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0-03-04 04:18张丰收徐红玉宋书中
高教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多样化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张丰收 徐红玉 宋书中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各高校对多样化人才的输出越来越重视,同时如何对人才多样化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已成为各大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以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目标作为探讨对象,并以河南科技大学人才多样化培养方案为例,对地方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等教育;多样化;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7-0164-03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process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iversity of talents. At the same time, how to innovate and reform the diversified training model of tal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universities. Aiming at the above problems, the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the diverse talents training model. And taking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tudied.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diversity;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and reform

当前社会的精细化分工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高校作为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源头,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地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1]。同时应根据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多种教学模式与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与完善,就是要探寻一条多元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机制,以应对各行业对不同专长领域人才的现实需求。

一、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设定人才多样化培养目标

高校教育工作的展开,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能够体现一所高校的教学特色与专长。在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制定时应以社会的发展与需求作为直接的驱动力,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2,3]。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社会各领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速度明显增快,这就需要大量拥有不同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人才。这种形势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弹性与空间。

1. 高适应性复合人才的培养,由于社会各行业间的协同协作与协同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大,跨行业交流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高校培养出不仅具有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基于这种需求,学校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方案革新,对主体学科与专业實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拓宽专业相对较窄的知识范围,做到按需分流的人才培养,从而增强了学生面向社会的适应能力。此外,对于学习能力强,并对其它专业有兴趣的优秀学生,学校给予提供“双专业,双学位”的课程设置,培养出具有多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2. 创新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社会各行业的竞争力强弱越来越依靠创新研究型人才来支撑,创新研究型人才肩负着促进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同时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撑与动力的重任[4]。对全社会各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现代工业体系的换代与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学校针对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基础性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强化学生们的基础教育。并以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作为教学重点,组织各种兴趣讨论组的同时组建各种以老师为带头人的创新竞赛小组,激发学生们的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创新研究型人才。

3. 工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作为国家区域经济建设中主干力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以及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标,同时,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的洛阳也明确了要通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与创新实现转型,这就需要学校进行教学的调整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为国家与地区输出具有相应能力的专业型人才[5,6]。其中,创新工程型人才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学校以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工科专业教学的大纲,先后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十几个工科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国家与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综合竞争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得到了老工业基地各企业的广泛认可。

4.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行,以及中国面临经济由高速发展向中低速发展的转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8]。同时由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难以有大幅度增长。基于以上形势,高校就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就业观念与创业意识,有意识有目的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基本技能,并给予有能力创业的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以开创创业带动就业的新的教育模式。学校在完成专业教育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活动与讲座,并设立了毕业生创业启动资金资助通道,为毕业生提供了多维全面的支持与帮助。

二、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与思想指导下,根据人才培育目标和学生本身的差异,并贯彻在教育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套系统的原则,在此方案的引导下的同时给予相对稳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管理模式和制度的情况下,评估方可以对学生实施有计划、目的、系统的评估的教育过程的总和[7]。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学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输出能够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同时为学生创造不同的成才通道。

1. 高适应性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应对社会各行业间的协同协作与协同创新的需求,学校逐步对学科基础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按照一级学科进行整合。对此类学生的培养,学校首先确定了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的设置不是针对某一单一职业,而是根据相关职业群所必须的知识技能,注重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有更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在具体的实施当中,按照2+2的模式进行培养,在同一大类内的各专业在前两学年学习相同的公共基础课,然后根据各个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在第三学年进行专业分流。如对机电类专业,是以机械制造、液压气动、数字信息处理、微电子、计算机、现代控制、传感检测等技术集于一体的复合技术。在对此类学科专业进行招生时按照其大类机电一体化进行大类招生,在经过两年大类专业公共课后根据学生的兴趣与专长来让学生选择各自的专业发展方向。从而形成了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又遵循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发展方案。同时,学校还鼓励和提供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培养方案,供学生选择与学习,较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专长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2. 创新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依据自身深厚的工科背景与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同时借助工业基地的优势,积极在原有的优势基础之上进行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学校已在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医学院、农学院等相关专业开展卓越工程计划、双学位制、本硕连读和按大类招生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遵循人才的培养规律,对学生按照“研究创新兴趣的培养、研究创新入门、研究创新活动实践、研究创新能力形成”的教育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并根据不同培养阶段的需要,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实施课堂教育、研究创新思维训练、校企结合实践、研究创新成果孵化“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与创新思维,以及科学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结合。

3.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校紧密联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的要求。首先,积极密切与相关行业的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了解其发展所需的人才需求状况,并对学生的培养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保证人才的培养不与社会发展脱节;其次,积极配合相关行业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来,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行业的指导作用与企业的参与作用,如学校支持常熟理工学院与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CSC) 实施“选拔优秀学子赴河南科技大学系统学习轴承知识”的定向培养人才计划。

4.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一方面把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计划之内,建立系统的、多样化的教育体系,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建立了跨学科型课程体系,拓展学生的交差专业知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学校配备专业的教材与师资队伍,并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如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企业经营模拟对抗赛等,向学生灌输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注重校外创新创业辅助计划的实施,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奖励基金,以课题为基础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立项,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辅助及场所,构建了一套由“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学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学校创新创业孵化”构成的一整套流程。如机电学院创办与深圳固高公司联合培养的“固高创新班”、医工学院与新乡驼人集团联合培养的“驼人创新班”等。

三、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要求对人才的培养方向与质量评价不能以同一个标准来评价。因此,高校的培养人才的运行机制应该随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的变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活动应从尊重学生个性、兴趣、能力出发,积极创建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条件与环境,从而形成多样化、科学化的培养管理运行机制。

1. 以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对原有的教学系统进行现代化、科学化升级。多样化人才的培养会导致教学与管理工作任务的急剧增加,只有依靠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才能满足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后的任务需求。学校采用了专业的教学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选课、排课、成绩、学籍管理,学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个教学活动的有序执行性,使教学管理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规划更加简便有效。

2. 以学分奖励制给学生更多的兴趣发展空间,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文体活动、发明创造等取得的成果的学生,视成果的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学分,充分调动学生挖掘自身潜质,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积极性。

3. 以学分制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选择学习方向及年限,同时根据学生的成绩状况与发展规划允许学生提前毕业及停学创业。引入学分绩点制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平均学分绩点较高的同学进行鼓励,并允许其提前毕业或者提供学习第二学位的机会;而对于学分绩点较低的学生实时进行学业指导与沟通,发现学生的其它特长与愛好,并根据其特长及兴趣提供转专业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特长。

总的来说教学实践是教学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学校在保证基本核心环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面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人才学习的专长与优势,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长青.刍论大学教学管理的若干思考及其实践——基于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J].高教学刊,2018,04:145-147.

[2]程光文,龚园.面向行业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31-34.

[3]张璐,苏志尧.基于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森林生态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4,05:55-57.

[4]王杰,田璐,梁勇,等.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24:1-2.

[5]吴爱华,刘晓宇.深入推进理工科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1-6.

[6]马廷奇.人才培养模式、劳动力市场与大学生就业[J].高等教育研究,2013,03:34-39.

[7]眭平.基于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3,08:89-92.

[8]乔玉香,安立龙,张光亚.人才培养分层化教学改革机制化——广东海洋大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6,07:73-75.

猜你喜欢
多样化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