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乐山大佛景点名称翻译问题及方法浅析

2020-03-07 05:16张保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专名峨眉山意译

张保国

(乐山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乐山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旅游兴市、产业强市”的发展主线,加强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这也是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赋予乐山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乐山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应运而生[1]。建设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除了加快交通建设、完善旅游设施、整合旅游资源及研发旅游产品以外,还须提升旅游过程中的外语服务品质,外语服务是旅游国际化外宣的重要载体。“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外语学科的学者已经起到并且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一方面需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下变化译介出去;另一方面也需依托国内自然、人文景观的吸引力让国外游客慕名而来,身临其境感受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并传播中国文化。作为“双遗”城市,乐山建设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也可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旅游景点名称就像一个商品的品牌名称,一本书名,一部电影的片名,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译名可以瞬间抓住游客的眼球,打动游客心理,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3]。然而,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名称的翻译存在诸多问题,如:译名不统一、不准确、不规范,拼写不规范及错误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乐山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本文旨在为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管理提供宏观建议,为其景点名称规范译写提供微观方法,助力乐山建设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

一、峨眉山-乐山大佛景点名称翻译的问题

笔者查阅了2004—2019年中英双语版乐山-峨眉山景区外宣资料,如:2004年出版的《四川英语导游景点讲解》[4]、2006年出版的《世界的峨眉》[5]、2008年出版的《魅力四川》[6]、2017年出版的《乐山之旅》[7]、2018年出版的《峨眉山:文化与自然》[8]、2018年版《乐山旅游地图》[9]、2019年版东方佛都宣传册[10],同时也查阅了一些相关的国外网站,其中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官网,并对其中的景区及景点名称翻译进行了梳理(如表1和表2)。纵观表1和表2,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一)一名多译

一名多译是景点名称翻译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据表1和表2,“东方佛都”“十方普贤”的译文有5种,“乐山大佛”的译文有6种,“金顶”的译文有7种,其他景点名称的译文也都有3种以上。这种译名不统一的情况,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外宣资料中,也存在于同一份资料中。如表1中“乐山大佛”的第4和第5个译文,它们都出自《魅力四川》,但翻译“大”却前后用了“Grand”“Giant”两个英文单词。“东方佛都”在景区实地的公示语的不同标牌中就有三种译文(见表1),甚至在同一标牌中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译文。一名多译、译名混乱不仅给游客造成了困惑,也不利于提升景区的国际化程度,从而影响了景区对外宣介效果。

表1 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名称翻译统计

(二)译文不准确、不规范

译文不准确、不规范也是景点名称翻译中普遍的问题,它主要体现在用词和译法。由于没有弄清英文近义词的语义差异、英文的表达习惯或具体的语境含义,从而造成“名”不符“实”。例如:hill(小山)与mountain(高山),temple(东方佛教寺庙)与monastery(西方修道院),lantern(灯笼)与lamp(特殊用途的灯)。因此表2中译文如“Lingyun Mountain”“Wuyou Mountain”“Wannian Monastery”“Magic Lantern”等都是不准确的。另外,国家标准委2017年发布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4.1.5 亭、台、阁、轩、榭、阙等与专名一起使用汉语拼音拼写”[11]1,但2017年后的相关资料中以及景区实地公示语标牌中并没有采用这一翻译规范,如:“六角亭(The hexagonal pavilion)”①、“载酒亭(Zaijiu Pavilion)”②、“尔雅台(Erya Terrace)”②。译名的不准确、不规范也是造成一名多译最直接的原因。

