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研究与思考

2020-02-19 05:56高红梅董艳云王世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6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仪器学校

高红梅, 董艳云, 王世海

(西南交通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成都611756)

0 引 言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物质保障。随着国家对高校办学资源投入的不断增加,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逐年增加。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是上级管理部门一直关注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各高校积极开展各项工作[1-6],通过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信息平台,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推进大仪共享共用。如何更好地实现共享共用和使用效益最大化是高校在大仪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必要性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作为高精尖设备,不但是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重要的国有资产,利用率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1 为社会提供资源服务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持续增加,满足了办学需求,然而部分设备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资源闲置现象,资源无法有效利用。同时,大型仪器设备的大量社会使用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高校可以利用设备优势,打造共享平台,发挥智库作用,不断促进大型仪器共享共用,为全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1.2 促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提高

近几年,国家及教育部门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越来越重视,不但建立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部还组织开展了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包含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高校通过健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制度、体系和机制[7-8],建设功能更加强大,专业化水平更高的共享管理平台,使开放共享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因此,通过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的开展,可以不断提高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从而促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1.3 紧跟时代背景,落实国家及上级部门相关规定

共享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2014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明确规定:“推动非涉密和无特殊规定限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一律向社会开放”。为落实国务院意见精神,科技部和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关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科技厅[2015]4号)、《科技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设备开放的意见>相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国科办函基[2016]333号)、教育部《关于做好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有关工作的通知》(教技司[2016]209号)以及《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等。因此,高校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中应该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打造资源开放共享平台[9-11],提高开放共享水平。

2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多样,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加之缺少相关的运行和周期维护配套经费,因此,大型仪器开放共享难度大。

2.1 大型仪器设备多样,开放共享难度大

由于学科门类多,学科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因此大型仪器设备的种类、功能和性能指标并有着多样化的特点。专业性越强的仪器设备,适用范围越窄,实现开放共享的难度也越大。而且大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由于购买经费或者专业性强,购置后放置在相关科研实验室或者课题组。而高校的科研实验室数量众多且分散,增加了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开放共享难度。

2.2 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目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普遍偏低且配备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不对口,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均较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实验技术人员不但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还要承担公共服务等其他工作,分身乏术。在高校实验技术队伍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大型仪器设备缺少专人管理,“一人多机”几乎是普遍现象,还有一部分是从事教学的老师兼职管理。此外,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管理人员共享意识薄弱,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操作大型精密仪器需要丰富的技术经验,由于技术人员紧缺,实验室更倾向于将仪器闲置。因此,开放共享技术和人员支撑不够。

2.3 后期维护经费投入不足不高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不但购置经费高,后期运行的耗材费、易耗件磨损更换费以及使用期间保养费也高。通常,仪器设备的购置经费是专款专用,无法支出运行维护经费。目前,国内有些高校设置了“大型仪器设备维护专项经费”,大多数高校由于经费紧张,很少设置专项大型仪器运行维护经费或少量的经费,难以维持大型仪器设备的高效运行;导致一些设备出现故障后无法得到及时修复,影响使用,降低了使用效率,也导致害怕损耗和损坏能不用尽量不用,能少用尽量少用的现象[12]。因此,花费高额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闲置,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开放共享后带来的设备损坏风险增大,开放共享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了极大浪费。学校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运行,支持开放共享。

2.4 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开放共享不好的相关责任人,没有问责和惩罚机制[13-14]。运行使用情况和院系及相关管理人员的绩效没有挂钩。因此,院系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开放共享的动力。此外,奖励机制不健全,很多高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并开展大型仪器使用情况考核。但对于从事大仪开放共享工作的管理人员没有相应工作量计算,肯定和奖励程度不够。因此,导致管理人员为了避免仪器损坏尽量减少工作量,不愿意开放共享。

3 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举措

3.1 注重开放共享宣传,共享观念深入人心

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内容纳入实验室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加强校园共享文化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全校范围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培训,使教师、学生、实验人员、管理人员意识到开放共享的重要性;鼓励学院管理人员参加国家层面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培训,深刻理解上级部门开放共享政策和措施;借助实验室开放月活动、学校宣传平台,增加新媒体宣传方式,加强宣传,不断强化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政策、制度和运行,让大仪共享深入人心,增强师生的共享意识。通过不断努力,使得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成为制度和常态,成为教师、科研团队、项目负责人及学生的自觉意识。校内开放是基础,只有做好了校内共享,才能对外开放和服务社会。

3.2 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管理规范有效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管理体系。三级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开放共享服务的各项工作。学校成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领导小组。学院成立大型仪器工作小组,负责对本部门纳入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实施具体管理。实验室是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工作的实体,开展分析测试、加工制备和设计计算等技术服务工作,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人员的组织管理,以及用户培训等工作。

同时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和细则,如除完善“大型设备管理管理办法”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外,还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基金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与管理考核办法”“大型仪器设备可行性论证实施细则”等。明确管理单位和相关责任,理顺开放共享运行机制,让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逐步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3.3 统筹资源配置,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3.3.1 购置前学校统一论证,减少重复购置

