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桂师在全州

2020-03-16 09:08刘先锋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全州工委抗日

周 雄,刘先锋

(1.全州县党史县志研究室 广西 桂林 541500;2.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199)

一、桂师的红色文化背景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桂师”),其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迄今已有82年的办学历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桂师师生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始终坚持抗日、民主、进步的优良校风,传播革命思想,从事革命斗争,为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被誉为“桂北革命的摇篮”“白区中的红色堡垒”。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1年,桂师招收的900多名学生中,就有400多名参加党领导的武装队伍或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其中有51名师生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邓崇济、刘心潜、谢敦俊(谢雄平)、唐志敬、王少白、张先珏、汪记雨、赵琪、唐楚英、王本立、唐耀诚、唐仁芝、杨保元、赵修仁、陈业正等一大批全州籍桂师学生先后参加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或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王新国、蒋昌斌、蒋光密、邓德敏、梁莹、唐耀星、邓鸾英(女)、赵修义、蒋继璘(女)等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①。

二、桂师在全州成立的地方组织及活动

1942年7月9日,由于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南委”)组织部部长郭潜被捕叛变,出卖了南委和广西党组织,导致中共广西省工委副书记苏蔓、省工委妇女部长罗文坤,中共南委驻广西特别交通员张海萍等3人被捕。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获悉事件后,立即采取应变措施,通知桂林市所有与被捕人员有关系的各级领导和党员一律撤离。正在桂师读书的中共桂林师范党支部(以下简称“桂师支部”)书记毛文彦得到通知后,撤往全州县两河百板洞村,住在桂师进步学生邓崇济家中。邓崇济在桂师读书期间就和进步学生曾金全、郑震接受了桂师支部的培养,阅读进步书籍,参加党领导下的抗日游行示威和其他的革命活动。在两河百板洞村,毛文彦根据他们的要求及平时的表现,介绍他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由于桂师绝大部分党员因“七·九”事件而撤离,邓崇济、曾金全、郑震三位新党员组成了中共桂师小组,邓崇济任组长,回到桂师继续党的工作,并通过阳雄飞与中共广西省工委取得联系。在学校,他们根据广西省工委关于“把地下党工作的重点由城市转到农村”②的批示,研究制定了开辟全(州)灌(阳)地区工作的计划,动员了20余名桂师同学到全灌地区工作。

1943年7月,邓崇济从桂师毕业后,与曾金全一道赴平乐、富川,向桂师支部书记毛文彦汇报开辟全灌地区工作的计划。经请示中共广西省工委同意,3人一同前往全州两河百板洞村,担负组建全灌地区党组织的重任。

同年8月,毛文彦、邓崇济、曾金全、郑震(早半年到全州)在全州、灌阳组建党组织。期间,毛文彦介绍桂师进步学生刘心潜、蒋念洁入党,邓崇济介绍桂师进步学生谢敦俊(谢雄平)、唐志敬入党。并建立了全州县第一个中共党小组,小组长邓崇济,组员有4人,即刘心潜、蒋念洁、谢敦俊、唐志敬。同时建立了中共灌阳县党小组,小组长曾金全。毛文彦为两个小组的总负责人。全州县、灌阳县两个党小组的建立,为中共灌阳特别支部③及中共全灌特别支部④的成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中共全州县党小组成立后,针对国民党桂系当局日益反共、不断捕杀共产党员的严峻局势,全体党员严格遵循中共广西省工委关于“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指示,制定了党员之间不得发生横向联系、只能单线联系的工作方针⑤。这一工作方针,为全灌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起到了良好作用。在加强党小组自身建设的同时,吸收了桂师进步青年蒋昌斌、张先珏加入了党组织。

