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2020-03-01 04:44马成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血站核酸筛查

马成林

(海东市中心血站,青海 海东 810600)

基层血站为医疗机构提供血液,基层血站的血液筛查能力影响到医疗结构的用血安全,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重视对血液的筛查。对输血传播病原体进行筛查能有效保障血液的安全,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核酸检测与血清学检测[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直在HCV、HBV、VIV以及梅毒螺旋体的检测中广泛应用,但是这一方法受到隐匿性感染、窗口期感染、病毒变异等因素的影响,检测后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2]。我国于2010年开始进行核酸检测试点,2015年正式将其纳入到《血站技术操作规程》中。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将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基层血站血液筛查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本站ELISA法检测无反应性无偿献血标本共4200份,献血者均符合现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的相关规定,体检合格,年龄18~55岁。

1.2 方法

采血时均为肘静脉血,采集于2支抗凝管中分别进行ELISA法检测与核酸检测,用于ELISA法检测的试管中不加入分离胶,核酸检测的抗凝管中加入分离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冷藏、保存以及处理。对ELISA法检测阴性的标本,均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过程中,采用全自动混样仪准确制备标本,之后进行样本检测与扩增。检测仪器自动算出CT值,如果发现有扩增曲线在阈值线以上(即我们说的阳性),对核酸检测技术发现阳性的补充进行血清学实验,从而进行确认。

2 结 果

4200份ELISA显示阴性的标本中,核酸检测发现阳性11份,构成比1.5%(63/4200);经血清学实验检测发现HBV感染8例,构成比72.86%(8/11)。无HIV RNA与HCV RNA。

3 讨 论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采用分子诊断技术对病原体的核酸进行直接检测,当前我国血液筛查中的常用技术主要包括实时荧光PCR技术与逆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主要步骤是提取核酸、扩增以及检测。这一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高度自动化、高敏感性以及特异度,通过这一技术能将血液样本中含量极低的核酸检测出来,病毒感染后的数天之内即可检查出来,因此这一技术的采用使得病原体检测的“窗口期”得到了明显的缩短[3]。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上看来,ELISA法检测显示阴性的标本中,有11份标本被检测为阳性,其构成比为1.5%,11例核酸检测显示阳性的标本中,有8例经血清学实验检测为HBV感染,其构成比为72.86%,提示提示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基层血站的血液筛查中的敏感性较ELISA法更高,其特异度也较为理想,这能明显提高基层血站血液筛查的能力,能有效预防携带病毒的血液被使用,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了保障[4]。本次研究中,假阳性2例,其原因可能是:(1)本站开展核酸检测的时间较短,工作人员尚缺乏足够的操作经验,由于操作不够熟练造成的检测出现假阳性;(2)标本血样的运输以及保存不够规范,运输时间过长、环境温度过高等造成核酸物质被分解;(3)存留确认血样的过程中,病毒颗粒在血浆中为泊松分布,浓度分布不均匀,血样中的病毒浓度不够高,造成未能检出[5]。

ELISA法检测受到病毒变异、隐匿性感染以及窗口期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血液检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漏检率,采用核酸检测的方法能有效降低漏检率,将这一方法与ELISA法相结合,能有效确保临床的用血安全。因此本次研究认为,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基层血站的血液筛查能耐有效减少漏检,其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中的应用使得血站对经输血传播性病毒的筛查能力得到了提高,将其与血清学检测相结合,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猜你喜欢
血站核酸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核酸检测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