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究*

2020-03-07 19:48莲,张
广州化工 2020年7期
关键词:医用化学缓冲溶液资源共享

孙 莲,张 钰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化学教研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混合式教学(Blended Teaching)是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有机结合,两者可以相互渗透及相互促进,是资源互补的一种教学方式,既能发挥教师启发、引导及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1 《医用化学》课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医用化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广泛,理论抽象,计算繁琐,分子结构复杂,立体化学抽象,化学反应繁多,使医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同时,还有一部分教师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师生间的知识的建构和情感交流,但易形成“一言堂”,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性。混合式学习整合了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可在课后的任何地方,利用课余时间,对不太明白及没有听懂的地方利用电脑、手机等进行二次学习,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可大大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医用化学》课程中重点、难点及疑点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授课,课后学生可借助QQ群、微信群、雨课堂及网络教学资源等网络交互工具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可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喜好,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在《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实行混合式教学很有必要[1]。

我们结合《医用化学》课程的特点,利用与各班级建立的QQ群、微信群、雨课堂及新疆医科大学《医用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网站等,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指导,采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混合、传统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的混合、被动接受知识和主动学习的混合的混合式教学。探讨《医用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课堂讲解为主,以在线学习为辅,使二者优势互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 教学资源的设计

我们在教学资源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医学生的需求,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将《医用化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及抽象的知识点、立体化学部分等,制作成15分钟左右微视频,发送到与学生建立的QQ群、微信群及新疆医科大学《医用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网站等学习平台上,供他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对基础较好的学生,给出一些拓展能力的资料,如:在雨课堂中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论坛模块中提供有一定难度的讨论题等,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学习[2]。我们与所授《医用化学》课程的各个班级建立的微信群、QQ群、雨课堂等,为学生提供了协作与沟通等交互平台,确保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随时进行交流和沟通,相互影响促进,大家分享各类学习资源。

3 数字资源的建设

我们将《医用化学》课程的网络教学形式设计成课程教学大纲、微视频库、PPT课件、测试题库(模拟题、自测题及在线测试)、网上教学互动(作业、论坛和答疑)等几个模块。

(1)将教学内容碎片化,把《医用化学》教学内容中的每个知识单元录制一个15分钟左右的、紧扣主题的微视频,共录制了包括理论及实验课的微视频80个,将其发送到各班级的QQ群、微信群及新疆医科大学医用化学的精品资源共享网站的微课模块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点播视频学习[3-4]。

(2)每章课程结束后,我们在雨课堂上传本章的课后复习题及小测验题,在精品资源共享的互动栏目的作业中设计了一些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等及在论坛中发布与本章有关的讨论题供学生自测,我们将及时批改本章的作业,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结果,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根据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可以关注到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3)如学生在线学习及课堂学习中遇到了疑问,可将疑问提交到网络学习平台上,教师及时答疑。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及为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我们每周将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互动栏目的论坛上发布这些问题等。

4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会让学生感到有亲近感,课堂教学是《医用化学》混合式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各种形式着重讲解《医用化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及学生在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测评后反馈的问题等,同时还点拨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立体化学等属于《医用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这部分内容抽象、立体、枯燥,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因以上内容最适合用多媒体表达,我们将其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以逼真的图像及立体、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等向学生讲解和展示价键理论中自旋相反单电子的配对、轨道的最大重迭、σ和π的形成及杂化轨道形成的过程、成键的过程及形成分子的立体空间的构型、构象异构、顺反异构及旋光异构体等,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化抽象、立体、枯燥为具体、形象、生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医用化学》课程中较为系统的章节(渗透压、缓冲溶液、原电池等),我们以知识点串联法结合问题导入法,在问题驱动下,逐步讲解重点、难点。如:缓冲溶液一章中,缓冲溶液的概念、机理、组成、pH值的计算、缓冲容量及缓冲溶液的配制为重点内容,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及缓冲容量为难点内容。讲解前,导入问题1:人体血液的pH值(7.35~7.45)为何能控制在很狭小的范围内?接着让学生观察几个演示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启发学生总结什么是缓冲溶液,由此得出缓冲溶液的概念。导入问题2:缓冲溶液为什么有缓冲作用?通过同离子效应、平衡移动、抗酸抗碱作用,解释缓冲机理,顺势引导出缓冲溶液是由具有抗碱作用的共轭酸和抗酸作用的共轭碱组成的,也就是一对共轭酸碱对组成。导入问题3:演示实验中是用pH计测定缓冲溶液的pH值,我们能否从理论上计算缓冲溶液的pH值?接着从酸碱平衡出发,推导出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公式,着重讲解此公式的应用(重点难点)。导入问题4:缓冲溶液为何只能抵抗外来少量的强酸、强碱或适当的稀释,为何不能抵抗大量的强酸强碱及大量稀释?顺势引出缓冲容量的概念、计算等。导入问题5:如果我们今后在工作中或深造中,需要用缓冲溶液,我们怎样得到?由此引导出缓冲溶液的配制的内容。在有了以上知识的基础上,由最后一节-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来解释问题1-人体血液的pH值(7.35~7.45)为何能控制在那么狭小的范围内等。由这样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前后呼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过程,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利用雨课堂及时检验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利用雨课堂开启的弹幕功能,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们的疑点问题。

5 学习活动

《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有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翻转课堂等。(1)讨论交流及协作学习:将学生每6人分成一组,给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紧扣课堂内容的讨论题目(如:人生病需输液时,为何输生理盐水及50 g/L的葡萄糖溶液?为何要输等渗溶液?或是每章课后有难度的计算题、推断题等)。课后小组讨论,下次课课堂上小组派代表讲解结果,教师评价打分,作为平时成绩。要保证每个学习者都有发言的机会,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问题解决及案例分析:利用雨课堂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论坛”模块来完成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上无法展开讨论的问题。(3)翻转课堂:将课程中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设计成专题(如:溶液的渗透压、原电池、醛酮、羧酸的命名、维生素等),让学生先看此部分的微视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PPT,选代表课堂上讲解,教师总结、评价,并给分,作为平时成绩。通过以上各种学习活动,我们可了解掌握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动态,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意识、表达能力、同学间协作精神和睦相处。

6 教学评价

《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性考核[5]。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包括雨课堂或网络教学中的在线测验、小组讨论、翻转课堂、期中考试及实验成绩等,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就是停课后的期末考试,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是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成绩之和。通过混合式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医用化学》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医用化学缓冲溶液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几种缓冲溶液简介及应用*
预防医学专业基础化学缓冲溶液pH教学总结
基础化学缓冲溶液教学难点总结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PBL与TBL联合教学模式在医用化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临床医学留学生医用化学全英文授课探索与实践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