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字本义探究

2020-02-25 21:01马之嫱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许慎造字晒干

马之嫱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州 350007)

一、关于“昔”的几种说法

关于“昔”字本义,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说法认为“昔”之本义为“干肉”。这种说法最早是由许慎提出的。许慎《说文·日部》:“昔,,干肉也。从残肉,日以晞之。与俎同意。思积切。,籀文从肉。”[1]许慎从小篆出发,分析“昔”的本义,认为“昔”字的上半部分“”代表残肉,结合“昔”字的下半部分“”,认为“昔”字指的就是在太阳下晒残肉,故为干肉。段玉裁在许慎的基础上,对“昔”字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认为“昔”隶变之后作“腊”,指的是“脯腊”[2]。总之,许慎和段玉裁都认为“昔”的本义为“干肉”。

在“昔”为“干肉”的基础上,还有学者对究竟为何肉有进一步的探究。马孝亮《对两个甲骨文字的探源》把甲骨文中“昔”的字形与彩陶纹中蛙的形象进行对比,发现“蛙精简定形后的纹样与‘昔’字基本一致”,从而认为“昔”字是“蛙串成串晒干”的意思[4]。这种说法依旧承认了许慎的“干肉”说,没有根据比小篆更古的字形,因此也是有误的。

第二种说法认为“昔”的本义是“洪水之日”,由叶玉森提出,这种说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在“昔”的“解字”下道:“叶玉森谓乃象洪水,即古,从日。古人殆不忘洪水之,故制昔字,取谊为洪水之日。”[5]725徐中舒赞同叶玉森的“洪水之日”的说法,并明确指出《说文》中释“昔”为“干肉”不正确。

“洪水之日”说批判了许慎的“干肉”说,以甲骨文等较古的字形为根据,有一定的说服力。不过,此说还是存在漏洞。

首先,“洪水之日”说不符合古人的造字理念。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交流的日益广泛,促进了文字的产生,汉字也是如此。对于汉字的起源,无论是“契刻说”还是“结绳记事说”,汉字都是先民们进行记忆、传播信息的工具。因此,先民造字常常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只为满足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一般不会以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为造字的动机。叶玉森的“古人殆不忘洪水之”说指的是远古的洪水传说,不符合古人的造字理念。

另外,“洪水之日”为“昔”字本义有待推敲。“昔”字甲骨文写作“”[3]607,金文作“”[3]607,可以看出“昔”字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据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在抽象字、指示字之外,凡事会合两个以上意符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本身的意义都不相同的意义的字,我们都看作会意字”[6]122。显然“昔”的本义与组成“昔”的上下两个部件的意义是不同的,因此“昔”字是会意字无疑。会意字由构字部件组合在一起共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昔”字的构字部件“日”,和象波浪条的部件组合在一起表示“远古洪水泛滥的日子”,这本身是说得通的,但这个意义是否为“昔”字的本义还有待考证。会意字是由形符组成的,“形符是依靠本身的形象来起表意作用的,它们往往不能独立成字”[6]33。如果“昔”指“洪水之日”,那么“”表示“洪水之灾”,“”表示“日子”;问题就在于“日子”是通过“太阳”义引申而来的,不是直接由形而来的意义,因此“洪水之日”是否为“昔”字的本义就有待推敲了。

第三种说法认为“昔”与“腊”的本义都是“晒干”,认为许慎《说文》中的“干肉”不是本义,而是引申义,是由“晒干”之义引申而来的,这种说法见于何金松的《释“昔”“腊”》。在文中,他提到在“昔”的甲骨文字形中,“日”既可以在波浪条的上面也可以在波浪条的下面,如:、,其中波浪条象翻土时的土拨形;“日”与波浪条的关系不宜理解为在土拨形的上面或者下面,而应理解为只是紧挨土拨形,表示“日”的关系与土拨形极为紧密,因此,“日”就无所谓在上还是在下了。这样看,“昔”字的形体就表示太阳直射土地,表示“晒干”的意义[7]。但是,“晒干”说依旧欠妥。古文字中的确存在着因构字部件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一字异体的情况,如:据李圃《古文字诂林》收录,“休”既可作“”[8]4106,又可作“”[8]4106;“宿”既可作“”[8]4956,又可作“”[8]4956。但是在一字异体的情况中,构字部件位置的不同不会影响字义的表达,如“休”字,不论象人形是在象树形的左边还是右边,都可以表达其本义“息止也”。对于“昔”字而言,如果认为“昔”本义是“晒干”的话,那么,当表示太阳的象日形在表示土地的象波浪形的下面的时候,就无法体现出“晒干”义;并且太阳在土地下面来晒土地,也不符合生活常理,与人们的思维相违背,因此“晒干”说还不足以让人信服。

二、关于“昔”字本义的思考

(二)“昔”的构字意图

王宁先生在《汉字构形学导论》中提到:“前人所说的本义包含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构意(造意),这属于文字学的概念,是结合语言意义分析字形构造意图的;另一个我们称作实义,是从文字构形意图推导出词或语素的某一个义项,……我们一般把后一个概念称作本义,前一个文字学的概念称作构意。”[10]笔者认为“昔”字的构意为“傍晚时分”。

(三)“昔”的本义分析

按照前文所提及的王宁先生对本义的定义,此处所说的本义即实义,也就是构意的概括化、抽象化。裘锡圭先生认为:“字的本义就是造字时准备让它表示的意义,通常也就是作为造字对象的词在当时的常用意义。”[6]142因此,要探究“昔”的本义,不仅要依照字形,还要以相关的文献资料为佐证。“昔”的原始构意为太阳即将落下、一天的结束,由此引申出从前、往日的意义。这一意义在甲骨卜辞中就有使用。如:

这段卜辞记录是对灾祸的占卜。验辞中记载了两次灾祸,即“有艰”和“来艰”。商人在记载连续发生的事件时,常常采用递计式的方式来计日,即后一个时间点以前一个时间点为基点,把前一个时间点作为第一天。那么,癸丑是卜问的时间,验辞中单人丁豊在录这个地方患上“㐱(疠)”的时间是三天后的乙卯(以癸丑为基点);㲋子豊在丁巳日(以乙卯为基点)患“㐱(疠)”;四天后的庚申(以丁巳为基点),子报告了十七天前甲辰日(以庚申为基点)的情况,以及五天前戊申日(以甲辰为基点)的情况。子在庚申那天作报告的内容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14]。“昔甲辰”中的“昔”表示以前的一段时间。

另外,《尚书﹒尧典》:“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中“昔”都是用的它的本义,与“今”相对,表示过去的时间。

通过对“昔”的字形进行分析,并以相关文献资料为佐证,得出“昔”的本义是由日落而引申出的“从前”、“往日”之义,与“今”相对。

猜你喜欢
许慎造字晒干
抓捕开锁大王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许慎文化园简介
某个相同的早晨
爱你,感谢你
隋文帝造字
许慎德
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的许慎文化研究
晒干了
游许慎文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