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肾虚毒瘀理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2020-03-01 04:44邹秀娟杨玉涛宁乔怡马武开姚血明蒋光芬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青蒿热毒红斑狼疮

邹秀娟,杨玉涛*,宁乔怡,马武开,姚血明,蒋光芬

(1.贵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贵州 贵阳 55000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 ematosus,SLE)是一种广泛累及全身多脏器的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根据病情分为活动期、缓解期、恢复期。SLE以育龄期女性多见,其发病率男女比约1:5-10[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性激素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以皮肤黏膜和肾损害比较多见。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抗疟药、免疫球蛋白、生物制剂为主,长期使用因价格贵和药物毒副作用,患者很难坚持。SLE在中医方面属“痹病”的范畴,目前中医认为SLE以正气亏虚为内因,外感火、热、瘀、痰饮等为外因。在我们长期临床观察中发现SLE以肾虚为本,毒瘀为标,故治疗上以滋补肾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1 病因病机

S L E 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又名“阴阳毒、日晒疮、碟疮流浊”等。曾生平[2]等认为SLE主要因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等六淫邪气,导致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而致病;《诸病源候论》:“表证未解,毒气未散,故发斑疮,至夏遇热,温毒始发于肌肤,斑烂隐疹如锦纹也”,表明外感热毒是病机的关键;刘喜德[3]认为SLE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而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亏虚,气血阴阳失调,气滞血瘀而致发病;季德兵[4]等认为SLE发病多由于正气不足,肾气亏虚,外感热毒,热入营血,热灼营阴,致使阴虚,阴损及阳,阳虚不能温煦血液,故而致瘀;夏嘉[4]等认为久病必瘀,瘀血贯穿于SLE发病的始终;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肾精亏虚,精血不足,虚火上炎,加之日光照晒,外感热毒,灼伤真阴,日久致瘀,综上所述,认为SLE发病过程中虚、瘀、毒三者血并存,其中肾虚为本,热毒、瘀为标。

2 治则治法

熊琼春[5]认为在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SLE时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明显,在SLE在活动期中医辨证为热毒炽盛证时,临床表现为发热、面部皮疹、肌肉关节疼痛,舌红、苔黄或苔少、脉沉细等,治疗上以清热解毒化斑,多选用犀角地黄汤,重用牡丹皮、生地用量;热毒入里,血热互结而致瘀,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治疗上重视活血化瘀,多选用桃仁、红花、赤芍等;《难经》:“气者,人之根本也”,SLE患者早期患病多为肾中精气不足,治疗上宜重视益气养阴,多选用黄芪、白术等。

3 病案举例

曲X,女,3 0 岁,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1 余年,长期服用羟氯喹、甲泼尼龙片、环孢素软胶囊等药物治疗,病情控制较差,1+周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双肩、肘、近端指间、踝关节疼痛,面部皮疹,咽痛,干咳无痰,精神纳眠欠佳,二便调;查体:T:39.8℃,咽稍红,扁桃体I°肿大,舌红、苔黄、脉沉细,双肩、肘、膝、近端指间关节压痛,活动稍受限;辅查:血常规回示:白细胞计数(WBC)2.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92.10%,淋巴细胞百分比(L%)4.50%;血沉65 mm/h;C反应蛋白4.9 mg/ml;肝肾功能正常;尿常规:尿蛋白(-);自身抗体回示:ANA-HJ 1:640、

dsDNA(+)、NuK(±)、His(±)、AMA-M2(±)、dsDNA38.96IU/ml;西医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西医方面先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静滴,连用三天,后改予甲泼尼龙片40 mg po qd,联合环孢素及羟氯喹口服控制病情。中医诊断:痹病(热毒炽盛),患者素体亏虚,热毒炽盛,热与血结致瘀,治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瘀为主,予犀角地黄汤加减,具体组方如下:生地黄18 g,熟地黄18 g,黄芪(蜜)18 g,黄芩18 g,黄连6 g,黄柏12 g,苦杏仁12 g,薏苡仁(生)30 g,石菖蒲6 g,牡丹皮6 g,法半夏12 g。水煎服,日1剂。连服14天后,上症缓解,关节疼痛减轻,面部皮疹部分消退,无发热,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原方去黄芩、黄连、黄柏、薏苡仁,加金银花12 g、连翘12 g、青蒿12 g,并予甲泼尼龙片40 mg,环磷酰胺注射液0.4 g半月一次。继续服用10天后复诊,关节疼痛明显减轻,面部皮疹消退,无咳嗽,舌淡、苔薄白、脉细,原方去半夏、杏仁、青蒿,加陈皮12 g、当归10 g,余药同前,继续巩固半个月后,复诊时未诉关节疼痛,复查血常规回示:白细胞计数(WBC)4.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63.1%,淋巴细胞百分比(L%)23.7%;血沉18 mm/h;C反应蛋白0mg/ml;肝肾功能正常;长期随访至今,患者病情稳定。

4 按 语

本患者在确诊前存在长期反复低热,久病肾亏精虚,虚火上炎,损伤脉络而致血瘀,易感热毒,热毒灼伤真阴,肾阴更虚,热结血亏,血脉不通而致瘀,故在SLE发病的过程中,以肾虚为主,热毒为标,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故治疗上重视益气养阴、清热、活血,选用犀角地黄汤加减以清热解毒、凉血祛瘀;生地黄清热生津;熟地黄补血、滋阴填髓;黄芪补气升阳、敛疮除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黄芩、黄连、黄柏清热解毒;苦杏仁、法半夏止咳化痰;石菖蒲、薏苡仁利水渗湿。二诊时患者关节疼痛缓解,无发热,咽痛,故停用黄芩、黄连、黄柏,以防苦寒伤阴;加予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青蒿退虚热。三诊时患者关节疼痛较前明显缓解,面部皮疹消退,无咳嗽,故去半夏、杏仁、青蒿,加予陈皮行气调中,当归补血活血。从整体治疗思路上来看,SLE活动期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为主,辅以活血祛瘀,扶正气以驱邪气,疾病后期,主要是滋肾阴、补血生血为主,使气血生化有源。

猜你喜欢
青蒿热毒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白米青蒿社饭香
与青蒿结缘 为人类造福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Meta分析
乡野里的青蒿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