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检验

2020-02-26 11:32娅,刘
湖北社会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贸易

冯 娅,刘 驰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2.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引言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 年3 月28 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截至2019 年底,有109 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5 年3 月,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明确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大领域。智能制造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GVC 背景下全球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力,(马相东,2017)[1](p34-39)如何让我国智能制造业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据技术高地,也是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中国的工业化与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新一轮技术革命周期相互叠加,“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黄群慧、李晓华,2015)[2](p5-20)为此,本文试图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相结合,以工业机器人的国际贸易为切入点,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智能制造领域是否产生了影响,以及产生了什么影响,从而让我们未来能够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及国家政策来适应智能制造业的高端产业链发展。

一、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本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经济贸易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崔莉(2017)[3](p154-158)运用2010—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数据,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沿线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网络密集度、中心性以及社会网络的“核心—边缘”程度。宗会明、郑丽丽(2017)[4](p1-9)采用2001—2015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综合贸易数据,梳理了双方国家之间贸易的发展和演变格局,借助HM 指数分析法分析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依存度。二是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孙金彦、刘海云(2016)[5](p99-106)认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总体效率和出口贸易效率两者均随时间的延伸而递增,贸易双方国家间的经济总体规模以及人口数量变化会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的释放产生影响。张会清(2017)[6](p27-40)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贸易沿线国家的政府整理水平、贸易便利化程度都是影响贸易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利于提升中国对其贸易效率。三是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桑百川(2015)[7](p1-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中国的出口产品类型与西欧、中欧、南欧、南亚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产品存在相似性,我国可以将部分优势产能向这些国家和地区转移,与这些国家共同形成新兴产业链。四是运用双重差分和倾向匹配政策评估方法,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孙楚仁、张楠、刘雅莹(2017)[8](p83-96)使用双重差分法考查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明显提升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额增长。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贸易的研究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且国内大多数的研究视角都集中于宏观层面,但对于特定产业特别是重点行业的发展关注不够。因此,本文旨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工业机器人国际贸易是否存在促进作用,进而打通“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研究路径,探析“一带一路”倡议对其国际贸易的影响,揭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

二、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

2008—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进出口贸易逐渐上升,自2013 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并且持续增长。中国2017年总供应量占全球的36%。尽管我国机器人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已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但与世界先进技术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产业规模的市场供给程度远没达到需求程度。我国机器人行业呈现出自主创新能力弱、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本土企业盈利能力较低、企业成本压力大等一系列的问题。我国本土机器人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特别是缺乏原创性的成果和重要专利。(见表1)

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我国工业机器人贸易以及产业高端化发展是否产生了影响,以及产生了什么影响,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三、“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工业机器人贸易的影响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了学界普遍采用的研究政策评估的双重差分模型,选取了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109个国家和未加入倡议的57 个国家,并采用2008—2018 年的面板数据作为回归样本,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出口贸易变化情况。

(一)DID模型设定。

在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中,通常会假定政策只对部分或特定群体产生作用,对其他的群体不造成影响,因此可以将其作为一次对比科学实验。在本文的研究中,假设“一带一路”倡议在工业机器人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上,仅作用于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即作为实验的处理组,而尚未签署相关文件的国家则作为实验的对照组。在此类研究上,本文采用学界普遍采用的“双重差分法(DID)”作为主要研究方法,设定的计量模型如下:

表1 中、美、欧、日机器人技术水平对比

其中,被解释变量ln Yit表示t 时期中国与i 国工业机器人的进出口贸易额;Treɑti表示为判断i国是否签署了“一带一路”双边合作文件的虚拟变量,Time 为判断“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发生的虚拟变量,二者的交互项Treɑti*Time 为核心解释变量,是判断“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最早提出于2013 年9 月,而在2015 年3月才发布正式文件①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因此本文选择2015 年作为政策冲击的年份。Xit为控制变量,包括了时间、地区固定效应,α0表示截距项,μit表示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说明。

孙楚仁等(2017)[8](p83-96)的利用双重差分法发现目标国人口、人均GDP 均会显著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增长;众多研究发现地理距离是影响一国贸易成本的重要因素(施炳展,2008;方虹等,2010;邵建春,2014);[9](p24-30)[10](p71-76)[11](p80-88)董桂才(2015)[12](p30-40)的研究工业机器人的国际贸易发现,目标国的工业增加值及外商投资均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为捕捉国别的异质性,实证回归中加入的控制变量如下(表2)。

目标国经济发展水平(lnpgdp):国家的人均GDP 反映了经济发展程度,一般而言,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对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越旺盛,也就越重视智能机器人产业,而我国作为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大国,必然会加大相关的贸易往来。

工业增加值占比(ind):智能机器人是高端制造业的集合,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能力,一般而言,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越高,智能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程度越高。