1943年8月,中共全州县党小组派党员唐志敬(桂师毕业)负责在清湘表证中心校(现城关完小)建立了全县(今全州,1913年全州改为全县,1959年又改为全州,下同⑥。)桂师同学会,先后召开了三次委员会会议,在教师和青年学生中布置和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方针。至1945年,清湘表证中心校的教师队伍中,除1人外,其余全是桂师毕业生,其中,谢敦俊(谢雄平)、张先珏、蒋昌斌等中共党员组成地下党小组,开展青年活动工作。在1946年春短短的几个月里,地下党小组就把县城附近的全县中学、国民中学、中正安澜中学的桂师校友组织起来了,以全县桂师同学会为骨干,成立了由四所中学组成的联合校友会。同年3月29日,召开了有全州县县长和上层人士及4所中学几百校友参加的联合校友会成立大会,选举王新国(当时为清湘表证中心校教导主任)为联合校友会主席,蒋昌斌、邓国衡、王新国为联合校友会理事,并把《青年之声》作为联合校友会的会刊。联合校友会常设机构临时设在清湘表证中心校。会后校友们上街游行、散发告父老书,“要民主、要和平”的呼声响彻整座山城。联合校友会代售的进步书籍《民主》《新道理》成为学生的首爱,当时人们把清湘表证中心校誉为“青年学生的司令部”,联合校友会的系列活动在广大学生心灵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1947年的全灌武装起义,联合校友会中的许多进步学生都参加了。

1944年3月,为贯彻中共广西省工委关于广西沦陷后要迅速成立抗日武装、坚持敌后抗战的指示,中共全州县党小组在大田村以办补习班为名,招收贫苦青年40多人,向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邓崇济、曾金全亲自给他们上课。后来,这些青年大多数都参加了由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有的还成为抗日骨干力量⑦。

同年5月,邓崇济、曾金全在全州县两河大田村主持召开了全、灌党小组重要会议(史称“大田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了全、灌地区沦陷后的抗日斗争。会上,曾金全组织党员学习了毛泽东《上海太原失陷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会议指出,由于国民党政治上的腐败堕落,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广西很快就要沦陷;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任务,要靠共产党武装和人民群众来承担。会议要求,全体共产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带领广大群众抗击日寇。鉴于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全灌地区较弱,不宜公开打出党的旗号建立抗日武装,因此,要求广大党员与国民党搞好统一战线,发动和带领广大爱国青年参加国民党的县乡自卫队或以其他合法名义组织抗日武装。同时,要求保持党的独立性,坚持党对这些抗日武装的领导,对顽固派要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会后,全体党员回到各自的家乡,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

三、桂师暑宣队在全州的救亡宣传活动

1944年夏,日寇沿湘桂铁路进犯广西,桂北危在旦夕。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派政治特派员肖雷同志向中共灵川特支(以下简称灵川特支)传达省工委指示,要灵川特支在桂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为建立以海洋山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而斗争。灵川特支于5—6月间决定由原在桂师开展地下工作的副书记吴腾芳同志利用合法形式,将在桂师学生中发展的党员和培养起来的革命骨干、进步学生组织起来,组成抗日宣传队来执行省工委这一指示。吴腾芳同志受命之日,恰是日寇步步逼近广西,桂北日益吃紧,国民党广西当局下令疏散之时。当时,学校正准备提前考试,学生也准备考试后回家。吴腾芳同志一方面做好党员、革命骨干参加宣传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一方面争取校长汤有雁的支持,同意用桂师名义组织暑期抗日宣传队(简称“暑宣队”)。成立暑宣队的要求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响应,也得到汤有雁校长的全力支持。桂师暑期抗日宣传队顺利组成,参加的人数50名,除4名教师、一名图书管理员外,其余全是学生。吴腾芳同志选派党员和革命骨干担任暑宣队的领导工作:正副队长是陈钜(党员)、袁汝森,群运组组长是陈扬华(党员),宣传组长是阳至冠(党员),总务组长是郑镜南(党员)和蔡纯华,吴腾芳还亲自与郑镜南、蔡纯华一道将汤校长批准的、学校付给的钱进行充分筹划,制定出宣传经费与伙食费使用计划。暑宣队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筹备工作。群运组制定了群运调查提纲和宣传提纲,宣传组赶排了大型歌剧《农村曲》及练唱好了一批抗日歌曲。

1944年7月8日,暑宣队从桂师所在地临桂两江出发,途经桂林、灵川、兴安、全州、灌阳,历时40余天,到达桂北抗日前沿地区。为了更有效地工作,每到一处都争取当地籍的桂师同学的帮助。暑宣队除在这些县的县城、近郊活动外,还到县属乡镇活动。他们的抗日宣传振奋人心。行进途中,群众夹道观看,边看边议论“抗战有人”“中国不会亡”;暑宣队以其高昂的抗日救亡气势和切实的宣传内容与感人的艺术手法,让抗日宣传深入人心。群众在听了宣传、看了演出后,提高了抗日救亡、武装保卫家乡的觉悟和激情。《农村曲》每演一场,都有一批观众被感动得流泪;歌咏队在全州石塘演唱抗日歌曲时,台下就有观众自动高呼“武装保卫家乡”“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的口号。在桂师同学协助下,在石塘举办了日寇暴行陈列,群众边看边咬牙切齿地痛恨日寇,抗日气氛日渐浓厚。

