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士之魁”赵藩的词作探析

2020-02-25 21:01裴幸子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词作梅花

裴幸子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昆明 650500)

赵藩(1851—1927),字樾村,一字介庵,别号蝯仙,晚号石禅老人。云南剑川人,是云南近代颇有盛誉的政治家和一代文豪。赵藩毕生醉心学问研究,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古文典籍,无不广泛涉猎。书法以学习颜真卿和柳公权为主,又兼备黄石翁、何绍基行楷之妙。赵藩曾写下流传后世的成都武侯祠“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1]昆明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则为其手书,此联历经岁月变迁,至今仍悬于大观楼上。赵藩一生著述颇多,以诗词成就最为显著,诗有《向湖村舍诗初集》12 卷、《向湖村舍诗二集》26 卷等,词有《小欧波馆词钞》8 卷,楹联著述有《介庵楹联句正续合钞》3 卷等。晚年编辑的《云南丛书》乃“举有史以来滇贤之宏作巨制,网罗荟萃,群珍毕集,一省之文献具焉。”[2]:22是颇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赵藩不仅在诗、联等方面成就显著,同时也是清代滇词作者中存词数量较多的一位,赵藩的词作内容深刻,展示了清末民初动荡的社会现实,寄托着自己忧国忧民之思,词彩华茂,兼收并蓄。

一、题材内容

赵藩在《小鸥波馆词钞·自序》云:“年十六,学为依声,积稿十数阙,乱后失去,不复为。二十五岁,计偕悲伤,途中友朋牵率,偶为之,其后又数数为之。”[2]:20此后,其子赵宗瀚将赵藩的词作收编为六卷,分为“谥箫词”(34 首)、“淬剑词”(43首)、“未茗词”(42 首包含题画册36 首)、“眠琴词”(31 首)、“炙 砚 词”(26 首)、“煮石 词”(31 首,包含《江南好》组词12 首),共210 首,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全部收录在《全滇词》中,是研究赵藩词作重要的参考资料。

(一)纪实词

赵藩生活于清末民初,正值列强侵华、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的年代。乱世中赵藩亲眼目睹百姓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感会于心,发于笔端,用诗词描绘出苦难凄凉的真实图景,哀民生之多艰。《小儿哭》揭示了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小儿哭,泪簌簌,白日惨昏风刮屋。西家杀儿啼声哀,东家小儿观之回。回家翳妮告阿母:‘吾家可须儿作俎?屠刀在颈儿心悸,果欲杀儿俟儿睡。’”[3]397这是一幅幅活地狱的写照,一句“吾家可须儿作俎”,令人心惊,催人泪下,以无比写实的手法展现出动乱时代百姓只能任他人鱼肉的凄惨处境,小儿的簌簌泪水同样是赵藩为苦难中的人民洒下的同情热泪。

赵藩生活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经历过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等政治斗争,所经之地甚多,耳闻目睹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如杜甫的诗史一般,赵藩用词写实性地展现出动荡时代的苦难和人民的凄惨境遇。同时,其词中透露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在维护共和,反对复辟帝制的激烈斗争中,态度十分明朗,于《琐寒窗》一词中,痛斥张勋复辟,再现了“张家辫子兵”给南京造成的悲凉、凄惨景象:“满目苍凉,六朝都会,败垣颓瓦。往劫休谈,近事欲提先哑。”曾经繁华热闹的六朝古都如今变得满目疮痍,断壁残垣,但近来之事却无人敢提。“自张家辫子兵来,小儿衾底啼犹怕。”“苦也,叹多少验女痴男,绿凋红谢。乌衣何巷,只马粪堆城。”[3]431张家辫子兵所到之处,即使小孩包着被子哭也害怕被听到,秦淮河畔,乌衣巷口,现如今却是马粪堆城。赵藩把词当作纪实写事的工具,真实的再现了这段惨痛历史,揭露了统治者只知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罪恶。