就业人口(pop):一方面可以反映国家的市场规模,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国家的劳动力资源,在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目标国的就业人口越多,就越能吸引我国与其进行贸易往来。

外商投资(fdi):外商投资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竞争加速工业化进程。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占GDP 比重作为衡量目标国的外商投资强度。

首都距离(dis):距离作为影响两国贸易成本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距离越远,贸易成本越高,从而抑制贸易倾向。

经济发展差距(gɑp):我国与目标国的贸易往来不仅取决于目标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密切相关的,为反映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均GDP的比值作为衡量指标。

表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表3 变量统计性描述

(三)数据选取。

截至2019 年10 月,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公布的信息,我国已与137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基于所选变量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共选取了2008—2018年16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其中包括109个已签署“一带一路”双边文件的国家,57个未签署相关协议国家。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HS2007编码的分类,工业机器人的商品编码可分为84 和85 两大类,其中84 类包括喷涂机器人(842489)、搬运机器人(842890)、多功能机器人和机器人末端装置(847950)、IC工厂专用自动搬运机器人(848640)四个种类,85包括汽车生产线电阻机器人和其他电阻焊接机器人(851521)、电弧包括等离子弧焊接机器人(851531)、汽车生产线激光焊接机器人和其他焊接机器人(851580)三个种类。依据上述分类可发现,85类工业机器人的功能侧重于生产环节,而84类机器人的功能更倾向于加工和再加工,因此本文将84 类机器人定义为生产型机器人,85 类机器人定义为加工型机器人。由于工业机器人属于高端制造业的集合,一般来说,我国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国家的相关贸易通常是出口大于进口,而与发达国家通常是进口大于出口,本文以进口值加出口值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衡量我国与目标国工业机器人的贸易总额,贸易总额越大,表明我国与目标国的工业机器人贸易往来越密切,贸易强度越大,同时也间接反映了目标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程度越高。

控制变量中各国家的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占GDP比、就业人口、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GDP总量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我国与目标国首都地理距离的数据来自法国国际经济研究中心(CEPII),具体说明见表2。本文剔除了数据缺失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个别指标数据仅缺失少数年份的国家,根据指标的特性进行填补,主要方法有平均值、热卡填充、K-近邻取值等,最终得出,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3。

四、“一带一路”倡议评估

(一)平行趋势假设检验。

双重差分法是评估政策效果大小的有利工具,但其在使用前需要满足一下三个基本条件:(1)随机性假设,包括分组的随机性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2)政策实施的唯一性,也就是要求倡议在实验期间只实施一次;(3)平行趋势假设,即如果处理组没有受到政策冲击的影响,处理组应该与对照组具有相同的时间趋势(陈林、伍海军,2015)。[13](p133-148)

表4 平行趋势假设检验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满足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因为倡议的提出取决于何时与众多国家达成共识,是多国动态博弈的过程,难以对倡议的实施做出预测,因此本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满足事件发生随机性(孙楚仁等,2017)。其次,“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 年9 月提出,2015 年3 月出台官方文件,因此有理由认为该倡议的冲击始于2015 年,即具有政策实施的唯一性。最后,在平行趋势假设检验上,本文利用实证回归进行验证,并设定以下的计量模型:

其中,Test(t)表示检验的时期,其余变量的设定与(1)式一致。检验结果见表4,其中,current 表示倡议冲击当期时间虚拟变量与Treɑt 的交互项Treɑti*Test(0);pre_n 表示倡议实施前n 期时间虚拟变量与Treati的交互项Treɑti*Test(-n),当时间项较长时,一般只对冲击发生前三年进行检验;time_n表示倡议冲击后n期的时间虚拟变量与Treɑti的交互项Treɑti*Test(n)。贸易额、“84类贸易额”、“85类贸易额”分别表示7类工业机器人的进口加出口总额、加工型机器人的进口加出口总额、生产型机器人的进口加出口总额。观察表3可以发现,三列的pre_n 均不显著,即政策冲击发生之前,处理组和对照组与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贸易的区分并不显著,由此可以判定“处理组”国家和“对照组”国家在倡议提出之前是满足“平行趋势假设”的;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后,则出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current”“time_1”“time_2”均在1%的显著水平下呈现正相关,且time_1(2016年)对工业机器人进出口贸易的系数最大,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在2016年对工业机器人的贸易促进效果最为明显,而2016年之后影响力是持续减弱,还是有所波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至此,双重差分法应用的三大基础假设检验全部通过。

(二)实证分析。

对工业机器人的进出口贸易额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见表5 和表6,其中表5的三列分别是工业机器人总贸易额、84类(加工型)机器人总贸易额、85 类(生产型)机器人总贸易额,表6的七列分别是7种工业机器人总贸易额的回归结果。

