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富强”价值观的内涵解读

2020-03-16 09:08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理念时代目标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富强”价值观表达了国家追求繁荣强盛、人民富裕安乐的美好希冀,反映了社会现实中非富强的状况,凝聚着人民渴望实现富裕、建设强国的力量。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与其他核心价值观相对比,“富强”的价值引领作用无疑是基础性的,这一基础性,就在于其本身所承载的历史任务和使命,即贯穿和集中体现于后两个“历史性飞跃”中,是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价值支撑。“富强”价值目标具有丰富的内涵,“富”与“强”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的,对它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单一的浅层次的表面,即仅理解为国家层面的目标,或者将“富强”简单拆分开来认识。“富强”价值观积蓄着中华民族持久、深沉的复兴力量,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新的奋斗目标和挑战,更加有必要全面解析其内涵,把握其要求。

一、新时代“富”的内涵解析

“富”的基本含义是富裕,侧重于经济领域,并愈发广泛地覆盖到精神文明领域,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物质和精神财富,不断巩固并提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实现富裕的价值目标。新时代,富裕目标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在发展达到国家的总体富裕基础之上,更加侧重提升“富”的质量,更加强调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国家和人民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富裕。

(一)新时代“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描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存在于“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2],因而在努力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财富实现最充分的增长以后,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邓小平也曾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3],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富”这一目标作为重要的价值指引,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4]新时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能忽视,我国的基本国情、国际地位尚未改变,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并未得到满足,距离实现中国梦目标的道路还十分遥远,道阻且艰。在中国梦实现之前,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依旧是基础性的,仍需坚持“富”的价值目标。

(二)新时代“富”是发展理念的改革成果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和积累物质财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此同时,非理性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产能过剩、创新不足等弊病和恶果也令人瞠目。生活的富裕本应带给人民以幸福,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则使富裕失去其最初的意义;为了发展,对资源进行盲目的开采,不仅使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也使得产能过剩,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创新动力不足,许多关键装备、高端产品、核心技术都还依赖于进口;人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随着财富增长而发生转变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无法得到及时满足,这也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原因。

发展决定着落后这一问题的解决,而发展理念则决定着发展最终的成效。实践证明,粗放式发展所带来的财富积累,并不符合实现真正富裕的发展理念。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产能逐渐过剩、资源日趋枯竭,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都启示我们必须转变以往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5]109,只有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不断改革发展的方式、提升发展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所结出的“富”的成果,才真正切合人民的需要。

(三)新时代“富”是发展成果的全面覆盖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反映了供给侧结构的失衡,也反映了我国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贫富差距的扩大。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地理位置、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并不协调,人民收入的水平差距较大,两极分化的现象存在,这些都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贫困地区对于整个国家、贫困人口对于全体人民,虽然都只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却降低了民生福祉,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与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也是相悖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6]新时代,“富”的内涵不仅体现在贯彻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富裕目标之实现路径的深度上,同时也体现在发展成果之全面覆盖的广度上。收入差距扩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都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反映。这些情况的存在,就对发展所覆盖的对象和范围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全面小康,需要覆盖全体人民、辐射所有地区。新时代的富裕必然是全面覆盖的共同富裕,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全民共享的发展。

二、新时代“强”的内涵解析

“强”的基本含义是强大,具体体现在实现富裕的基础之上,国防、科技、民主、法治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建成现代化国家,达成国家和民族强大的目标。新时代同样赋予了“强”以新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加明确了强国目标的建成时间、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全面统筹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步伐。

(一)新时代“强”是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

对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是社会主义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前提。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都善于在经验的累积中实现理论的提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过程中,党和国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已经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包括两个阶段,他指出:“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7]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之初,邓小平同志从实际出发,作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判断,并设计了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宏伟蓝图。江泽民同志在“三步走”中的前两个战略目标达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对国内外形势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条件的综合分析,在十八大报告的基础之上,对实现强国目标进行了安排,作出了分“两个阶段”新的顶层设计。新时代的强国目标,正是基于对以往所取得的理论成就的总结之上提出的,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深刻认识和对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把握。

(二)新时代“强”是伟大复兴的殷切期望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5]49。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在近代却饱受落后、战乱所带来的深重苦难。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发向上,始终不懈地坚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积蓄着势不可挡的强大能量。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我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小康问题,而且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多中国方案的出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党和国家的坚定举措、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伟大壮举,都体现了凝聚全民族力量的中国精神。新时代,“强”的目标已然成为民族强与国家强的统一体,不仅外化为鲜明的强国目标,而且植根于中华民族对中国梦的殷切希望。

