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0-03-07 05:16钟芸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期刊论文口译著作

钟芸芳

(1.广东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2.天津外国语大学 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天津 300204)

2013年以来,习近平讲话、著作的翻译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中央文献的对外翻译传播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但是,各家研究众说纷纭,仍有待梳理分析。为提高相关翻译研究的效率,更好地助力中央文献的翻译实践和促进中国声音的对外传播,本文欲对知网上有关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探究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及可能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相关翻译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

笔者于2019年1月20日在中国知网(CNKI)以“习近平”并含“翻译”、“习近平”并含“口译”为主题对学术期刊和硕博士论文进行检索(限定论文发文时间截至2018年12月31日),尽可能网罗有关习近平讲话、著作的口笔译研究论文。检索出初步数据后,人工鉴别、删除期刊论文中有关习近平著作翻译出版工作的资讯类文章和硕博士论文中政治、外交新闻报道类翻译研究论文,共获得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2013—2018年)期刊论文92篇,硕博士论文132篇。

一、期刊论文中有关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现状

检索数据显示,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期刊论文始于2013年。从每年期刊论文的发表数量来看,2013年1篇,2014年0篇,2015年12篇,2016年18篇,2017年25篇,2018年36篇(表1)。2014年以后,有关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期刊论文数量呈逐年稳步递增的趋势。

表1 2013-2018年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期刊论文数量

从研究语种来看,92篇期刊论文中,以习近平讲话、著作的英语、俄语、日语译本进行翻译研究的论文有87篇,以维吾尔语、蒙古语、藏语译本进行翻译研究的论文有5篇(表2)。由表2可知,以习近平讲话、著作的英语译本进行翻译研究的论文占有绝对的优势,其他外语译本和少数民族语言译本的翻译研究工作仍有较大的空间,有待进一步开展。

表2 2013-2018年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各语种期刊论文数量

图1 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中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论文比例

从期刊分类来看,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来源期刊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收录)有17篇,一般期刊有75篇(图1)。核心期刊包括在翻译类、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8篇和在其他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9篇。发表在翻译类、外语类核心期刊的8篇论文分别为《中国翻译》3篇、《上海翻译》3篇、《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篇和《中国科技翻译》1篇。一般期刊包括普通高校学报(本科、专科学报)发表的论文39篇和其他刊物发表的论文36篇。由以上数据可知,发表在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上的有关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的研究论文在数量比例上有一定差距,今后在撰写更高质量和发表更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一)期刊论文中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研究语料

按核心期刊论文和一般期刊论文分类来看,核心期刊论文中,以习近平某篇讲话、演讲、致辞、贺词或是习近平某系列演讲、某主题论述及其译文为研究语料的论文有8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及其译本为研究语料的论文亦有8篇,另有以《习近平用典》及其英译文为研究语料的论文1篇。在一般期刊论文中,相应的论文分别是40篇、34篇,另有以《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及其日译本为研究语料的论文1篇。以上数据显示,在研究语料的选择上核心期刊论文和一般期刊论文表现出相似的均衡性。但是,研究语料在讲话、著作分布上的均衡性并不意味着口笔译研究数量的均衡。从口笔译研究数量上来看,92篇期刊论文中,笔译研究论文共有81篇,口译研究论文仅有11篇(包括核心期刊论文1篇,一般期刊论文10篇)。也就是说,仅有11篇论文以习近平讲话及其译文为研究语料进行口译研究。其余81篇笔译研究论文中,有37篇以习近平讲话及其译文为研究语料,44篇以习近平著作及其译本为研究语料。由此可见,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期刊论文呈现出笔译研究较多,而口译研究较少的局面。

(二)期刊论文中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研究对象

先看17篇核心期刊论文的研究对象分布情况。首先,有8篇是以习近平讲话或著作的译本为研究对象进行宏观角度的综合研究,其中有6篇研究目的在于探究习近平讲话、著作的翻译策略、方法,1篇通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译探究中国形象在海外的传播,还有1篇对习近平讲话的要点翻译进行探究。其次,也有8篇论文从研究语料中选取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微观角度的研究,其中图文翻译研究2篇、“科学(的)+N”结构、“中国梦”核心话语、典籍、隐喻、文化迁移现象、口译异化趋势翻译研究各有1篇。最后,还有1篇论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外译为例,对中央文献的外译出版路径进行了考察。

