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在第四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坚守

2020-02-01 02:08
新疆艺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舞蹈演员舞蹈艺术

当下是第四媒体兴起的时代。第四媒体是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即基于互联网传输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传播新闻、信息的新传播媒介。本文所涉及到的第四媒体,从广义上讲,即互联网。在第四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对舞蹈艺术同样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及影响,舞蹈艺术在第四媒体时代如何进行变革与坚守势必成为每一个舞蹈艺术从业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人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人类文明起源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艺术这一人类审美活动大家族中的一员,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根据舞蹈的功能,用途,可分“实用舞蹈”与“表演舞蹈”两大类。本文中所提到的舞蹈,均为表演舞蹈。即以表演或欣赏为目的,参与者分为演出者及观众的舞蹈。

现代以来,随着宽带和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各种娱乐形式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对于许多网民来说,网络甚至成了他们主要的娱乐工具,可以下载欣赏音乐,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文学作品,通过网络观看动漫、电视剧甚至好莱坞大片,更可以随时随地欣赏戏剧、曲艺、舞蹈等艺术形式。相反的,到舞台现场欣赏艺术作品的观众量大为减少,因为只要有一部手机,一部电脑,连接到互联网,可以随时选择自己需求的内容即时观看。那么,具体到舞蹈艺术这一内容上来说,带来的冲击有哪些呢?

一、第四媒体带来的冲击

(一)观众群体及心理的变化

传统意义的观众,是在舞台下欣赏舞蹈表演,感受艺术之美。不仅受到场地制约,人数较少,而且需要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需要通过感受、理解、联想、想象等积极的心理活动和分析、综合的形象思维,才能达到对舞蹈作品的具体把握,进而完成一次比较完满的舞蹈审美过程。心理方面,以编导及演员的思想内涵单向传播为主。在新媒体时代,一个优秀的舞蹈视频,受众可能在地球的另一端。除思想传播外,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均为观众所关注的内容,同时,观众通过网络,将思想、意见进行反馈,形成双向交流,观众不但是作品的欣赏者,同时也是作品的创作者。心理预期方面更为多样,从单一的舞蹈欣赏预期增加为猎奇、趣味、娱乐等多层次需求,从而对表演者提出更高要求。

(二)演员表演及心理的变化

舞台是在剧院中为演员表演提供的空间,它可以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演员的表演并获得理想的观赏效果。长此以往,舞台上的演员直面观众,观众的掌声与反应是直接且迅速的。网络媒体时代,由于观众群体的变化,欣赏水平和角度的区别,势必会对演员自身的表演产生影响,同时,在剧院中的演出又和面对镜头表演方式有所区别,势必对演员的表演状态及心理产生影响。

(三)演出形式及传播方式的变化

网络媒体使社会结构扁平化,信息交流更为发达和快捷,带来的表演方式也更加多样,在以剧场演出的形式为基础上,网络表演、网络晚会、网络比赛等一系列依托于互联网产生的形式日趋多样。而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的宣传效果也远胜于报纸、广播、电视效果。演出时长上也要求作品的时长必须有所控制,现代社会节奏快,受众时间碎片化,要求在本身的演出形式上必须做到短而精、快而广。

二、舞蹈艺术及从业者面临的变革

(一)作品内容的变化

《辞源》中,喜闻乐见的释义为喜欢听,乐意看,比喻非常欢迎。这一成语在新媒体时代选题作用显而易见,2017 年2 月4 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式发布了《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报告指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跃居全球第二,网民规模居全球第一,中国网民规模达7.51 亿。大量资源信息的集中汇集,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选题,但真正想做出优秀的作品,就不能像过去只依托于单一的社会经验和情绪体验,而是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观众需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获取观众认可。

(二)学习与交流的定位变化

网络搭建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化平台,通过网络可以更快捷地学习和接触最先进的舞蹈表演理念和技术手段,无论在时间上或渠道上都为各类型的舞蹈艺术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扁平化的交流平台,专业与非专业的差别感逐渐缩小,网络有个流行语叫“高手在民间”,通过不断向“民间”取经,能使舞蹈表演艺术保持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丰富舞蹈表演,既保留自身特色,又更加多元化、世界化。

(三)效益性质的变化

文艺生产的社会效益相比于其他物质生产行业有其特殊性。文艺产品具有精神与物质双重属性,其社会效益的特殊性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娱乐需求、知识与教育需求,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在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进国民美育等。过去,有些专业团体过于注重社会效益,反而在作品打造上脱离市场,并未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实二者并不冲突,在第四媒体时代,这一矛盾将得到缓解,观众通过市场倒推文艺团体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借此更好发展和壮大。

三、舞蹈艺术及从业者必须的坚守

(一)坚守艺术思想

舞蹈演员、创编人员必须坚定地秉持社会主义文艺的原则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社会主义文艺的核心主题是真善美。在经济利益的考验面前,弘扬真善美的社会正能量,是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最起码的考量和必须坚持的底线。

(二)坚守艺术技巧

众所周知,每一部舞蹈的载体就是舞蹈演员的动作和形体姿态,一部完整的舞蹈必然是优秀的形体和舞蹈动作加上舞蹈演员对舞蹈精神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的结合体,在舞蹈中,动作技巧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想要通过身体表现情感,那么身体的柔韧度就要是全方位的,腰、腿的柔软,整个身体的协调性,这些都必须通过艰苦和持久的训练才能取得效果。其次是对舞蹈作品本身的理解和研究分析,什么程度的动作可以诠释什么程度的情感,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舞蹈技巧。最后,就是将技巧与对舞蹈的深刻领悟有机结合起来,在观众面前,形成与观众情感共鸣。

(三)坚守职业操守

作为一个舞蹈演员,对舞蹈最本质的态度,首先应该是热爱,如果不是发自心底的热爱,技术上再优秀也是枉然,这对于舞蹈演员更是重要,一个舞蹈演员,要有奉献的精神,他们所表现的一切都是为了给观众视觉和心灵上的美感。舞蹈本身就是一个表演的过程,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所以舞蹈演员对于舞蹈的表演,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只是源于完成一个任务,二是要随时随地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的过程中,把每一次的舞蹈都当成自己无限向往的一个追求,做到精益求精。

总之,作为文艺工作从业者,新的时代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新的课题,要学会适应时代的变革,更要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艺术坚持和社会使命。

猜你喜欢
舞蹈演员舞蹈艺术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纸的艺术
试述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浅谈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与心理感受
试论舞蹈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