(三)拼写不规范或错误

表2 峨眉山-乐山大佛景点名称翻译

续表2名称 英文译名出处3.Golden Roof罗小韵.《魅力四川》,2008:164.Golden Summit朱华.《四川英语导游景点讲解》,2004:85马元祝,秦福荣.《世界的峨眉》,2006:2乐山之旅编辑部.《乐山之旅》,2017:65.Golden Peak陈林强.《乐山旅游地图》,20186.Jinding Temple汤明嘉. 《峨眉山:文化与自然》,2018:107.Golden Summit Temple国外网站:www.atlasobscura.com/places/giant—buddha佛光1.Buddhist halo朱华.《四川英语导游景点讲解》,2004:852.Buddha's halo乐山之旅编辑部.《乐山之旅》,2017:63.Buddha's light汤明嘉. 《峨眉山:文化与自然》,2018:目录页4.Light of Buddha陈林强.《乐山旅游地图》,2018圣灯1.Magic Lanterns朱华.《四川英语导游景点讲解》,2004:852.Sacred lights马元祝,秦福荣.《世界的峨眉》,2006:23.Holy Light汤明嘉. 《峨眉山:文化与自然》,2018:目录页4.Holy Lantern陈林强.《乐山旅游地图》,2018十方普贤1.Samantabhadra for 10 directions马元祝,秦福荣.《世界的峨眉》,2006:22.10 heads of Samantabhadra马元祝。秦福荣.《世界的峨眉》,2006:23.Shifang Puxian Buddha's Statue罗小韵.《魅力四川》,2008:164.Ten-direction Samantabhadra汤明嘉.《峨眉山:文化与自然》,2018:985.Ten-face Samantabhadra陈林强.《乐山旅游地图》,2018

二、造成峨眉山-乐山大佛景点名称翻译问题的原因

造成景区名称英译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翻译管理,另一方面在于译者。

(一)管理缺位

从管理部门来讲,没有建立长效翻译机制,缺少专业的翻译团队。峨眉山涉及英文的景区标牌、旅游地图及宣传册的制作,有的先交给广告公司翻译,再交由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的英语老师校正。如此翻译管理缺失,译文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另外管理部门虽有国际化定位的口号,但外宣举措低效,造成入境游客市场份额不足甚至萎缩。经笔者调研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得知,峨眉山景区2017年入境游客约6.8万,2018年入境游客约7.1万,2019年上半年入境游客约1.7万;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新马泰”及东南亚泛佛文化带国家,还包括“港澳台”,此外有一定比例的游客来自川内高校的留学生③。由于外语服务的市场需求低,所以难以吸引并留住翻译人才。再者相关部门涉外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如四川旅游网、乐山市旅游和体育发展委员会、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官网上都没有英文版信息。

(二)译者素养不足

从译者来讲,有些是非英语专业人员,他们虽有一定英语基础,但不懂翻译;有些虽是英语专业人员,但翻译能力不足。不管是哪类人员,在翻译工作中他们都或多或少暴露出责任心不足。非专业人员往往通过翻译软件进行机械翻译;专业人员虽会运用音译、直译、意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修改译文,但不求甚解。造成景区名称英译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译者。

1.规范意识缺失

对于中国地名的英译问题,国家为此专门出台了一系列“国标”规范文件,汉语拼音作为我国地名国际化的唯一标准在法律制度上已确立。但在具体执行中,仍然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国标”置若罔闻;二是对不同“国标”的内容及其关系缺乏深入理解。

国内外有不少的“国标”用于指导景点名称的英译,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威妥玛拼音译法,国标委2012年发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下文简称《规则》)、2013年发布的《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1部分:通则》(下文简称《通则》)和2017年发布的《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3部分:旅游》(下文简称《旅游》)。威妥玛音译法自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的颁布以后就逐渐退出了“国标”之列;《规则》中提到了地名的拼音拼写规范,相关内容少而笼统,但对于景点名称英译仍有一定参考价值;《通则》与《旅游》是“纲”与“目”的关系,前者内容概括也相对具体,后者内容则更为明确细化。不同时期发布的“国标”之间相互补充、互为一体。至于其中局部内容存在表述不一致的地方,其实是因为前期“国标”的相关表述不够明晰而造成的差异性甚至矛盾性的解读。相较于2013年的《通则》,2017年的《旅游》增补明确了多条有关景点名称英译的细则。因此在参考“国标”时,应与时俱进,首选最新“国标”并结合其他互补的“国标”。