(三)新时代“强”是并联发展的和平崛起

由于起步时间晚、发展速度快,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路径是“并联式”的“叠加发展”,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串联式”的“顺序发展”[8]。“并联式”的叠加发展凸显着我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自身特色,既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其内在的“短板”。由于起步晚、底子弱,所以赶超式的发展理念意味着发展时间的急剧压缩,快速型的发展意味着离不开外部国际环境的影响,而“叠加性”的发展次序又难以避免发展的各方面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弯道超车”的实现并非易事,社会主义所要追求的强大,不仅包括经济、科技、资源、军事等硬实力的巩固,而且包括文化、制度、外交、意识形态等“软实力”的提升。近些年来,海外开设了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国际上回响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新时代,“并联式”全面发展的中国,在开放的过程当中推行互利共赢,在文明交流的过程之中秉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理念。在全球治理的过程当中,越来越多地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世界和平的建设、国际秩序的维护、全球经济的发展作出不竭贡献。新时代,中国正不断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实,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是建立在和平发展基础之上的崛起,而非“强国必霸”那样陈旧的歪曲逻辑。

三、新时代“富强”的全面理解

“富”与“强”是构成“富强”价值观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有其各自的丰富内涵,又有着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富强”价值观反映了历史逻辑与理论创新的统一,体现了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统一,直接反映了我国社会现实和实践发展状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是党在新时代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价值引领。

(一)新时代“富强”是“富”与“强”的统一

“富”主要反映在经济领域中,在新时代的具体要求包括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共同富裕;而“强”则有着更全面、更丰富的维度,不仅涵盖着经济领域中的“富”,还体现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安排之中。“富”与“强”有着不同的内涵,所侧重的层面、范围也不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纯粹简单存在的两个个体,相反,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果没有物质富裕的基础支撑,国家的强大是不稳固、不牢靠的。人民基本生活得不到满足,国家的外在力量即使再强大也无法保证其内部社会发展的稳定。同样,实现富裕需要和平稳定、安定团结的发展环境,只有强有力的国家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保障共同富裕的实现。“富”是“强”的根本,是体现在经济建设中的“强”;“强”作为“富”的保障,在“富”的基础之上承载起民族复兴的梦想。新时代,“富”与“强”相互联系、互相支撑、统一为完整的整体,共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目标,统一于核心价值引领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中。

(二)新时代“富强”是理论创新与历史逻辑的统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求在取得既有成果的基础之上仍强调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需要在既有的成果基础之上更重视发展的质量、更强调公平。新发展理念是对以往发展理念的继承、突破和创新,是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崭新的现代化实现路径。通过明确发展目标、改革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从而使“富强”价值观达到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

但凡理论的创新,都离不开历史发展的逻辑和轨迹。“富强”价值观基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与实现中国梦这一目标的理论逻辑相契合。同时,“富强”价值目标也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同富裕,正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真实反映,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正是对“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鲜明写照。

(三)新时代“富强”是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统一

追求和平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坚持的理想,发展是实现“富强”的主要推力,而和平则是实现发展的保障。新时代“富强”的基础价值引领使命,使其必然建立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之上。新时代越来越强调提升发展质量、越来越注重全民共享,因而实现“富强”价值目标不仅需要内部的改革驱动和统筹安排,而且也离不开外部稳定的发展环境保障。

奉献是中华民族内在的高尚品德,从近年来的发展来看,中国正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并且在坚持和平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新时代,中国在改革自身发展理念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为世界带来愈来愈多的机遇。秉持和平发展、互惠互利理念的中国,在与其他国家交流互通的过程之中,不断实现着合作共赢的目标。

四、结 语

梦想之所以为梦想,就在于其现实条件的差距还不足以使其实现,伟大事业的完成向来都不轻松,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任务亦是如此,仍然需要当代乃至数代中国人的奋力开拓。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所作出的新安排,建构起实现“富强”价值目标的基本路向,“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两步走”新的顶层设计,目标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立足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阶段认识的“富强”价值观,必将展现其丰富内涵之中更深层次的力量。

猜你喜欢
理念时代目标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