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通腑汤治疗肺系疾病中痰热壅肺型的研究概况

2020-02-13 13:23曹青青陈思聆熊汉鹏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肺系通腑清肺

★ 曹青青 陈思聆 熊汉鹏(.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临床上肺系疾病一般以各种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癌最为常见。中医基础理论论述:肺,“脏之长”也,概述了肺之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肺气宣降。其病理基础为六淫之邪受侵人体,常先袭肺,而后肺气的宣肃运动协调无序,呼吸调配功能受阻,随之出现一系列以“咳、痰、喘、热”为主的肺部四大症状。相对之采取止咳化痰、清热平喘等治疗原则,但效果有时并不理想。“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理论之一,脏腑相表里关系是否协调合一,肠腑之气是否通畅势必影响肺气之清肃,从而伴随疾病咳嗽、喘息等症状。故此在预防治疗肺系疾病发生时,应转变整体观念,合理运用通腑之剂,使得肠腑之气畅通,肺气才能得到更好地清肃,故理应从整体入手考虑肺系疾病的治疗。现将清肺通腑汤在治疗肺系疾病中痰热壅肺型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清肺通腑汤治疗肺系疾病中痰热壅肺型的理论基础

通腑法为中医八法中的“泻下法”,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当中“肺与大肠相表里”,从肠论肺,研究清肺通腑汤治疗肺部疾病中痰热壅肺证,其中患者多见咳嗽、咯痰黄稠量多,胸闷气喘息粗,或喉中痰鸣,烦躁不安,发热口渴,腹痛胀满拒按,气逆嗳气,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不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就《灵枢集注·卷五》曰:“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于大肠,故上则为气喘争。故大肠之病,亦能上逆而反遗于肺。”《脉因证治·卷三》亦有云:“肺气不清,下遗大肠,则腹乃胀。”故常在治疗上采取“六腑以通为用”原则更好地使脏腑表里达至协同。肺为娇脏,居于上焦,形若伞罩,不耐邪侵,稍感外邪,清肃之令不行为病。自古“百病兼有痰”之说,肺感外邪,肺气失宣,清肃失司,聚而生痰,致痰热壅肺,见咳喘痰热等症。在《明医指掌》中:“大肠为肺之腑,肺主清化,脾土受病则不能生金,而肺失清化之令,脏不受病而病其腑,故大肠受之”,其中阐述了肺与大肠两者动态联系,并有研究显示肺-肠轴之间存在的内外变化可相互影响[1]。因肺朝百脉,居高临下,主一身之气,调动全身气机的宣发肃降,而大肠主人体传导糟粕,其功能的运行必需依赖肺气与脾气融合布散带来的水谷津液营养,与此同时,肺气之肃降顺达最后才能完成人体糟粕排泄的正常。倘若

肺气受邪而病不能有效顺达下降于肠腑,反之,遇肠腑传导糟粕功能障碍也会影响肺气之清肃,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势必影响手太阴肺经经气畅通不顺致病[2]。基于此,临床治疗哮喘之时,若肺肠表里关系失去平衡,腑气不通之症与肺气清肃功能互为因果,如此恶性循环会导致疾病加重[3]。

2 清肺通腑汤治疗肺系疾病中痰热壅肺型的临床研究

2.1 重症肺炎 中医隶属“肺痈”“风温犯肺”,《医门法律》倡议“以清肺热,救肺气”为要法。本病是在肺经痰热素盛或正气内虚的基础上,外感风热毒邪,阻遏肺气,肺气清肃功能受碍,于肺与大肠通过表里、阴阳相联系,迫使其邪受达肠腑,内外合邪所致的温病[4]。吴又可《温疫论·注意逐邪勿拘结粪》中提出“温病勿拘下不厌迟”,谈及温病通过泻热通腑可以有效地截断病势,防止逆传心包[5]。郑彩莲等[6]选取96例重症肺炎兼痰热壅肺证患者无差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清肺通腑汤治疗,两组治疗后运用统计学比较患者咳、痰、喘、热等症状评分、血清中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中炎症因子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明清肺通腑汤能够有效改善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2.2 支气管哮喘 属于中医“哮证”“喘证”范畴,病位在肺,病理多因素痰伏肺,再加外感六淫、情志劳倦、饮食厚味痰阻气道,肺失肃降。通过“肺与大肠相表里”产生了生理及病理相关的哮喘病,治疗上同样会出现互为表里的情况[7]。赵琦峰[8]将1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痰热壅肺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宣肺通腑汤。结果两组对比发现,治疗组治疗后的PEF、FVC、FEV1等数值均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也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宣肺通腑汤能够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热壅肺型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水平。