2.词意区分不清

如:在《四川英语导游景点讲解》一书第78页,“报国寺景区”被译成了“Baoguo Temple Scenic Area”。“景区”应翻译成“Scenic Area”,“景点”应翻译成“Scenic Spot”。“景区”是一个总体的称呼,相对于“景点”范围大得多,“报国寺”是“峨眉山景区”一处景点,所以这里的中英文表达都不准确,应表述并翻译为“报国寺景点(Baoguo Temple Scenic Spot)”。

3.翻译方法不当

如:表2中“万年寺”的第3个译文“Ten Thousand-Year Monastery”,直译“万年”为“Ten Thousand-Year”,用一个确数,给读者的感觉是该寺有一万年之久,事实上显然没有这么久。再如:表2“栖鸾峰”的第3个出自于Unesco官网译文“Xijuo Peak”,之所以确定二者的对应关系,是因为有文为证。据Unesco官网上的原文“Carved in the 8th century CE on the hillside of Xijuo Peak overlooking the confluence of three rivers, it is the largest Buddhist sculpture in the world”[13](于公元8世纪沿“Xijuo Peak”雕凿而成,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佛雕)。凌云山上有集风、栖鸾、灵宝、丹霞、拥翠、望云、就日、兑悦、祝融九个山峰,通常人们也称“凌云山”为“九顶山”[14]。大佛所在的位置是“栖鸾峰”,所以英文“Xijuo Peak”指的就是“栖鸾峰”。这个翻译显然也是错误的,即便按照威妥玛拼音法,也应译成“Ch'iluan Peak”。另外,表2“乌尤山”的第4个译文“Wuyu Hill”也值得一提。如果排除拼音错拼的情况,它是按照威妥玛拼音进行音译的。不可否认,威妥玛拼音音译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如kungfu, Moutai,Taichi, Peking University等词已经在国际上广为接受,但自《汉语拼音方案》的颁布(1958年),及相继被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77年)、联合国秘书处决定采用汉语拼音作为在各种罗马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国人名和地名的标准(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法的国际标准(1982年),汉语拼音音译地名及人名逐渐成为国际标准[15],也就是说,威妥玛拼音法自1958年后就已退出了国际标准之列。而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于1996年入选世界双遗并获得国际关注,所以“Wuyu Hill”这一运用威妥玛音译法已然不妥。

4.责任心缺失

如:表1中“峨眉山”的第3个译文“Ermei Mountain”,“峨”本来的拼音是“e”,却被拼成了“er”。如表2中“栖鸾峰”的第1个译文“Xiluan Peak”,中文“栖”有两个读音:第一个读音“qi”,意为“鸟在树枝或巢中停息,也泛指居住或停留”;第二个读音“xi”,意为“不安定的样子”。根据词义,“栖鸾峰”中的“栖”读音应为“qi”,所以“栖鸾峰”应译成“Qiluan Peak”。上述错误译文很明显是由于译者粗心大意、不求甚解造成的。

三、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及景点名称翻译应对之策

(一)宏观策略

1.政企合作,加强管理

对于相关管理部门而言,可以和企业公司加强合作,企业往往对于市场的嗅觉更为灵敏,也更熟稔市场之道。另外,虽说自由市场的规律受供求关系的主宰,能否实现快速盈利是市场生存法则之首,但在急功近利和高瞻远瞩之间还需要恰当平衡,需要有面对短、中期亏损的心理准备和应对之策,需要确保外宣策略、外宣营销及外宣投资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从管理层面来讲,要形成一种培养翻译人才、引进翻译人才并留住翻译人才的长效机制,加强翻译人才及翻译水平的管理。从翻译工作者来讲,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及职业道德素养。旅游业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市场盈利的反哺,也需要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温润。不管是主管部门的管理之道,还是公司企业的运作之策,外宣都离不开翻译工作。不管是怎样的良方妙策,都需要借助翻译来外宣并开展。

2.推动乐山涉外信息平台建设

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智慧旅游,统一标准、接口和建设行动,确保上下联动、左右联通,推动建设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企业[16]。互联网早已成为国内外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信息技术下的衍生品,如旅游网站、旅游公众号、旅游App等层出不穷。但乐山涉外信息平台建设十分滞后,急需推动,与此同时,推动发展智慧旅游城市。

