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遗产解说的概念辨析与内涵特征

2020-03-07 05:16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旅游者遗产历史

罗 栋

(湘潭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遗产解说起源于解说。“解说之父”下。F.TILDEN[1]认为,“解说是一种教育性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原始事物的体验,以揭示事物内在意义与相互联系,强调其亲身经历和说明性方法或媒体的运用,而非仅仅传达一些事实与知识”。解说的类型是丰富多样的,对大自然的解说是最早出现的形式,之后解说内容逐渐拓展到历史与文化,出现了环境解说、遗产解说、博物馆解说、艺术解说、旅游解说等不同类型,遗产解说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解说欧洲协会(IE)定义遗产解说为:“遗产解说是一种非正式教育的结构式方法,专门从事传递某地对于人们休闲的显著意义,建立了一种游客与其能有所发现的自然保护区、历史遗迹或博物馆之间的联系”[2]。从解说的概念演变来说,解说指的是广泛意义上的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现象的“翻译”,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并不专为某一目的;解说的主体主要是解说员和解说从业人员,逐渐有专业化的趋势;解说的对象既包括普通大众、游客,也包括专业人员;解说的内容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百态;解说的功能主要有传递信息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而我国学术界对遗产解说的理解与解释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吴必虎教授[3]认为“环境解说(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遗产解说(Heritage Interpretation)与解说并没有很大区别”,“视为等同概念”,这一观点实难以让人信服。罗芬教授[4]认为,旅游解说(Tourism Interpretation)“从旅游解说资源自然与文化属性的归属,可以分为环境解说和遗产解说……”,将环境解说和遗产解说视为平行对等的类别,都视为旅游解说的一种类型,这些提法也有待进一步商榷。北京师范大学王民教授[5]则把环境解说和遗产解说合并为一种类型,认为“环境与遗产解说是一种融教育、信息传递、管理为一体的交流服务过程,凭借原始事物以及游客自身经历,借助各种媒体,通过激励、交流、引导和娱乐等方式揭示当地景物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进而培养人们对遗产、资源及环境保护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因此,重新梳理遗产解说的历史发展过程与概念演变是必要的,对相关类似概念进行辨析并准确把握遗产解说的内涵对于遗产旅游等方面内容的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遗产解说的历史发展过程考察

考察遗产解说的来源首先要考察解说的历史发展过程。解说(Interpret)在英文中的原意有“解释,说明,翻译,口译”等意思,发展成为专门的专业和学科,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解说的发展与美国国家公园的发展紧密相连,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在此以前,美国国家公园的导游解说人员被称为“演讲者”(Lecturer),其中大多数演讲者是大学教授和研究人员。1920年,E.A.MILLS[6]在其著作《一个自然导游的探险》(TheAdventuresofaNatureGuide)中,自称是一名落基山(Rocky Mount)的自然导游(Nature guide),在书中第一次把“导游讲解工作”定义为“解说”。同年,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始提供解说服务工作,约塞米蒂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首次提供官方的大众解说服务。20世纪30年代,随着美国文化历史遗产地并入国家公园体系,解说内容也逐渐拓展开来,从自然与环境丰富到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解说”逐渐替代了“自然导游”这一提法。1957年,“解说之父”F.TILDEN出版《解说我们的遗产》(InterpretingOurHeritage),是现代解说职业的第一个里程碑,“解说员”(Interpreter)慢慢成为解说自然、历史、考古、艺术等从业人员的主要称谓[1]。1961年,美国成立“解说自然主义者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Interpretive Naturalists)”和“西部解说员协会(Western Interpreters Association)”,解说由此开始获得了专业认可。这两个专业组织于1987年合并为“国家解说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terpretation)”,“解说”这一专有名词也最终在美国确定。

解说和解说组织在其他国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975年,英国成立了“遗产解说协会(Association for Heritage Interpretation)”,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相继成立专业组织“解说加拿大(Association of Canadian Interpreters)”和“澳大利亚解说协会(Interpretation Australia Association)”等,这些组织负责解说资格认证、解说刊物发行、举行会员大会等等。为促进泛欧洲范围内的遗产解说合作、研究和实践,2010年7月,“解说欧洲(Interpret Europe)”组织在斯洛文尼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解说的国际化合作进入到全新阶段。

