,理解劳动精神,也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观念,为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各地的各个高校中,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采取了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有的学校实施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劳动教育对高中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供了大量案例和大规模的数学课堂教学实验。通过这部分学校的教学案例,发现劳动教学对数学课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合理使用劳动,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同时,在日常数学教学思想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日常数学学习技能。要把科学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切实增强科学的独立性和数学的实效性,加强实践和宣传,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模式不允许中学生从多方面分析和思考知识问题,限制了基础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搭建其他的学习平台。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将数学的教学工作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参与知识的探索和实践应用,使他们在思考和分析中充分运用思维逻辑。通过课堂教学提高中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成长。

在提高高中数学效率的框架下,劳动教育使学生将日常学习的数学融入具体的生活案例中,从而获得有效的知识和学习意识,理解劳动精神,激发高中学校对于学习的兴趣。

通过深化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思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通过将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相结合,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将理论教育与生产性工作相结合。通过相关的教学实例,以及我国各学校大规模的数学课堂教学经验表明,劳动教学对数学课堂具有教学意义,教师可以合理使用和采用劳动教学。

此外,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了解教育与生产性工作相结合的本质,培养学生日常数学发现和学习的能力,使科学与生产性工作相结合。切实增强科学独立性和数学效率,加强实践巩固,不断提高学生数学水平。

在教学形式不断变化的今天,许多教师和学生,无论学生在未来会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生产劳动,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一方面加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具有宝贵的现实劳动精神。

在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数学学科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课堂教学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学生对日常学习内容感到厌倦,对数学教材不感兴趣,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效率。对此,教师应该广泛开展高效生产劳动和数学教育秩序,维护学校的师范教育秩序。另一方面,从教育思想上讲,教师让学生有自己的意识,结合自己的劳动思想进行学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主张之一,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这是我国教育全面实施和改革的结果。

教师要把数学教学内容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加强研究和分析,重视全体学生的基础数学教学,把日常的基础数学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数学思考的黄金思维,独立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合理分析,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把劳动教育作为数学教学工作的学习精神,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内容在教材中更加形象具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劳动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基础,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的综合应用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要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丰富高中数学的内容,运用多种劳动教学实例,强化劳动教育方法,提高高中数学的效率,不断介绍劳动教育的特点,全面介绍劳动教育的优势对高中数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结语

在中学生教育中,数学教育必须从理性思考、科学探索、体验学科知识魅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允许高中生从多方面分析和思考知识问题,从而限制了基础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创新以往的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进行高层次的教育。

教师要关注基础课堂教育的能力建设需求,根据基础教育学院的教学要求,考虑如何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和学科能力建设,实现教育发展目标。数学教授应利用課堂教学,使中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教学大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帮助学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传统教育不适应这些技能发展的要求。数学教师应摒弃旧观念,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新.论劳动教育对高中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2017(41):29.

[2]安尊林.浅谈对高中生数学素质培养的意义[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7).

[3]薛仕京.浅谈高中学生数学阅读的重要性[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1)175.

[4]李会艳.论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性[J].高中数理化,2013(6):28.

[5] Eric, Friedlander, Tara,等. 在教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劳动力大军中数学家的主导作用[J]. 数学译林, 2019(1):53-54.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志成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素质劳动教育能力培养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拉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如何提高高中生数学素质的探讨
数学概念变式教学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