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03-12 11:37蔺永刚
科技视界 2020年29期
关键词:办学院校资源

孔 晶 蔺永刚 张 辛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2737)

0 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增加教育供给多样性、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及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高等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为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推出“两个平台”和“两个机制”,以提升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水平。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工作的通知》(教外司办学〔2015〕523号),同时公布了《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试行),对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进行评估工作,提质增效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导向。[1]

1 山东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山东省高职层次中外合作办学虽然在规模、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专业分布、生源质量、引进资源本土化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 截至2018年9 月,山东省高校共开设了5 个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卓越合作办学项目,76 个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75 个专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的在校生总数突破了4.4万人。 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接近半壁江山,中外合作办学在高职教育领域也逐渐成为一种办学模式,逐渐向规模化与规范化转型。

第二,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布局相对狭窄。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信息监管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大类分布相对集中于装备制造、财经商贸、电子信息、旅游等专业类别,专业大类分布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不高,商科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专业重复设置率依然较高。 而国家最新政策文件《中国制造2025》《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中强调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对应的专业设置不足。可见,当前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分布结构与当前国家战略的重点建设内容并不完全适应。[2]

第三,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生源质量有待提高。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费远高于非合作办学专业,后期学习需要外语授课等原因,报考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导致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低于其他专业。 生源质量不高、外语水平跟不上,导致很多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外籍教师的授课无法按时开展或者延期开展,学生出国率较低,影响了项目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引进资源的转化和吸收利用质量不高。举办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虽然从合作院校引进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但没有充分转化和利用,没有形成长效的优质教育资源融合与利用机制,辐射效应未能显现。 教师对资源的利用大多停留在个人层面,资源利用效益大打折扣,利用质量也难以保证。

第五,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按照国家4 个1/3 的规定,外教授课课程数占项目的1/3,外教所承担的教学时数占项目总教学时数的1/3,这是对优质资源引进的一个较高的要求。合作办学举办院校在外籍教师和课程的引进数量和质量上难以做到百分之百。 除了引进外籍教师,建设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需要一支既熟练英语又精通专业的师资队伍。 而实际情况是,中方专业教师双语教学刚刚起步,外语表达欠流利,双语教学数量有限,不能完全达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

2 推动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和引导。第一,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概念和规定。第二,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优势,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为高职院校与国(境)外职业培训机构、院校和企业牵线搭桥,提供交流合作信息资源和平台。通过政府,高职院校应拓宽合作途径,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的合作,以及与国际知名企业和国际权威研究机构的进一步合作等。 第三,加强对专业设置的引导,政府应及时发布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信息,审批部门要严把专业设置的入口关,明确国家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的学科和专业,并结合国家和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和完善的需求,科学引导山东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区域布局,提高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度。 第四,政府应成立相关机构,建立健全咨询和信息服务系统,组织相关专家力量,规划合作办学的规模和标准,进行高水准的相关信息调查及研究同时建立中外合作办学咨询服务系统,给予各教育机构、学生及其家长等社会各方面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2)提高引进资源质量的转化和利用力度。 高职院校应对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全方位研究,掌握优质资源的内涵,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所属的教育体制、应用软硬件环境、配套辅助资源等,并对引进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和融合,以适应中方院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 加强对资源本土化的调查和评估,如教师和学生对资源应用的满意度、引进资源与本土资源的契合度、引进资源应用过程中存在哪些制约因素等,对不合理的、不匹配的进行调整和完善。强化合作办学的辐射效应,将优质资源在二级学院其他专业、继而在全校范围进行推广应用,实现以点带面、资源共享。最终,通过转化和吸收,开发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由“引进来”转为“走出去”,真正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学校国际影响力,更好的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需要。

(3)加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第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建立相对稳定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及教学团队。担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任课教师应遴选业务素质高、具有一定外语能力,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并接受定期的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也可以引进海归人才,提升团队层次。第二,和合作院校建立教师互访制度,通过交流研修,促进任课教师外语水平的提升,承担起双语教学任务,形成本土加引进相结合的团队。第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方合作院校应选派规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到中方院校任教,且具体在双方合作协议里明确。 第四,外籍教师应遵守合同,保证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反映强烈,学校督学评价较差,没有责任心的外教,中方学院有权督促外方合作院校重新选派外教。

(4)提高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把好生源质量关,为项目推进和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历+职业技能+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加强学生专业课程、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遴选优秀英语教师和外教强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为外籍教师授课打好基础。

(5)拓宽合作渠道。 在我国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开放格局逐渐形成的背景下,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在坚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积极地变“被动”为“主动”,适应我国产业升级需要,为“一带一路”建设及走出去提供国际化人才支撑。高职院校既要继续保持与欧美发达国家知名院校的合作力度,还应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扩大合作对象的领域范围,积极探索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推动山东优势产业和院校优势专业走出国门,形成服务国家战略和院校自身发展的双赢局面。

(6)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是党领导下的合作办学,培养的同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好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保证。 2017年中组部《关于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管,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教育对外开放的全过程。 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3]

猜你喜欢
办学院校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