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

  • 肺病患者适合艾灸吗
    影响。那么,慢性肺系疾病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艾灸治疗呢?慢性肺系疾病是一组长期影响肺部功能的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疾病等。这类疾病通常在长时间内逐渐发展,导致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使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甚至严重的呼吸衰竭,病情易反复,较难治愈。艾灸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消瘀散结、扶阳固脱等作用。对于慢性肺系疾病患者来说,只要在治疗时保证场所通风良好,采用艾灸疗法还是有很好的效果的。其具

    大众健康 2024年1期2024-01-29

  • 新发肺系疫病中医诊疗概述*
    病的统称[1]。肺系疫病是以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部位,可累及多个脏腑甚至全身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咳嗽、喘促等,广义上属中医外感病范畴,狭义上归为瘟疫、温疫范畴,包括传统肺系疫病和新发肺系疫病[2]。新发肺系疫病指近年来新发生的肺系疫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甲型H1N1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这些疫病的广泛流行已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有着丰富的治疗疫病的经验,并在新发肺系疫病的诊疗过程中提出新的见解,为今后临床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4-06

  • 从寒热角度探讨肺系疫病的单味药治疗经验
    疠”。因此,把以肺系为主要感染部位与传染途径的疫病归类为肺系疫病。对于肺系疫病的治疗,西医大多采取抗感染、抗病毒等疗法,但存在药物耐药性强、不良作用多等问题。而中医在长期不断地与肺系疫病作抗争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促进了大量单方的应用。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寒热角度论治肺系疫病,为医者提供临床治疗经验。1 肺系疫病的概念《黄帝内经》中记载:“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金疫就是指发生在呼吸系统的疫病[2],亦称为肺系疫病。作为一个现代明确提出的概

    光明中医 2022年14期2023-01-04

  • 肺系疫病的概念、理论演进及诊疗要点❋
    践中发展前进的。肺系疫病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并没有明确提出,但是属于肺系疫病的疾病在《黄帝内经》时代就应该出现了。中医学在治疗这些疾病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理论内容,对我们今天应对新发疫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在梳理历代肺系疫病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明确其概念,界定肺系疫病在中医疫病诊疗理论的范围,初步架构起肺系疫病的诊疗理论,并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1 肺系疫病的概念在过去20年的临床实践中,中医临床学者在传统疫病理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1期2022-12-27

  • 仝小林“上焦肺系”疾病辨治要诀
    将“上焦”分为“肺系”“心系”,将“中焦”分为“脾胃系”“肝胆系”,将“下焦”分为“溲系”“衍系”。“系”既包括了现代解剖学的意义,又包含了传统藏象学的内涵。从“四焦八系”的角度来认知各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特征,并依此指导辨治各部疾病的理论体系,即为仝小林“四焦八系”辨治体系[1]。本文所阐述的“肺系”为“四焦八系”体系中“上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肺、气管、鼻、咽喉等呼吸系统的器官和组织,以及皮毛等中医体系下的肺脏属络结构。1 肺系生理特征1.1 司呼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11-21

  •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张玉才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的用药规律
    肺为华盖”之说。肺系疾病主要包括鼻、喉、气管、肺等部位的疾患,病变部位涉及较广[1-2]。据相关统计调查,2012年至2017年全国因呼吸系统疾病减少的寿命降幅为20.0%,以慢阻肺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占我国城镇居民疾病死亡率第四位,40岁以上患病率约为9.9%[3-4]。此外,由于空气污染日益加重、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和人口的老龄化,使得肺系疾病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5-6]。因此,探究张玉才教授临床辨治肺系疾病用药规律,寻找针对肺系疾病的诊疗方药,提高肺系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7期2022-11-01

  • 342例肺系疾病患者的语音信号采集和特征分析
    声关系最为密切的肺系病证作为切入点,对肺系常见疾病及其不同中医证型的语音信号进行现代声学参数分析,寻找肺系疾病语音的辨病和辨证特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市龙华医院、上海市曙光医院、上海市强生职工医院、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呼吸科、肿瘤科、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的肺系疾病患者342例。按疾病类型可分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组、支气管哮喘(哮喘)组、原发性支气管癌(肺癌)组,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