再看75篇一般期刊论文研究对象的分布情况。首先,有31篇期刊论文以研究语料整体,即习近平讲话或著作的译本为研究对象进行宏观角度的综合研究。综合研究论文主要有两类:(1)通过研究习近平讲话、著作的译本探究其翻译策略,这些论文绝大多数都采用了某种翻译理论视角,以翻译理论为框架探究译本的翻译策略或是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总结译本的翻译策略。(2)通过研究习近平讲话、著作的译本论证翻译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这部分论文以翻译理论为框架,通过具体的译例分析考察翻译理论在译本中的体现,论证翻译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肯定译本的翻译质量并倡议译者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其次,有32篇论文以研究语料中的词汇、短语、句子、修辞、注释等为研究对象进行微观角度的翻译研究。其中,以词汇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11篇,其中包括了中国特色词汇5篇,四字格词语、人称代词、委婉语、时政新语、文化负载词、本源概念(包括新词、政治术语、四字结构等)各1篇。以短语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14篇,其中包括习语、俗语5篇,古诗词6篇,典籍3篇。以句子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1篇。以修辞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4篇,其中包括2篇隐喻,1篇修辞翻译,1篇类比修辞。以注释(或称副文本)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2篇。最后,还有12篇其他内容的翻译研究论文。其中,通过研究习近平演讲、新年贺词的译本探究译本显化现象的论文有3篇,选择习近平演讲、新年贺词的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的论文有3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关于“中国梦”论述和文化翻译进行探究的论文各有1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对外传播翻译进行研究的论文有3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译者体会进行阐述的论文有1篇。

(三)期刊论文中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研究视角

17篇核心期刊论文中,有12篇论文以某种翻译理论为视角进行翻译研究,其中政治等效理论3篇,阐释理论、文化翻译观、批评话语分析、概念隐喻理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图文翻译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后殖民翻译理论、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各1篇。75篇一般期刊论文中,有42篇论文以某种翻译理论为视角进行翻译研究。具体而言,有9篇以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为视角(包括目的论、文本类型理论和“功能+忠诚”理论),6篇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5篇以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为视角,4篇以释意理论为视角,3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2篇以政治等效理论为视角,2篇以西方修辞学理论为视角,还有关联理论、和谐论、批评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顺应论、翻译模因论、文化翻译视角、吉尔认知负荷模式、概念隐喻理论、许渊冲三美理论、副文本理论各1篇。

从核心期刊论文和一般期刊论文分类来看,核心期刊论文中以翻译理论为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论文比例(70.6%)远高于一般期刊论文中相应的论文比例(56%),可见以翻译理论为视角进行翻译研究有助于提升翻译研究论文的质量。再从总体上看,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10篇)、归化异化翻译策略(6篇)等传统的翻译理论视角开展翻译研究的论文依然占据了优势。以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创立的生态翻译学理论(6篇)、杨明星教授于2008年提出的政治等效理论(5篇)为理论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论文数量也为数不少,体现了近年来翻译研究理论视角的流行趋势。此外,论文中还出现了功能对等理论、释意理论、西方修辞学理论等共13种翻译理论视角,其中不乏翻译模因论、图文翻译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副文本理论等新颖的理论视角,展现了有关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理论视角的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二、硕博士论文中有关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现状

检索数据显示,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也始于2013年。从每年硕博士论文的数量来看,2013年2篇,2014年9篇,2015年27篇,2016年28篇,2017年27篇(含2篇博士论文),2018年39篇(表3)。由此可见,从2013年起,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硕博士论文数量逐年递增,2015年以后每年产出的硕博士论文数量呈现出稳中递增的状态。