2.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中医学中隶属“咳嗽”“肺胀”“喘证”等范畴,以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治疗发现多伴有腹胀、便秘症状。从“肺与大肠相表里”,六腑以降为顺,肺肠论之,当肠腑以通为先,故清通肠腑,可达到立竿见影、宣肃肺气的作用。于雪峰[9]采用肺肠同治法,加用清肺通腑颗粒治疗36例AECOPD轻中度患者,结果治疗前后显示总有效为35例(97.22%);明显高于传统的清肺平喘法。李林生[10]研究清肺化痰导泻法治疗AECOPD患者31例,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90.32%,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0.97%(P<0.05)。

2.4 肺癌 属于“虚劳”“癌病”范畴。肺癌多由于患病个体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不愈,邪毒不去等导致机体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常,体内水液代谢失常,痰浊蕴结于腹,后直接损伤肺络[11]。另研究表明,肠内腑气通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肺部症状,如在清肺通腑汤的辅助治疗下可以明显减轻肺癌患者痰热灼肺的症状[12]。冯原等[13]将99例痰热壅肺型肺癌患者采取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肺化痰通腑汤进行临床研究治疗,后期治疗组中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最后得出结论痰热壅盛型肺癌患者在清肺化痰通腑汤辅助治疗下,放射性肺炎情况也得到控制吸收,明显减轻患者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从而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命年限。

3 清肺通腑汤治疗肺系疾病中痰热壅肺型的作用原理

本文研究发现临床中清肺通腑汤大部分为各医家自拟方,从“肺与大肠相表里”,基本君臣不离大黄、鱼腥草、黄芩等药物。现代医学药理研究,中药大黄、鱼腥草、黄芩等含有多种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尤其对控制肺炎双球菌,金葡菌等感染起到很好的疗效。其中大黄为泻下攻积之要药,具有直折上炎之火,可使肺气宣、腑气降,自然腑气以通为顺,火热之邪可清,肺气之清肃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大黄中的药理作用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等,同样也可具有调整胃肠功能,清洁肠道,减少肠道内毒素吸收,抑制细菌易位,从而达到保护肠屏障。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之效;其药理作用可抗病毒,尤其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鱼腥草油还具有明显镇咳、平喘作用。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肺胃之热,化学成分中的黄芩素和黄芩苷对实验性气喘有效,并通过破坏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活性,从而达到解热、抗炎等作用。有报道指出,其水煎剂在体外对多种病毒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称为广谱抗病原微生物之药[14]。

另有研究表明,肠腑之传导与肺气功能之清肃有关,两者相辅相成,腑气能够通畅有利于促进肺系疾病的恢复[15]。从疾病病理受体基因入手,发现肺部疾病多通过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途径参与,引起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表达。其中一方面RAGE是广泛病理受体的一种多配体膜受体,可通过激活NADPH氧化酶途径与相应配体结合从而强化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促使核转录因子(NF-KB)入核,达到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表达释放,进一步加快炎症发生[16]。另一方面NF-KB又是RAGE基因的核转录因子,在此作用下可以上调RAGE基因表达[17]。“肺与大肠相表里”,运用肺-肠轴理论,清肺通腑汤可破坏肠道ET吸收,减少胃肠内毒素生成,纠正气道炎症反应,从而抑制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聚集,同时也可起到修复受损肺组织、改善肺功能临床疗效。管梦月等[18]在治疗肺系疾病患者中发现,运用通腑泻热方治疗后可调节机体免疫屏障、减少肺部炎症因子表达、从而提高肺组织功能运行。目前,尚有研究表明气道炎症因子已成为利用肺-肠轴理论运用“通腑法”的重要通路点,通过“肠道内毒素清除—抑制细菌炎症易位”途径,纠正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通气量,提高肺功能。在受到体内感染应激状态下,胃肠道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及发生菌群失调[19]。恰恰共通之处在于,病情越发危重的肺部疾患,其胃肠道功能失衡往往导致一系列恶性循环,继而引发多发性全身炎症甚至多重性细菌耐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最后可能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乃至死亡[20-21]。一般临床工作当中,肺系疾病尤其是危重患者住院治疗中常合并便秘等肠腑不适,大便是否通畅已经成为患者出院康复的一项重要指标。

4 结语

在临床诊疗当中,肺系疾病患者发病率依然呈逐年上涨之势,且住院时长与出院康复方面存在较多不足。西医主要以使用抗生素控制肺部炎症感染,仅治其一,却忽其二。综上所述,肺系疾病临床多伴便秘等肠腑功能失调,两者因果反复,恶性发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反之,从中医论人体脏腑整体性出发,利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通腑以顺肺”,运用清肺通腑汤治疗痰热壅肺型肺系疾病,不仅能调节肠腑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为临床治疗肺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有益经验。

猜你喜欢
肺系通腑清肺
翘芩清肺剂对卵清蛋白致大鼠哮喘的防治作用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
“肺系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的体会
黄吉赓应用膏方治疗肺系病经验举要
张明利副主任中医师运用谷蝉汤治疗肺系病经验
蝉蜕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运用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