此外,赵藩以“满江红”为词牌的几首纪实词,慷慨激昂,豪迈沉郁。如:“坏壁微尘,看题句、中原豪杰。思曩日、闻鸡起舞,悲歌呜咽。一剑横腰明似水,孤身报国轻于业。”“露布书残军幕纸,沙场梦冷征衣铁。待何时、海上逐横戈,饕鲸血。”[3]402词人在长葛县看到题壁上有词《金缕曲》,故有感而发,将满腔热血化于词中:回顾往昔多少中原豪杰,闻鸡起舞,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展未来,望有朝一日可以驱逐蛮夷,整顿旧河山。再如,以武穆原韵作的《满江红》“剑配雄冠,男儿志、昂藏不歇。凭半壁、涤腥前垢,浩然义烈。金马腾空开宿雾,碧鸡叫梦醒明月。又两番、推到段和袁,抒诚切。”[3]430这首词乃滇军军歌,其深沉却雄放的词调,歌唱着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感染了中华儿女。末句“大中华、璀璨彩云龙,开宫阙。”[3]430与岳飞笔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4]相呼应,满腔忠愤,碧血丹心,喷薄而出,豪情万丈。赵藩的纪实词记录了晚清、民国时期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百姓凄惨的现实,他的所见所闻,真情实感,都寄托在词作之中,于辛辣讽刺之中饱含血泪和对统治者的批判,以及对底层人民的无限同情,对百姓的一片赤诚之爱。

(二)山水词

赵藩的词不仅真实地描绘悲惨的社会,同时也寄情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即使所到之处满目疮痍,统治者腐朽落后,但国破山河犹在,依旧阻挡不住其对祖国秀丽江山的热爱。他的词既描绘了祖国锦绣山河的千姿百态,也抒发了他对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情。岳阳楼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吟咏的对象,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自身虽屡遭陷害贬谪,早已远离庙堂,游历江湖,却依旧心忧天下,心怀百姓,不改壮志初心。与范仲淹一样,赵藩生活在外敌入侵、国破家亡的时代,虽不能征战沙场、金戈铁马,但时时刻刻忧虑国家,关切百姓之心只增不减,他将满腹心绪付诸于诗词之间。他的这首《满江红·岳阳楼》描写了岳阳楼的美丽景色,登高望远,方见“黄鹤飞灰,剩江上此楼高绝。凭栏看,洞庭如镜,江山如发。”[3]412八百里洞庭之景尽收眼底。“百难差差排暮霭,万鸥点点翻晴雪”[3]412,对仗工整严谨,堪称佳句。“廊庙江湖忧乐并,东南吴楚乾坤柝”[3]412和末句“只前贤一记一篇诗,难磨灭”[3]412,引经据典,巧妙呼应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和杜甫的诗歌《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6]。可见,赵藩于烽火连天之中依然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对祖国饱含深情。

此外,赵藩还写下了许多描写山川景色、游玩赏景的词作。如“记泛莫愁湖,湖上藕花时节”“月明花落易黄昏,艇子又催别”[3]410,清新明快。小令《行香子》“碧杜红兰,碧汉红墙。恰收帆、雨齐潇湘”[3]411,写了词人在七夕游玩洞庭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含蓄谐婉。《城头月》三首记录词人游峡山寺:“青山门外清于洗。山中云初起。径转田滕,溪横略约,画入丹青里。”“月白呼云,天青放鹤。”[3]433寄情山水,淡雅清新。