暑宣队在队长陈钜主持下,于1944年8月15日左右进行了总结。当天吴腾芳同志先后召开了党员、革命骨干会和全队会,传达特支有关计划。吴在肯定队员们的宣传成绩和抗日救亡精神后,根据抗战形势发展变化,决定改变组织形式去执行新的抗日任务。一部分人,即已届毕业的同学和灵川的未毕业同学,在灵川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另一部分人,即未毕业的同学,回到桂师保存力量,同时指定陈扬华、郑镜南率领队伍回桂师(党内指定陈、郑为桂师党组织负责人),队员们都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部署。8月20日左右,陈扬华、郑镜南率领这部分队员带着灵川特支交给的新任务赶回桂师。

1944年7—8月,中共灵川特支副书记吴腾芳率领“桂师战地服务团”到全州县城和石塘等地作巡回演出,号召群众团结起来,抵抗日寇的侵略。

桂师署宣队在全州的宣传活动,使全州的进步青年、学生及有志之士,积极参与到抗日的洪流中来。为此,在全州党组织的领导下,分别成立了五支抗日队伍,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了群众抗日信心,扩大了党掌握的抗日队伍在群众中的影响。

四、广西(桂师)学生军在全州的活动

广西学生军是指抗日战争期间,新桂系组建的配有武装的青年学生抗日救亡队伍。先后组建了三届学生军。其中第一届学生军成立于1936年6月“两广事变”期间;第二届学生军成立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第三届成立于1938年。《广西通志(总述)》中,对广西学生军的定义为:“广西学生军是广西当局在抗战期间为配合前线部队作战而建立的青年抗日团体,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支爱国进步的抗日战斗队。”⑧

1936年初,蒋介石与新桂系矛盾加剧,新桂系为了自保,联合粤系发动了名为“抗日反蒋”的“六一运动”,为扩大影响,在南宁组织了第一届广西学生军,当时在桂林女中简易师范读书的蒋奎(女,全州龙水人)积极报名参加,同时报名参加的还有在桂师读书的全州籍学生赵洪(原名赵和壁)。并由他们促成了学生军第三大队,于6月中旬从南宁赴全州龙水乡一带进行抗日宣传。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响应全面抗战的呼声,新桂系于10月组成了第二届学生军,在李家村训练后,于12月开赴抗战前线。据当时报道,学生军从桂林步行到灵川,然后乘车北行,到达全州关帝庙宿营。学生们到达宿营地后,就马上开展写壁报、作漫画、街头讲演、个别谈话等活动,活动受到了全州县城民众的热烈欢迎。临别时全州各界还为学生军组织了欢送会,并举行了赠旗仪式。

1938年11月,广州、武汉沦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为强化广西省内抗战准备,新桂系组建了第三届学生军,全州青年踊跃报名,人数众多,其中全州人蒋晃任学生军第三团团长。

1941年,新桂系强行解散了广西学生军,但这批热血青年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报国追求,而是在各地积极组织民众投身抗战,打击日寇。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完美演绎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全、灌党小组最初负责人毛文彦以及参加1947年震动全州、灌阳、灵川的桂北起义的肖雷(桂北武装起义总指挥)、赵桂器(赵志光)、吴腾芳、阳至冠、俸星保、何承纪、吴培梅、全昭毅、罗祥忠、阳雄飞等人都曾是第三届广西学生军骨干成员⑨。

五、桂师在全州建立的抗日武装

1944年6月下旬日军进攻湖南衡阳,经过47天的激烈战斗,国民党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向日军投降。8月8日,日军第三师团随即占领衡阳。9月上旬,日军侵占至冷水滩、零陵、东安、新宁、道县一带,直逼全州。

全州国民党当局在日军的猖狂攻势面前显得惊慌失措,日军未到,大小官员便携家眷迁内建乡,后移至东山瑶族区,全县的基层政权基本瘫痪。面对这一严重局势,中共全灌地方组织主动担负起抗日救亡的重任,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组织抗日武装,打击日寇,保家卫国。

