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与预防措施

2020-02-16 10:37张绪楠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0年8期
关键词:坑底轿厢部件

张绪楠

(天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天津 300192)

0 引言

电梯数量的增多加大了电梯伤害事故的发生频率,电梯作为一种特种设备,为更好排除电梯运行故障和隐藏故障,需要检验人员在轿顶、坑底开展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检验风险,威胁检验人员人身安全。此外,电梯检验人员个人意识、操作防范也会直接影响电梯检验的危险程度。为保障检验人员身心安全、避免发生伤亡事故,必须要对电梯检验事故伤害进行全面分析,提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1 电梯检验内容

电梯内部结构十分复杂,所要检验的环节也非常多,如电气系统中的电气保护装置;曳引系统中的曳引绳;导向系统中的导轨、导靴,等等。这些系统任何一个环节产生故障问题都有可能演变成为安全事故,造成严重损失。这些电梯系统中都存在风险源,都可能产生事故伤害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提前做好防护准备、明确检查流程、加强检验人员防护意识,将电梯检验风险降到最低,顺利完成电梯检验工作。

2 电梯检验过程中事故伤害

《电梯监督检验规程》中提出了电梯检验风险和事故划分,其中电气伤害、机械伤害、坠落伤害是常见事故伤害,需要重点关注。

2.1 电气伤害

(1)检验人员为提高工作效率而违章作业,在检验中不严格按照检验规程进行,造成电气伤害,如触电等。

(2)检验人员无意识的接触到高压带电部件,如变频调速控制柜的高压电容、380 V 电梯动力电源线等。

(3)在检验操作中不满足电气安全操作规范标准,采用的测量仪器出现老化、损坏,增加检验风险。

(4)测量设备使用不当,没有按照规则标准展开操作,如超范围测量、超量程检验。

2.2 机械伤害事故

任何检验环节都有可能存在机械伤害事故,特别是可以转动或移动的部件,常见的机械伤害有以下4 种。

(1)剪切伤害。在电梯口可能会由于检验人员从电梯门进出时,电梯突然启动,检验人员来不及脱身而造成剪切事故。

(2)挤压伤害。挤压伤害问题主要出现在井道底部或顶部,很多检验工作需要在轿顶或坑底作业,如果站位不对或操作失误,都有可能被轿厢、附件等运动部件造成挤压。

(3)撞击伤害。撞击可以分为主动撞击和被动撞击。移动或旋转部件在运行中可能会撞击检验人员,此时检验人员属于被动撞击。检验人员无意识触碰到这些运动部件,如导向轮、曳引轮、限速器等,都会产生撞击问题,这是一种主动无意识撞击。

(4)咬入伤害。咬入伤害主要存在于钢丝绳部位,由于钢丝绳负责承载整个轿厢,对于保证电梯安全十分重要。检验人员要近距离观察钢丝绳是否有锈蚀、磨损、断股等问题,需要采用游标卡尺检测钢丝绳直径,检验钢丝绳挡绳装置是否齐全等,如果在检查过程中电梯突然启动或运行,则有可能咬入手指,造成人身伤害。

2.3 坠落伤害

电梯检验中很多环节都需要高空作业,高空作业势必存在坠落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坑底检验中,如果坑底爬梯安装不牢固,从井道壁上脱落,会造成坠落风险。

(2)在电梯井道检验中,需要站在轿顶上对各个层门门锁进行检验,如果轿顶护栏高度设置不足或轿厢与井道壁安全距离过短,则容易造成坠落伤害。

(3)在轨道垂直度测量中,检验人员通常要身体探出轿顶边框投影范围进行放线测量,如果检验中不注意可能会从轿顶滑落。

(4)电梯底部超载装置检验中,由于这些超载装置安装在轿厢底部梁上,在测试中需要将手深入到下梁上部开启超载开关。如果操作失误或超载装置失效就会导致电梯自动向上运行,检验人员可能被轿厢带起,造成坠落事故。

3 事故伤害预防措施

3.1 电气防护

电气防护要最大程度上减少触电、电力起火的现象。特别是在阴雨天,必须要采用专门的绝缘工具,尽可能不在顶层作业,否则可能会因雷击造成电气伤害。任何带电部件、线路检验中,都不得直接用手触碰,尽可能避开线路较为复杂的部位,降低漏电、触电事故的发生概率。局部需要拆线检查的作业,此时首先要关闭电梯驱动电源,检查确认无误后再开始检查,观察线路、绝缘是否出现老化、失效等问题。如果坑底存在积水,要事先抽干底部积水,穿戴绝缘鞋、绝缘裤,在底部垫上木块、石头,再进行作业,避免直接接触到水发生事故。如果不确定坑底是否漏电要用万用表检测。很多高压电气设备在不漏电的情况下也不得直接触碰,有些电气设备运行中温度非常高,一旦直接触碰可能会被烧伤。在检验工作中一旦发生漏电或出现明火,要立刻停止工作,将所有电源全部切断,再逐一解决。

