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干预效果

2020-02-27 22:30徐燕琼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例数年龄常规

徐燕琼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内二科,广西 百色 533400)

糖尿病在临床中被划分到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区域内[1],糖尿病患者在疾病发展后期容易出现许多并发症,严重危害到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糖尿病患者多数为老年人,而老年患者往往会因为负面心理而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需要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中对44例患者开展合理心理护理干预,现将详细研究内容与结果作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 月~2019年1月为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段,所选取的调查对象为我院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患者在治疗中采取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常规组,治疗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数量均为44例。治疗组中男病患的例数为21例,女病患者例数为21例,患者年龄处于65~81岁范围内,年龄中间值为(73.21±2.35)岁;常规组中男病患例数为22例,女病患例数为20例,患者年龄处于64~80岁范围内,年龄中间值为(74.32±2.51)岁。比较以上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P>0.05。

1.2 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内容主要有常规糖尿病知识宣教、常规饮食指导、常规用药指导、常规运动护理以及常规出院指导等。治疗组在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1)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在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帮助其实施认知重建,认知重建内容包含有常见并发症、认知行为与情绪控制等[2],每星期进行1次认知重建,1次认知重建的时间为2 h,需要连续进行5周的认知重建干预。(2)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情绪管理,告知患者有效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向患者详细讲解进行自身情绪管理的意义,以此来让患者能够重视情绪管理,使得患者的心理痛苦得到显著减轻。(3)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专业性的心理疏导,在治疗中告诉患者不良心理会对疾病产生的不利影响,充满耐心的与患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了解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并对患者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以此来有效帮助患者构建健康、正确与积极的治疗观念。(4)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的社会参与。护理人员积极鼓励患者加入糖尿病病友会组织[3],积极鼓励患者主动与其他病友进行良好沟通,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构建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使得患者能够在这种环境下明显减轻精神压力。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需要对治疗组与常规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观察与比较。血糖指标包括PBG(餐后血糖)、FBG(空腹血糖)与HbA1c(糖化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取得的全部数据都在SPSS 21.0软件中实施处理分析,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显示,t展开测定,P<0.05,说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与常规组患者的F B G 水平分别为(6.78±1.05)mmol/L、(7.95±1.79)mmol/L,

t=3.409,P=0.001;治疗组与常规组患者的PBG水平分别为(8.62±0.79)mmol/L、(9.48±1.48)mmol/L,t=2.891,P=0.001;治疗组与常规组患者的HbA1c水平分别为(7.11±0.20)%、(7.63±0.35)%,t=8.182,P=0.001。治疗组患者的FBG、PBG与HbA1c水平均要比常规组低。

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终身进行药物治疗,患者的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不如青年人,而且大多老年患者缺乏糖尿病知识的了解,老年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容易发生焦虑等负性心理,所以老年患者在治疗中需要一定的心理干预来确保疗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患者的心理障碍得到消除,可以让患者掌握排解内心烦恼的方法,以此来避免患者因为负性心理而对疗效产生影响[4]。

总结以上内容可知,临床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充分运用合适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心理护理干预有必要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

猜你喜欢
例数年龄常规
变小的年龄
常规之外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更正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