(二)翻译步骤

在论翻译方法之前,有必要弄清翻译步骤。翻译步骤可以笼统分为:译前准备、译中斟酌和译后反馈。

1.译前准备

在译前准备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针对翻译内容进行文本分析。纽马克根据文本的功能将其分为“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三大类型[17]。信息型文本重在传播语言的内容;呼唤型文本重在感召读者作出预期的反应与行动。文本分析是为了确保译文符合“体裁规约”。所谓的“体裁规约”就是从体裁属性的角度以读者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满足其认知模式、欣赏习惯和审美心理。旅游文本具有较强折目的性,它以吸引游客和服务游客为主,同时伴随文化传播与文学艺术等目的[18]。景区及景点名称属于公示语,也是旅游文本,兼具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的属性,具有信息传播及呼唤旅游行为的功能,因此译文必须简洁、准确、通俗、明了、富有可接受性和感染力,同时还要体现文化底蕴,彰显文化的异质性。其次,阅读相关文件。针对公示语翻译,国家标准委于2013年和2017年发布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译者如果对这些“国标”缺乏了解,是很难翻译出规范而优质的译文。“国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涉及到专名和属性名及地方性文化历史性名称的翻译,还需要灵活变通,所以译者还需要阅读平行文本。所谓的平行文本就是国内外其他景区及景点名称的惯常译法。

2.译中斟酌

译中重点要考虑的是中英文词汇的区别。中英文词汇中近义词现象较为普遍,经常出现在景点名称里的中文近义词汇及英文对应词汇如:寺、庙、观、院、庵(Temple, Nunnery, Monastery),塔、楼、堡(Tower, Pagoda, Stupa, Pavilion),峰、顶(Top, Peak, Summit, Roof)等。除了弄清近义词汇的差异外,还要结合其习惯性表达以及国外对应内容的表达进行考量。

3.译后反馈

译文的好坏不能单凭译者自圆其说,还有赖目的语读者的反馈。那么如何来获取目的语读者的反馈呢?首先,可以把译文拿给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看,征求观感和意见。其次,到景区对入境游客进行简短的随机访谈。再者,设计针对入境游客或潜在入境游客的网络问卷调查。最后,统计相关外文网站浏览量、公众号点击率并在评论区发起讨论收集相关信息。通过以上方法获取反馈信息,一方面便于检验译文就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改进译文。

(三)翻译方法

景点名称一般由专名和通名构成,有些还包含修饰限定成份,不妨称之为属性名。如:乐山(专名)大(属性名)佛(通名),麻浩(专名)崖(属性名)墓(通名),十方(属性名)普贤(专名)。另外,笔者将专名分为地理性专名、文化性专名和宗教性专名。地理性专名是指地理意义上的名称,如:乐山、麻浩(崖墓);文化性专名是指具有一定文化含义的名称,如:栖鸾(峰)、万年(寺)、伏虎(寺);宗教性专名这里专指跟佛教相关的名称,如:普贤、文殊等。对于景点名称包含的专名、属性名和通名,应灵活、综合使用音译、意译、补译注释等翻译方法。但凡使用意译的翻译方法,一是必须要理解景点名称的文化含义,文化遗产旅游景点名称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直接影响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决策[19],以传递异质文化增强本土文化吸引力;二是必须要弄清中英文近义词汇的区别,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1.(地理性专名)音译+(通名)意译

对于由地理性专名和通名一起构成的景点名称,专名用音译,通名用意译。如:

凌云山:Leshan Lingyun Hill(笔者译)

