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0-03-12 11:37吴房胜李如平马玉清
科技视界 2020年29期
关键词:校企基地实训

吴房胜 李如平 马玉清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1 建设目标

本文所描述的实践教育基地是依托安徽福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联合北京百科荣创公司等企业,集中学院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优势力量,共同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让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促进校企紧密合作,满足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物联网等专业的实践教学、学生就业培训与合作企业员工培训等任务的要求。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社会实践中认真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 通过基地的建设,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共同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特色鲜明的实践教育基地,促进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培养移动互联专业、物联网专业优秀技能型人才,让科技成果落地,达到互利互赢目标。

2 建设基础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移动互联和物联网应用技术是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其中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级骨干专业、 安徽省特色(品牌)专业,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多名,具有无线传感网实验室、智能车实验室、智能控制创客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移动互联实训中心、物联网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室等。

安徽福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专业致力于嵌入式、移动互联与单片机等新技术来推动工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公司。 该公司在相关标准的制订、单片机及嵌入式等关键技术的研发、计算机系统的集成以及项目建设等方面处于行业前列。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行业应用系统开发、安装、配置、生产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拥有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在农业、制造业、医疗、军工等行业中信息化建设,生产过程控制、远程数据采集传输、图像处理、高速数据处理等系统或设备的研发、生产具有丰富的经验。 与多所本专科高校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产学研基地”“校企共建实验室”等,对校企合作有着丰富的合作经验。

3 建设思路与做法

本基地建设是依托安徽福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联合北京百科荣创公司等企业,集中学院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优势力量,共同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建设思路与做法如下:

3.1 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形成新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设计学生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素质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在校学习期间,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过程划分成“课程实训、综合实践、企业锻炼”三个阶段,实行每一段校企双向介入、共同管理的教学模式与合作机制,更好地提升在校生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

3.1.1 课程实训阶段

借助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实验平台,完成移动互联、物联网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模式遵循理实一体规则,实训内容设计为与企业相关的一个或几个综合性任务,模拟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为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覆盖整个工作过程, 胜任企业移动互联应用的各个岗位,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与安徽福讯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共同确立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与完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公司的运行模式来管理学生,并采用公司的设备训练学生的技能。借鉴“1+X”等技能证书的标准来衡量教学质量,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胜任公司的岗位要求,增加就业机会。[1]

3.1.2 综合实践阶段

借助已有的移动互联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智能控制实验室、单片机与嵌入式实验室等,集中进行综合实训,内容设计要求与学生未来职业和所学课程知识紧密结合,结合企业中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以项目开发为目标,开展综合实训。学生通过综合实训,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或方案,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和协作能力。 根据移动互联专业岗位群的特性,我们依靠校企合作的企业,引入企业项目,锻炼同学们专业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基础。[2]3.1.3 企业锻炼阶段

通过建立“厂中校”,建设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平台;对两个专业的学生的课程和学业的考核、评价办法进行改革,建立一个以学习情况、职业素质与综合素养为目标的完善的考核体系。促使学生最短时间内将所学专业技能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企业实战能力,使学生刚毕业就能快速融入企业、融入社会。 利用“习讯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软件平台,收录企业实践环节的校企双方管理人员、负责的指导老师、学生(毕业生)、教学、实习、讲座等信息,通过分析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数据判断,使专业方向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校企合作的成本、制度的制定等更加趋于完善和科学。

3.2 构建校企合作新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行业协会指导、校企共同参与的原则,创建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体制。 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之上,本着“有规模、有实力、有信誉、有良好合作前景”的原则,与安徽福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百科荣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在安徽福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我校分别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供学生学习实践。学院、企业、行业形成人才互育、成果互享的密切合作的办学模式,各自充分利用在政策优惠、经费使用、场地优势、技术优势、教师和企业人员互聘、学生就业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特点,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提高办学效果;同时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实现学校教学“企业化”,师资教学力量“双师化”,同时积极鼓励教师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和培训服务,进行技术开发,将理论和实践知识落地生根,达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

3.3 基地平台互动

在实践基地建设中,通过校企紧密互动,保障实践教育基地功能的正常运行。

3.3.1 人员互动

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并出台相关文件,给予课时补贴,并将挂职锻炼作为后期职称评审的一项必要内容,在基地建设期内,学院共派出了四位教师去相关技术企业挂职锻炼,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邀请安徽福讯公司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校讲座和授课、传授新技术和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新创业意识。[3]

3.3.2 培训互动

学院专业教师定期为合作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为企业新进员工提供培训和咨询,同时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也为学院教师提供实践培训,并共同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

3.3.3 信息互动

学校与合作企业之间在数据信息互动上,以前都是简单的人才需求,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学生,而在实践教育基地共建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互享,数据更加真实;企业在用人选人问题上,避免了实习期的培训,我校的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岗,同时学生也实现了与企业“零距离”就业。

3.3.4 共建服务平台

建立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和激励制度,让合作企业更积极和实质性地参与到校企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校企合作双方提供了真正的资源共享的互动服务平台。[4]

3.4 保障力量

学校专门成立了实践教育基地的领导小组与成员建设小组,保障基地建设的有序进行。 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任组长,亲自领导基地的建设工作;建设小组由专家学者、企业领导和技术能手以及专业教师构成。该小组以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为依据,对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基地的后期发展提供指导与审定意见。

在制度上制定了《校企合作章程》,并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制度》《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基于引企入校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专任教师企业挂职管理规定》《教师参与服务社会的奖励办法》等制度,保障实践基地的有序运行。同时学院还制定了完善的教学科研激励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老师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各层次及各种类教研和科研课题,促进教师多参与研究,多出项目研究成果,并将项目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并对教科研做出成绩和贡献的教师,学校在各项政策上给予表彰和奖励。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建立实践教学检查、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基地实验设备管理、基地资源建设、实训教学质量考核等成熟的制度,使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每一个关键部分都配套有规范成熟的制度管理。

4 建设成效

4.1 建成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实践教育基地

通过多年专业建设,与安徽福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百科荣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了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为在校大学生、中职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相关专业的专项技能培训,每年输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相关专业人才。同时移动互联及物联网专业建设成地方企业共建共享数据服务平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4.2 促进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

通过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学习企业技能,在校内就可以和企业零距离的交流,在基地真枪实弹的实训,从而提高职业意识、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增强学生创业能力。 培养优秀的学生团队创建实体公司,基地成为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

4.3 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育基地,其培养目标则以企业为中心,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为目标,结合学校专业优势,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大三最后一年,让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在企业完成,企业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学校提供场所和材料,让学生的大部分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践与毕业论文在基地和企业完成,让企业进行上岗前的录用考核,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造与创业”等综合设计能力。 并通过移动互联和物联网两个专业,教学质量由学校、行业和企业共同合作共同保障,与行业、企业(包括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等)等共同参与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管控平台,将毕业生就业程度、专业符合度、企业满意度等指标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进行评定。

4.4 专业办学活力增强,校企合作机制成熟

基地充分利用政府、行业、企业的资金、技术信息等优质资源,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建立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互惠互利的驱动机制,让企业愿意与院校合作,专业办学活力显著增强,专业办学优势更加明显。

4.5 加强基地建设,实现基地示范化

通过基地的建设,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充分考虑学校教学实践效果最大化,企业利益最大化,完成系统化的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把实践教育基地打造成集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创新创业、人才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基地,为学校其他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起到示范性作用。

猜你喜欢
校企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