    上海医药 2022年14期2022-08-23

  • 茆俊卿教授健脾补肺法论治慢性肺系疾病临证经验*
    省中医学会理事、肺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扬州市中医学会会长, 防痨协会理事。从医40余年,医理渊博,经验丰富,尤擅于慢性肺系疾病的诊疗,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以六君子汤合四物汤化裁,自创“补肺止咳膏”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201210479015.1),用于慢性肺系疾病的序贯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经验简明阐述。1 慢性肺系疾病治疗现状慢性肺系疾病中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为反

    光明中医 2022年24期2022-02-15

  • 肺系藏象病位与病性特征研究
    院的3 689例肺系病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综合其结果,并参考中医古籍,征询专家意见,根据肺系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梳理并探析肺系的病位与病性特征症,拟就此与同道切磋交流。1 肺系生理功能肺系是指肺及与其直接相关的脏腑、官窍、经络等组织结构的总称,包括肺、大肠、鼻、气道、咽喉、皮毛、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等[1]。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上通咽喉,其味为辛,在志为忧、悲,藏魄;大肠主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12-24

  • 古代肺系疫病处方用药规律探析
    小,病状相似”。肺系疫病病位在肺系,以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1],常有发热、咳嗽,甚则出现斑疹、神昏、谵语等,发病迅速,传染性强。中医治疗疫病历史悠久且疗效确切。《中国疫病史鉴》记载,我国从西汉至清末至少发生过300余次大型疫病,中医药可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遏制疫情蔓延[2]。明清时期疫病流行,温疫学派的产生深化了中医对疫病的理论认识,丰富了疫病治法[3]。古代医家的治疫验案处方对现代肺系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古代医籍中治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年11期2021-11-15

  • 陈宪海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特色对药浅析
    恶燥,故陈师治疗肺系虚证常选用太子参为主药[1];紫苏叶辛温,辛则行散,温则和中,且《滇南本草》谓其能“消痰,定吼喘”,因此风寒感冒咳嗽中常配伍此药。两药相伍,一可补散并行,二可气津同调,合乎肺的生理特性,具有益气解表、生津润燥之效,既可开表以祛邪气,给邪以出路,又可通过补益扶助正气,鼓邪外出[2]。此对药组合思路来源于治疗气虚外感的参苏饮,陈师结合临床用药经验,以参苏饮和止嗽散为基础化裁而成参苏止咳方(太子参、紫苏叶、柴胡、黄芩、桔梗、炒苦杏仁、陈皮、荆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2021-04-18

  • 高雪从“肺系伏邪”辨治肺炎性假瘤*
    ]。高雪教授从“肺系伏邪”辨治该病,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 “肺系伏邪”理论渊源“伏邪”是指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中医大辞典》),可溯源于《黄帝内经》,如《灵枢·贼风》言:“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其认为四时之气都可内伏致病,其病机实质是正邪交争的过程。正气指人体的正常功能和维持健康的能力;邪气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六淫、七情、戾气、

    中医学报 2021年11期2021-04-17

  • 肺病治痰从气*
    都 610072肺系疾病多见痰证,肺之病变以肺之气变为中心,而痰与气有内在密切联系。治肺需治痰,治痰先治气,治气即调气,调气乃遵肺之本意。临证时应遵循整体观念将肺病、痰、气三者结合,以更好地辨治肺系疾病。1 从痰治肺肺系疾病的症状繁多,但主要症状是痰,印会河教授在治疗肺系疾病时,抓住了痰作为主症,他认为痰最能反映肺系疾病的本质[1]。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亦不容异物。从肺作为实质脏器的角度来说,脏乃藏精之所在,“满而不能实”,而痰邪多是实像表现,痰贮于肺,肺

    河南中医 2021年1期2021-04-17

  • 雾霾环境下从浊毒理论防治肺系疫病探析∗
    110032)肺系疫病是指通过呼吸道传播,具有高发病率、高流行性、强传染性的一类疾病。雾霾是一种反常气候现象,雾霾环境增加了各种疾病的发病风险,尤其对呼吸系统损伤严重。雾霾环境下的各种因素增加了病原体的致病力和传播能力,导致肺系疫病的防治更为困难。中医对肺系疫病的防治有着丰富经验,对雾霾也有较早认识,故本文将基于中医浊毒理论对雾霾环境下肺系疫病的防治进行探讨。1 浊毒理论概述浊者,《说文解字》中曰其为“水不清也”。《黄帝内经》中认为“浊”为水谷精微浓稠部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5期2021-03-28

