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苹果规模化种植在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和意义

2020-03-02 16:05樊运利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建园矮化果业

樊运利,祁 飞

(陕西省永寿县园艺工作站,713400)

苹果规模化种植是根据耕地资源、社会经济、物质技术装备等确定经营规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苹果商品率。苹果规模经营土地、劳动力、资本、管理四大要素配置合理,主要目的是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和投入,提产增效,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苹果规模化种植已经成为我国苹果生产的新模式,也是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1 果业生产现状

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经济主体的转变,果业已不再是我国苹果适生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长期以来,由于劳动力缺少、果价不稳、苹果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等原因,部分果农对发展苹果生产失去信心,挖树毁园现象常有发生,苹果生产规模逐年减少。以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为例,永寿县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黄土高原区域苹果生产最佳适生区,1993年开始大面积栽植苹果,2007年面积已经达到38万亩;2007年开始,受卖果难等因素的影响,全县开始出现大面积挖树毁园浪潮,根据果业部门统计显示,2007—2008年仅仅2年时间全县苹果园面积下降6万亩,后期又因老化等又缩减2万多亩,2019年,全县苹果园面积稳定在29.4万亩,与2007年相比较果园面积下降23%。2010年开始,农业企业开始大规模转向基地建设,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形式开始大规模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华圣、海升、陕果集团等知名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基地建设,同时带动了小型果业企业和果业合作组织加入苹果基地建设的行列,从而拉开了我国苹果生产由一家一户经营模式向规模化、企业化生产的根本性转变。国家农业部门以及以果业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户和企业大规模建园开展苹果生产,带动了一部分有生产积极性的大户开始规模化苹果生产栽植。当前,虽然永寿县苹果生产主体仍然是以户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但是果业企业和果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化生产已在生产中占了一席之地,而且逐年递增,大有超越个体生产之势。永寿县果业企业和果业合作组织从2012年开始规模化栽植苹果,2019年栽植面积共计3.5万亩,占全县苹果栽植面积的12%,全部为矮化高密栽植,高标准化建园,果园设立支架,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全部到位,基本是机械化生产。

2 苹果规模化生产的优势

2.1 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都和市场紧密相关,苹果生产也不例外,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对果业生产都是不可避免的冲击和风险。一家一户开展的苹果生产,果品只能随行就市销售,在行情好的情况下可以卖上好价格,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价格低,收入大打折扣,有时候市场饱和,苹果无人问津,血本无归。企业和果业合作组织进行大规模生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会增强。企业和果业合作组织在开展大规模栽植生产的初期就会考虑到苹果销售问题,建立完善的果品存贮设施和销售链条,当市场疲软的时候,果品直接贮藏,等待市场回暖时销售,或者利用早已建立好的销售链条销售,当年的效益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春季霜冻和夏季冰雹、干旱等极端天气常有发生,这给苹果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有时候是毁灭性的。一家一户的生产,果园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没有完善的防灾体系,有些灾害可以人工防御,但是有些灾害人们束手无策,比如冰雹等,而企业大规模建园会搭建防雹网,冰雹不会对生产构成威胁。

2.2 果实质量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提高

在苹果生产发展初期,全国栽植面积少,经济效益良好,果农一拥而上栽植苹果,最终市场饱和,供大于求,价格下滑到低谷,最典型的事例,1996年秦冠苹果1千克2元,1999年0.2元还无人问津。这时,只有保证果品质量才能保证苹果生产的经济效益,生产优质果品能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化大规模生产,重视果实品质的提升,一方面按照生产技术标准科学化管理,一方面投资大,果品无论在品质还是产量上都高于农户生产的,因此,果园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优于农户。2017年,我们专门做了一项对比调查,在一块地域,农户和大规模生产企业同在2012年建园,品种、栽植密度、树龄都一样,2017年企业亩产果品2500千克,优果率85%左右,平均售价4元/千克,扣除成本亩经济效益5500元;农户2017年亩产1750千克,优果率仅为70%,扣除成本亩经济效益3500元。通过比较看出,苹果规模化生产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农户,一方面是规模化生产管理技术标准,优果率高;另一方面是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水平高,降低了用工成本。根据生产调查,大规模矮化高密栽植苹果园3年就开始挂果,初见效益,第5年亩产3000千克,经济效益在1万元左右。

3 规模化种植在苹果产业发展中的意义

3.1 促进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苹果规模化种植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模式,是苹果生产的转型升级,彻底实现了生产向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突破。一方面,生产技术更加统一,操作更加方便,果品质量无论外观还是内在品质趋于统一,更好;另一方面,规模化生产果园基础设施完善,完善的滴灌和水肥一体化系统,解决了生产中水源问题和施肥问题,支架系统解决了树体树形的培养和抵御极端天气的问题;同时,规模化生产实现了机械化,既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3.2 提高果业管理水平

近年来,我国苹果生产在由原来的乔化稀植向矮化密植转变。实践证明,苹果矮化密植的优势在规模化种植中表现尤为突出,实现了大苗建园,3年见效益,易管理,省工,节约成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在近几年的规模化苹果生产中,催生出了千阳模式、凤翔模式、乾县模式等一系列的果业生产管理新模式。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出这些生产模式的先进性。陕西省千阳县鼓励企业和果业合作组织开展苹果规模化生产,推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实现设施化和机械化。全县现有企业和果业合作组织共计15家,发展百亩以上苹果种植大户44家,完成规模化栽植4.7万亩,年产优质果品15万吨,实现经济效益12亿元。

3.3 实现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和追溯制度日趋成熟,但是建立果品安全监管追溯制度仍困难重重,主要由于果业生产大部分是一家一户经营,果品都是通过客商进入市场,个别果农在生产中使用高残留农药,无从查询。苹果规模化栽植,生产企业和合作化组织通过建立生产档案,果品的产地、责任人等基本情况将有源可查,真正实现果品生产安全的监管和追溯。

4 值得注意的问题

4.1 前期投资过大

苹果规模化种植大部分是矮化高密建园,在建园初期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全部到位,这样才能满足后期的生产需求。支架、滴灌、肥水一体化等配套设施费用高,根据调查,规模化高标准建园前期每亩投资需1万元左右,大部分果农承受不了,企业和果业合作组织必须确保资金到位,才能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4.2 仍然存在人工不足问题

苹果规模化种植虽然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有些生产环节仍然需要人工,如果实采摘。由于果园面积较大,人工不足,进入采摘期矛盾尤为突出,错过最佳采收期,果实品质下降,直接影响销售。

4.3 生产管理跟不上

苹果规模化种植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生产管理体系需要在探索中完善。由于栽植面积较大,容易出现管理死角,例如病虫害防治、果实套袋、果园灌溉等不到位,造成果实商品率低下,经济效益受损。

猜你喜欢
建园矮化果业
蓝莓建园技术
苹果建园技术
冀西北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桑树快速丰产建园技术
新媒体时代下广告策划在果业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抽条调查
山地柑桔建园初探
矮化盆栽菊花的方法
【第三部】
发挥近郊优势 增加科技投入 促进红山区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