表3 2013-2018年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硕博士论文数量

从研究语种来看,132篇硕博士论文中,以习近平讲话、著作的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译本进行翻译研究的论文有130篇,以朝鲜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译本进行翻译研究的论文有7篇(表4)。由表4可知,同期刊论文一样,以习近平讲话、著作的英语译本进行翻译研究的硕博士论文同样占有绝对优势。但是,硕博士论文的研究语种与期刊论文相较而言更为丰富,可以认为这与各大高校小语种翻译硕士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表4 2013-2018年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各语种硕博士论文数量

(一)硕博士论文中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研究语料

从研究语料来看,130篇硕士论文中有89篇以习近平讲话、演讲、致辞或习近平某系列讲话、某主题论述及其译文为研究语料,41篇论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及其译本为研究语料。研究语料在讲话、著作的分布上如此之悬殊,可以从翻译类型占比方面一窥其原因。130篇硕士论文中,口译方向的研究论文共有75篇,其中研究口译的论文有47篇,研究交替传译的论文有15篇,研究同声传译的论文有13篇。口译方向的研究论文数量之所以如此之多,与各大高校口译方向翻译硕士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75篇口译方向的论文因其研究类型的原因,均以习近平讲话、演讲、致辞或习近平某系列讲话、某主题论述及其译文为研究语料,其中有27篇口译、交传、同传实践报告,20篇某翻译理论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技巧、原则研究,21篇微观角度具体研究对象的翻译研究,7篇其他内容的翻译研究。

2篇博士论文中,李钰婧[1]以《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及其日译本为研究语料,李多[2]以《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及其俄译本为研究语料。

(二)硕博士论文中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研究对象

从口译研究和笔译研究的分类来看硕士论文中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研究对象,具体而言,27篇口译、交传、同传实践报告和20篇某翻译理论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技巧、原则研究都是以习近平讲话、演讲、致辞或习近平某系列讲话、某主题论述及其译文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综合研究。口译、交传、同传实践报告往往由任务描述、任务实施(过程)、案例分析、结论四大部分构成,案例分析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往往会对口译、交传、同传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从不同的角度对译文的翻译策略、原则、技巧进行分析研究。某翻译理论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技巧、原则研究的论文主要有两类: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字词、修辞、句子层面等的翻译策略、技巧,或是以翻译理论为框架对译文的翻译策略、原则进行探究。21篇微观角度翻译研究的研究对象包括副词、新造词、中国特色用语、专有名词、四字格词语、习语、汉语熟语、古诗文、引用语、概念隐喻、模糊语言、并列复合句、句子主干、流水句。7篇其他内容的翻译研究包括增词法、交替传译显化现象、释意和代码转换在交传中的互补性、交传口译笔记应用困难及应对策略、同传中信息缺失现象、同传语言民族风格转换、会议译员精力分配失衡问题、口译质量研究。

再看55篇笔译研究论文研究对象的分布情况。首先,以研究语料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译本或译文研究论文有23篇、翻译策略研究论文有5篇。其次,有25篇是具体研究对象的翻译研究,包括11篇中国特色词汇(或称中国特色用语)、3篇隐喻、2篇古诗文以及四字成语、文化负载词(重叠、空缺、相异负载词)、文化专有项(诗歌、专有名词、熟语、中国特有修辞)、类比修辞、修辞格(比喻、借代)、冗余信息处理、政治委婉语、双语术语抽取效率对比、文化意象各1篇。最后,还有2篇论文是译文或译本对比研究论文,分别是《中国特色政治表达英德翻译对比研究》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法译本对比研究》,这两篇论文作者的研究方向都是复语同声传译。

最后看2篇博士论文,李钰婧[1]以《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及其日译本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宏观角度的译本翻译研究,李多[2]以互文性典型体裁(古文诗词、成语典故、谚语俗语)和互文性表现手法(引用、镶嵌、隐喻、仿拟)的俄译方法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翻译批评研究。