3.2 机械防护

电梯内部结构十分复杂,这也提高了电梯的检验难度,并且检验空间非常狭小,留给检验人员的作业空间不足。因此,检验人员必须要树立安全意识,尽可能少在恶劣环境中停留。如果需要直接用手触碰各类机械,必须要佩戴好安全帽、防护手套。在轿顶检验中,要先稳定自身的站姿,尽可能快速完成检验,避免长时间停留在导致身体失衡的位置,产生磕碰事故。检验中要时刻观察运动部件的具体位置和情况,不能用手直接触摸。在坑底作业中,要注意避免和补偿链、护脚板、随行电缆等发生碰撞。工作鞋必须要有防滑、绝缘功能,检验时要与轿厢、楼层衔接部位保持一段距离,时刻注意脚下情况。如果要将轿厢运行到顶部进行检查,在按下上行按钮的同时要时刻关注身体与顶层部件的安全距离,必要时弯腰躲避。

3.3 坠落防护

坠落防护中,如果检验有爬梯的机房,要佩戴好防滑手套、安全帽。在轿顶作业过程中,要将闲散零部件集中放到闲置空地上统一堆放,与轿厢、楼层缝隙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避免零部件因振动发生坠落砸伤底部工作人员。在检测超载装置中,至少要有2 名检验人员工作进行,一名工作人员在轿厢上操作;另一名工作人员在坑底观察,做好沟通工作。

4 降低电梯检验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

4.1 强化检验技术、提高安全意识

很多电梯检验事故伤害都与人为因素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人为因素控制对提高电梯检验安全很重要。电梯检验对工作人员专业能力要求非常高,要组织检验人员到工作现场进行示范、交流,以最快、最安全、最有效的检验方法为主,禁止在检验工作中闲聊、打闹。严格按照电梯检验相关标准进行工作。定期对检验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工作,遵守相关检验制度。如果是带电部件检验,必须要先停电再检验,检验时要穿戴好绝缘防护设备。进入轿顶、底坑前要观察轿厢位置,避免产生剪切、坠落风险。此外,很多检验人员心存侥幸心理,安全意识不强,认为按照标准程序检验过于麻烦,没有履行相关检验标准。这就需要通过培训来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明确电梯检验流程和其中存在的风险源,在工作中有意识的保障自身安全,从而更加顺利完成检验工作。

4.2 加强检验环境检测

电梯检验空间结构决定了检验工作区域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验人员的活动范围。如轿顶检验时光亮环境不理想,再加上刚进入到轿顶视线不习惯黑暗,难以掌握各个部件作用状况,从而产生机械伤害和坠落伤害。电梯管理有关部门明确提出电梯检验环境标准、验收条件,需要提高电梯检验环境质量,提前清除无关的部件、工具、设施。保证机房照明、坑底照明永久有效,保持亮度充足。检验环境不理想或无法达到要求标准可以拒绝进一步检验。在正式开展电梯检验前,需要先熟悉检验环境,确保每个部件运行状况、脚下情况可以看清,观察电气装置是否漏电或有异响,在这些初级工作检查没问题之后再进行深度检查。

4.3 配备防护设施

电梯检验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并且是不可以消除的,因此检验人员必须要主动防护,配备完善的防护设施,作为主动防护措施,可以减轻事故带来的伤害。检验人员要佩戴好绝缘服装、防击头盔、对讲机、照明设施等。很多新建工程的电梯检验中,建筑其他工程依然在施工,特别是土建高空作业时可能会发生物品坠落、砸伤事故,因此必须要保护好头部。检验单位要设定奖罚制度,如果不按照要求佩戴安全防护设施给予一定惩罚,如果顺利完成检验工作给予一定奖励,通过奖惩制度来约束检验人员,可以有效规范检验人员行为。

5 结束语

电梯检验工作要求非常严格,电梯检验质量决定了电梯运行安全度。恶劣的电梯检验环境导致安全风险非常多,要求电梯检验人员必须要认识到工作危险性,时刻保持个人安全。此外,电梯安全检验人员还要不断提高防护意识、检修技能,遇到问题后不能手忙脚乱,按照电梯检验流程标准开展工作,注重信息沟通,发现危险源及时撤离,这样才可以降低电梯检验的风险系数。

猜你喜欢
坑底轿厢部件
淤泥区狭长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分析
加工中心若干典型失效部件缺陷的改进
两只螃蟹
奥迪e-tron纯电动汽车的高电压部件(下)
关于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检验的讨论
轿厢式垂直升降立体车库的研制及应用
安全检查表法在轿厢意外移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Siemens NX和Sinumerik的铣头部件再制造
既有工程桩对深基坑力学变形特性影响分析
电梯轿厢报警装置失效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