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现状及检测分析

2020-02-14 22:17薄怀艳刘明年张延龙
江西农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水产品兽药养殖

薄怀艳 刘明年 张延龙 陈 燕 郭 静

(1.武宁县农业农村局,江西武宁 332300;2. 九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江西九江 33200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也随之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1-2]。基于此,为了保障人们的饮食质量,有必要对水产品的兽药残留问题展开探究。

1 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现状

1.1 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养殖者出于防治病害、促进生长、调节机能等种种目的,会在养殖水体中施加一定量的兽药,如土霉素、金霉素、阿莫西林等,进而埋下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风险隐患。进一步来看,实践中引起兽药残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养殖者未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等相关规定施用兽药,导致用药过量或过频。这样一来,鱼虾在单位水体中摄入的兽药量级远超其代谢能力,导致部分兽药长期残留在鱼虾体内。②养殖者施用的兽药类型偏离相关规定,如使用违禁药品、限制药品等。③养殖者未明确记录用药信息,会出现多用、错用兽药的情况。④在处理、保存或运输水产品的过程中,发生兽药混入的现象,导致兽药残留。⑤水产品及兽药的检测管理存在漏检、缺项、抽样不规范等问题,进而导致兽药残留。

1.2 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危害 鱼、虾、贝类等水产品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食物类型之一,若过量的兽药残留在水产品中,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引发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具体来讲,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兽药具有“三致”特点,即致癌、致畸、致突变,当人体摄入过量兽药时,罹患癌症、骨质变形等病症的概率将大大增加。若孕妇摄入过量兽药,还可能导致胎儿出现明显生理缺陷。②兽药在随水产品进入人体后,很难随新陈代谢被排出。久而久之,人们在长期食用低质水产品后,积累到一定量的兽药毒素会侵袭人体血液、神经、脏器等多个部分,进而发生严重的中毒反应和生理损伤。例如,过量的氯霉素会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过量链霉素会引发听力减退甚至耳聋等。③部分兽药还会针对敏感人群产生特殊影响,导致过敏者出现发热、起疹、腹泻等症状现象,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脏器衰竭等情况,形成严重的伤亡风险。

1.3 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领域发展 长期以来,兽药残留都是评价动物类食品安全与否的重要指标,相关政府、科研、生产等社会主体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实践从未停止。近日,我国农业、卫生、市场等相关部门单独或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2020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等多个文件,在原有规定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完善革新,标志着我国的兽药残留管理建设迈入新阶段。与上一阶段应用的235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相比,新规定增加76种兽药品种,增长幅度高达39.8%,增加66种豁免兽药,增长幅度高达75%,增加643个兽药残留限量检测项,增长幅度高达41.5%。在此背景下,我国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兽药类型基本达成全面涵盖,“限量标准不全”的负面管理问题成为历史。

此外,新规定从兽药残留标志物、兽药允许摄入量、兽药残留限量值、兽药使用规程等多角度入手,对旧规定内容进行了修订改善,实现了与国际最严管理标准的全面接轨,兽药残留限量值与CAC标准的一致率更是高达90%以上。在此背景下,我国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得到了强有力保障,水产品养殖、运输、检测、营销等产业链环节的良性运行也更加有据可依、有规可守。

2 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

2.1 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的预处理技术 受制于兽药残留类型多样化、兽药残留量级差异化、检测项目指标多元化、水产基质成分复杂化等多种原因,为了降低其他因素对分析过程的干扰性,获得更加精确可靠的检测结果,相关人员需要合理运用染色、净化、浓缩、提纯、分离等技术对水产品样本或兽药残留物进行预处理。

在传统时期,人们常用的预处理技术方法有超声波萃取、振荡萃取等,但这些技术具有流程烦琐、成本过高、稳定性差、复用率低等问题,故而逐渐落后于行业需求,并被新兴技术所代替。目前,相关人员常用的预处理技术有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QuEChERS等。

其中,固相萃取主要以含有氨基、腈基、C8等基团的萃取剂为填料,通过活化、上样、淋洗、洗脱4个步骤,实现水产品样品的溶解处理与干扰去除,最终洗脱萃取出兽药残留物。超临界流体萃取主要以CO2为萃取剂,基于热力学原理,对水产品样品进行加压、调温等处理,从而通过温度、压力的临界变化,实现兽药残留物的分离萃取。QuEChERS在原理上类似于HPLC或SPE,主要通过吸附剂填料与水产品样品中杂质的相互作用,实现残留兽药物质的吸附、分离与净化。2012年,某学者使用QuEChERS技术对虾肉样品进行了预处理,并运用液质联用技术进行了兽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在QuEChERS技术的支持下,可实现虾肉中72种残留兽药物质的同时检测分析,且具有理想的回收率与稳定性,符合我国兽药检测规定的相关要求。

2.2 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的分析技术 目前,我国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的分析技术体系已相对成熟,相关人员可基于样品类型、检测精度、指标数量、投入成本、时限要求等多方面考量,灵活选择分析检测技术。从原理角度进行划分,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分析技术可分为生物学分析与理化分析两大类。

其中,生物学检测分析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免疫检测技术(如荧光免疫检测技术、酶免疫检测技术、胶体金免疫检测技术等)、微生物检测技术(如微生物抑制技术、放射受体分析技术等)两类;理化分析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色谱质谱法、电泳法等。结合行业实践来看,理化分析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更好,具有以下优势:①灵敏度高,可靠性强,较少发生假阳性问题;②重复性强,检测误差较小;③对样品基质中的杂质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可满足多种兽药残留物质的同时检测需求。

在此基础上,色谱类技术方法与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的实用效果较理想,现已成为我国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的主流技术手段。2017年,某学者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具体为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与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对鱼类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兽药残留检测范围涵盖磺胺类、硝基咪唑类、大环内酯类等64种药物类型。结果显示,6次重复检测的回收率区间为56.2%~126.4%,相对标准偏差区间为1.3%~29.8%,处在相关规定的标准范围。同时,该技术方法的投入成本较低,流程相对简单,可满足水产品中多种兽药残留的检测需求。

3 结语

通过长期的研究实践,我国兽药残留检测的相关规定已与国际相接轨,技术应用体系也日趋完善。在此背景下,水产品兽药残留的问题势必不断淡化,人们的食品安全与身体健康也将得到保障。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致力于改进和完善检测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以推动水产品兽药检测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水产品兽药养殖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