在我国,解说也逐渐得到认可,解说组织和解说专业进一步发展。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招收环境与遗产解说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2005年,成立了环境与遗产解说中心。

从解说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解说一开始是对自然环境的解说,后很快发展到对遗产的解说,尤其是对人文历史的解说,在这一阶段,遗产解说与解说之间没有区分,英国的遗产解说协会即为典型代表。经过不断发展,解说进一步拓展内容范围,包括专门艺术形式、旅游活动等。不可否认的是,遗产解说至今仍然是解说中最主要的类型之一。

二、遗产解说与解说、环境解说、旅游解说之辨

随着解说的发展变化,解说已不再局限于当年的环境解说,而包含多种内容,如艺术、历史、民俗、科学等。环境解说、遗产解说、旅游解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解说,是解说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解说、遗产解说、旅游解说三者在内容、解说对象、侧重功能、主要目的、目标受众和主要特征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遗产解说与环境解说、旅游解说之比较[7]

资料来源:参考柯祯、刘敏(2019),根据作者的理解,修改补充。

环境解说起源于对美国国家公园的解说,目的是传播环境知识,传递环保意识,希望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思考、讨论,从而进一步产生环境保护行为。环境解说既可以是对自然遗产的解说,也可以是对风景优美的自然旅游景点的旅游解说。同时,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其他遗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解说又不是环境解说能完全涵盖的。

旅游解说则泛指各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的解说系统,内容丰富,是旅游目的地的信息传递功能、服务功能、教育功能、管理功能等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目的在于提高游客的体验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旅游解说具有环境和遗产保护、环境教育等功能。旅游解说的定义尽管宽泛,但依然不能包括环境解说的全部,并不是所有的环境解说都可以看作是旅游解说。

遗产解说,顾名思义,就是关于遗产的解说。第一,解说对象方面。根据遗产形式的不同,解说遗产可分为对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文化景观等的解说。遗产本身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具有巨大的解说价值。遗产解说内容并非仅仅局限于遗产本身,而是还包括与遗产有关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自然等更多内容。第二,重要功能方面。遗产解说主要强调其保护功能、教育功能、传承功能。F.TILDEN[1]强调:“透过解说,就能了解;透过了解,就会欣赏;透过欣赏,就会产生保护行为。”说明解说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教育功能,能改变观念,相应地观念的改变会改变行为。遗产解说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观众的理解和参与行为,引发其思考己有的对待遗产的态度、意识和行为等,进而帮助形成稳定的遗产价值观和保护遗产行为。第三,主要目的方面。遗产解说传递“遗产是历史和大自然馈赠的珍贵礼物,其独特的自然或文化特征具有不能复制或再生性”的价值理念,主要目的在于宣传普及遗产的重要价值,促进遗产的保护和文化传承,促进遗产旅游的发展。第四,目标受众上,公众、专业人士、游客是遗产解说的三大类目标受众。目标受众不同,解说内容和方法等有所差异:向公众传播遗产知识,传递遗产价值;与专业人士进行专业探讨,促进遗产保护与利用;向游客传播遗产旅游相关知识,让游客在休闲中得到教育和娱乐。第五,解说方法方面。遗产解说是广义上的“解说”,不仅包括人工解说,也包括非人工解说,具体来说,还包括遗产地的各种旅游宣传手册、导游图、各种提示展板、解说展板、地图标识等,也包括自助型语音导游、多媒体模拟展示等各种书面文字材料、视听材料在内。第六,主要特征上强调并遵循原真性(authenticity)。《奈良文献》指出,遗产的原真性包括:遗产的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质、利用与作用、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有关“原真性”详实信息的获得和利用,需要充分地了解一项具体文化遗产独特的艺术、历史、社会和科学层面的价值[8]。

