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90例临床分析

2020-03-01 04:44李文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消化胃肠内科

李文娟,张 宁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患有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在接受诊断、治疗时都需要使用到胃肠镜,其特点主要是对诊断准确性进行提升,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但使用胃肠镜配合治疗属于一种侵入性的操作方式,会给患者带来较为强烈的疼痛感,引起患者害怕的心理[1],从而无法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随着临床技术水平的提升,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中逐渐采用应用到无痛胃肠镜,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特分析无痛胃肠镜和普通胃肠镜的差异,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总共选择9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分布阶段为22岁~70岁,年龄均值为(50.63±4.13)岁;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阶段为24岁~71岁,年龄均值为(52.60±4.24)岁。将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诊治前均保证禁烟、禁食、禁水。

对照组:在进行诊治操作10分钟前先协助其服用利多卡因胶浆,用量为10 ml,患者出现麻木感后采用胃肠镜进行诊治,在检查时在镜头前端以及肛门位置涂抹上合适的利多卡因胶浆,缓解其存在的不适感。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

研究组:选择无痛胃肠镜诊治,在对其进行操作前选择丙泊酚、咪达唑仑、舒芬太尼进行麻醉,丙泊酚用量为1~2 mg/kg、咪达唑仑用量为0.015~0.02 mg/kg、舒芬太尼用量为0.1~0.2 μg/kg。等到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后,在患者体内置入胃肠镜进行诊治。

1.3 观察指标[2]

本研究观察指标取两组诊断用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数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诊治用时

对照组诊治用时为(7.73±0.73)min,研究组诊治用时为(5.06±0.67)min,研究组诊治用时少于对照组,t=11.361,P=0.001。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出现2例呕吐、3例疼痛、1例焦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研究组出现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x2=12.360,P=0.002。

3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饮食、生活习惯也会发生变化,其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出现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从而加大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为了进一步提升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需要从诊断操作方法开始采取改进措施[3]。在消化内科疾病中,胃肠镜诊治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清晰、准确地反应出患者的病灶,属于一类有效的配合治疗方法。

以往采取的胃肠镜诊治方法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在操作的过程中会给患者造成比较严重的疼痛感,患者生理功能受到影响,从而降低治疗的配合度,同时患者接受常规胃肠镜诊治后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疼痛、焦虑等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症状比较严重时还会出现心肌梗死、脑溢血等情况,其治疗以及康复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许多患者在接受第一次胃肠镜治疗后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阴影,在接下来的治疗中不愿配合,延误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4],使得病情加重,对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随着临床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临床中逐渐应用到新一代的胃肠镜诊治,具有无痛性,进行无痛胃肠镜诊治前会对患者进行药物麻醉,该诊治方法更具有人性化、安全性,在无痛的状态下,患者不会感觉到疼痛感,操作过程可以顺利进行全程不会出现过多的负担,患者依从性较高,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胃肠镜诊治存在的缺陷。

本研究对我院消化内科疾病患者采取无痛胃肠镜治疗,并将其治疗效果和传统胃肠镜治疗进行比较,无痛胃肠镜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有效缩短诊治用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该诊治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消化胃肠内科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