按照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仪器设备的需求,做好规划和论证。学校监管部门组织专家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详细论证购置的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技术指标、设备性能、预计效益、风险等,同时要求购置单位提供已有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情况。严把论证关,减少重复购置、盲目购置,避免设备使用率低下,确保科学配置。对于可以同时满足多学科基本科研需要的仪器设备,经过论证后,纳入校级共享实体平台,采用“集中区域放置,优先购置单位使用,促进共享共用”管理。

3.3.2 建立校级实体平台,改变资源配置模式

建立由学校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校级共享实体平台(分析测试中心),平台实行独立管理运行。满足多学科基本科研需要的通用型仪器设备均纳入校级实体平台管理。

改变资源配置模式,由分散的科研团队资金配置向学校统筹资金配置转变。经费到达学校后,结合一流学科建设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集中规划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开展竞争性购置论证,优先购置急需仪器设备。

3.3.3 优化共享管理信息平台,实时动态监管

优化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构建含管控、共享、决策支持3个部分的管理信息平台。管理信息平台与设备、房屋、财务、科研、人事管理等多个业务管理平台对接,避免形成数据孤岛。以物联网技术和产品为基础建设管控平台,以电流监控芯片连接设备仪器,将采集数据反馈到服务器,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可查看关机、开机、待机、运行和离线台数和时长等实时监控数据。

共享平台实现了仪器、预约、测试、机时、收入、成果、报表(自动完成)、预警报警(如当某机组仪器设备长期处于关机或待机状态且拒不开放共享,系统定期提醒系统管理员督促机组管理员开放共享)、用户管理等功能。

决策支持平台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维修情况等分析功能,并定期形成评估报告。为学校考核评价,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3.3.4 建立使用档案,加强有效监管

建立使用档案管理制度,监管使用效率。资产管理部门明确要求各二级管理部门应具备完整的使用过程记录,并设立专人专管,填写相关记录存档。资产管理部门可统一印制“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包含实验项目或科研课题名称、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测试样品、使用机时、培训人数等内容。各二级部门也可以根据仪器的实际情况,自行印制“使用记录本”。学校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二级管理部门使用记录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并将结果纳入年度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考核。

3.3.5 规范处置管理

大型仪器设备超过使用年限后,通过评估已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或者具有继续使用价值,使用部门应及时提出申请,经专家鉴定,提交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并按照上级部门相关要求处置。处置方式可以降档使用、校内外调拨或者对外捐赠。使用部门或者管理人员不得由于害怕处置流程长,不及时申请,造成大型仪器设备闲置。

3.4 加大运行维护经费投入,保障持续运转

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上级部门应向高校适当投入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维护专项经费;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工作,加大专项经费的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维修维护和开放共享;从科研项目经费中划拨部分经费作为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维护费用,缓解学校资金不足;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办法,开放共享收入的15~25%可以直接进入学校共享基金,剩余收入作为仪器机组日常运行、维修维护、耗材支出和人员激励经费直接返回到仪器组所在学院和中心,“以机养机”,促进开放共享工作良性运转。

3.5 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

3.5.1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坚持“顶层设计、分类管理、优化队伍、吸引增量、内涵发展、系统协调”的原则,依托顶层设计,科学设置实验技术岗位,明确各类岗位职责[15];完善晋升机制,根据不同的岗位设定不同的晋升标准,重点考察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实践创新能力等;建立培训制度,提升实验技术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设立实验技术专项奖励和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管理,科学设计考核指标,构建合理的准入准出和考核评价,不断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掌握先进实验教学方法,具有科学管理实验室能力,适应一流大学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服务。

3.5.2 建立科学的使用效益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情况执行绩效考核制度。由大型仪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对大型仪器设备的机时数、开放服务、功能利用和开发、科研成果、教学成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获奖情况、报告质量、安全整洁等内容进行考核评价。

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考核和评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学院、机组和单台设备。对不同功能和使用方向的大型仪器设置分类考核评价指标和权重系数,如以教学为主的仪器设备,人才培养和教学成果的权重增加;以科研为主的仪器设备,科研成果和功能利用开发的权重增加;以分析测试服务为主的仪器设备,开放服务、检测报告的数量质量的权重增加。

考核评价每年定期举行,与学院、人才年度考核工作相结合。结果向全校公示,并将其纳入使用单位年度考核,同时作为后期学校经费投入的重要依据。

3.5.3 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

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学院、机组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对大型仪器设备运行良好、管理规范,开放共享、教学科研成果等评价优秀和良好的单位和机组,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积极,所管辖大型仪器设备评价优秀和良好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核算其工作量;合格以上的单位和机组分类型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不规范,使用效率低、开放效果较差的单位和机组,给予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同时减少其仪器设备的经费投入;对于长期考评结果差且整改不力的单位,学校收回设备并进行重新调配,仪器设备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同时限制其项目经费购买大型仪器设备。

建立年度报告制度。全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情况和奖惩情况按年度呈报校领导,作为后期学校投入的重要依据。

4 结 语

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不但是学校资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上级部门的政策要求。高校要积极推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在健全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共享信息平台功能,以各种激励措施,调动二级单位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同时加大运行维护经费投入,促进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仪器学校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学校推介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
星敏感器用仪器星等的确定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