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2020-02-06 13:46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均分教龄健康状况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保障[1],幼儿教师也不例外。教育部2016 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七章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职工应当身心健康”。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幼儿教师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2]。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可塑性决定了拥有健康的心理对于幼儿教师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或者其他阶段教师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规范发展政策,实施了一批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打响了一场场学前教育的攻坚战。面对“学前教育新时代”的到来,作为学前教育事业中的核心要素——幼儿教师,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前,人们期望幼儿教师,能在学前教育事业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成为尊重和爱护幼儿、具有幼教职业情怀的,能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有科学保教理念和专业技能的、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幼儿教师。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滇西北的丽江市,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融合之地,共有纳西族、白族、彝族、傈僳族等12 个世居少数民族,22 种少数民族,山区、半山区占了90%以上的土地面积。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面对新时代赋予学前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幼儿教师们必将承担更重的责任,承受更大期待,面临更大压力。因此,营造关心关爱氛围,提升幼儿教师的应对能力,关注幼儿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就显得尤为迫切了。

1 研究对象、方法与工具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丽江市四县一区(包括丽江市区、古城区、玉龙县、华坪县、永胜县和宁蒗县)的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出问卷793 份,有效问卷788 份,有效回收率为99.4%。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调查对象样本人数和比例分布情况表

1.2 研究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进行问卷调查[3-5]。本量表重测信度0.75-0.84,内部一致性信度0.64-0.80,各症状效度系数为0.77-0.99(p<0.01)[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较好的反映被试的精神症状程度,在国内被广泛运用,尤其是精神卫生领域,是一种有效的评定工具。

按照全部选一样、回答问题有规律等标准的原则剔除无效问卷,使用SPSS20.0 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统计结果

被试的SCL-90 测试的总均分为1.97,其它各因子的均分在1.68-2.27 之间。

表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得分情况表

由表2 看出,除躯体化、强迫症状因子外,其它因子均分都低于2 分。表明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在强迫症状、躯体化两方面自我感觉不佳。

症状自评量表的阳性项目数表示有多少被试呈现出“有症状”(即评分≥2,轻度症状及以上),阳性症状均分表示被试在“有症状”项目中的平均得分,又叫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可以看出被试感觉不佳的程度介于五级评分制中的哪个程度范围[4]。

表3 被试阳性项目数和阳性症状均分情况

由表3 看出,被试中“有症状”者占41.7%,症状痛苦水平介于轻度和中度之间。在9 个因子中,超过半数以上的幼儿教师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状且自我感觉不佳,程度介于轻度和中度之间。

2.2 与全国成人常模的比较

选用童辉杰在2006 年通过调查全国成人样本1890 人得到的样本数据,该样本数据通过与1986年常模进行比较,认为符合时代发展[7],更适合。

表4 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与全国成人常模(2006)的比较(M±SD)

由表4 看出,新时代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总分高于全国成人样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新时代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所有因子均分都高于全国成人样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新时代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恐怖、敌对和偏执9 个方面都比全国成人的状况差。这与徐生梅[8]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与郭蕊等[6]、史滋福[9]、陈秋燕[10]、余秋梅[11]、宁盛卫[12]的研究结果一致。

2.3 汉族和少数民族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

通过对汉族和少数民族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民族地区的汉族幼儿教师和少数民族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 个因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其它因子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5 汉族和少数民族幼儿教师SCL-90调查结果差异比较(M±SD)

由表5 看出,民族地区的汉族幼儿教师在强迫症状因子上的均分显著高于当地少数民族(纳西族、彝族、白族等)幼儿教师,表明汉族幼儿教师的强迫症状更明显。

2.4 不同婚姻状况的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

不同婚姻状况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总均分和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6 个因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除丧偶(n=10)幼儿教师和其它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异)幼儿教师在总均分和6 个因子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它三种婚姻状况之间在总均分和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5 个因子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6 看出,离异和已婚幼儿教师的均分最高,未婚幼儿教师的最低;在敌对因子上,已婚和未婚幼儿教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婚幼儿教师均分低于已婚幼儿教师。

表6 不同婚姻状况的幼儿教师SCL-90 调查结果差异比较(M±SD)

2.5 不同教龄的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

不同教龄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教龄5 年内的幼儿教师与6 年及以上教龄的幼儿教师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7 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SCL-90 调查结果差异比较(M±SD)

由表7 看出,民族地区教龄6 年及以上(6-10年、11-15 年、16-20 年和21 年及以上教龄)幼儿教师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的均分高敏感,教龄5 年以下的幼儿教师低。

3 分析与讨论

3.1 新时代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调查显示,新时代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不佳,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躯体化方面。也就是说,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主要表现在: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身体出现如头疼、肌肉酸痛、胃肠道不适等不适感,对工作生活的兴趣减退、活力丧失,在人际交往中不自在、心神不宁、消极,感觉烦躁、神经过敏、紧张。

“新时代”赋予学前教育新的使命,“新时代的学前教育”需要幼儿教师肩负更重责任。云南既是全国典型的西部省份,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后进区,因为保障能力不足,机制不活等原因,与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总量积累不够、普及水平不高、优质资源不足,片区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校际之间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突出。就学前教育而言,全省学前教育普及水平不高,是教育现代化建设最难啃的“硬骨头”[13]。由此可见,想要赶上全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整体步伐,云南任重道远。因此,在云南省教育厅2020 年工作要点中,加快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12 项重点工作落实的第一项就是要普及学前教育。

面对来自“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一方面不仅要适应形势变化所带来的职业态度和理念的转变,还要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另一方面,面对经济欠发达,家长育儿理念科学化程度低,家园共育难度较大,教学基础设施简陋等诸多困难,幼儿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非常重要因素。在这样的状况下,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亟待关注。

