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勇治疗不寐经验探讨

2020-02-13 02:28沈文华刘中勇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诸症温服方用

★ 沈文华 刘中勇(.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 330004)

不寐病名出自《难经》,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灵枢·大惑论》记载:“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故可知卫气运行失常,阳不入阴可导致不寐。不寐往往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及身体健康[1]。

刘中勇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刘中勇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擅于运用经方加减,治疗不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举其临床验案4则,以供读者鉴赏。

1 肝郁气滞,痰热扰神

患者,女,50岁,心烦失眠2年余,常由情绪不畅引起,胸胁部常隐隐作痛,按之痛甚,易怒,时恶心呕吐,伴口干口苦,头面油腻,口臭,纳差,食后胃胀,小便色黄,大便难解、黏滞不尽,已绝经,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肝郁气滞,痰热扰神;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化痰。方用柴胡疏肝散合温胆汤化裁,具体方药如下:北柴胡15 g,醋香附10 g,陈皮10 g,醋青皮10 g,川芎10 g,白芍15 g,赤芍15 g,黄芩10 g,茯苓10 g,法半夏10 g,炒枳实10 g,竹茹10 g,石菖蒲10 g,远志10 g,郁金15 g,醋延胡索15 g,生姜3片,大枣2枚。15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患者自诉服药10剂后失眠明显减轻,诸症缓解,嘱继服上方7剂,后随访睡眠状态良好。

按语:患者常情绪不畅,故肝失条达,久则肝郁气滞,气滞不通则痛,故而胸胁部常隐隐作痛;肝气犯胃、胃气上逆,故恶心呕吐,纳差;肝胆互为表里,胆郁化热,炼液成痰,内扰心神,故而出现心烦不寐,口干口苦;舌脉均为肝郁气滞,痰热扰神之征。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化痰,气疏热清则卧自安,诸症随之减退。

2 肝血亏虚,肝郁脾虚

患者,女,35岁,流产后2月余,心烦失眠,伴头晕,情绪低落,两目干涩,口燥咽干,面色淡黄,善叹息,不欲饮食,大便时干时稀,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辨证为肝血亏虚,肝郁脾虚;治以疏肝健脾,养血安神。方用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当归15 g,柴胡15 g,炒白芍15 g,茯苓15 g,炒白术20 g,炒酸枣仁30 g打碎,知母10 g,川芎10 g,淮小麦30 g,炒麦芽30 g,炒谷芽30 g,佛手15 g,香橼15 g,炙甘草10 g,大枣5枚,生姜3片。10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服用7剂后睡眠有改善,随症加减,1个月后诸症明显好转。并嘱咐放松心情,多参与户外活动,规律饮食,后患者告知身体状态良好,未再失眠。

按语:肝藏血,血舍魂,肝血不足,魂不得归,魂游于外则不寐[2];脾统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血不养神,故心烦失眠;血虚则难以濡养于上,则见头晕、两目干涩、口燥咽干、面色淡黄。舌质淡、脉弦细无力乃血虚肝郁之征。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3]与逍遥散合用,既能养血补肝,又可健脾安神,正切合本案例中女子流产后血虚肝郁脾虚的病机,故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3 心脾不足,肾阳亏虚

患者,男,53岁,从事程序设计工作,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现失眠3年余,难以入睡,睡眠浅,易醒,醒后难以入睡,自诉睡觉时胸中有憋闷感。近年来畏寒明显,腰部怕冷,膝盖冰凉,性欲冷淡,白天精神倦怠,嗜睡,气短,唇甲淡红,纳差,小便清长,大便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辨证为心脾不足,肾阳亏虚;治以补益心脾,温补肾阳。方用归脾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具体方药如下:红参10 g,炙黄芪30 g,炒白术20 g,当归10 g,茯神30 g,远志10 g,炒酸枣仁30 g打碎,木香10 g,龙眼肉15 g,熟地20 g,山药30 g,山茱萸15 g,茯苓15 g,炮附子10 g先煎30分钟,桂枝10 g,炙甘草10 g,大枣3枚,生姜3片。7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服用7剂后睡眠改善,怕冷减轻,人精神状态较前好转。遂守原方继服10剂,情况良好。后应患者要求,将此方熬成膏方以便于携带和服用,缓中补虚,以图长效稳效,患者至今未再复发。

按语:该患者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暗耗心血,血不养神,造成不寐;心脾不足则精神倦怠,嗜睡,气短,唇甲淡红,纳差;肾阳亏虚则畏寒明显,腰部怕冷,膝盖冰凉,性欲冷淡,小便清长,大便稀。舌脉均为心脾不足,肾阳亏虚之征。治以补益心脾,温补肾阳,才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4 气阴两虚,虚热扰心

患者,女,52岁,失眠3月余,既往轻度焦虑症病史1年,心烦失眠,盗汗,夜间口干,口渴甚,气短,乏力,少气懒言,喜饮冷水,脾气急躁,情绪焦虑,两目干涩,食少,大便偏干,小便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辨证为气阴两虚,虚热扰心之证,治以益气养阴,清热宁神。方用炙甘草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西洋参10 g另炖1小时,麦冬20 g,生地20 g,火麻仁20 g,桂枝10 g,阿胶12 g烊化,百合30 g,石斛10 g,玉竹10 g,天花粉10 g,生白术15 g,茯苓10 g,地骨皮10 g,焦栀子6 g,大枣3枚,生姜3片。7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服用7剂后睡眠较前改善,自觉已不口渴,情绪焦虑状况也有好转。继续守方加减,2个月后诸症明显好转。

按语:本例患者有轻度焦虑症病史,久则因焦虑而难以入眠,且失眠也会导致焦虑更加严重,故而形成恶性循环,久则难治。阴虚热蒸,迫津外泄,则成盗汗;虚热灼阴,津不上承,则口干、喜饮冷水、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也是气阴两虚,虚热扰心之征。百合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与炙甘草汤合用,既能清热养阴,又可益气生津,正切合本患者失眠焦虑气阴虚有热的病机,但此病耗伤阴液过久,治之非徒一时之功,故而调理2个月方愈。

5 结语

不寐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4]。不寐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5]。刘中勇教授认为,不寐应该重视辨证论治,不可拘泥于临床分型,治疗上应该博采众方,诊治不寐时重视病证结合,不同疾病下的不寐临床表现有所差异,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治则治法也大相径庭。如脾胃病引起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则应该侧重脾胃病的治疗;“心中烦,不得卧”的少阴热化证则是用黄连阿胶汤治疗;“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的胸膈郁热证则是用栀子豉汤治疗;故而可知临床上应该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而不可一见不寐则一味地重镇安神。以上是对刘中勇教授对于不寐的认识及验案的介绍,以示其辨证论治的思路,以期能为治疗不寐提供好的思路与方法。

猜你喜欢
诸症温服方用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牙龈出血 按摩承浆穴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治支气管炎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
杞黄补阴丸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