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细管引流术治疗腹部手术并发胸腔积液的疗效评价

2020-03-01 04:44枫,刘杨,马超,王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细管引流术胸腔

徐 枫,刘 杨,马 超,王 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腹部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常由于原发疾病的掩盖而难以发现胸腔积液,使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进而导致原发病的病情加重,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胸腔积液不仅影响呼吸功能,还会因为胸腔形成网格状粘连引起多房性胸腔积液造成胸膜增厚、粘连进而影响肺功能,严重者甚至需要进行手术[1]。胸腔积液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胸腔细管引流术、胸腔穿刺引流术等,然而胸腔穿刺引流术存在诸多缺点[2]。目前,关于胸腔细管引流术治疗腹部手术并发胸腔积液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胸腔细管引流术治疗腹部手术并发胸腔积液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2月~2018年11月因腹部手术并发胸腔积液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胸腔积液[3];②其它生命体征稳定;③患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相关药物过敏者;②依从性极差者;③个人资料不完整。最终纳入研究共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20~66岁(48.4±8.2)岁。观察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19~68岁(49.5±9.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通过B 超对患者实施胸腔穿刺定位,无菌消毒后予以局部麻醉,抽液过程中,协助患者不断变换体位尽量抽干净胸腔内的积液。

观察组予以胸腔细管引流术治疗。使用B超定位穿刺点,协助患者取正坐位,对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穿刺点的局部麻醉使用2%利多卡因;麻醉生效后,用中心静脉针垂直穿刺点缓慢进针,有落空感后回抽见积液后,一手固定穿刺针,一手沿穿刺孔置入导引钢丝约10 cm,拔出穿刺针;使用拓皮针沿导引钢丝拓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约10 cm,拔出导引钢丝;引流管接无菌三通接头和无菌引流袋,伤口用无菌敷贴盖好,使用移动夹控制流量;引流管无积液流出并经B超确认无积液后可拔管。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完全缓解:胸水消失并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胸水量减少大半并至少维持4 周;无效:胸水量减少不足1/2,或增加<1/4;进展:胸水量明显增加。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2)详细记录患者出血、胸腔感染、气胸、胸膜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使用SPSS 20.0进行处理。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1.15%(37/52)低于观察组92.31%(4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08%(12/52)高于观察组的7.69%(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腹部手术后常并发胸腔积液,不仅影响肺功能,还可能导致术后感染,造成原发疾病复发,不利于术后康复。需及时给予患者进行引流放液。然而,胸腔穿刺抽液术常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国内外已将胸腔细管引流术广泛应用于治疗胸腔积液并取得了良好疗效,而腹部手术并发胸腔积液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细管引流术治疗腹部手术并发胸腔积液的疗效。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其原因可能是:胸腔细管引流只进行一次穿刺即可,因此造成的创伤较小、疼痛较少,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利于操作和术后康复;细管引流可以持续的、彻底地引流,及时排出细菌、炎性渗出物、代谢物等;胸液引流速率可根据胸腔残液量和引流量的随时予以调整,不会因过量放液导致复张后肺水肿。

综上所述,胸腔细管引流术治疗腹部手术并发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细管引流术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神奇的细管“抽水”实验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答案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如何用等压瓶做好平抛实验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