乌尤山:Wuyou Hill

灵宝塔:Lingbao Pagoda

“山”对应的英文词汇有“hill(一般指小山、山丘、山坡)”“mountain(一般指大山、高山)”。凌云、乌尤二山高不足百米,算不上高山,所以应该意译成“Hill”。“凌云山”的译文“Leshan Lingyun Hill”增译了“Leshan”,原因在于除了四川省乐山外,四川省南充市、江西省宁都县、福建省南安市、广东省佛山市都有“凌云山”景点。当然在景区实地的标识语中不必如此,但是文本形式和网络形式的外宣材料最好采用该译文,以免读者产生混乱。“塔”对应的英文词汇有“tower(一般指非宗教性质的)”“stupa(一般指佛教的舍利塔、灵塔,塔通常呈球形圆顶,不分层)”“pagoda(一般指佛塔,塔体呈三边形、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状,塔层3~10层之间)”。因此,“灵宝塔”应译为“Lingbao Pagoda”。

2.(文化性专名)音译+(通名)意译+注释

对于由文化性专名和通名一起构成的景点名称,文化专名用音译,通名用意译,另加注释。注释中再意译专名和通名,并补译特定的文化内涵,以传播异质文化。如:

栖鸾峰:Qiluan Peak(Phoenix-Perched Peak: In Chinese culture, phoenix is the king of all birds, a symbol of beauty and auspiciousness.)(笔者译)

万年寺:Wannian Temple(Longevity Temple: Here you can pray for longevity.)(笔者译)

伏虎寺:Fuhu Temple(Tigers-Deterred Temple: The temple is designed to deter tigers.)(笔者译)

注释中笔者补译依据如下:据传“栖鸾峰”是凤凰栖息之所,祥瑞之地;“万年寺”得名于明代神宗朱翊钧御题“圣寿万年寺”以贺其母慈圣皇太后六十大寿,沿名至今,有祝寿、祈愿圣寿万年之意;“伏虎寺”为镇虎患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寺”“庙”“观”“庵”等对应英文词汇“temple(是人们通过供奉、上香以崇拜神、佛、圣人、圣物的地方,如果是亚洲的佛寺庙,英文对应词都用它)”“monastery(是一群修行者,如和尚、尼姑、道人、教士、修女等,住在一起生活起居、学习、静修的地方。地方较大,一般不对外开放,即便对外开放,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nunnery/convent(一般指尼姑庵、女修道院)”[20]。所以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的“寺”不应译成“Monastery”,而应该译成“Temple”。

3.(专名+通名)音译+注释

根据国家标准委2017年发布的《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中的“4.1.5 亭、台、阁、轩、榭、阙等与专名一起使用汉语拼音拼写”规定,结合对外服务的需要,可以在译文后加英文予以解释[11]2。鉴于中文的“亭、台、阁、轩、榭、阙”,它们的意思大同小异,在英语里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属于文化缺失,需要以注释的方式进行补译其功能及文化内涵。所以对于“专名+通名(亭、台、阁、轩、榭、阙等)”构成的景点名称,专名和通名一起音译,外加注释。如:

清音阁:Qingyinge(Qingyin means the sound of running springs, that's to say,you can feast your ears on the running springs here.)(笔者译)

尔雅台:Eryatai(Erya is the earliest dictionary in China, written in Han Dynasty.It means explaining old and obscure Chinese in easily—understood one.It's said to that there is a scholar of later generation who used to make further annotation on Erya here, so it's named.)(笔者译)

载酒亭:Zaijiuting(Zaijiu means carrying liquor.This name comes from a poem made by Su Dongpo in Song Dynasty, with hometown in Leshan, a very prestigious poet and high official.The main idea of the poem is that he'd be the mayor of Leshan rather than be entitled higher official ranks, thereby rendering it possible to frequently tour the Lingyun Hill with liquor carried.People of later generation named“Zaijiuting”in memory of Su Dongpo.)(笔者译)

注释中笔者补译依据如下:“清音阁”得名于明朝洪武帝时广济禅师取晋朝诗人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所以“清音”意为流泉之声,犹如天籁之音;“尔雅台”是晋代文学家郭璞注释《尔雅》的地方,《尔雅》是辞书之祖,“尔雅”意为以雅正之言解释古汉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21];“载酒亭”是后人为了纪念苏轼的著名诗篇《送张嘉州》中的名句“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而建。有人可能会质疑,这么长的译文不便于标牌公示。笔者以为,对于这些有着历史文化底蕴的景点名称,进行深度翻译是大有必要的。至于呈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通过二维码、公众号、旅游部门官网及其他网站等。