  • 浅析中医药治疗肺系疾病的用药规律*
    病亦可影响及肺。肺系疾病主要包括鼻、喉、气管、肺等部位的疾患,病变部位涉及较广。此外,由于空气污染日益加重、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和人口的老龄化,使得肺系疾病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1,2]。因此,寻找针对肺系疾病的高效诊疗措施,提高肺系疾病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明显的社会效益。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研究表明,在肺系疾病的诊疗过程中适当运用中医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3-6]。而在运用中医药诊疗疾病的过程中,是否能选择合适的药物

    光明中医 2021年3期2021-03-18

  • 探讨中医冬病夏治三伏贴对防治小儿肺系疾病的效果
    阳)0 引言小儿肺系疾病中通常包括有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以及支气管哮喘等,小儿肺系疾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1]。一旦疾病发作,其病情进展极其凶猛,喘息、咳嗽、咳痰等均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同时有着病情反复发作的特征,对患儿生活以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中治疗肺系疾病通常采用西医药物注射治疗,但其疗效较为不理想[2]。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冬病夏治在临床肺系疾病中逐渐广泛应用,其以古代:天人相应、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的理念进行治疗,从而达到缓解患儿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8期2020-12-24

  • 黄吉赓教授运用泽漆汤加减治疗肺系痰饮顽症101例临床经验
    十余年,特别对于肺系痰饮相关病证,在总结历代医家论述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近年来,笔者有幸跟随黄师抄方学习,现将黄师运用泽漆汤加减治疗肺系痰饮顽症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出自《金匮要略》中的泽漆汤是一张治疗痰饮咳嗽、哮证、喘证的良方,但自古少见应用记载,长期未得以足够重视。尤其历代中药专著多称其有毒而忌惮三分,在临床上一般多作外科、血液科、肿瘤科用药,其用药剂量也未有明确标准。黄师认为泽漆的化痰止咳作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0期2020-12-09

  • 缓解咳喘 按压两穴
    咳嗽、哮喘的原发肺系疾病进行治疗,中医还可通过外治法改善咳喘症状。其中,丰隆穴和鱼际穴就是针对咳嗽和哮喘的“克星”。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足阳明胃经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口唇、喉咙等,且其络脉更是向下联络喉咙和咽峡,可治療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能舒张支气管,达到祛痰止咳的功效。鱼际穴为手太阴肺经穴,哮喘等作为肺系疾病的症状,临床常选鱼际穴辅助治疗。怎么用这两个穴位改善咳喘症状呢?按揉:用拇指指腹在穴位处用力向下按压,并配合左右按揉,以有酸胀感为度。按揉时,拇指要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37期2020-10-20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廖濬泉主任治疗小儿肺系病证用药规律
    技术,对治疗小儿肺系病证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廖主任治疗小儿常见肺系病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探讨其论治肺系病证的学术思想,为临床辨治小儿常见肺系病证提供可借鉴的辨治思路和立法组方。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采集与规范化 选取《廖濬泉医案》中均具备完整的中医诊疗记录的医案,纳入标准为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哮喘”的医案,医案中药物名称根据 《中药学》[1]和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进行规范,异名同药的药物根据《中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11期2020-07-21

  • 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背景下针灸治疗肺系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优势学科,其治疗肺系疾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了广泛地认可,在抗击COVID-19 疫情中也发挥了其独特治疗优势[4]。目前针灸治疗肺系疾病的相关临床研究众多,但缺乏针灸治疗肺系疾病选穴规律的系统整理。因此,本研究收集近10年针灸治疗常见肺系疾病的相关文献,采用聚类、复杂网络等方法分析其选穴规律,以期为针灸治疗COVID-19 的临床决策与应用提供参考,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针灸力量。1 资料与方法1.1 文献策略确定检索词:参照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10期2020-04-06