表5“一带一路”倡议的效用评估(1)

分析表5 可以发现,三种贸易额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以第一列“总贸易额”为例,倡议的作用效果即交互项“_diff”在1%的显著水平下对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进出口贸易呈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0.550***),说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确实有助于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lnpgdp 反映了目标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其值越大,表示一国的经济越发达,从表5可以看出,lnpgdp与贸易额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1.076***)。ind 是工业增加值与GDP 的比值,随着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增加值占比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过渡,最终实现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的国家收入水平跨度较大,因此本文认为ind 的结果不显著符合预期,应充分考虑目标国的发展水平。pop 在1%的显著水平下呈现促进作用(1.295***),说明一个国家的就业人口越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越大,本文认为是因为人口总数决定了就业人口数,而人口总数反映了一国的市场规模,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相应增加。dis是目标国与我国首都间距离的对数,反映了双边贸易成本,距离越大,成本越大,也就愈加抑制两国间的进出口贸易(-0.902***)。fdi是外商投资强度,与贸易额显著正相关(0.962***),说明外商投资对于一个国家的机器人产业、制造业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也正得益于此。gɑp 为目标国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衡量指标,与贸易额存在显著的负相关(-0.0440***),说明我国更倾向于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进行工业机器人贸易。

同时,对比表6可以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效用评估结果在整体上仍然呈显著的正相关,在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上也在总体上未出现显著差异。由于“847950”和“848640”两类机器人贸易的观测值较少,不到其他种类的一半,回归结果出现了显著差异,“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作用不显著。由此可以得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进出口贸易具有普遍的促进作用。

表6“一带一路“倡议的效用评估(2)

(三)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取不同的贸易额核算指标作为双重差分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回归结果见表7。表中前三列采用的是我国对目标国的工业机器人出口值;后三列采用的是我国与目标国工业机器人的净出口值,即出口值减进口值,为便于取对数、消除负数的影响,本文将净出口值取绝对值作为最终值。由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国家在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程度较低,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进口大多来自发达国家,故本文并未单纯采用进口值进行检验。根据以上定义可知,出口值反映的是目标国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程度,而净出口反映的是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程度。

观察表7 第(1)~(3)列,“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两类工业机器人的出口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在加入“一带一路”后的国家,更倾向于从我国进口工业机器人,这为我国的机器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市场,有利于我国智能机器人厂商的长期发展。在控制变量中,人均GDP、就业人口、首都距离、外商投资、经济发展差距的回归结果无显著差异,但在工业产值占比(ind)上,回归结果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据前文所述,84 类机器人的主要用途在于加工,85 类机器人的主要用途在于生产,而从我国进口机器人的国家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即工业化程度较低,对工业机器人的主要需求在于生产环节。这说明,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优势在于85 类生产制造型工业机器人(0.00823***),国内机器人厂商应该把握住政策红利,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表7 稳健性检验

第(4)~(6)列净出口的回归结果与前文一致。“一带一路”倡议在1%的显著水平下对工业机器人的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人均GDP、就业人口、外商投资均在1%的水平下具有促进作用,首都距离、经济发展差距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工业增加值占比表现为不显著。

五、“一带一路”倡议效果的异质性分析

(一)模型设定。

依据前文分析可知,尽管“一带一路”倡议对加入的国家具有普遍的积极作用,但对于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影响不尽相同,各控制变量在其中的作用也有所差异,要得出更稳健的结论、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必须从目标国的发展现状出发。按照世界银行对全球各国家、地区的收入定义,主要有四类: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本文将“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与“中等偏上国家”均归为“中等收入国家”,从而将所选的166 个国家分为了三大类,其中低收入国家27个、中等收入国家88个、高收入国家51个,而已签署相关协议的低收入国家有17个、中等收入国家65个、高收入国家27个。

为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效果与目标国发展水平的关系,须对贸易目标国的收入水平进行区分,本文设定的计量模型如下:

其中,ln Ynit表示工业机器人总贸易额的对数,为被解释变量;Xnit为解释变量,包含的指标与前文一致;n表示三类收入水平的国家(n=1,2,3分别表示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国家),i表示贸易目标国,t为年份;αn0表示截距项,Xnit为控制变量,包括了时间和地区固定效应,μnit表示随机误差项。

(二)异质性分析。

从表8 的回归结果可得,中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回归结果与总体结果差异不大,而低收入水平国家与高收入水平国家的回归结果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由此验证了前文假设,在研究国家的工业机器人进出口贸易时,不仅要关注东道国的发展水平,还应考虑目标国的经济发展所处阶段。