(三)咏物词

从《全滇词》收录情况来看,“味茗词”一卷中共收42 首词,这些词主要是咏花为主,赵藩用《菩萨蛮》调,一调一花,咏了杏花、桃花、紫丁香等36 种花,其余内容的词在此卷仅占6 首。赵藩的咏物词以咏花最多,吟咏他物的比例很少。《江神子·瓶中残菊》吟咏的是残菊,“一味幽香,微向鼻尖迎”[3]398,写出菊花的清幽淡雅的香味,“三分愁病认前身。瘦如人,淡如人”“人瘦似花花似蝶”[3]398,以花比人,以人类花,写出人似花瘦,花似蝶轻,人和花一样都是清瘦、素淡。“风雨重阳秋去也,刚约住,小铜瓶。”虽然直说了“小铜瓶”,但并没有说破“残菊”。只字未提菊花,却将瓶中残菊的形态刻画得十分生动,以物喻人,注意炼句下语,赋予词以情意。赵藩有许多咏物词大多属于这一类,《黄金缕·菊枕》“一枕留香,又伴罗衾贴”“几回细检繁枝叶。织手拈针,影事秋飘瞥”[3]398,不提一字菊花,却将菊花作枕,一枕留香的功用表现出来。赵藩非常热衷于吟咏花,《喝火令》“息国娇含泪,唐宫澹扫眉。不争空谷见仙姿。那更花间玉翦,双燕话相思”[3]401,写出了白桃花的娇艳姿态,末句“亲摘替簪时”更是侧面表现出对白桃花的喜爱。

赵藩的词作巧于用典、词采华茂,显示出其丰富的文化积累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其以三种词牌分别吟咏“梅花”,却各有侧重、风格各异。《台城路·梅花》“东风吹遍长安陌,山中暮寒犹峭。”[3]424东风袭来,早春时节,但山中依旧春寒料峭,点明时间地点。赵藩在这首词中依旧只字未提梅花二字,也未说明吟咏的何种梅花,更没有对梅花的姿态属性进行详细的描绘说明,一句“古干皲苔,横枝亚竹,已觉未开都好,况当开了。做薄霁轻云,闲庭幽窈”[3]424,便足以感受到词人对梅花的期待,一句“蓦地惊逢,藐姑绰约正宜笑”[3]424将梅花之美比作仙女绰约的身姿,没有明写梅花,却以好像仙女正在对他微笑形象地表现出词人游玩赏景忽见梅花开放时的感受,巧思尽显。《好事近·梅花》“佳丽满人天,只有林家高格。何必子生调鼎。算无歧名是。孤山对立雪晴初,不足可怜色。”[3]428则侧重对梅花品质的描绘,以花喻人,突显高格。宋吴文英《天香·腊梅》中就有:“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7]以“玉奴”二字指代梅花,赵藩《临江仙·梅花》化古人词句:“玉奴终不负东昏。口脂香如梦,心缬冻回春。亦有罗浮三百树,虬枝高下难分。”[3]427写出梅花迎寒开放,梅香四溢。“东风来几日,吹白一溪云。”[3]427词人想象春风吹拂下白梅散落满溪水,好像云朵一般的美好的景象,读之令人不禁幻想这等美丽的景象,浮想联翩、心生向往。

(四)题画词

题画词于清代进入鼎盛时期,词人在题画的寓意和表现方法上不断创新,留下了许多佳作。赵藩《小鸥波馆词钞》的“未茗词”中就包含《菩萨蛮》题潘荫庭祖恩花卉画册36 首,以菩萨蛮为词牌吟咏了荼蘼、焦花等36 种花,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吟咏桃花的“去年人面红相映。今年门巷无从问”[3]416,使人想起“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8]的诗句。题金银花时写道“春深夏浅残红谢。绿阴阴地开成架。瘦煞鹭丝藤。冬寒忍恰能”[3]417,点明了金银花的形态特征。题茉莉花时开头便写道“玉肌无汗偏宜暑。冰瓷雪白稀疏贮”[3]417,指出茉莉花消暑止渴的功能。其表现手法各异,主旨或赞美品质、或单纯描绘、或说明功用,各有不同,不落窠臼。