  • 循证医学PICOS模式结合PBL教学法在肺系病证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学模式引入到中医肺系病证临床教学中,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还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14]。2 循证医学PICOS模式的研究现状1992年,“EBM(Evidence-Based Medicine)”一词首次出现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中,一篇名为《循证医学:医学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文章里,由Sackett课题组正式提出“循证医学”的概念[15]。循证医学又称为循证实践,现已被世界多个医学院校所采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12期2020-01-16

  • 王兰娣治疗重症肺系疾病经验采撷※
    30050)重症肺系疾病为临床肺病科棘手问题,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翕动,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或兼见咳嗽,咳痰,大便稀溏或数日不下,小便少,脉沉无力或数急。该病多见于哮证、喘证、肺胀、肺痿等肺系疾病严重者,病因为久病肺虚,卫外不固,六淫外邪侵袭肺卫,致使病情诱发或加重;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血瘀互结;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有关;治以温阳补肺、降气化痰、平喘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0期2020-01-12

  • 鼻塞不通先调肺气
    道直通于鼻,构成肺系。鼻部不适多源于肺部病变引起,肺部病变也可因鼻部疾病引起。因而对于肺系疾患,可先从鼻部治疗。比如易反复咳嗽感冒者,坚持每天早晚用冷水洗脸,尤其对鼻腔内部进行适当冲洗,可减轻鼻腔干燥,并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又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出现肺气上逆、咳嗽喘息不止等症状时,可取白果、麻黄捣碎塞鼻,以缓解不适。肺气虚弱且常感到气短者,可采用推拿法,即以中指于鼻梁两边开二三十遍,令表里俱热以润于肺,可达到疏通鼻部经络、改善局部气血、滋润肺脏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8期2019-09-17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慢性肺系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吸内科,重庆慢性肺系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等,这些疾病有一定的潜伏期,一旦发病,进展常较迅速,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咳痰、喘息等,且症状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针对慢性肺系疾病,常规使用药物注射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佳。近些年,随着传统医学的发展,冬病夏治也推广到肺系疾病的治疗中,冬病夏治主要以古代“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念为指导,借此缓解病情。本研究中,探讨了针对慢性肺系疾病,采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疾病的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3期2019-09-02

  • 浅析肺鼻同治法
    发展、总结形成“肺系伏邪论”,随后提出“肺鼻同治法”。龙江医学流派的学者们在高仲山教授的学术理论指导下,历经几代中医学者的临床验证,传承创新,不断完善“肺鼻同治法”。并利用“肺鼻同治”法治疗哮病,收效显著;后高仲山教授的女儿、女婿—高雪、曲敬来教授,作为高仲山教授的学术传承人,持续推广、不断创新此法,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延伸至慢性咳喘性疾病合并鼻部疾病的患者,亦收良效。笔者跟随高雪、曲敬来两位老师学习,颇有心得,在此对“肺鼻同治”法的提出及应用加以浅析。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4期2019-01-09

  • 古今肺系疫病方配伍特点对比研究
     210023)肺系疫病主要指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常伴有高热,咳嗽,甚则出现斑疹、神昏、谵语等临床特征,发病迅速,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且一些病毒,如流感病毒极易变异,新的病种不断出现,使得已有疫苗的预防效果受限。西医主要采用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但存在药物耐药性强、副作用大等问题。近年中医药在防治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病毒性传染病中取得较好疗效,这一事实证明,中医疫病学这份宝贵遗产在当今传染病的防治中仍

    中医药信息 2018年4期2018-07-12

  • 基于中药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数据挖掘分析*
    10032)慢性肺系疾病为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属中医“咳嗽”、“喘证”、“肺胀”、“肺痿”等范畴[1]。本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反复、病势绵延、病程较长等特点,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短或气喘、纳少、乏力等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穴位注射疗法,又名水针疗法,根据所患疾病按照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性能,将药液注射到相关腧穴或特定部位,将针刺穴位与药物作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年2期2018-05-10

  •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三伏贴防治肺系疾病取穴规律
    加重于秋冬季节的肺系疾病,所谓“冬病夏治”[2]。三伏贴疗法体现了《内经》“治未病”的思想精髓[3-5]。1 理论溯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句将“不治已病治未病”作为核心思想,提出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中医防病养生策略,随后医圣孙思邈推演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可见中医的思想精髓是防病重于治病,而三伏贴疗法重在预