由表8 可知,“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与中等收入国家的工业机器人贸易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0.590***),而对于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作用均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工业机器人属于高端制造业,低收入国家在该领域的发展进程较为落后,不论是其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还是其生产、外贸方面,体量较小,因此即便有“一带一路”的推动,相关贸易的增长效应也难以显著;而对于高收入国家而言,由于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巨大且迅速上升,必须要从高收入国家进口相关产品,以满足国内市场,此时“一带一路”倡议不再是主要推动力,促进结果也不显著;中等收入国家在倡议下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主要系于在此倡议前,国家之间在该领域的交流堵塞,中国在工业机器人产品上的输出受阻,倡议的推出也满足了各中等收入国家想要发展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的期望,因此必然推动中国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国际贸易。

图1 2008—2017年中国与加入“一带一路”国家的工业机器人净出口平均值

分析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控制变量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lnpgdp)、就业人口(pop)、外商投资(fdi)仍然是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间的距离则是阻碍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而在经济发展差距(gɑp)的影响上,首先要明确的是我国目前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国家,低收入国家与我国的差距越大,即国家发展越落后,就越会抑制我国与该国的工业机器人贸易,而高收入国家与我国的发展差距越大,即国家发展程度越高,就越会促进我国与该国的相关贸易,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作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需求最大的市场(IFR,2018),本国生产的机器人大部分都应用于本国市场,只有少量机器人出口以满足中低收入水平国家对于机器人的需求,而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造成了需要从高收入国家大量进口工业机器人。

图1为我国与三种收入水平国家(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工业机器人贸易净出口的平均值,由于我国对高收入国家工业机器人的净出口全为负值,即进口大于出口,与前文一致,本文将其取绝对值。可以发现,我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机器人的贸易净值明显大于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进一步论证了经济发展差距指标(gɑp)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2008—2018 年109 个已签署“一带一路”贸易协定的国家和57 个未加入“一带一路”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验证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并发现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倡议下的表现有所差异。

表8“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进出口贸易,有利于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倡议的效力不仅同目标国的发达程度有关,还同我国与目标国的发展差距有关,目标国的发展程度越高,即人均GDP越大,越有利于其与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贸易往来。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对贸易的影响因国家发展程度的高低而变化,低收入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落后,对工业机器人贸易无显著关系,而高收入国家的工业增加值占比与贸易呈现了显著的负相关性。我国与目标国的首都距离在整体水平上呈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国家的发展水平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当目标国与我国的发展水平相近时,即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小时,不会影响工业机器人的进出口贸易,当目标国的发展水平较低,且为低收入国家,与我国的经济差距会显著抑制双方的工业机器人贸易,当目标国的发展水平较高,且为高收入国家,经济差距则会显著促进双方的工业机器人贸易。同时,在分析工业机器人贸易的细分种类时发现,目前中国的优势在于“85 类生产制造型机器人”,在“84 类加工型机器人”方面缺乏竞争优势,这一点有利于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确定短期目标、找准中长期战略方向。

(二)政策建议。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加速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本文的研究对于政策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1.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政府应继续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力,欢迎更多国家加入并签署“一带一路”双边合作文件,便于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禀赋,降低贸易成本,共同发展。

2.加快建设通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距离与贸易成本正相关,而贸易成本是阻碍两国贸易往来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快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增强通达性有利于降低两国间的贸易成本,加速资源流通,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3.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高端制造业。我国工业机器人在以低要素成本优势为依托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之后,应充分利用我国刚刚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历史机遇,及时转向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国内市场规模较大、前景较好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在自主创新和产品差异性方面下功夫,提高国际竞争力。一方面,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应该注重专利技术,保护本国相关企业技术创新。在产品研发上重点突破关键核心部件,尽快形成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等机器人高端产业链的推进,另一方面,瞄准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应用领域进行全方位布局。我国50%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集中于汽车制造业,未来发展可以在电子工业、塑料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众多领域进行布局,依托我国巨大的工业规模,进行研发和专利布局,与跨国公司开展错位竞争。

4.建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战略联盟。加大与德国、日本等著名机器人企业的研发合作的同时,加快培育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和品牌。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一批有代表性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如广州数控、沈阳新松等,但产值很难超过100亿元,在技术、规模和研发投入上,任何一家国内企业都无法与国际著名的机器人“四大家族”跨国公司相比。因此,建议国内企业采取专利战略联盟,以联盟的力量和跨国公司竞争。

5.建立完善工业机器人相关产业政策。工业机器人是各国在高科技竞争中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美国2011年为配合本国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开始推行“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投资28 亿美元开发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德国2013年提出“工业4.0”计划,支持基于机器人技术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日本2014 年提出“新经济增长战略”,机器人产业被列入七大重点扶持产业之一。我国虽然已经将工业机器人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产业,但与美、日等国相比,产业政策扶持体系还不够完备,应加大对该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贸易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Happy Afternoon Tea
“一带一路”我的梦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