3.2 新时代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状况

3.2.1 汉族和少数民族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数据显示,汉族幼儿教师和少数民族(主要是纳西族、彝族、白族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幼儿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均分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幼儿教师。也就是说,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上,汉族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不良状况较少数民族幼儿教师更明显。

在丽江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纳西东巴文化、彝族文化、白族文化、傈僳族文化等多民族文化共同交融,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不同民族间的育儿理念都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幼儿教师是少数民族并能恰当的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学前教育各领域教学中,那将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当地的汉族幼儿教师,若不能主动了解融入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可能不利于与幼儿、家长的顺利沟通、保教工作的有效实施,进而出现身体的不适感,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强迫症状表现,以及出现社交恐怖和一些急性症状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比当地的少数民族幼儿教师可能要承受更大工作压力。

3.2.2 不同婚姻状况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除丧偶(n=10)的幼儿教师外,不同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异)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总均分和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5 个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离异和已婚幼儿教师的均分高,未婚幼儿教师的低,即在总均分和5 个因子上,离异和已婚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糟糕。这与赵红利[14]的研究结果一致。已婚幼儿教师的敌对状况显著高于未婚幼儿教师。离异和已婚的幼儿教师除了要承受外部环境形势变化带来的严峻考验,应对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各类繁琐事务外,还需要面对因为婚姻带来的各种状况,承受多重压力。而未婚幼儿教师,大多年轻、学习能力强,较已婚教师更自由,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和年龄优势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所以离异和已婚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更为不佳,更多的表现出忧郁苦闷、缺乏活动愿望,神经过敏、紧张,与人相处不耐烦、敌对、猜疑等症状。

3.2.3 不同教龄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不同教龄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具体来说,从教5年以下的幼儿教师与其它教龄的幼儿教师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均有显著性差异,教龄6 年及以上幼儿教师的均分高(敏感),教龄5 年以下的幼儿教师低。

教龄越长的教师年龄越长。6 年及以上教龄的幼儿教师较5 年以下教龄的幼儿教师工作经验丰富,大多数已组建家庭,不仅要承担来自工作带来的压力,更要应对来自家庭生活带来的烦恼,职业倦怠也较年轻教师更突出,在与人交流中更世故而敏感,在应对“新时代”对学前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时,难免力不从心,表现出与他人比较时的自卑和懊丧。相反,刚入职的幼儿教师,家庭负担轻,有激情,更容易接受和适应“新时代”对幼儿教师的新要求。

4 对策及建议

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面临的困难和危机往往通过其自身是难以逾越和克服的,需要全社会关心关爱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关心其心理健康,为民族地区幼儿享有合格、专业的学前教育师资提供基本保障。新时代赋予了幼儿教师更大压力,需要幼儿教师扮演更多的角色,能承担更重的工作任务,专业水平更具内涵,能给予幼儿更多的尊重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引导。

4.1 补短板,强弱项,为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因为处于经济欠发达和山区半山区,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欠账太多,尤其是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情况突出。目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普及和发展水平较全国低,是学前教育教育现代化的拦路虎。公办园教师编制不够,晋升职称难,民办园教师稳定性差、流动性大等情况一定程度存在。在新时代,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尽快想办法补齐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多年来的短板,消除政策壁垒,给予政策的帮扶支持、财政经费的保障和教育教学设置的按标配备。必须步子更大一些、动作更快一些、思路更开拓一些,闯出一条适合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跨越式的道路来,为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

4.2 抓内涵,促发展,为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打铁还需自身硬。幼儿教师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具备多种能力才能跟上新时代学前教育事业前进的步伐。不仅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幼教情怀,还要有尊重和爱护幼儿的高尚道德情操、扎实科学的保教理念保教技能和仁爱之心。这就要求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踏步迎头赶上,铸师德、厚情怀、实理论、强技能,爱幼儿;自己有才是真的有。只有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真正的强起来,提高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承诺,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才能从根本上具备良好的心理能量。与此同时,也需要幼儿园管理者在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同时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需要少数民族地区的家长们能从民族文化中汲取优秀育儿经验,摒弃不良教育习惯,与幼儿教师们积极配合沟通,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4.3 扩宣传,转认知,为民族地区幼儿教师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因为地处山区半山区,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低。很多社会人士包括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对幼儿教师职业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幼儿教师就是“保姆”和“带孩子的”,不需要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什么人都能做。还有些人认为幼儿教师很“清闲”,不过是带着幼儿“玩一玩”,没有教学压力。基于对幼儿教师职业不正确的认知,导致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不仅严重影响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的自我认知,进而影响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们不仅要加强自身对学前教育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大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和实实在在的社会保障,优化幼儿教师所处境遇,为民族地区幼儿教师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目前,民办园已经占全国学前教育资源的半壁江山[15]。对于基础教育条件薄弱的民族地区而言,民办幼儿园已经成为肩负重要责任的不可或缺的学前教育力量。然而,与公办园相比,民办园教学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在园幼儿教师流动性大,幼儿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够、整体素质不高、对待幼儿的安全意识不强等情况突出。现实状况是,民办园的幼儿教师要承担与公办园幼儿教师一样的责任和完成一样的工作任务,但是其工资待遇较低,月收入不到公办园同级别教师的一半,基本没有外出培训学习和职称晋升的机会。在这样的生存境遇下,民办园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在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群体中,特别需要关注民办园教师的生存境遇。

猜你喜欢
均分教龄健康状况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柔性喂丝机均分盘CFD分析和优化设计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单簧管基础练习新探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