除了《菩萨蛮》的题画册词外,赵藩还有题人物画词,如《卖花声·题仕女图》:“花暗露盈盈。笼烛闲行。女三为粲忒娉婷。久立玉苔纙袜冷,宝镜初升。何处步虚声。吹下瑶京。姮娥孤景亦凄凄。纵许闲情和月诉,诉不分明。”[3]423“盈盈”“娉婷”“姮娥”均是形容女子姿态美好、花颜月貌的样子,却与“孤景”“凄凄”并用,形成鲜明对比,道出女子虽婀娜窈窕、貌比姮娥却只能对月诉说闲情的惆怅与寂寥,颇有意境。《琐寒窗·题秣陵秋眺图》秣陵就是指南京,借画纪实,怀古伤今。赵藩深谙古诗词之道,热衷于用古韵作词,《满路花》以清真韵题《仙姝别意图》:“苔融玉涧水,花落瑶池雪。璇宫清净地、织埃绝。蟠桃熟未,鹤守防偷折。露台平视阔,一朵飞云,忽飘下、彩鸾节。”[3]438语言用词精炼典雅,风格婉约柔美。他还用吴文英的韵来题陆处存的《曦蘭室填词图》,以《水调歌头》为词牌题丈炳堃《西洱寄渔图》二首。赵藩兴趣广泛、诗书词画均有涉猎,他的一首《扬州慢》是为友人画梅自题之作:“自花下、匆匆别去,花枝瘦了,芳讯难传。剩罗浮影事,依稀似梦如烟。”“谁信心肠铁石,黄昏候、幽怨能蠲。妒耻春亭主,长时美眷团圆。”[3]415以情赋画,于画中寄托难以排解之情。

题画词是画与词的巧妙结合,先画后词,缘画而作,为画而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赵藩的题画词,既生动描摹画中之景,又借之抒发胸中情、画外意,他的题画册词或以花喻人,或单纯写花,题山水画词,词中有画,生动再现美景,使人入目眼前,充满画面感,又能展现广阔的时代画面,意味深长,情境相生。

(五)感怀词

赵藩生活在动乱的时代,即使有满腔的热血和满腹的才思,也难以挽救日益衰落的清王朝,社会的动荡不安使他感慨满怀,却无处诉说,只好寄托在词中,彰显自己的理想。如《徽招·书旅舍壁》云:“人生十寒暑尔,功名大都未必。莽莽好江山,踏遍双芒屐。绷尘喧又寂,算几个、名山坛席。”[3]406一生不过数十春秋寒暑,何必为功名利禄消磨光阴。不如竹杖芒鞋踏遍大好的山川美景,寄托着赵藩在乱世中努力寻找一片宁静之地的美好愿望以及潇洒旷达的人生观。赵藩一生经历丰富,做过官、闹过革命,身处国家漂泊动荡的时代,他向往宁静平淡的生活,这在他的两首词作《眼儿媚》中充分的体现出来:“园翁三五团坐,苦茗一贩煎。豆棚凉雨,泥地闲话,山鬼狐仙”“钓鱼人去,只鱼蓑在,飞上闲鸥。”[3]412这是何等闲适,但现实却是满目疮痍,想必国家安定之日,这定将成为现实。

又如《意难忘》立秋夜坐有怀:“思此祭、荡回肠,似碧汉红墙。只梦到、广寒幻境,地白如霜。”[3]433凄凉孤寂,荡气回肠。《朝中措·月夜啜茗感事》:“碧梧荫里见栖鸦。云破月开华。犹倚藤床竹箪,闲看童子煎茶。罗浮奥境,无端唳鹤,乡人悲笳箐,几人琐尾离家。”[3]436梧桐树上栖息着鸦雀,月亮从云朵后面露出来,一个“破”字颇有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9]之味。如此宁静美好的夜色下,倚靠在藤椅上,看着童子煎茶,本是岁月静好,可词人忽然想到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悲笳”意为悲凉的笳声,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以笳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思乡的心境,悲切哀伤。

