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深处显成效

2020-02-04 16:17张海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张海玲

【摘要】众所周知,针对良好习惯的培养一直是教育中关注的问题,叶圣陶老先生也曾发出过“教育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感叹。但习惯的培养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事,要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花更长的时间。这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育人工程。而经历了学前教育的一年级小学生对于真正的校园生活懵懵懂懂,而这个时候想要采取的教育措施也比较容易实施。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契机,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前人对教育与良好习惯的关系做了一系列研究。陈鹤琴曾谆谆教诲“好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而叶圣陶老先生更是探究了教育与良好习惯的关系,并且发出过“教育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感叹。从前人的教诲中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习惯是增强个人实力的法宝,更会使得拥有它的人如虎添翼、终身受益。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最主要手段,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教育的一个目标。学校是人才的摇篮,而小学更是最基础的阶段。一个学生真正的求学生涯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所以要培养良好习惯就需要抓住小学一年级这一重要的时期。良好习惯的培养在什么时候开始都不嫌早,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各个方面。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毋庸置疑是一件多方受益的事情。而作为一名祖国花朵的浇灌者,面对一年级小学生求知的眼神,怎样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是笔者一直追求和努力的事情。经过实践探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通俗地讲就是榜样的力量。老师平常的行动不论有意还是无意,都有一定的榜样力量,老师的行为是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而小学生本身的价值观塑造并不完全,主观意识比较差,而对于自己信赖和尊敬的大人们亲近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表现就是“模仿”。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之下,普通成人都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的人,更不用说一年级阶段,拥有较差价值判断力的孩子,老师的行动就是一本“行走的教科书”,无时无刻不影响这些孩子们。

教师要充分理解榜样的力量,并善于利用榜样的力量,在无声无息中对学生们产生影响。自古便有“言传身教”,在这里,我们就要利用好“身教”,平常多注意自己的一系列行为,杜绝不文明的行为,教师自身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言行一致的良好习惯。比如,当教室的地板上有纸屑时,只要在看见的范围内笔者就会赶紧捡起丢垃圾桶;当看见歪倒的卫生工具,像拖把、扫帚等,要及时把它们扶正,老师的视而不见也会使得学生们“有样学样”,从而选择漠视。当上完课的时候,如果时间允许,老师可以自己动手清洁黑板,收拾教桌。当与学生迎面而对时,主动问好,尽量态度良好一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教养,不说脏话,更不能对学生恶语相向……这些行为习惯,老师在做的同时,学生也会学习到真正的文明,真正的良好的习惯,平常生活当中就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在班级工作中,笔者时刻注重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形象展示给学生看,真正的以身为教,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维,并使得学生认为良好的习惯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而那些所谓的“坏习惯”才是不正常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广大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言一行都应该树立好良好的形象,这不仅有利于自己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也是巨大的,通过“模仿”这一利器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

二、以趣激情,“口令”辅助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林伦提出:“教师关于有效教学的知识,很大程度上属于心理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贯彻日常行为规范,让他们熟知规范内容,并初步落实到行动上,是非常重要的,六、七岁的孩子们像一张张白纸,相对于理解能力,他们的形象记忆力更强,此时运用短小的口令教育他们,效果出奇地好。于是,笔者就结合学校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各种小口令。如,课堂里,在学生们在经历了一些是他们情绪起伏比较大的事时,课堂纪律难免会遇到失控的情况,总结了一系列经验而凝炼出来一套口令。比如,如果想要维持课堂纪律,就会大喊: “一二三。”学生马上跟着喊出:“坐端正!”并立刻安静端端正正坐好来;而当需要请学生们看黑板时,就大声说:“请看黑板。”学生自然会停下手中的小动作,双手摆正,眼睛凝视黑板,大声喊出“我看黑板。”结合一年级指读要求,在朗读前,笔者大声说:“身坐正。”学生马上跟着喊出:“腰挺直。”然后便是“左手压书”“右手指读”这种非常顺的口令,朗朗上口,而这些简短的动作指令也会使得孩子们不自觉地形成条件反射……这样的小方法、小口令,让学生不但懂得了课堂上是有纪律约束的,不能任由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更明确了自己在课堂上应该怎么样去做。在进行书写的时候,孩子的坐姿五花八门,歪着、趴着、有一手撑头的、有在抖腿的,坐姿不端正一直是令笔者很苦恼的问题……这些写字的不良行为看似无伤大雅,但实际上,对于低年级小学生的骨骼发育等存在一系列的危害,并且抖腿五花八门的小动作对身体的健康发育也是有害而无一利。这时候,笔者就编了一套口令:“头!”学生们接着喊:“正!”而相同的喊法还有:“肩——平;腰——直;两脚——平平放。”在这样的口令带动下,学生马上坐直身体,摆好姿势,以正确的姿态进行书写,这样不仅写的字更好看了,而且对于小学生们的身体发育有一定帮助。

