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书店不打烊

2020-03-02 02:14韩晗
同舟共进 2020年2期
关键词:伊斯坦布尔夜景黑夜

韩晗

第一次发现一座城市没有黑夜,竟然是伊斯坦布尔。

经常出国的人都不喜欢夜晚抵达一座城市。原因当然千奇百怪,但有一点归根结底,就是治安不靖。深巷子里冲出一个戴面罩的人,刚掏出的钱包立刻脱手不见,对方瞬间化为一道无从捕捉的黑影。出租车司机可能慷慨免单,但护照、信用卡全部不知所踪。报警?一连串的登记、质询、笔录……连倒时差甚至喝杯水都是奢侈。旅行者的第一站是警察局,这大概不是任何一个旅行者想要的结果。调摄像头?对不起,大多数城市都没有这个东西。

因此我对大多数国外城市的深夜都有恐惧。除了治安问题,当然就是过于安静(除了纽约布鲁克林或拉斯维加斯这样的城市),周遭只剩下冰冷的建筑与昏黄的路灯,仿佛这座城市从来都不曾有人来过,遍寻不见同类,犹如被抛弃在渺无人烟的无人区,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感觉并不好受。

抵达伊斯坦布尔时,正是2019年盛夏的一个深夜。对于这座城市,我的记忆仍停留在2016年的艾哈迈德广场爆炸案,这是这座城市近年来唯一一次登上世界各大媒体头条。当出租车从新机场驶离时,我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号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机场——一座会发光且硕大的后现代建筑。

眼前是一片无边的黑夜,出租车司机的音箱里,传出一阵阵带有西域风情的摇滚乐。似乎在提醒我:我到了一个属于穆斯林的国度。

【“可以见世界的城市”】

伊斯坦布尔的城区结构非常特别,由欧洲区与亚洲区组成。一座国际都会地跨两洲,以雄伟壮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分,两侧的城市天际线倒映在海浪之中,如此盛景,世界独一无二。

新机场与我预定的酒店都在欧洲区,不必穿越久负盛名的博斯普鲁斯大桥,但因为要穿越整个金角湾,因此要经过加拉太桥。伊斯坦布尔本身就是一座山城。进城一路都是沿着海岸线,在山路上颠簸。漫长的郊区公路上路灯稀疏,让我想到了深夜的开罗,一路担惊忍怕。

司机忽然转头过来,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对我说,“这是一个可以见世界(See the world)的城市。”忽然扔出这么一句,没有上下文,不知道他有何深意,也不知道“世界”是什么,于是以抱歉的微笑应对。“你会永远记住这里。”司机说。

谈话间,车行至金角湾的最高点,整个伊斯坦布尔最令人期待与惊艳的区域忽然展现在眼前。几座恢宏的清真寺与高耸的宣礼塔,使这座城市有了神圣的符号寓意。再仔细一看,成片的老建筑笼罩在一片五颜六色的斑斓光影之下,城市的轮廓顿时清晰起来。

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狭窄的水道金角湾就在右侧,对岸是老城区,脚下是新城区,不远处是著名的加拉太塔,伊斯坦布尔最精彩的夜景尽收眼底。车旁有一排仍在营业的餐厅,许多客人在里面端坐抽着水烟,香料的味道弥漫进车里,竟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芬芳。我一看表,已是深夜十一点半,还能如此热闹,这在欧洲城市并不多见,更何况是一座伊斯兰城市?

我预定的酒店离中央火车站和艾哈迈德广场都不远,要途径一条繁华的闹市街道。忽然车速慢了下来,刹那间电车呼啸而过,我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是否看错。因为电车载满了乘客,街道上一片喧嚣的气氛,这让人想到了圣诞夜的纽约街头,或春节到来前的曼谷耀华力路唐人街。

举目四望,已经接近凌晨,街边愈发人声鼎沸。难道今天是这座城市的狂欢日或是一个我不知道的特定节日?于是问司机,为什么如此热闹?司机并不回答。大概是以沉默鄙夷我的少见多怪。

酒店门前是欧洲城区里常见的碎石板路,即停即走。对面是一家狭小的花园餐厅,老板是一个标准的高加索人,招呼我喝啤酒。我微微一笑。不喝酒?他又指了指水烟壶。我礼貌地摆了摆手。“那就吃点烤鱼?”