    吉林中医药 2018年10期2018-02-13

  • 杜克宽名老中医诊治小儿肺系疾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探析
    杜老临床辨治小儿肺系疾病,善理气机,祛痰热,法随证变,攻补兼施。辨证准、立法慎、选方精、用药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往往能收到洞察毫厘、通权达变的功效,从而达到出神入化、玄机曲运的境界。杜老诊疾论病常以生理特点为基础,病理病机为指导,制定出相应的组方配伍原则。1 辨明常理 祥析原由 通晓异同1.1 小儿“肺脏清虚娇嫩”的生理特点杜老认为肺脏器质地柔嫩,素称娇脏;肺吸之则满,呼之则虚,其脏清虚[1]。肺位高而质轻,其居于上焦,首当其冲,既不耐热、又不耐

    中医药信息 2018年4期2018-01-19

  • 肺系疾病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治疗
    736200)肺系疾病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治疗冯世霞(甘肃省敦煌市莫高镇中心卫生院三危分院,甘肃 酒泉 736200)冬病夏治在中医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法,而且这种治疗方法有着久远的历史,并且为很多人所支持。在中医上来说,肺系疾病是一项非常适合采用冬病夏治手段的疾病,而且多采用的是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治疗是中医的特色所在,也是许多人愿意尝试且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医肺系疾病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治疗步骤,为的是提供一个较为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5期2017-08-15

  • 从“肺肠相关”论通腑法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关”论通腑法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管梦月1,张 伟2*(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 250011)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日益加重、抽烟人群数不断上升等原因,肺系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有“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说法,即二者在生理与病理方面相互影响,故临床在肺系病的治疗中,常加入通腑之剂,调畅腑气,从而“通腑以调肺”,使肺部气机通畅。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入手,探究其中西医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3-28

  • 桑菊饮治疗小儿肺系疾病之浅析
    )桑菊饮治疗小儿肺系疾病之浅析靳 丹,罗世杰(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近年来,中医药以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性在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应用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笔者将从小儿肺系疾病病因病理、方义与配伍特点、药效学研究、现代临床应用、古今悖论、临床疗效等方面出发对桑菊饮治疗小儿肺系疾病进行论述与说明。通过以上论述,从而发现桑菊饮对小儿肺系疾病表现为发热、汗出等热象明显者疗效突出,对于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桑菊饮;肺系疾病;小儿近年来,中医药以其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1期2017-03-08

  • 试论中医下法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
    ·试论中医下法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姜肖宏1,张兴彩2(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00; 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通过追溯中医下法源流,学习古人运用下法的宝贵经验,包括下法的治法范畴、常用方剂、注意事项等,针对性地对下法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运用进行研究。肺系疾病多由外感或内伤因素等导致气机郁滞、宣降失常,采用下法治疗可逐邪外出,达到调畅气机、通泄肺腑的目的。对常用的下法进行概括总结,包括苦寒泻下、润肠缓下、攻

    中医研究 2017年8期2017-01-14

  • 浅析“和法”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浅析“和法”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尉海霞1袁伟智2张兴彩3▲肺属上焦,具有清虚娇嫩的特点,易见寒热错杂、本虚标实、表里同病、气机逆乱之证。“和法”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颇获良效,故予以浅析。“和法” 肺系疾病 治疗肺居胸中,其性清虚,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病,故称“娇脏”。肺系疾病常处于寒热错杂、本虚标实、正邪交争的病理状态,过寒过热或蛮补专攻之剂皆所不宜。“和法”是专门针对这类病情错杂、迁延难愈的疾病而设,是运用和解调和的方法,达到驱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

    中医药通报 2017年1期2017-01-14

  • 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治疗小儿肺系疾病风热证临床研究
    减方煮散治疗小儿肺系疾病风热证临床研究张海霞(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广东 广州 510800)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散剂煎服与饮片煎服治疗小儿肺系疾病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1例给予常规剂量的麻杏石甘汤加减煎剂治疗,观察组92例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方药但剂量为50%的煮散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7%、中医证候积分(3.34±1.15)分,对照组总有效率94.31%、中医证候积分(3.27±1.08)分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10期2016-11-23