显然,遗产解说不等同于旅游解说,也不等同于环境解说;旅游解说不能彰显遗产解说的独有内涵和特色,而环境解说也不可能表达遗产解说的全部,而仅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部分内涵。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自然的还是文化的,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遗产资源,都可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而存在。遗产解说应被视为旅游解说领域极具特色的一个门类,如同遗产旅游被视为旅游的一个门类一样。因此,遗产旅解说也具有旅游解说共有的特点和功能,如提供遗产旅游信息和导向服务,加强遗产旅游资源和设施保护,鼓励旅游者参与遗产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与建设活动,等等。

三、遗产解说的内涵特征

(一)遗产解说是传播保护意识并促进遗产保护的工具

遗产解说强调其遗产功能,也就是其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遗产解说传递这样的理念:遗产是过去的汇聚与历史的见证,也是共同的回忆与未来的希望;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或复制的,理应得到珍视和保护。通过遗产解说,能较好地普及遗产的知识,增加旅游者对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文明与自然变迁的了解,激发旅游者对人类优秀文化的热爱,提高对遗产美的鉴赏力;同时,也能较好地普及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增加旅游者对遗产过度开发、遗产复原与修复、遗产创新等的认识,产生参与遗产保护的理念与行动。总之,遗产解说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遗产保护事业的认同与参与,促进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遗产解说具有专业性和教育性。专业性和教育性意味着遗产解说期待着更多的专业人员的参与,期待着更多高层次解说志愿者的加入,也意味着自导式解说系统和服务设施系统的建设需要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遗产解说具有互动性和娱乐性。互动性和娱乐性既意味着高科技手段的大量应用,电子媒体的迅速更新和趣味性方案设计的应用;也意味着解说个性化与特色化服务的加强,高级解说者个人魅力的增强。

(二)遗产解说是帮助旅游者体验和参与遗产旅游的工具

遗产旅游是对遗产旅游资源进行适度开发而形成的旅游类型,是引导旅游者参与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遗产解说作为遗产旅游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亚学者G.MOSCARDO[9]指出,解说在遗产旅游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证旅游者旅游体验质量的关键,是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也能促使人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遗产。

首先,遗产解说可以引导游客发现遗产之美,体验遗产之美,并亲自参与这种遗产之美的创造过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遗产解说最主要、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对于遗产的解说,解说遗产之美,解说遗产之珍贵。通过遗产解说,普通的旅游者可发现九寨沟的自然之美,感受周口店的历史之美,体会苏州园林的意境之美等。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说,可以激发旅游者对世界各民族多彩的民间传统与技艺的好奇与兴趣,甚至促使其参与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来。可以说,没有精彩的遗产解说,这种发现和体验是难以想象的,也是普通旅游者难以实践体验的。

其次,优秀的遗产解说可以促进遗产旅游体验的升华。通常认为,遗产旅游者具有更高的学习兴趣及思考意识,因此,遗产解说因其丰富而深厚的内容能促使旅游者思考,进而提高游客体验的质量。同时,遗产旅游因其旅游吸引物——遗产的特殊性,往往对解说具有较高要求,同时因为其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为达到更真实的体验、氛围和效果,解说系统往往应用了大量声、光、电等高科技媒介,来吸引遗产旅游者。高科技的信息媒介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遗产解说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应注意的是,成功的遗产解说应不妨碍游客在遗产地的自身感受。

遗产解说与解说、环境解说、旅游解说是有明显区别的,辨析其区别,分析其内在特征具有重要价值。遗产解说是对遗产的解说,可以分为四大类:自然遗产解说、文化遗产解说、自然和文化混合体解说和文化景观解说。遗产解说的内容包括遗产本身的知识信息,更包括与遗产有关的历史、文化、艺术、环境、科学等更多相关内容。遗产解说的最基础、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功能在于保护和教育功能,是保护和传承遗产的重要方式,通过传递和普及遗产知识,增进人们对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文明与自然变迁的了解和理解,提升保护意识,进而产生保护行为。同时,遗产解说也是促进遗产旅游深度发展的有力工具,能引导遗产旅游者发现、体验并升华遗产之美,增进遗产旅游者与遗产旅游吸引物之间的情感联系,并深层次促进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而传承遗产价值。

猜你喜欢
旅游者遗产历史
遗产怎么分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千万遗产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遗产之谜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