4.(属性名)意译+(通名)意译

对于由属性名和通名构成的景点名称,属性名和通名都用意译。在意译属性名时既须注意语义区别,又须考虑词性差异,还要讲究与其所修饰的通名的搭配。属性名要么是形容词,要么是名词的所有格形式,也可以是名词。如:

金顶:Golden Summit

佛光:Buddha's Halo

表“顶”的英文词汇有“top(普通名词,一般不做专有名词使用)”“peak(尖顶、尖峰、最高点)”“summit(顶端、顶峰)”“roof(房屋或交通工具的顶部)”,从顶峰上的平面面积来看,“peak”比“summit”要小。“金顶”上是一个小平原,所以应译为“Golden Summit”。由于没有弄清以上四词的含义及区别,才会造成了表2 中“金顶”的多种欠妥译文。其中第7中来自国外游客的译文“Golden Summit Temple”,指的金顶上的金色寺庙,也称“金殿”,上有牌匾题“金顶”二字,而“金顶”景点就建筑而言,有金殿、银殿、铜殿,另有金身十面普贤和其他自然景观,所以这种译法所指范围有限。“佛光”中“佛”是属性名,起修饰限定作用,对应的英文词汇有“Buddha(佛陀佛像)”“Buddhist(佛教徒、佛教的)”“Buddhism(佛教)”,“光”对应英文有“halo(特指光环、光晕)”“light(泛指光、光线)”,“佛光”的景象是彩色的光环中立着一个人影,所以应译为“Buddha's Halo”。

5.(属性名)意译+(宗教性专名)意译

对于由属性名和专名构成的景点名称,属性名和宗教性专名都用意译。

十方普贤:Ten-Face Samantabhadra

表2中“十方”的译文有“Ten-face”“Ten-direction”“10 directions”“10 heads”,先不论其拼写规范问题,它们都体现出了“十方普贤”雕塑的某些特征。但相较之下,“face”一语双关,既有“面”的意思,也有“面向”的意思。另外,“十面”的面部表情各异,各有寓意,而“十头”跟面部表情无法建立任何关联,“十方”亦是如此。此外,“普贤”有完全对应的英文词汇“Samantabhadra”,所以不建议音译。综上,“十方普贤”应译为“Ten-Face Samantabhadra”。

6.(地理性专名)音译+(属性名)意译+(通名)意译

对于由地理性专名、属性名和通名一起构成的景点名称,地理性专名用音译,属性名和通名用意译。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通名有语意缺失,需要补译其中丢失的实质性信息。如:

麻浩崖墓:Mahao Crag Tomb Caves(笔者译)

就“墓”来讲,有土封的墓,也有水泥或砖封的墓,还有像皇陵地宫式的墓,而这里的“墓”是山崖上凿洞为墓,即“洞墓”或“墓穴”。中文名称中丢失了“洞”或“穴”这一实质性信息,所以这里的“墓”应补译为“Tomb Caves”。那么为什么不宜译成“Cave Tombs”呢?这跟英文描述实物的方式有关,所选用的中心词往往是能最直观地反应实物性质的词,身临“麻浩崖墓”景点,游客最直观的感受首先是“Cave”,进去之后看到的才是“Tomb”,所以应选用“Cave”做中心词,“Tomb”做修饰词。另外“Cliff”尤其是指靠海的悬崖峭壁,“Crag”指的绝壁危岩,无专指靠海处的崖壁一说,从“麻浩崖墓”景点实地来看,应取词“Crag”。综上,“麻浩崖墓”应译为“Mahao Crag Tomb Caves”。

7.借用习惯性表达

针对英文词汇意义极为接近难以区分取舍的情况,可以参照其习惯性表达进行借用。如:

圣灯:Sacred Lamp(笔者译)