  • 从脾论治肺系疾病的理论探析*
    生园地·从脾论治肺系疾病的理论探析*王方维1,孟静岩1,马佐英1,王 邈1,何天恩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市南开中学,天津 300100)肺系疾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痈、肺胀、肺痨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脾肺相关理论在肺系疾病的病机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脾为后天之本,肺系疾病的发生与脾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均证实从脾论治肺系疾病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02-11

  • 王会仍治疗肺系疾病经验
    医近50余年,对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独特的认识。1 病因病机1.1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根”是病机关键 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肺系疾病多有肺脏受损,肺虚宣降失司,津液不能布散,水饮内停为痰,而痰易藏于肺中,因此“肺为贮痰之器”。脾主运化,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上输于肺,布散全身。若肺病及脾,或饮食伤脾,或湿邪犯脾,或久病及脾,致脾脏受损,脾虚无以运化水液,则津液聚而为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肾为五脏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期2015-12-16

  • 足部按摩(四)
    特征的反复发作的肺系疾病。哮与喘在症状上略有不同,喘指呼吸困难,哮指喉中哮鸣,临床上不易区分,多同时并发,其病因病机也大致相似。中医认为,哮喘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气机升降出纳失常所致,并且与肺、肾二脏的功能状况密切相关,若肺肾功能失常,再遇诱发因素,就会扰乱气机的升降出纳,从而发为哮喘。足部按摩疗法是防治哮喘常用的辅助方法,具有治本之功。对于慢性病人来说,要坚持长期治疗,如能在季节变化之前给予预防性治疗,常能使发作减轻、减少或不出现急性发作。

    中老年健康 2015年9期2015-05-30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系疾病疗效观察
    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系疾病疗效观察郭留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39)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系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肺系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重症肺系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随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1期2015-04-26

  • 明清医案中肺系疾病方药的配伍规律研究*
    研,事半功倍。”肺系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咳嗽、喘证、肺胀、哮喘、肺痹、肺痿等,相当于现代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组织纤维化等,这类疾病多数易反复发作且难以根治,中医药在防治肺系疾病尤其是慢性肺系疾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其治疗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从古代医案文献中探求肺系疾病的方药配伍规律十分必要。1 数据来源通过对中医医案古籍梳理,从中辑选出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医家的医案著作41部,包括《王

    江西中医药 2015年3期2015-04-24

  • 朱良春治疗肺系难治病的理论与经验述要
    01)朱良春治疗肺系难治病的理论与经验述要朱金凤1,2(1.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京 210023;2.南通市中医院呼吸科,江苏南通 226001)肺系难治病有现代医学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炎、肺癌等,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而发病率、死亡率呈日益上升趋势,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总结国医大师朱良春从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角度探析肺系难治病与络病理论关系,并运用痰瘀毒阻络、扶正通络理论治疗肺系难治病的经验及用药特色,以推广其治疗心法,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期2015-01-24

  • 张念志教授治疗肺系疾病验案两则
    类旁通,擅长治疗肺系疑难杂症。现择验案两则介绍如下。endprint导师张念志系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科主任。行医20余载,学验俱丰,触类旁通,擅长治疗肺系疑难杂症。现择验案两则介绍如下。endprint导师张念志系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科主任。行医20余载,学验俱丰,触类旁通,擅长治疗肺系疑难杂症。现择验案两则介绍如下。endprint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5期2014-12-02

  • 张仲景肺系疾病用药规律研究*
    研究报告·张仲景肺系疾病用药规律研究*辛小红1范雪梅2△张凯3(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3.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目的探索张仲景肺系疾病的用药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方法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条文,按照肺系统所涉及的疾病依次归类,统计肺系用药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和前15味药物。结果功效用药依次为补虚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清热药、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1期2014-05-05

  • 宋南昌导师冬病夏治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经验小结
    冬病夏治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经验小结旷菲1宋南昌2(1江西中医学院2010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6;2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医院 南昌 330003)慢性肺系疾病;冬病夏治;宋南昌宋南昌导师为中国针灸学会理事、江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针灸康复临床、教学和科研30余年,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宋老于1989年就率先在江西省内开展冬病夏治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慢性肺系疾病的专病工作至今,治疗患者达6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4期2013-08-15