(三)硕博士论文中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研究视角

先看口译研究论文翻译理论的分布情况。75篇口译研究论文中,有52篇从翻译理论视角进行翻译研究,23篇没有使用翻译理论。在有理论视角的口译研究论文中,释意理论24篇,关联理论5篇,目的论4篇,吉尔精力分配模式4篇,吉尔认知负荷模式3篇,归化异化策略3篇,变译理论、顺应论、顺句驱动理论各2篇,语篇衔接理论、语境理论、互文性理论、图式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各1篇(有2篇口译研究论文使用了2种翻译理论)。再看笔译研究论文翻译理论的分布情况。55篇笔译研究论文中,有52篇从翻译理论视角进行研究,3篇没有使用翻译理论。有理论视角的笔译研究论文中,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包括文本类型理论和目的论)15篇,归化异化策略5篇,顺应论4篇,生态翻译学3篇,概念隐喻理论、改写操纵理论、许渊冲三美理论各2篇,翻译叙事理论、等值翻译理论、共生翻译学、切斯特曼五大翻译伦理模式、建构主义翻译学、深度翻译理论、传播学理论、奈达对等理论、释意理论、话语分析理论、图式理论、修辞劝说理论、信息论、概念整合理论、积极隐喻分析理论、脚本理论、语用等效理论、语料库批评译学、文化翻译观各1篇。2篇博士论文中,李钰婧[1]以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跨文化交际视阈分析了中译日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类型及成因,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略。李多[2]将互文性理论与翻译批评相结合,对习近平系列论述摘编互文性现象的俄译方法和读者的接受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批评分析。

相较而言,口译研究和笔译研究中翻译理论的使用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首先,笔译研究的理论视角多达26种,展示了比口译研究更为丰富、更为开阔的研究视角,这与期刊论文中理论视角多样化发展趋势一致。其次,口译研究使用最多的翻译理论是释意理论,笔译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是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包括目的论和文本类型理论)。这与翻译理论的适用性有关。1968年,法国著名口译理论家、实践家达尼卡·塞莱丝科维奇发表《国际会议议员——言语与交际问题》,为释意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十几年时间,以达尼卡·塞莱丝科维奇为代表的释意学派研究人员在长期的口译实践和研究中总结提炼出释意理论。释意理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被引入中国,但直到20世纪末才得到系统介绍,并成为中国高校口译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3]。再观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卞建华[4]指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文学类翻译需求的迅猛发展。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解决了语言学派“等值”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矛盾,体现出在指导非文学类文本翻译实践上的适用性。1987年,该派理论被介绍到中国。进入21 世纪,随着学术信息渠道的进一步畅通, 功能主义目的论在中国的传播进一步趋向广泛和深入[5]。因此,硕博士论文中的习近平讲话、著作的口笔译研究理论视角才呈现出以释意理论和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数量最多的现象。

三、对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现状的分析

(一)研究对象分布不平衡,微观角度的研究少

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硕士论文,都既有宏观角度的综合翻译研究,也有微观角度的翻译研究;微观角度的翻译研究中还不乏选题新颖的研究。但是,从研究对象分布上来看,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中,以习近平讲话及其译文整体、习近平著作及其译本整体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论文分别是39篇和76篇,占期刊论文总数的42.4%和硕博士论文总数的57.6%,远远超过词汇、短语、修辞等各类微观角度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也就是说,论文研究对象的分布比例极不平衡,接近一半的期刊论文、超过一半的硕博士论文集中在以某种翻译理论为框架进行译本研究,或是在某种翻译理论为指导下,从词汇、句子、篇章层面进行翻译策略研究。然而,宏观角度的综合研究涉及译本的方方面面,却难以在某一方面深入挖掘,这导致许多论文进行了大量重复的研究工作,研究的创新意义不足,研究结论难见突破。因此,今后习近平讲话、著作的翻译研究论文可以更多地从词汇、短语、句子、修辞等方面拓展微观角度的研究对象,纵深挖掘,深入研究,一定能够总结出更加有利于对外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塑造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撰写出更多高质量、更具有创新意义的论文。

(二)研究方法单一,应用译本比较研究法、语料库方法、问卷调查法的研究少

纵观有关习近平讲话、著作的翻译研究,绝大多数的论文都采用了平行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应用译比较研究法、语料库方法、问卷调查法的论文数量寥寥。