二、艺术成就

(一)题材多样

赵藩的词题材多样,内容广泛。既有描写时代苦难,表达爱国情怀的纪实词;又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词;既有咏物寄托之词,也有题画、感怀之词。《全滇词》共收录赵藩的词作210首,分为“谥箫词”“淬剑词”“未茗词”“眠琴词”“炙砚词”“煮石词”共六卷,题材广泛多样。除了上面所列的题材外,赵藩还有以《江南好》为词牌所做的十二首思乡感怀的小令。首句均以“双湖好”[3]444开头,抒发了其秋夜孤独,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相思沓来之感。其《十六字令》以“痴情离愁”为字眼作了四首小令,短小精悍,意蕴深远。此外,其还写下了“缥缈虚无际,闻说有神仙。仙男仙女恩爱,长住大罗天”[3]447的游仙词,表达美好的祈盼。另外,赵藩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他善于用古韵作词,如《满江红》以岳飞原韵,《洛阳春》以欧阳公韵,《八声甘州》以柳永韵等,韵律严谨。

(二)思想深刻

赵藩的词思想深刻,忧国忧民,具有鲜明的的人民性。他的词作处处展现着对底层百姓悲惨生活的关心与同情,蕴涵着浓厚的爱民思想。赵藩目睹清末民初,列强入侵,革命涌起,军阀混战的社会现状,看到了挣扎于乱世之中的人们如蝼蚁般任人践踏,感会于心、发于诗词。赵藩词的深刻性也鲜明地反映在对清廷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帝国主义的掠夺侵略的愤懑、揭露与批判,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赵藩大体与康有为,梁启超同时代,那时正值英法俄日德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领土蚕食鲸吞之际,丧权辱国的清政府,不惜出卖国家的主权,以求苟延残喘的片刻之安,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愈演愈烈,这些都在他的词中有所表现。赵藩还通过对祖国山河的讴歌,对乡情、亲情、友情及民族文化情结的抒发,体现了人民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赵藩大量的山水花鸟词、咏物咏史词、唱和惜别、怀旧寄内等方面的词作,或抒发美好的情操、或寄寓崇高理想、或泄胸中块垒,或借古讽今褒贬善恶、美丑、真假、得失。他的词,道人之所欲道,言人之所欲言,写出了人民的心声。赵藩词的人民性还反映在强烈地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关注,对革命的同情、企盼和参与,充分体现了他坚定的革命精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兼收并蓄

赵藩被称为“滇士之魁,清儒之殿”[10],他的词多体兼收。赵藩的词的长调幽怨委婉,如《一萼红》《满江红》《金缕曲》。小令清新明快,如《十六字令》《江南好》《调笑令》。他的词,总是有感而发,或直陈感慨,毫不隐讳;或绘景绘情,情景交融;或慷慨悲歌,铿锵有声;或抒发情思,幽怨委婉。可谓是“不名一家,不拘一格,变幻离奇,不可测度”。他的词大多数感情强烈、真挚,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他赤诚的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有婉约之风,亦有豪迈之气,有平实之感,亦有沉郁之伤。可以说是语高意妙、性情真挚、才思俊逸。

赵藩的词作题材多样,内容深刻,兼收并蓄,展现了清末民初的真实图景,传达了词人细腻深沉、忧国忧民的心声。赵藩词作以真挚沉郁的思想和摇曳多姿的风格特色为滇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赵藩生于云南、长于云南,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代,于乱世之中坚持自己的操守与方向,承担起繁荣云南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并且培养出了周钟岳、赵式铭、方树梅等为云南的文学文化传承与兴旺呕心沥血的学者。目前对赵藩诗歌、楹联的研究很多,但对其词作的关注相对较少,赵藩作为云南一代文豪,对其词的研究对丰富赵藩的相关研究以及推动滇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词作梅花
梅花绝句·其一
梅花颂
梅花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梅花引
更 正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梅花锁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