  • 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杨冬红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分析杨冬红目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30例采用常规治疗+无创通气为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疗法+无创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肺部感染评分和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更有优势,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疗法+无创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4期2013-06-07

  • 肺系病无形之痰
    多数人立即会想到肺系病患者咳嗽、吐痰症状,因为此时之痰,有形有色有质有味,且能为人肉眼所观察,故容易诊察和理解。同时,中医学中还有一句经典的话叫作“百病多因痰作祟”,这句话将痰的内涵骤然扩延,并逐渐形成了中医痰病学。痰病学中,对痰的分类,经常提及的有有形无形、广义狭义等。有形之痰,多指肺系的可见之痰;无形之痰,是指那些只见征象,而不见其形质的痰病,如癫狂、眩晕等[1]。参阅众多文献并未发现对肺系病无形之痰的系统论述。那么肺系病是否有无形之痰,无形之痰该如何

    中医药信息 2013年3期2013-01-23

  • 内服中药膏方防治慢性肺系疾病概述
    67000)慢性肺系疾病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 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 具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喘或气短不足以息、纳少、乏力等症, 且常因感受外邪或劳累或寒暖失调、起居不慎而发病;属于中医“咳嗽”、“喘证”、“哮证”、“肺胀”等范畴,肺脾气虚是慢性肺系疾患的原因;健脾益气补肺应贯穿治疗的始终[1]。慢性肺系疾病常反复发作, 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劳动能力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2年2期2012-03-31

  • 浅议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儿科肺系疾病教学中的应用※
    外邪而发病,因此肺系疾病是小儿疾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教学任务亦极为重要。然而,肺系疾病的教学仅仅依靠课堂的理论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医学教育实践越来越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如何改革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智能,培养新型的21世纪医学人才,已经成为国内外医学教育工作者应探讨的问题。深化医学教育改革,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已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1]。案例教学(case teaching)是指教育者本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1期2012-01-29

  • 天灸疗法治疗肺系慢性疾病150例
    5)天灸疗法治疗肺系慢性疾病150例黄海涛(广东省深圳市黄海涛中医针灸诊所,518055)肺系慢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相当于西医学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此类疾病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笔者自2005年7月起,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采用三伏、三九天灸疗法治疗肺系慢性疾病患者150例,取得良好效果,先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50例患者均来自我诊所,其中男性69例,女性8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8岁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6期2012-01-25

  • 肺系疾病冬令膏方调治后患者生存质量的问卷调查
    解放军117医院肺系疾病如感冒、咳嗽、哮证、喘证等往往随四季气候变化、辛劳疲倦或情志异常而反复发作,未及时调治会随着体内正气抗病能力下降而日益加重,甚者传变至其他脏腑。冬令膏滋调治(下简称膏方),是在肺系疾病缓解期,利用冬至经三九寒冬到春分的阶段,进行预防性调摄的一种独特方法,是肺系疾病治疗的补充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SGRQ呼吸问卷(下简称SGRQ)是用于评价慢性气流受限疾病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的问卷表。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11期2011-08-07

  • 规范化按科分诊对膏方疗效的作用研究1)
    规范(和消化系、肺系病症特点),选出消化系和肺系两科各120例为研究对象。病例入选标准:①具有一个主诉病症以上者,②中医诊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白皮书症候类型者,③服膏方时间大于30 d,④年龄5岁~70岁,性别不限,⑤知情同意,志愿受试。两科病例分别按就诊顺序进行编号。消化系疾病单号60例和肺系疾病中的单号60例纳入实验组,共120例,其中男59例,女 61例;平均年龄 40岁,针对性地选择相关专科医师开膏方。消化系疾病双号60例及肺系疾病中

    护理研究 2011年18期2011-02-28

  • 肺肠表里相关疾病证候特征分析*
    学者[3]认为,肺系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肺气肿、胸腔积液等可以通过通腑泻下的方法治疗。如喘证,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为肺气上逆,失于宣降。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运用通腑泻下法治疗急性期喘证,可以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4]。而肠病治肺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便秘、泄泻、肠炎、肛肠病等疾病中,临床工作者除了治肠以外,在方药中依据病情加入补肺、肃肺、宣肺等药物,往往收到很好效果。如便秘主要是由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调所致,治疗本病应以通腑开秘为主。但肺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5期201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