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脾、肾”论治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2020-03-01 04:44张常芬黄礼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肝郁病毒感染脾脏

张常芬,黄礼明*

(1.贵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3)

病毒性肝炎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临床多见,提示血小板减少原因与肝炎病毒感染有一定相关性。其发病机制包括病毒感染及肝功能损害而引起的免疫紊乱、骨髓抑制、血小板生成素减少、脾功能亢进等。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抑制、促进造血、补充血小板生成素、脾切除等等,其中抑制免疫作为一线治疗。但由于免疫抑制可能会导致肝炎病毒复制增加从而加重病情,故而限制了免疫抑制疗法在肝炎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运用。其治疗的矛盾性常导致其治疗难度大大增加,为增加治疗效果,临床常配合中医治疗。根据中医理论辩证论治,从整体上进行综合治疗,避开治疗上的矛盾性,使患者获益。

1 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西医发病机理

本病西医发病机制复杂,近年研究发现其主要与以下4个方面相关。1)免疫破坏: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2)骨髓抑制:有研究发现[1],HCV感染患者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受到抑制,且抑制程度与血小板计数及血清TPO水平呈正相关,表明肝炎病毒感染可引起骨髓抑制,进一步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3)脾脏功能亢进:病毒性肝炎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脾脏肿大,脾脏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脾脏肿大,脾脏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血小板减少;4)TPO合成减少:TPO是血小板生成不可缺少的因子,可促进巨核细胞的成熟及血小板生成。TPO主要在肝脏生成,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TPO生成不足,进而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

2 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病因病机

2.1 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

中医无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名,但中医典籍早有关于此病诸症的记载。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如紫癜、瘀斑、出血等,皆属于中医学“血症”范畴。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原因之一,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相关表现,故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仍可归结为中医“血症”范畴。

中医关于血证的论述很多,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以往医家常将其病因病机归于火热炽盛,迫血妄行,或气虚不能摄血,血溢脉外等。医家刘纯将血症病因归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类。《玉机微义·血证·论血证分三因》:“衄者,因伤风寒暑湿,流传经络,涌泄于清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 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溢清道中而致者,属内因;饮酒过多,啖炙煿辛热,……为不内外因”。刘纯认为感受外邪,情志失常,脏腑失调,饮食不节等均为引起出血的原因。

2.2 肝郁脾虚为其基本病因病机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为中医学邪毒之类。邪毒入侵,正气不能抗邪,伏毒于肝,发为肝病。中医理论血与肝关系密切,故而血症当责之于肝。《灵枢·本神》载:“肝藏血”,《素问·五脏生成篇》云:“故人卧,血归于肝。”肝为藏血之脏,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液运行之功。气为血之帅,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机的正常运行。肝既能藏有形之血,又能疏无形之气。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邪毒伤肝,肝气郁滞,疏泄不利,气的升降出入失调,血液运行不畅,血不循经,血溢脉外,发为血症;另邪毒伤肝,肝阴亏损,相火妄动,以及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肝虚藏血失职等,均可导致出血症状。血液的运行除与肝相关,还与脾紧密相连。《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统血的生理功能是中医理论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的运行, 而不逸出脉之外。脾气亏虚,脾对血液的运行失于统摄,血不循经,溢出脉外,故引起血症。肝脾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存, 肝病导致脾病是疾病的必然发展过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气郁滞,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运化功能失常,致脾气亏虚,相应出现“脾不统血”的病理现象,引起血症。

综上,可以认为肝炎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其发病与肝、脾相关,其基本病机总体可归纳为肝郁脾虚,肝郁脾虚常贯穿疾病的始终。另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常兼火、夹瘀。火为阳邪,其性升发,易伤津动血,迫血妄行,血溢脉外;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症患者血溢脉外,即为瘀血。瘀血存内,新血不生,血液化生不及,产生血虚,引起血小板进一步降低,导致新的出血症状。

3 中医治疗原则

血小板减少症传统中医大多是凉血止血,益气养血,清热解毒的思路,对部分肝炎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有效,但是仍然解决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常导致病情反复迁延。根据上述论述肝炎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肝郁脾虚的基本病机,采取“疏肝健脾”的治法,治肝之郁,扶脾之弱。肝郁得舒,则脾气得长,脾统血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脾胃功能增强,则气血生化有源,脾统血功能得以增强,使得血行归经,出血得止。有学者[2]从肝论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清肝泻火、滋肾凉血、疏肝健脾为治则,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另有学者[3]则从脾出发,研究从脾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文献,发现采取健脾益气的治则,也可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根据中医肝肾同源理论,肝与肾在生理与病理上紧密相连。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相互滋生和转化,肝阴肾阴相互滋养,肝肾相生。《医宗必读》:“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故疏肝同时,兼以补肝肾,可加强疏肝之效。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生理上,先天后天相互滋生,脾的运化必须得肾阳得温煦方能健化。《医门棒喝》曰:“脾胃之能化生者,实由肾中元阳之鼓舞。”故补脾同时,兼以补肾,可加强补脾之功。

结合上述依据以及肝炎相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基本病因病机,采取从肝、脾、肾共同论治,以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为主要治则,兼以补肾,并根据具体病情及兼证,合理施以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等相应治法,正合其病机。

4 展 望

肝炎相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目前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且代价昂贵,尚暂无有效的根治办法。中医方面其辩证分型及相关治则治法尚不统一,仅能部分凑效,其发病机理及辩证治法仍需要进一步不断深入探讨,使其理法方药相对标准化,以期在临床治疗中取得更好疗效,惠及更多患者。

猜你喜欢
肝郁病毒感染脾脏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犬脾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例报告》图版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