首先,132篇论文中,3篇期刊论文对比研究了习近平就职演讲稿和新年贺词的两种不同译本,2篇硕士论文对比研究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德译本和英法译本。考虑到习近平著作的译本都是由外文局出版发行,每个语种只有一种译本存在,国外又尚未见相关译本,难以开展同一语种不同译本的比较研究。因此,在进行习近平讲话、著作的译本比较研究时,可对同一文本的不同语种译本开展比较研究。当然,这对翻译研究者的双语能力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

其次,132篇论文中,1篇期刊论文应用语料库方法探究发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人称代词具有显化特点[6],1篇论文自建习近平话语汉英平行语料库,统计了习近平话语中的各类隐喻数量[7]。同样是研究习近平讲话英译本的显化现象的期刊论文,有的研究倾向于从译文中选取体现显化现象的译例并加以分析,总结其翻译策略,并指出译文中显化现象多于隐化现象。但是,这类研究中译例的选取和分析主要依靠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和阐释,在无统计数据佐证的情况下,单纯的译例分析难以体现研究的客观性和研究深度。在这个问题上,语料库方法对真实使用的大规模语料进行统计,弥补了该不足,展现了其在习近平讲话、著作中的广阔应用空间。

最后,132篇论文中,1篇期刊论文和2篇博士论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习近平著作的受众接受情况。众所周知,习近平讲话、著作的外译是“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一环,其外译是否实现了以上翻译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的语受众是否接受、理解译本的语言和内容。因此,在习近平讲话、著作的翻译研究中,有关受众接受效果的调查研究就显得必不可少。然而,在有关习近平讲话、著作的翻译研究中几乎难寻有关受众接受情况调查的踪迹,仅有1篇期刊论文和2篇博士论文的研究中涉及受众接受情况的调查,并结合定量研究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评述。李钰婧[8]选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简称《摘编》)日译本中15个例句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中受众表示难以理解或感到困惑的中国特色修辞、词语背后的情感与态度、字面信息与内容进行了分析。李钰婧[1]对《摘编》(日文版)中的中日同形词和句子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计算得出的分数对译文可读性进行了评价,并对译文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进行了考察。李多[2]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古文诗词、成语典故和谚语俗语中蕴藏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在俄译本中的再现情况和译文读者接受情况,从读者接受途径对译作进行翻译批评。由此可见,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习近平讲话、著作译本的受众接受情况是开展翻译研究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鉴于此,今后有关习近平讲话、著作的翻译研究中,译本受众接受情况调查亟待开展。

(三)研究视角与语料分析结合不紧密,有理论深度的研究少

从研究视角看,有58.7%的期刊论文、80.3%的硕博士论文以某种翻译理论作为研究视角指导翻译研究,体现了一定的翻译理论素养。但是,这些具备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中,依然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对翻译理论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缺乏较为深入的阐述分析,有的研究甚至呈现出简化理论的趋势。如,提及目的论就是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或是目的、忠实、连贯三法则,提及生态翻译学就是语言、文化、交际维度译者的适应与选择,提及政治等效就是政治性、动态性、平衡性三原则等等,研究者仅倾向于引用某翻译理论的一个或几个重要的原则和概念,却不关心理论的“前世今生”,不推敲翻译理论与研究对象的关联性,直接将其套用到翻译现象的解释上。其次,研究视角与语料分析的结合不紧密。研究往往会在第一部分列出本文使用的翻译理论,第二部分进行语料分析,或用理论框架来解释翻译现象,或在翻译理论指导下研究翻译策略;但是,这个过程中往往难觅翻译理论的踪迹,不能在具体的译例分析中体现出翻译理论的指导意义。在第三部分,研究往往会对论文的实证分析过程加以总结,说明译本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采取了各种翻译策略,证明翻译理论对于文本翻译具有指导意义,而无暇再次回顾理论,对理论本身进行反思或发现其不足。如此一来,相关翻译研究仅止步于借用西方翻译理论,而不能进一步结合中国翻译实践创新翻译理论,促进西方翻译理论的“中国化”,推动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杨明星[9]借鉴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并结合国际关系学、外交学的分析视角提出了“政治等效”概念,现已作为一种翻译理论广泛应用于政治文本的翻译研究。可以说,杨明星提出的“政治等效”理论就是基于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的普遍意义及其理论局限性,结合中国外交语言的翻译实践和相关学科理论而提出的行之有效的翻译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因此,有关习近平的讲话、著作的翻译研究亦可以从这一方面着手,将西方翻译理论与中国翻译实践相结合,并借鉴相关学科知识对西方翻译理论进行补充、改造,促进西方翻译理论的中国本土化,推动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使其更加有效地指导中国的翻译实践。

