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

2020-02-14 22:17丁木财
江西农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氮肥配方用量

丁木财

(江西省进贤县农业农村局,江西进贤 331700)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依据实际地质情况,科学选择农作物并化验土壤营养成分,通过施肥满足水稻生产营养需求,进而提升肥料选择的科学性。因此,分析并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实现技术创新至关重要。

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优势

测土配方施肥对于水稻高产和优质十分关键,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可以为合理调整施肥量及施用方法提供依据。该技术的主要应用优势有4点。首先,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应用测土配方施用技术能提高农作物8.2%的产量,因此应用优势显著。其次,实现科学用肥。借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科学控制肥料中各个元素的比例及用量,规避肥效过剩情况,在肥料应用中做到节本增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传统习惯中,每667 m2的N、P2O5、K2O施肥量综合平均值至少为15.68、5.40、6.10 kg;而使用测土配方施肥后是折纯量肥力中等田块,每667 m2需N、P2O5、K2O肥10.52、3.25、6.96 kg,因此节省了肥料使用成本。同时,当季水稻的施肥利用率相较于常规用肥多出10%~15%。再次,提升土壤肥效。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方式可以检测土壤内缺失的营养物质,如锌元素是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物质,利用该技术能及时检测土壤内的锌含量,针对性添加该元素,促进水稻作物高产。最后,规避病虫害的消极影响。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针对性地处理病虫害问题,减少病株,降低60%~90%的倒伏率[1]。

2 水稻种植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际应用

2.1 在水稻品种选择中的应用 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方式开展水稻种植工作时,需要围绕气候、地质、地理环境等因素科学选择水稻品种。例如,若区域降雨量小、温度高,则应选择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对种植区域的土壤完成检测,观察水稻在施肥后的生长状况。应确定肥料施加的时间,围绕水稻对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实际吸收效率,设置施肥时间。例如,水稻在分蘖期所吸收的氮元素含量最高,需求量最大,需要在该时期进行针对性补充[2]。

2.2 在施肥方法选择中的应用

2.2.1 施肥方法 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前,需要深翻土地,借助阳光消除土壤内部病菌,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科学把控水稻之间的距离,设置排水口和灌水口。同时,可以应用育苗移栽的方式培育水稻,保证其移栽后14~21 d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将70%~80%的肥料应用于施肥前期,借助塑料薄膜进行育秧。由于水稻生长不同实际对于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需求具有差异性,因此建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肥。例如,应尽量提早施加基肥,围绕“深、少”原则开展工作。时间设置在插秧工作的前7 d,翻耕20 cm的土壤,施加化肥和农家肥,帮助水稻植株根系的生长。当水稻幼穗生长到2~3个穗粒时,若叶片上无病斑,可以施加穗肥,促进光合作用。

2.2.2 配方施肥 (1)早稻施肥。施肥材料主要是有机肥和无机肥,侧重施加基肥,并充分实现土肥混合。注意需要科学控制氮肥的施加量,追加穗粒肥,切勿盲目用肥。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需要保证每667 m2的产量目标在450 kg。结合测土的实际结果,在秸秆还田前提下每667 m2施加(纯量)氮肥8~9 kg、钾肥5~6 kg、磷肥4~5 kg。同时,对于缺失硫元素和锌元素的区域,建议每667 m2施加1 kg的硫酸锌、2 kg的硫磺,并加入养分含量为45%的配方肥,50%的基肥。此外,应设置绿肥和有机肥的施肥标准,科学控制用量。针对需要持续秸秆还田的水稻种植区域,建议适当控制钾肥施加量。

(2)中稻施肥。该阶段主要施加有机肥,搭配无机肥进行种植,结合水稻的生长情况施加穗粒肥。需要保证每667 m2产量目标在500~600 kg,依据测土实际情况施加2~3 kg的纯氮肥。同时,控制化肥用量,每667 m2施加氮肥10 ~ 12 kg、钾肥 4 ~ 6 kg、磷肥 6 ~ 9 kg。对于缺失硫元素和锌元素的区域,建议每667 m2施加1 kg的硫酸锌。

3)晚稻施肥。施肥过程注意围绕“以水带氮”的原则,提升氮肥的效用,避免盲目用肥,每667 m2产量目标设置为450~550 kg。结合测土结果在稻草还田的前提下控制化肥用量:每667 m2施加氮肥(纯量)9~11 kg、钾肥6~7 kg、磷肥3~4 kg。此外,应结合秸秆还田的实际情况,科学控制钾肥和磷肥,针对保水保肥性差的区域,增加追肥比重,依据土地实际情况进行设置[3]。

2.3 在施肥管理中的应用

2.3.1 底肥和追肥 若使用复合肥施加底肥时,应结合磷的施加量设置钾和氮的用量。由于磷肥施加量较低,可以将其作为标准设置其他元素的用量。同时,追肥主要是借助“少施、勤施”的方式开展工作,可以防止水稻存在贪青和倒伏的问题。因此,水稻拔节前应后移氮肥施加时间,并注意孕穗肥施加的用量是氮肥总量1/10,在单位面积内追加10~15 kg/hm2的硫酸钾,防止水稻在后期生长过程中出现倒伏问题。

2.3.2 微肥与叶面肥 若测土过程中发现土壤还原性较强,会影响水稻对锌元素的吸收率,则建议施加微肥,提升区域土壤锌含量,防止作物出现赤枯病,施用量应控制在25 kg/hm2内。同时,结合土壤情况追加叶面肥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满足其后期生长需求,建议在水稻灌浆和分蘖盛期施加2次叶面肥,提升水稻产量。

2.4 在苗期病虫害管理中的应用 水稻在本田期和苗期极易出现稻瘟病、纹枯病等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土壤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注意保证其内部的水分。通过测土技术确定土壤湿度,借助滴灌等方式补充水分,为后续施肥操作奠定基础。同时,水稻硅含量占10%~20%,水稻种植每年会从土壤内带走部分SiO2,且补充速效硅无法充分满足水稻作物的生长需求。因此,建议借助稻草返田的方式,利用堆沤技术,将硅肥当作底肥,施加量控制为450~700 kg/hm2,进而满足水稻生长需求。

2.5 应用要点分析 其一,施肥元素比例。新时期,水稻施肥逐渐趋于科学性,借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优化土壤营养物质的平衡构成,并为肥料的配置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大部分水稻种植户将基肥、穗粒肥和分蘖肥的比例设置为5∶2∶3,进而防止水稻生长前期施肥量较大、后期肥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能科学控制氮、磷、钾元素比例,如设置为1.0∶0.3∶0.7,确保肥料和土地的契合性,规避氮肥浪费情况。其二,结合水稻苗数施加肥料。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目的是确保氮、磷、钾元素施加的合理性,在应用化肥时需要结合每667 m2的实粒数、有效穗进行分析,如施加7~9 kg的尿素、4~6 kg的氯化钾,提升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

3 结论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满足水稻种植过程中对土壤营养的需求,针对性补充能量,突出施肥的合理性。通过树立科学施肥的理念,确定基肥与分蘖肥的肥料施加量,规避环境污染情况。对早稻、中稻、晚稻进行配方施肥,挖掘农作物增产潜力,为后续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氮肥配方用量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在各个领域用量统计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一招值千金 配方建奇功
绝密配方(下)
绝密配方(上)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场掠影
Side force controlon slender body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f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