(一)桂师学生抗日宣慰大队的建立

1944年8月底,中共灌阳特别支部(以下简称灌阳特支)书记邓崇济在清湘表证中心校(现全州县城关完小)召集进步青年传达了上级党组织有关指示精神,特别是关于武装抗日应采取的三种组织形式:一是独立组织武装;二是设法打入国民党自卫队,掌握部分武装,与国民党联合抗日;三是组织抗日宣传队,发动组织群众坚决与日寇作斗争。随后部署了抗日工作。

1944年9月中旬,桂师进步学生唐仁芝,接受中共灌阳特支布置的组建抗日武装队伍的任务后,与进步青年汪记雨(桂师学生)、汪记风等开会商议筹建抗日武装问题,会后分头发动有爱国热情的同学。9月下旬,在全州安和六源岭村召开了有10多名进步学生和进步青年参加的组建抗日武装会议。会议决定:组建全州学生抗日游击队,推举汪记雨为队长兼事务长,唐仁芝为副队长兼秘书,并聘请沈述德为参谋;制定了队规,各人自筹枪支、自带粮食,联合一切爱国抗日力量,抵抗侵略者,保家卫国。经过近一个月的宣传动员,全县学生抗日游击队发展到40余人,有步枪、手枪38支。队员绝大多数为中、小学知识分子,只有少数青年农民。游击队主要活动于安和西部及蕉江之海洋山一带的六源里、大石背、大田江、沙田、大浸里等村落,主要任务是筹措枪支弹药、粮食,训练队伍,开展抗日宣传,保护群众生命财产。

全州学生抗日游击队为保存实力,避免被反动武装“吃掉”,聘请广西第八区行政督察公署专员陈恩元的儿子陈谋荣为队长,将全州学生抗日游击队改称为“全县学生抗日宣慰队”,取得合法身份。至此,全州学生抗日游击队利用国民党县府和陈谋荣的招牌,巧妙地生存下来。

1944年11月下旬,全县学生抗日宣慰队与杨庆祝、马光炯、蒋万民筹建的“抗日挺进队”合并组成“全县学生抗日宣慰大队”。随后,又收编了闫九响10多人的村自卫队,全大队共有100多人,有轻机枪1挺,步枪90多支。活动范围覆盖安和、蕉江、凤凰境内的100多个自然村⑩。

1945年1月,国民党广西第八区行政督察公署迁驻资源山区,陈谋荣欲率抗日宣慰大队归编其父领导,企图取消“全县学生抗日宣慰大队”。为不使灌阳特支领导的抗日武装遭受损失,根据灌阳特支批示,杨庆祝、唐仁芝、汪记雨等人研究决定,率可靠的20多名队员脱离陈谋荣控制,到达石塘与蒋光密的抗日独立中队合并,在中共灌阳特支领导下继续开展抗日斗争。

(二)石塘抗日独立中队的建立

1944年8月底,邓崇济来到朝南马鞍岭村胡世杰家,向桂师进步青年蒋光密、王新国、陈业正、唐耀星、胡世杰等传达中共广西省工委关于武装抗日的指示精神。10月,蒋光密按照邓崇济的布置,在石塘扒子岭村召集王新国等人筹建抗日武装,设法得到一批武器弹药,组成一支10多人的抗日队伍。后与赵修仁在朝南组织的20多人的抗日武装队伍合并。为使30多人的抗日武装队伍不被国民党反动势力吞并,采取与石塘乡自卫大队搞统战的方式,在自卫大队内成立一支独立的抗日武装。经国民党县政府同意后,石塘抗日武装队伍正式编为“石塘乡自卫大队抗日独立中队”,蒋光密任中队长。中队成立后在石塘乡境内开展抗日宣传,并多次袭击日军。1945年1月,与杨庆祝、汪记雨从“全县学生抗日宣慰大队”中分离出来的20多人合并,队伍得以壮大,发展到60多人。

石塘抗日独立中队,表面上隶属于国民党石塘乡自卫大队,但实权始终掌握在中共党员手中,可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活动。石塘抗日独立中队成立之初,党组织为了掌握这支武装,与石塘乡自卫大队订立条款:队伍的人员及枪支自筹,粮食由自卫大队统一供应,队伍不受大队编调,保持其独立性,但在打击日寇时,共同协调配合⑪。