根据年龄较小者的心理及生理特点而改进的口号,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很渺小的改动,但针对于一年级小学这个特定的人群,这个刚由幼儿园、学前班过渡而来的特定时期,其作用是很大的。因此,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捕捉“闪光点”,争当“规则”小明星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的时候,要适时给他们点“甜头”,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在孩子们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矫正作用,所谓的矫正作用直观来讲就是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到“好”与“坏”的区别,因为做了好事情,养成好习惯才会受到奖励,反之会受到惩罚。而激励机制的另一个作用便是鞭策作用,好习惯的养成是一场持久战,想要短时间内完成是不可能的,而人性的弱点历来就是不喜欢坚持的,而此时的激励机制可以给良好习惯的养成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力。老师要带着客观的眼光,奖罚分明,实施的给予支持和鼓励。

一年级小学生好胜心强,好表现,喜欢竞争,采用评优评比的方式(下转第32版)       (上接第31版)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在入学之初,笔者就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分为五个方面,如,学生的学习层面上、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层面上、在日常家庭和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层面上,还有就是礼仪及个人及环境安全曾面上,平时只要表现好就能获得一面红旗贴在班上的“荣誉榜”上,当获得十面红旗时就可以换得一张规则小明星的表扬信,当一个孩子获得红旗奖励时,其他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数数自己的红旗有几面了,此时孩子们就会显得特别听话、特别用心。红旗是荣耀的象征,小小的孩子便有了极强的荣誉心,得到红旗的学生便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同伴的喜欢,这些东西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是非常重要的,而得不到红旗的血汗俄国,不光是没有荣耀,甚至对于那些好胜心比较强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就这样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日益规范自己的行为,效果不可谓不好。从而孩子们都能自觉地向榜样靠近,自觉杜绝违反良好习惯的行为。

四、家校共合作,深化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地方。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特点决定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重要性及可行性。对于刚刚跨越学龄前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学校可以教会孩子们的不光是知识,还有做人,而父母是孩子们的启蒙者,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意义重大。让家庭也发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作用绝不是泛泛之谈,家是除了学生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学生在家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学习的脚步,家长的一言一行也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像老师的行为对于学生的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家长对于孩子的指导作用不容小觑,甚至更大。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们广大教师也常常借助家庭的力量,一个最主要的途径便是定时举行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们也会向家长们传递一些“言传身教”的信息,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让家校携手,共合力,极力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除了家校合作的力量外,一方面学生的自制力弱,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而养成习惯,必须要靠监督来保证。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监督,笔者掌握了各个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进度,并查阅相关资料自己做了一个《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21天养成记录表》,借助广大家长的力量,使得学生在家也不放松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在学校的时候,家长监督记录孩子们的作息习惯、作业要求、整理学具、讲卫生、有礼貌等几大行为习惯进行评分,哪一项表现得较好请家长画“√”,表现不足要改进画“Ο”。累计5天全部做到的得一颗☆,5—8天做到获☆☆。9-13天做到获☆☆☆,14-18天做到获☆☆☆☆,19-21天做到获☆☆☆☆☆,请家长最后给予孩子鼓励和评价。最后能达到五星的孩子在学校进行表彰,同样可以获得规则小明星表扬信,通过这样的行为习惯培养活动,使得老师和家长完美配合,而这样也增加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这不仅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使得老师对于学生在家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学校和家长进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是开启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時期,抓住这个成长的关键期去培养孩子的习惯,但习惯的培养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事,要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花更长的时间。这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育人工程。良好的习惯是增强个人实力的法宝,更会使得拥有它的人如虎添翼,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王薇.浅谈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M].天津教育,2018.

[3]白红霞.家校合作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探究[J].神州,下旬刊,2017.05.

[4]陈家彪.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广西教育,2011.10A.

[5]王金玲.细微深处见成效——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之我见.学周刊,2013.

[6]王江龙.从微细处下工夫——班级管理工作的点滴体会[J].学周刊,2011.

[7]张琪.浅谈初级教师的道德教育[J].现代交际,2009.

[8]张玉洁.如何做好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

[9]徐晓英.农村小学低年级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探索[J].学周刊,2019.

猜你喜欢
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几个转变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