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有序思维习惯的培养

2020-02-22 13:28唐雪林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6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小学数学

唐雪林

【摘 要】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结构还没有形成,因此在数学学习中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展开思维训练,有序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素养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思维的有序性可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条不紊思路清晰,教师可以从动手实践类比迁移和合作探究等几个方面展开教学,从而达到对学生有序思维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序思维;实践能力

引言

有序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时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逻辑性,在解决问题时出现的无从下手,思维混乱的情形都是有序思维缺失的原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可以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手脑并用并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类比迁移提高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注重总结。比较应用是以通过不同类型问题的比较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以锻炼其应对不同类型问题的能力。

一、有序思维习惯培养的意义

有序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占据中要部分,在学习中好的思维习惯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时更加得心应手,找到主要问题,通过有条理的分析,更快的掌握基础知识。

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系统性,避免出现知识漏洞和错误理解。因为有序性思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课上教师的有意培养能够促使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去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只会学而不会用的现象发生。

有序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序思维可以锻炼有序表述的能力,思路清晰了自然表达就会清晰。语言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解题能力的提升,在应用题中很多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而是读不懂题或是对题目的描述存在误解,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题目描述,更好的解决问题。

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学习主要在于理解,探求知识间的内部逻辑,这样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更好地调动所学知识。对基础知识的深刻把握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在面对难题时可以更加依托理性思考找到突破口。在丰厚的基础知识下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

二、有序思维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在动手实践中诱发“有序思考”

思维与动作密切相关,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好动,实践教学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实物,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在实践中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独立思考时可以让学生厘清思路,诱发学生的有序思考。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结合一定的教学教具,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增加数学经验。另外教师在提供给学生数学实践材料时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发展要求。既要引发思考又要难度适中,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实践体验。教师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并不是旁观者的角色,而是发挥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实践操作前,教师要明确实践的主题和方向,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在关键环节进行点拨。在操作后,教师要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解决问题,并且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为例,分别用8根,9根,10根,11根,12根木棒摆正方形,观察不同数量的木棍可以摆几个正方形,余下几个木棍。最终以算式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动手操作,使有余数的除法更加直观,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更加有序。

(二)在类比迁移中促成“有序思考”

类比迁移是锻炼学生有序思维的重要途径,因为小学生的知识系统还不完善,在遇到新的问题时,把学过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新问题上还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加强知识类比迁移的练习,注重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有易入难的思维导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这是培养有序思考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几个点,首先是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要进行必要的扩充使数学知识更具系统性,知识结构更加清晰,这也有助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具有条理性和深刻性。其次就是要把握知识的“联结点”,每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孤立的,教师要把握课程之间的联结点,在讲授新课之前,对之前的知识进行一定的结合。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感悟新旧知识的共性。比如教师在讲解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时,教师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四则运算法则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都需要相同数位对齐。这样学生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后思路将更加清晰和有序。

(三)在跟进追问中深化“有序思考”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处于活躍状态,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追问能够有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考,但这需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状态。从整体上来说,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能力大体相当,教师要把握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使课堂节奏把握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从个体上来说,会出现一部分学生高于总体水平或低于总体水平的情况,这是就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要有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紧跟学生思路进行设问,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搭建了新旧知识的桥梁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思维更加有序化。例如在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内容时,教师讲授了升和毫升的概念和关系后后,设置问题∶一瓶水大约是550毫升,那么多少瓶水是一升,学生回答后,接着追问,面对不规则物体,如梨,怎样计算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进行思考讨论,通过追问能够锻炼学生面临不同问题时的思维,增强思维能力。

(四)在合作探究中形成“有序思考”

有序思维的训练不在于教师的讲而在于学生的思,合作探究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每个学生能够动手动脑参与到讨论中,这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高效的学习方式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参与小组讨论,通过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过程给予关注,必要时要进行一定的提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小组比赛,选出优胜小组进行奖励,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时,在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进行教学后,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结语

总之,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有序思维训练融入教学的各个过程,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数学原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教师要把握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能力提升,增强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有序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德社.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No.691,200.

[2]温金娥.关注学生有序思维培养,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成效[J].华夏教师,2020,No.168,29-30.

[3]章丽.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J].华夏教师,2019,No.155,74-75.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盛小学)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小学数学
基于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