(三)东山抗日政工队的建立

1944年10月中旬,中共灌阳特支计划在国民党全县恩德区自卫联队中成立由党组织掌握的武装力量。当时的形势是,只有通过打入国民党组织内部,以合法的方式,才能秘密组建党的抗日武装。根据这一形势,中共灌阳特支利用中共党员谢敦俊(桂师毕业)与国民党灌阳县县长唐资生的亲戚关系,派遣其去找唐资生,请唐资生写信给唐守约(两人为堂叔侄关系),建议在恩德区自卫联队里成立政工队,并推荐谢敦俊为政工队负责人;同时还利用刘心潜(桂师毕业)与唐守约的亲戚关系进行游说,促使唐守约终于同意成立政工队。

1944年10月中旬,全县恩德区自卫联队东山抗日政工队正式成立。第一批招集来的都是桂师及进步知识青年,有蒋昌斌、杨拔茜(女)、张玉珏、邓国衡、陈士发、邓崇鸾(女)、唐善笃、唐楚英、王树志、邓鸾英(女)、邓俊、刘文英、蒋鸿贞(女)等20多人。1945年,肖友龄、肖友彪(肖毅民)加入政工队。为解决石塘蒋光密的抗日独立中队裁撤问题,根据中共灌阳特支的指示,由蒋昌斌、唐楚英(两人均为桂师毕业)牵线,唐仁芝、杨庆祝、唐仁芊等10多名进步知识青年,全部编入东山抗日政工队。此时东山抗日政工队共有40多人,枪4支。面对不断壮大的东山抗日政工队,中共灌阳特支加紧了对进步知识青年的培养和教育,在政工队建立了党小组,把具备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入党,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扩大党的影响,组织发动群众,打击日寇侵略活动,为以后的桂北武装起义培养了后备力量。

(四)恩德区自卫联队新编抗日第二中队的建立

1944年9月下旬,中共灌阳特支书记邓崇济将两河百板洞村、大田村附近的进步农民、知识分子召集起来,筹措到枪支80余支,组成了90多人的大田村抗日自卫队。邓国衡任中队长、邓崇济为副队长,进步青年邓德敏(桂师学生)、邓铁臂、邓家文分别任分队长。遵照中共广西省工委关于“利用公开合法身份,组织抗日自卫队和政工队”“与国民党及一切愿意抗日的力量联合抗日”的指示精神,趁着国民党上校团长唐守约从前线回到全县任恩德区自卫联队队长之机,利用亲戚关系做统战工作,使大田抗日自卫队取得了“国民党全县恩德区自卫联队新编抗日第二中队”的合法牌子,同时也解决了队伍的给养问题。该队主要活动在两河、镇东(今东山乡)及石塘的部分地区。

新编抗日第二中队成立后,曾多次与日军作战。11月,在两河大狼口伏击日军,击毙日军曹长1名,缴获三八式步枪一支,其他军用物资多件。四次战斗共击毙日军10多名,迫使日军撤离了寨屋、山头、白水等据点,使东山周围和灌江东岸一带免遭日军的侵害。1945年夏,国民党全县县长蒋文度怀疑新编抗日第二中队队伍里有赤色分子,借口经费困难,明令解散了抗日队伍。在解散之机,邓崇济等人将由党掌握的武器全部埋藏起来。后来,这些解散的进步农民和知识青年,绝大部分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全灌武装起义。埋藏的近百支长短枪,为全灌武装起义提供了武器保障。

(五)恩德区自卫联队抗日独立中队的建立

1944年,邓崇济指派党员刘心潜利用与国民党全县恩德区自卫联队队长唐守约的姑表关系进行统战工作,成立名义上由国民党领导实际上由共产党掌握的抗日队伍。

刘心潜接受任务后,去约见唐守约,提出了组建抗日队伍的请求,并诉说了日军在全州的暴行和家乡父老兄弟要求抗日的决心,唐守约同意了组建抗日队伍的请求。随后,刘心潜在两河田美村邀集进步青年王树志、梁莹(桂师学生)、唐耀星(桂师学生)商议筹建田美村抗日自卫队,并依靠其当时的社会背景,很快就召集了68人的队伍,队员均是田美村附近村庄的热血青年和贫苦农民。后来这支队伍改名为“全县恩德区自卫联队抗日独立中队”。刘心潜任中队长,王树志任文化教员、梁莹任文书。中队下设3个分队,有自筹枪支36支。到1945年4月,队伍发展到94人,有机枪3挺,其他枪支80支,子弹4800发,手榴弹200枚。

