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电针推拿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20-02-26 16:12耿霞胡慧徐青霞
医药前沿 2020年1期
关键词:风池夹脊根型

耿霞 胡慧 徐青霞

(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 江苏 南京 211200)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跟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方式及其工作状况密切相关。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约占所有颈椎病的50%-60%[1]。近年来,人们患颈椎病概率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本研究采用牵引电针推拿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 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我院2015 年1 月-2018 年6 月门诊患者。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诊断标准: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部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 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 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120 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 例。治疗组中,年龄32 ~66 岁,平均(44.6±11.2)岁;男28 例,女32 例;病程1 ~11 年,平均(4.2±2.4)年。对照组年龄30 ~67 岁,平均(43.2±10.5)岁;男27 例,女33 例;病程1 ~10 年,平均(4.1±2.6)年。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牵引电针推拿治疗,具体见下。

牵引治疗:用YHZ-100B 型颈腰椎治疗牵引床(张家港市兴鑫医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制造)进行颈椎牵引治疗。每天1 次,每次15 分钟,10 次为一疗程,休息2 天后行第二疗程。

电针治疗:选取颈椎相应的夹脊穴(双侧)、风池(双侧)、风府、大椎、患侧肩井、肩中俞、肩贞、天宗、曲池、外关、合谷。夹脊穴斜刺,其余直刺,行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夹脊穴及风池穴加用BT701-A 电针仪,电流强度以肌肉抖动、患者感觉舒适为宜。留针30 分钟。每天1 次,每次30 分钟,10 次为一疗程,休息2 天后行第二疗程。针刺同时全部采用ZH-13B 型TDP 垂直照射颈项部,距离约30-45cm,以患者感觉温热为宜。

推拿治疗:患者取坐位,施四指推法于颈背部及患侧上肢,配合拇指点按风池、风府、夹脊、肩中俞、肩贞、天宗、曲池等穴;施拿法于肩井、风池和两侧项肌;一手托患者下颌,一手按后枕部,拔伸颈椎,后施颈椎旋转定位扳法(也可采用仰卧位颈椎扳法);最后,施掌根揉法于颈背部。推拿治疗每天1 次,每次15 分钟,10 次为一疗程,休息2 天后行第二疗程。

对照组:采用牵引和电针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1.3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评定。未愈:症状无改善;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及上肢功能改善;治愈:原有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及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0.0%和96.7%,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0%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3.讨论

随着电脑、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患颈椎病概率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年轻。长期低头、姿势不良、久坐不动、扭错损伤、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等刺激,使颈椎的骨质结构及其附属组织发生生理性退行性改变,发生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增生、相邻的脊神经被累及,出现颈肩背部疼痛、上肢酸胀、麻木不适等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痹症”,病机为风寒湿邪阻塞经络、营卫失调、经脉失养,导致气血不足甚至肝肾亏虚,进而血瘀气滞,不通则痛[3]。

牵引能减轻颈椎的内在压力,逐步恢复椎体间的内在平衡。牵引还可以增大椎间管和椎间隙[4],不同程度地解除或改善对神经根的压迫。夹脊穴属近部取穴,深部为脊神经后支,针刺双侧夹脊穴可疏通颈部经筋、脉络之气血,平衡颈部两侧肌肉紧张度,促进椎体间的内在平衡;风池、风府可祛风通络,其余为循经取穴,针刺和点按上述穴位,共达疏经通络,活血止痛之功。加用电针更加强其疏通经络作用。TDP 照射,能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代谢的作用,促进病损的神经功能尽快恢复。运用手法整复颈椎小关节紊乱,可直接纠正小关节“错位”,缓解肌肉保护性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颈椎的稳定性,促进组织恢复。

本文结果显示,牵引电针推拿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优于牵引电针治疗,值得临床应用。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加强颈肩背部肌肉的锻炼,定时做头部后仰、耸肩、扩胸等动作以缓解肌肉疲劳,加强颈部肌肉强度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减少颈椎病发作;避免长期低头及高枕睡眠,保持正常生理曲度;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颈肩部负重[5]。

猜你喜欢
风池夹脊根型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颈夹脊”源流考略
墨风池诗词选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