“圣”对应的英文是“holy”和“sacred”,这个两个词都跟宗教有关,意义也极为相似,但各自习惯性表达有所差异。“holy”的习惯性表达如:holy bible(圣经)、holy spirit(圣灵)、holy war(圣战)、holy communion(圣餐)等。“sacred”的习惯性表达如:sacred flame(圣火)、sacred music(圣乐)、sacred cow(圣牛)。圣灯语境下的“灯”和“火”的意项有接近之处,所以“圣”的英译取词“sacred”。“灯”对应的英文有“lantern(一般指灯笼)”、“light(一般指电灯)”、“lamp(可指特殊用途的灯,如‘油灯’)”。寺庙中一般有烧香、点油灯祈福或还愿的做法,香客们以此朝拜众佛以祈亲人的平安。峨眉山的“圣灯”景观,素有“万盏明灯朝普贤”之说。因此“灯”的英译取词“lamp”。综上“圣灯”译为“Sacred Lamp”。

8.遵照已有习惯译名

一些广为接受、高频或权威使用的景点名称,遵照已有译名。如:

峨眉山:Mount Emei

乐山大佛:Leshan Giant Buddha

东方佛都:Leshan Grottoes(笔者译)

表1中“峨眉山”的译名,“Mount Emei”就是UNESCO官网所用的,也是被采用最多的译名,另外2017年版《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表A.1 中也规定“峨眉山等已习惯使用Mount的可沿用”[11]3,但作为景区名称,不建议使用其缩写形式“Mt.”。

表1中“乐山大佛”的译名,其中使用频度最高的也被权威机构所使用的译名是“Leshan Giant Buddha”。该译文的合理之处在于兼顾了词义差异和表达习惯。“great”词义、用法较为丰富,涉及到专指的表达有“Great Wall(万里长城)”“Great Depression(大萧条)”“Great Britain(大不列颠)”。“grand”相关词义指建筑的宏伟高大,涉及专有的表达如“Grand Canyon(大峡谷)”“Grand Canal(大运河)”“Grand Theatre(大剧院)”。“giant”一般指巨大的、巨人般的,也可指巨头公司,强调体量或规模,专有表达如“Giant Panda(大熊猫)”“Giant Buddha(巨佛)”“Giant Planet(巨行星)”。乐山大佛体量大,犹如静坐的巨人,所以英译取词“giant”是准确的。

表1中“东方佛都”的译名,译“东方”为“Orient(al)”,该词是对东方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范称,即便是在国内,它也算不上“佛都”,更不用说在整个东南亚国家。译“都”为“captital”,该词基本义为“首都”,也可引申为“中心”,用在这里表达的是“中心”之意,所以“Oriental Buddhist Capital”意为“东方佛教中心”,鉴于前文分析,这个译文与事实不符。译“都”为“park”也不妥。东方佛都景点似公园,又非公园,常有“时尚之都(the city of fashion)”“瓷都(the city of porcelain)”这样的表达。那么能否译“都”为“city”?“The City of Buddism”意为“佛教之都(城市)”,这个有违“东方佛都”这一名称所指区域,也不完全符合乐山这座城市的性质。中国有驰誉国际的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四大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它们的英文译名分别是“Mogao Grottoes”“Yungang Grottoes”“Longmen Grottoes”“Maijishan Grottoes”。那么作为有着中国“第五大石窟”之称的“东方佛都”,笔者建议译为“Leshan Grottoes”,其佛教性质已由中国四大石窟驰名国际,所以不必译出“Buddhist”。

景点名称的英译问题既是老生常谈又常变常新,既大同又小异。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翻译机制,营造吸引和培养翻译人才的环境;另一方面,译者需要不断提升翻译素养,培养职业良心和职业使命感。译有所依,译无定法,贵在灵活,重在效果。

注 释:

①出自东方佛都景区实地标牌公示语。

②出自2018年版《乐山旅游地图》。

③访谈峨眉山景区管委会相关人员获取的信息。

猜你喜欢
专名峨眉山意译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专名的定义和分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名的确定与保护
峨眉山下
古籍专名数据库的构建与统计分析
勇登峨眉山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峨眉山游记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