自卫联队抗日独立中队先后在东山的东江、白竹,白宝的碑头、霞头、周家、栈底、朝基,两河的井门前、竹湾等村庄进行抗日宣传。1945年6月,国民党全县县长蒋文度怀疑抗日独立中队有共产党活动,以经费困难为借口,解散了抗日独立中队。独立中队解散后党组织将自筹的30支枪秘密收藏,以备后用。

在中共灌阳特支领导下,由桂师进步学生参与组建的全州5支抗日队伍,共有370人,有轻机枪5挺,步枪、手枪300多支⑫,在日军残酷的“三光政策”和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极度困境中,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抗日工作,为全州光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先后发展了一批桂师进步青年(如:傅一屏、张先珏、邓德敏、陆绍双、黄荣誉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另外还培养了几十名革命积极分子。后来这批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游击战中,担任了各级指挥员。5支抗日队伍中的大部分战士,均成为全州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游击队中的骨干。5支队伍埋藏的130支长短枪,为解放战争中党领导的游击队提供了武器保障。

六、桂师在全灌武装起义中的作用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武装大举进攻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为粉碎敌人的进攻,支援解放区战场,党中央号召在各敌占区开展游击战争。同年4月,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在横县组织召开了全省各地区党组织的主要干部会议,会议制定“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广泛发动游击战争,创建新游击根据地,摧毁反动政权,建立新解放区”的总方针、总任务,并决定在桂北地区建立游击根据地。根据中央和省工委的批示,全灌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加快了步伐。1947年6月下旬,横县会议后,中共广西省工委桂北特派员肖雷和中共桂林市工委负责人阳雄飞在灵川吴家村吴腾芳(曾在桂师从事地下工作)家里,主持召开了有肖雷、阳雄飞、曾金全、邓崇济、全昭毅等桂北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会上,肖雷传达了上级关于武装起义的批示,会议决定成立桂北武装起义领导小组,肖雷任组长,总指挥部设在灵川。肖雷、阳雄飞、全昭毅负责灵川方面;曾金全、邓崇济负责全灌方面。会议决定,7月25日分别在灌阳的县城、新圩、陈家背、巨望、秀(小)江源和全州的石塘、两河、麻子渡,灵川的甘棠、南蕃等10个点同时起义;起义后,全、灌的起义队伍向南发展,灵川起义队伍向东与桂东起义队伍汇合,在湘桂交界的都庞岭山区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灵川吴家村会议后,邓崇济于7月中旬在灌阳新圩的立田村小学召开了全灌起义骨干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并指派了各起义点负责人。新圩点由陆绍双、黄荣誉负责,参加行动的有40人枪,配重机枪一挺。陈家背由梁莹负责,有30人枪,另有国民党驻守陈家背保安队的两个班长和四五个兵作为内应。灌阳县城由傅一屏负责,有20人枪,国民党驻守灌阳县城保安队有八九人做内应。小江源由郑高等人负责,有10人枪。巨望由蒋念洁、邓国衡负责,有20人枪。全州石塘由蒋光密、洪智民负责,有40人枪。两河由刘心潜、邓德敏、廖基豪负责,有30人枪。麻子渡由唐仁芝、杨庆祝、谢敦俊负责,有近20人枪,配有机枪一挺。

临近起义前,全灌特支接到桂北起义领导小组提前于7月23日起义的通知,但考虑到时间仓促,准备不足,决定将起义时间定在7月24日。24日晚,全州的石塘、两河、镇东(今东山乡)、麻子渡;灌阳县城、新圩、陈家背、巨望、小江源按计划同时起义,起义指挥部设在新圩立田村小学校里,由邓崇济、卢蒙坚负责指挥。起义首先在石塘发起,采取里应外合的方式,未发一弹,突袭成功,生俘副乡长及其下属10多人,缴获长枪30多支,短枪4支,当晚起义队伍向南转移到源旺岭,与攻麻子渡起义队伍会合后转至大龙村。小江源起义点,起义获得成功,缴获长短枪10来支。两河起义点,由于里应外合未联系好,在进发两河乡公所途中折返;第二天晚上转而攻打镇东乡公所,结果未克。麻子渡起义点,由于敌情变化,也停止了进攻。灌阳的新圩、陈家背、巨望、县城四个起义点,由于敌人已有防备,未获成功⑬。

