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2020-02-25 15:34褚贝贝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辅导员育人

褚贝贝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0.引言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育氛围、内容、模式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转变,想要切实提高院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遵从科学发展观,以其为基本指导,充分坚持以学生为本,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价值表现。 坚持以学生为本,实际上就是要根据高职学生性格特点及其发展的现实需求,要不断推动广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而构建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模式,则正是这一要求的真实体现,因此,三全育人是当代高职院校增强思政教育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

1.“三全育人”的基本内涵

三全育人这一教育理念最早源自于八十年代初期,历经多年的探究和发展,由胡锦涛同志在强化和改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大会中首次提出。 “三全育人”主要指的是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其中全员育人是指教育人员,应包含学生、校内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会育人团队。 全程育人是指从时间维度入手,从学生进入校园到他们毕业进入社会的整个过程,都应对学生进行教育。 而全面育人是指全方位对学生实施教育,包含教育环境、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内容、教育制度体系等,构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育目标缺少针对性

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及针对性特征与其教育目标定位有着直接关系。思政教育缺少清晰的目标定位,将会造成思政教育工作盲目性的开展。 确立思政教育目标,根据院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精准定位,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政教育,提高其教育效率的重要基础。 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是根据中专院校合并而来的,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对其院校思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缺少足够的了解,从而导致其思政教育目标针对性不强。相对来说,高职院校学生情况特殊,他们心理素质较差,因此,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结合特殊的生源情况,制定更强针对性的思政教育目标。

2.2 教育师资缺少专业性

高职院校师资情况特殊,院校在思政教育师资团队结构上有着先天性的缺陷。 由于高职院校的前身为中专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以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仅了解中专思政工作,而对于高职学生的心理情况并不了解,因此通常使用中专思政教育模式,进而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从实际状况上看,许多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基础理论功底不足,在日常教学中没有结合实际,授课方式单调,缺少工作热情,并未真正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停留在形式上的课程严重阻碍了高职思政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并且许多政治辅导员都是青年教师,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不够了解,一般在教育中充当的是办事专员、勤杂工等角色。

2.3 教育课程缺少系统性

按照我国颁布的《有关进一步强化和改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建议》,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基础理论课程设定应包含以下几门必修课程,即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基本理论以及三个代表思想概述,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基础,并要在这基础上,开展形势和政策的专题讲座。当前,高职院校仅设置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基本理论以及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概述,和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并未开展形势与政策的专题讲座。 许多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灌输上,没有高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 尤其是存在忽视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现象。 因此,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当前不够系统,应结合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目标,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思想品质的知识讲解,还要提倡思想道德行为的规范性,既要注重课程教育质量,也要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和道德教育,加强学生将来优秀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

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路径

3.1 加强领导宣传,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制

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并不只是思政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校内全体教职员工肩负的责任,只有全体教职员工都能积极主动的关心并加入到院校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才能真正构成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管理育人的浓厚氛围,才能切实发挥思政教育的重要能效。对此,高职院校应强化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引导,加强工作的推广和宣传,要使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和全员育人这一“三全育人”思想和理念深入人心。院校应构建起党委统一引导、党政共同管理、专职和兼职教师有机结合、校内上下配密切配合、学生自主教育的工作体系,将思政教育工作渗透到教育、科学研究、服务以及管理当中,进而形成学生工作小组全身心投入、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全面思政育人格局。

3.2 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思政教育教学管理

思政教育的整个过程也是德育的过程,是以构成学生一定思想品质为目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彼此相互交流沟通的教育活动过程。高职院校应结合“以就业为指导,以服务为核心”的办学原则,积极转变办学思想,在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思政教育应努力实现院校和企业的有效衔接。 院校应把控好每个育人环节,重点加强新生入学教学以及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并且还要对广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正确引导学生制定合理发展目标,构建科学完善的人生发展计划,帮助他们短时间内适应且促进他们学习模式和方法的转变, 为日后更好的学习奠定稳固基础。在毕业生中组织有关爱岗敬业、爱国奉献专题的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让广大毕业生变成对工作有激情、满足企业需求、对社会发展有利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要主动运用网络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家教育的有机融合,抢占思政网络教育阵地。

3.3 提高师资水平,构成全员育人工作结构

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学生管理团队通常是由辅导员和班级指导员构成,强化学生管理团队建设,首要任务应重视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团队建设,努力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存在结构不科学、工作态度不积极、团队流动性较大等不足问题,严重限制;额辅导员个人的专业发展。 对此,高职院校应利用构建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团队建设的相关体制,对辅导员团队的基本准入条件、成员结构、培训、提升,以及他们工作和个人发展体制保障,做出详细合理的规定。 高职院校应构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辅导员与班主任专业培训机制,落实辅导员工作前期培训方案,根据计划选派辅导员参与各种专业培训和深造学习。院校可每年开展评选优秀教育人员活动,组建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先进团队,激发广大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高职院校也应充分发挥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学生党员以及后勤工作人员在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组织协同共建活动,构成共同关心、配合、帮助院校思政教育的强劲力量。

3.4 整合内外资源,营造全面育人良好环境

校园文化是特殊的文化概念,属于一种隐藏性的教育环境。 健康优良的校园文化注重学生在身心发展、价值思想、行为规范等方面彼此融合,构成相互照顾、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平等竞争、自由公平的观念,这些都满足高职院校校园稳定发展和健康的基本需求,并且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充分运用学生社团、校内专题活动、校外社会实践等不同形式,努力丰富并拓展校园文化。 主动争取社会机构、相关企业在院校构建不同种类的奖学金、助学金,实施资助人以及被资助人之间的紧密互动,强化学生诚信教育以及回报教育,引领学生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制定和学生家长有效互动交流制度,健全学生家长基本信息数据,根据发放家长调查问卷以及架构家长咨询系统等方式, 时刻和家长保持联系,拉近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增加彼此信任和谅解。

4.结语

三全育人是高职院校落实自身根本任务的基础保障,而构建三全育人模式是确保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因此,高职院校应针对当前思政教育存在的具体不足问题,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需求等,从理念、宣传、管理、师资与环境等方面入手,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制定科学完善的三全育人体系。 从而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高职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