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加工学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效果探索

2020-03-08 02:20陈志张慧敏毛永江杨章平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效果

陈志 张慧敏 毛永江 杨章平

摘要:扬州大学的动物科学专业近几年一直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验证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畜产品加工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分别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应用于畜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中,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卷面考核成绩及综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差异极显著(P<0.05);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判断性思维得分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差异极显著(P<0.05)。说明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畜产品加工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畜产品加工学;对分课堂;教学效果

畜产品加工学是一门以讲授肉、乳、蛋制品加工及其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主的课程,该课程系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畜产品加工基本原理的理解,使其掌握肉、乳、蛋制品加工技术及质量控制,了解畜产品加工的主要技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相关技术问题。为了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畜产品加工的相关知识,近年来教研室尝试将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于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于2014年被提出,是指在对学生授课时,教师花一半的时间进行讲授,学生花一半的时间进行讨论,为达到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讲授时间与讨论时间相错开,确保学生足够的课后自学时间,即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吸收,课堂讨论三个部分。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被誉为当前唯一具有中国原创性质的本土化的新兴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对分课堂在英语课、思政课、护理学、医学、动物医学等课程或专业中均有探索,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尚未见其在畜产品加工学课程中运用,本研究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至畜产品加工学课程中,探索其是否适用于畜产品加工学课程,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积累经验。

一、研究对象

以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及2017学年授课学生为对照组(共计110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18及2019学年授课学生为教改组(共计112人),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法

(一)对照组教学方法

按照畜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學大纲以及授课计划,对照组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二)教改组教学方法

1、前期准备。教研室老师根据畜产品加工学课程的特点,设计出具体的对分课堂实施方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分为讨论式对分课堂(28学时)和实践式对分课堂(32学时)。讨论式对分课堂开课时间为第1周到第8周,其中,第1周及第8周每周上课1次,每次2学时,第2周至第7周每周上课2次,每次2学时,每学时45min。第1周由教师讲授第一章(乳的组成、性质及卫生质量控制)及第二章(乳制品的常规加工处理),教改前该部分内容占4学时,并向学生解释清楚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及其实施细节,课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完成读书笔记。第2周第1次课(2学时)4人一组对上周上课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学习体会、教师答疑及讨论,最后做出总结,第2周第2次课(2学时)讲授第三章(消毒乳的加工)及第四章(发酵乳制品的加工),教改前该部分内容占4学时。之后的每一周教学模式与第二周类似,第8周仅进行课堂讨论环节。实践式对分课堂开课时间为第8周到第16周,将实践内容加入授课过程,教学模式同讨论式对分课堂。

2、课堂实施。一是课堂教师讲授。授课教师对本节课授课内容的总体框架、基本概念以及重难点进行初步讲授,使听课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简单的认识,方便其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与内化吸收。二是课后学生内化吸收。在课后,学生根据教师授课内容,对教材进行内化吸收,并进行网络资源的查阅,完成知识结构图。知识结构图要求学生将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分析,以结构图形式呈现,其目的是使学生把握住上课内容的整体框架,方便日后复习。此外,学生需要记录下他们所认为的最重要的内容和自己通过自学尚未理解的,需要别人帮忙回答的问题,以及自己已经掌握的,但是别人可能尚未掌握的,需要用来考别人的问题,为下节课的课堂讨论做好充分准备。三是课堂讨论。分为生生讨论和师生讨论。生生讨论4个学生为一组,用时约25min,学生互相将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及记录下来的其所认为的最重要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自己未掌握的和已掌握的需要考别人的题目,最终定下来一个需要参与师生讨论的问题。师生讨论用时约20min,各小组凝练出来各自的问题,全班学生及教师一起参与讨论,最后,授课教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三)效果评价

1、考核成绩。考核成绩分为卷面成绩及综合成绩,卷面成绩采用教研室自制的理论考试试卷统一考核,考核方式为闭卷,满分100分,综合成绩为回答问题情况、出勤率、实验报告情况、作业情况等。

2、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参考第二军医大学林毅等编制的问卷,该表共3个维度,即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及合作能力,问卷共28个条目,采用1~5分五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Cronbach α系数为0.86。

3、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参考彭美慈等修订的中文版批判性思维量表,问卷共70个条目,包含7个维度,即分析能力、开放性思想、求知欲、批判信心、求真欲、系统化能力及认知度,采用1~6分六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批判性思维能力越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Cronbach α系数为0.90。

(四)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课程考核成绩

对2016-2019学年畜产品加工学课程的综合成绩和卷面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自2018年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卷面成绩和综合成绩均呈上升趋势,2018-2019学年教改组的卷面成绩平均分为(70.65±13.98)分,综合成绩平均分为(79.98±12.80)分,均显著高于2016-2017学年对照组平均分(卷面成绩64.99±13.98,综合成绩74.52±12.8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卷面成绩t=3.02,P=0.003,综合成绩t=3.18,P=0.002)。说明在畜产品加工学课程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自主学习能力

如表1所示,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改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优于实施传统教学的对照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教改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衣服学意义(P<0.05),见表2。

四、讨论

(一)对分课堂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被动的,且对于学生而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的授课内容也并非学生能掌握的内容,因为学生在较长的授课时间里,无法有效吸收所有内容,也容易抓不住重点与难点。在课后,学生也经常觉得没有必要自行内化吸收,认为考试之前密集式复习就可以,但密集式复习无法真正做到对内容的理解,只是一个机械化记忆的过程,因此,最終考试成绩往往不够理想。而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学习课堂知识,准确把握核心内容,因此,不管是卷面成绩还是综合成绩均有较大的提升,为将来的实践运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对分课堂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及合作能力。由于教师只是对授课内容的总体框架、基本概念以及重难点进行初步讲授,学生需要在课后花时间内化吸收,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讨论,这样的学习模式转被动为主动,学生需要对时间进行自我管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进行自我管理。此外,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下,需要学生具有自我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并非只是对教材的学习,而是需要在课后查阅大量的文献与资源,需全面认识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知识点,因此,可有效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由于课堂讨论是以小组为单位,故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合作,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均有所提升,课堂互动更多,课堂氛围更好。

(三)对分课堂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及精确性、性质、价值,所进行推理、分析、解释、判断及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策。本次研究发现,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批判信心、开放性思想、求知欲、求真欲及认知度。这主要是由于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不再是一个被动接收的过程,他们需要通过网络资源、最新的书籍与文献的阅读来不断充实教材中的内容,更新自己的见解和判断,而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追求真理。

综上所述,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应用于畜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有效提高学生考核成绩,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不存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胜任所有课程,本研究为畜产品加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今后还需不断探索,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陈志(1987-),男,江苏扬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家畜环境卫生及分子调控研究;杨章平(1965-),男,江苏扬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奶牛育种和分子研究。

(责任编辑 冯会利)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