酒店老板倒是实诚,一脸喜庆地出门迎接我们,接过我手里的箱子。“我想你们现在更需要睡觉,现在如果是北京,倒是吃早餐的好时间,不过你们如果没吃饭,可以出去看看,想吃什么都不难买到。”

【多姿多彩的夜】

我曾经单纯地认为,丰富有趣的夜生活属于亚洲,台北,香港或是曼谷。前几年去布拉格与佛罗伦萨时,晚上也有一些街区比较热闹,但如果不是特殊日子,绝不会到了凌晨一两点钟还处于全城兴奋的状态。

这种兴奋,让我对这座城市忽然有了一些好感。平心而论,这几年不是出国旅行的好时节,从恐怖袭击到难民问题,从经济萧条到暴力骚乱,天灾人祸层出不穷。好几次我们都侥幸和机场炸弹、持枪抢劫擦肩而过,至于游行示威、“锈带”鬼城,那更是见多不怪。可以说,晚上能放心夜行的国外城市,有减无增。

因此,伊斯坦布尔给我带来了难以名状的美妙感受,至少说明这座城市的居民热爱生活。我认为,一座城市倘若没有夜景可看,那么这座城市一定失去了作为城市的魅力,因为乡村是没有夜景的,尤其是美国的乡村,一到晚上六点后,立刻万籁俱寂,进入到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加拉太塔是伊斯坦布尔的全城制高点,从加拉太塔往下,朝着金角湾的方向,就是以米玛尔·锡南美术大学为中心的艺术区。这是土耳其首屈一指的美术学院,为纪念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设计师、苏莱曼清真寺的设计师锡南。这也是伊斯坦布尔最具文艺气息的地区,近百家各式各样的旧书店、唱片店、咖啡馆与古董店比邻而居。而且此地地势较高,位于山顶之上,有好几处通往滨海公路的大阶梯,可以一眼望到金角湾的一碧万顷。

这里也是俯瞰伊斯坦布尔夜景的首选之地。有游记说,与城区内车游的走马观花不同,此地可以看到整座城市的颜色,而夜景是体现城市颜色的最佳时机。欧洲很多城市以夜景蜚声世界,譬如布拉格的夜晚是金色的,因为这座城市几乎所有的老建筑都用黄色的射灯造型,使之成为了名副其实“金色的布拉格”,而伊斯坦布尔的夜景则多姿多彩,很难用某一种既定的具体颜色来定义。

伊斯坦布尔人对于颜色的偏爱,这世界上无出其右,香料、玻璃灯、地毯与建筑相映成趣。当中很大一个原因,是伊斯坦布尔本身是一个多民族与多元文化混居的城市,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古往今來,数十个民族在这里定居、融合,使得这座城市一至夜晚,便像打翻的调色盘,令人过目不忘。

记得土耳其的文学家帕慕克说过,伊斯坦布尔没有黑夜。这当然和伊斯坦布尔坐山拥海独特的城市结构有关,这是天造地设的旅游胜地。但我觉得,伊斯坦布尔没有黑夜,并非全因旅游胜地使然,而是因为这座城市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气质,这是值得所有来伊斯坦布尔的游客都认真思考的。

【不打烊的书店街】

在伊斯坦布尔的那几天,我们时常夜行。

因为我们不抽水烟,也不喝酒,所以夜游伊斯坦布尔,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各种小店铺,尤其以书店、古董店为主。

国外的书店是一道精彩的风景线,很多当地人熟视无睹,但是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却别具吸引力,一个很大因素在于西方人对于书是利用为主,大多数旧书并不贵,除非特定的珍本,否则越旧越便宜,几美元买到19世纪的皮面精装书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西方人重视书脊装帧,一本本颜色各异的书脊摆成一面书墙,是所有读书人心中的桃花源。但大多数欧美书店基本赶在太阳西沉前打烊。即使久负盛名的哈佛书店也绝不会开到晚上十点后。

而伊斯坦布尔的书店恰是这座城市夜色中最为独特的景观。尤其是在加拉太塔所在的文艺气息浓厚的贝伊奥卢区,各种各样的书店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连成一片片的“书店街”,当中穿插着各种小餐厅、咖啡馆,各有特色,相得益彰,反而杂而不乱,别有一番趣味。