7月27日,参加全灌起义的灌阳、石塘、麻子渡的起义队伍在灌阳大龙熊巴坪会合,将起义队伍合名为“全灌人民自救团”。之后,全灌各路起义队伍(除小江源部分外)于7月29日云集全州两河的厚村,在此召开了领导干部会议,决定将“全灌人民自救团”正式命名为“全灌农民解放支队”,选举邓崇济为支队长,杨庆祝为副支队长,卢蒙坚为政治委员。支队下辖灌阳、石塘、东山、巨望4个中队,收缴地主、恶霸的枪支,扩大队伍,推翻国民党基层政权,开往灌阳南部集中,汇合灵川起义队伍,再向东发展和桂东起义部队会合,建立游击根据地。

声势浩大的全灌武装起义,极大地震惊了国民党广西当局。在国民党广西当局的残酷镇压下,加上各游击队领导缺乏武装斗争经验,轰轰烈烈的全灌武装起义队伍受到严重挫折,起义骨干先后转入灵川起义队伍。个别经香港转入西江纵队,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开展活动⑭。

七、结 语

从抗战时期的抗日宣传、抗日武装斗争到解放战争时期轰轰烈烈的全灌武装起义,再到1948年游击队由灵川北上全、灌站稳脚跟,壮大队伍,直至迎接解放大军解放全州,在桂北大地上处处都活跃着桂师学生的身影。桂北武装起义领导小组成员大多数都在桂师工作和学习过。在全灌武装起义各起义点负责人中,均有桂师学生参与。桂北人民解放总队12个大队30个大队干部中,桂师学生就有13人,总队长兼政委吴腾芳、总队副政委阳雄飞就出自桂师。桂师力量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发挥了巨大的历史性作用。国民党曾称桂师“是用国民党的钱,办共产党的干部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主席韦纯束指出:“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是一所富有革命传统的学府”“是我党长期领导和掌握的革命据点,是培养革命人才的基地”。

注 释:

① 以上史料出自全州县党史县志办公室编:《全州解放战争》,2003年;全州县党史县志办公室编:《全州著名烈士传》,2002年;中共桂林地区教育学院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组编:《党在桂林师范》,1990年。

② 1942年7月,国民党特务在桂林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学生,中共广西省工委遭受严重破坏。“七·九”事件后,以钱兴为书记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从城市撤离至农村开展工作。

③ 1944年8月,中共广西省工委委派政治交通员肖雷赴桂北,向各地党组织传达省工委指示,肖雷赶到灌阳,向邓崇济传达指示精神,把全州、灌阳两个党小组合并,组成中共灌阳特别支部,邓崇济任特支书记,文儒良为副书记,指导两县党的工作。

④ 1945年12月,根据中共广西省工委的指示,将中共灌阳特别支部,改为中共全灌特别支部委员会。

⑤ 桂林“七·九”事件后,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指示:第一,迅速将暴露或可能暴露的党员转移,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彻底落实党中央在白区工作的方针。第二,尽快想方设法跟党中央联系,报告当前的情况。

⑥ 全州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全州县志》,1998年,第26页。

⑦ 全州县党史县志办公室编:《中国共产党全州历史》第一卷,2007年,第57页。

⑧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广西通志·总述》,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⑨ 黄铮主编:《广西抗日战争史料选编》第三卷,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⑩ 全州县党史县志办公室编:《中国共产党全州历史》第一卷,2007年,第74页。

⑪ 全州县党史县志办公室编:《中国共产党全州历史》第一卷,2007年,第82页。

⑫ 全州县党史县志办公室编:《中国共产党全州历史》第一卷,2007年,第84页。

⑬ 中共桂林地委党史办公室编:《桂北游击队》,1988年,第6页。

⑭ 全州县党史县志办公室编:《中国共产党全州历史》第一卷,2007年,第130页。

猜你喜欢
全州工委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中共梧州城工委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成立学校少工委 推进少先队改革实施
临夏州畜禽粪污处理现状调查及资源化利用对策与建议
抗日英烈马威龙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申请书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同意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