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感知视角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2020-02-07 01:30胡世伟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质量

胡世伟

摘要: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起了为旅游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担。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呈现出典型的多元化趋势,暴露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专业技能不足等问题。本研究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以及教育主管部门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基于成都理工大学调研数据,构建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然后,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4.0计算指标体系中各维度的权重值,发现在一级指标中,培养方案的权重值最大,权重值为0.223;在二级指标中,教学方法创新性的权重值最大,权重值为0.121。最后,将权重值带入SERVQUAL评价分析,得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平均值为-0.76,说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质量;SERVQUAL评价;学生感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657(2020)04-0069-04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旅游产业逐渐由数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国旅游研究所发布的《旅游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态势积极向上,旅游景区不断转型升级,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断加强。应在旅游住宿、旅游服务、旅游景区等方面不断变革,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出游体验。传统的旅游服务已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的出行要求,旅游创新在旅游业不断出现,这对旅游行业从业者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起了为旅游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担。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呈现出典型的多元化趋势[1]。专业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些许问题,如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新需求,缺乏管理型、研究型等综合性人才,等等。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应在教学理念、培养模式方面紧跟时代步伐,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契合,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对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为旅游产业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梳理可知,不同的学者对教学质量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大部分都从教学管控、学生接受度、教学系统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陶长江认为教学质量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同时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应该与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具有一定的匹配度,并能运用于日常工作中[2]。徐丽平则认为高校教育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对教学质量的考察要考虑个性化的特征,避免采用简单的标准进行衡量,需要在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框架内进行探讨[3]。因此,本研究认为教学质量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专业能力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的提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未来岗位发展的需要。

学术界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王蔚嘉提出了层次分析法,认为可以将教学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进行层次划分,构建数学模型,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明确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4]。刘振中主张从定性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關键事件法,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最终形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此方法主观性较强,存在着一定的误差[5]。从目前研究来看,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教学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还存在一些可继续挖掘之处。本研究试图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以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选取依据

1.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文件

本研究对近十年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文件进行整理,其中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等,成为本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选取的主要来源。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本科生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提到了教学目标、教师队伍、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质量、教学效果6个维度。2018年1月发布的《我国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92个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划分,虽然专业不同,但对培养目标、教学环境、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等提出了要求[6]。综合上述教育主管部门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对其关键词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初级指标,主要包含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师队伍、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指导。

2.专家访谈

通过网络访谈与线上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与专业学者、任课教师、高校管理人员就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交流[7]。整理访谈音频后,最终得到15份有效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处理后作为定性研究的主要来源。运用ROST CAM6对15份访谈文本进行词频统计,并对访谈文本进行矩阵分析,提炼出关键词171个,筛选后最终得到高频关键词38个,进行归纳分类后得到6个大的类别: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组织能力、教学课程和教学态度。

3.文献分析

综合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从多层次、多角度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了研究。参考部分文献所提出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和特征,本研究筛选出14个用于教学质量评价的二级指标,如紧密联系旅游产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师积极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二)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指标体系构建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原则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构建了教学环境、培养方案、师资力量、教学能力、实践教学和教学效果6个一级指标;教学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资源丰富且使用便捷等15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详见表1。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调查问卷主要由基本信息和教学质量评价量表组成,基本信息包含性别、年龄和学校;教学质量量表根据表1的指标体系设计。在统计学上,一般认为调查样本数量应为测量题项的5~10倍[8],本研究调查问卷共计30个题项,因此样本数量在300左右为宜。本次调查以成都理工大学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大四学生不仅对本专业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际经验,对本专业的教学效果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共计发放正式问卷350份,最终筛选有效问卷312份,问卷有效率为89.1%。

(二)指标权重确定

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中,第一步即为确定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值。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维度的权重,公式(1)主要用于数据的归一化处理,计算出判断矩阵;公式(2)则是最终确定各维度的权重值。一般来看,权重值越大则表明其在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性越强,反之,则越弱。将问卷调查数据代入公式(1)和公式(2)中,可得各指标的权重值。

C'ij=Cij∑mj1i=1(j=1,2,3;i=1,2,3…15)(1)

Wij=∑1mji=1Cij'∑mjmji=1Cij'(j=1,2,3;i=1,2,3…15)(2)

为直观反映各指标的权重值重要程度,本研究采用柱状图绘制权重值变化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在一级指标中,培养方案的权重值最大,权重值为0.223,说明培养方案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最为重要;其次为师资力量,权重值为0.209;教学环境的权重值最小,权重值为0.121,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日益完善。在二级指标体系中,教学方法创新性的权重值最大,权重值为0.121,说明在二级指标中其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大。

(三)基于SERVQUAL评价的教学质量分析

在确定指标体系中各维度的权重值后,再根据加权评价公式,计算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值,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SS=∑6j=1Wj∑ni=1(pij-Eij)(3)

在公式(3)中,SS为教学质量值,为各维度的权重值。当SS值小于-0.5时,表明教学质量差距较小;当SS值在-0.5~-0.1之间时,表明教学质量适中;当SS值大于-0.1时,表示教学质量较差,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将指标体系各维度权重值带入公式(3),可知教学环境的SS值为-0.72,培养方案的SS值为-0.71,师资力量的SS值为-0.70,教学能力的SS值为-0.81,实践教学的SS值为-0.75,教学效果的SS值为-0.86,整体指标体系SS值平均值为-0.76,说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其中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较差,在高校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有了更多的途径去搜集信息,因此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课程讲授方法和授课方式都需要更加具有创新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实践,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四、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构建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然后,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4.0计算出了指标体系中各维度的权重值,发现在一级指标中,培养方案的权重值最大,权重值为0.223;在二级指标体系中,教学方法创新性的权重值最大,权重值为0.121。最后,将权重值带入SERVQUAL评价分析,得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平均值为-0.76,说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对策建议

第一,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旅游管理作为综合性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也要注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学院牵头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可以适当增加学生实践教学的经费,支持学生进入旅游景点,模拟实验室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第二,关注行业动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在制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时时关注旅游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人才要求,及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同时也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期望和兴趣,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自己,为其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第三,重视教师队伍培训,增强师资力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知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当今大学生“翘课”现象较为普遍,为了将学生吸引回课堂,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把握时代热点话题,丰富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杨永丰,南海.论旅游管理职教师资本科生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基于有效教学的研究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5):25-28.

[2] 陶长江.境外残障旅游与无障碍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旅游学刊,2020,35(3):127-142.

[3] 徐丽平.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评《旅游文化学导论(修订版)》[J].高教探索,2019(7):132.

[4] 王蔚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6):2.

[5] 刘振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L學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3):12-14.

[6] 秦艳梅.旅游管理教学中的课程编制与实践——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第2版)》[J].中国教育学刊,2018(9):119.

[7] 江晓晗.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研究——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择业观研究》[J].高教探索,2018(8):131.

[8] 吴国琴.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研究——评《中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0):88.

[责任编辑:王妍]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