走进一家小书店,老板很热情,一问我从中国来,更是格外高兴。他说,自己在20多年前去过上海,觉得上海很漂亮。我顺着他的话,问他见过上海的夜景没有。他说,上海的夜景确实不错。我说,上海和伊斯坦布尔很像,你们是欧洲旧城区、新城区与亚洲区划海而分,上海是浦东浦西与崇明岛各自隔江相望。而且这两座城市都是因为老建筑而闻名于世,夜景想必有相似之处。

他比我更坦诚,说上海夜景很美,但书店不多。“城市夜景好看,书店很重要。比如说伊斯坦布尔,主城区有200多家书店,数量欧洲第一。” 我第一次听说夜景与书店的关系,于是追问原因。老板说,他是学心理学的,在他看来,夜晚既是容易兴奋的时间,也是一个人一天中最容易陷入思考的时刻。“我去过很多城市,比如说曼谷,晚上只有夜总会、酒吧和电影院在营业,夜景看起来也很漂亮,但是总觉得不够好”,他用了“Not good enough”这个词。

这时我仔细看了看门外,发现这条街上虽然有着为数不少的书店,但基本都位于道路的同一侧,而对面都是各种各样的烤肉店、餐厅与酒吧。书店里堆放着整整齐齐的旧唱片、旧书与各种地图、海报,像一个老派饱学之士的书房。屋顶上是一盏巨大的云石灯,而书桌、书架上则陈列着几盏土耳其特有的彩色玻璃台灯,书店里一派安逸闲适的氛围。

问老板几点打烊,老板反倒是很自豪地表示,书店并没有明确的打烊时间。“书店不是餐馆,人按照一日三餐吃饭,书店则不必,通宵看书也是一种享受。”最后补充一句:“我就住楼上,你就算半夜来敲门,我也下来给你开门。”

再一攀谈,发现店主竟然不是土耳其人,而是黎巴嫩人,又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大学毕业。他名叫萨利赫,是地道的中东土著穆斯林。伊斯坦布尔对于他而言,当然也是异国他乡,只是自己的家乡经历纷飞战火后,已成废墟。遭遇了几年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后,伊斯坦布尔接纳了这个他乡异客。问萨利赫喜欢伊斯坦布尔哪一点,答案就是帕慕克那句:伊斯坦布尔没有黑夜。

从战火中死里逃生的人,对于黑夜有一种莫名的恐惧。萨利赫说,他有很多同胞都居住在伊斯坦布尔,在萨利赫看来,这是一座有包容性的城市,它不偏袒也不歧视谁,也不像中东其它城市一样有各种禁忌,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兼容并蓄的魅力】

伊斯坦布尔没有黑夜,很大程度在于这座城市兼容并蓄,当然有历史的因素在其中。而且今日的土耳其,并不是一个日子很好过的国家。近年的经济危机让土耳其遭到重创,伊斯坦布尔也受到连累。而且土耳其及其周围都是清一色的中东国家,至今仍被国际旅游组织认定为恐怖袭击的高危区域。

但我所看到的是,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乐观积极,斑斓璀璨宛如一块五彩石,它用最热情的姿态迎接着五湖四海的宾客,这座城市充满魅力与活力。有人说,土耳其地处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国父”凯末尔又力主伊斯兰教世俗化,这是伊斯坦布尔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我认为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在于,历史与地理双重因素决定了伊斯坦布尔人口构成复杂,使得这座城市没有有色眼镜,族群之间的矛盾难成气候,人和人之间关系相对简单,也使之具有了移民城市的特质,即使灾难来临,也会以微笑面对。

人类对黑夜的恐惧与生俱来,在政治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盛行的当下,不少地区的黑夜更是歹徒作恶、纵火打劫的好时机,甚至连一向安宁的东南亚都不能幸免。这些年我们在国外飘来荡去,经验就是晚上闭门不出。但伊斯坦布尔的黑夜与白天都有着令人神往的风景,这会让五湖四海的游客觉得这座城市是如此地富有魅力且与众不同。

这让我想到初到伊斯坦布尔时那位出租车司机说的话,在这座城市,你可以“看到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本身就该如此,在多彩缤纷的夜色之下,隐藏着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才是尘世间的天堂。

(作者系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伊斯坦布尔夜景黑夜
黑夜
不妨写夜景
伊斯坦布尔
黑夜
黑夜在哪里?
Lightroom让夜景照片更通透
喜欢白天,也喜欢黑夜
城市夜景
伊斯坦布尔:飘浮着骄傲和贵族气质
为夜景添加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