(四)期刊论文中口笔译研究分布不均衡,口译研究数量少,研究质量有待提升

前文指出,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硕士论文中口译研究论文在数量上超过了笔译研究论文,这说明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国际重大场合发表的讲话、演讲是适用于口译研究的研究语料。尽管如此,在期刊论文研究中却呈现出习近平讲话、著作笔译研究热火朝天,口译研究冷冷清清的局面。11篇口译研究论文中,有3篇从关联理论、释意理论的视角对讲话、演讲的口译策略进行了探究,6篇从归化异化策略、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文本类型理论、释意理论对中国特色词汇、文化负载词的口译策略进行了考察,还有2篇从吉尔认知负荷模式和释意理论的指导下探究了简化策略和顺句驱动策略在同传中的应用。从研究语料、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看,习近平讲话、演讲口译研究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首先,11篇论文中仅有3篇说明论文使用习近平讲话、演讲的现场口译语料进行研究,其余论文未就研究语料进行明确说明。口译研究论文使用现场口译语料进行研究才能体现口译的特点,解决口译研究的问题。现场口译语料既可以是口译现场的真实语料,也可以是模拟口译场景中译员的口译语料,还可以是选定实验对象进行口译实验收集而来的语料。若是通过实验法收集研究语料,还可以结合调查法、访谈法对译员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获得相关研究资料。其次,11篇论文都是习近平讲话、演讲口译策略的研究,根据仲伟合、贾兰兰[10]对国内口译研究博士论文研究主题的分类,口译策略研究属口译过程研究的一部分。除口译过程研究以外,口译研究的研究主题还包括口译理论研究、口译产品及译员表现、口译实践与职业、口译教学研究,今后习近平讲话、演讲的口译研究可以以此为参考拓展研究主题,如进行口译记忆、口译理解等其他内容的翻译过程研究或者进行口译产品及译员表现研究。最后,11篇论文都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习近平讲话、演讲的原文和译文进行了文本对比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仅有唐媛[11]和2篇探究简化策略、顺句驱动策略在同传中应用的论文在分析的过程中涉及口译的特点和要求,这体现出单纯使用定性分析方法在解决口译研究问题上的局限性。今后习近平讲话、演讲的口译研究还可以结合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如建立习近平讲话、演讲的口译研究语料库,使用语料库方法对口译语料进行定量的实证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突出口译的特点,解决口译研究的问题。总而言之,习近平讲话、演讲口译研究不仅数量少,其研究质量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今后可从研究语料、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着手增加口译研究的数量,提升口译研究的质量。

本文从研究语料、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三个方面对中国知网上有关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进行了文献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促进未来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拓展微观角度的研究对象,纵深挖掘,深入研究,总结相关翻译策略、方法、技巧,科学指导翻译实践。其次,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可开展同一语种不同译本的比较研究或是同一文本不同语种译本的比较研究,也可开展受众接受情况的调查研究,或基于语料库进行翻译研究。再次,以某种翻译理论为框架指导翻译研究时,要推敲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联性,明确翻译理论在具体译例中的指导意义,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相关学科理论对翻译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最后,期刊论文中习近平讲话、演讲口译研究可从研究语料、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着手增加口译研究的数量,提升口译研究的质量。如果从以上方向进行努力的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富有成效的相关翻译研究问世,切实提高习近平讲话、著作的翻译质量,更好地对外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力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在我国的翻译研究史甚至是翻译理论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期刊论文口译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中文科技期刊论文LaTeX模板的研究与实践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人文社科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相关性研究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