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汽车维修技师培养模式探究

2020-03-17 05:42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李卫平王吉敏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技师研修技能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李卫平,王吉敏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提出,我国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而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师的专业化教学基地,积极探索规范化、专业化、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是紧跟时代需求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结合职业发展规律及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技师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 汽车维修技师的内涵

在我国,一般通过获取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来判定技能人员的技术等级。而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则对从事汽车维修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共分为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共5个等级。汽车维修技师应该是面向生产维修一线,能够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汽车专业知识。动手和动脑能力强,通过自己的分析能够解决汽车故障。汽车维修技师应是技术过硬、综合知识全面的一个工种。所以,在技师培养方面不仅要加强技术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高强度的实操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2 汽车维修技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汽车维修技师的培养过程不仅要反映企业的实际岗位需要,还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人的职业成长遵循着“从初学者到专家”的逻辑发展规律,所以培养技师的任务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把一名学生从层次较低的初学者通过一定阶段训练培养成较高层次的技师。这个过程是“从完成单项简单的任务向综合复杂性任务”的能力发展,该过程需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情境设计,完成从未知到全知过程的知识积累。因此,教师要明确汽车维修技师培养的各个学习阶段所对应的知识和能力点,这样就为汽车维修技师培养确立了科学依据。汽车维修技师培养的各个阶段的知识能力要求如图1所示。

3 汽车维修技师培养模式探索

3.1 以技能“阶段提升,一体化融合”的理念进行技师培养

“阶段提升、一体化融合”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分阶段、项目化、研修化、一体化融合”。其中“项目化”是该模式的核心理念,学习任务都源自于企业工作实际,通过工作过程项目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以专项基础能力训练、校内一体化实训、校内外轮动实训和竞赛项目综合实训等为载体,按照技师职业成长的逻辑发展规律进行编排和实施教学。按照职业能力的成长逻辑规律,将技师层次的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以下3个层次。

(1)第一能力层次培养期为3年,注重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穿插企业文化及制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第三学年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专项技能,此阶段的学习目的是练好基本功,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社会能力。此阶段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阶段。

图1汽车维修技师各阶段的知识能力要求

(2)第二能力层次培养期为1年,结合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从简单的项目化教学向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转化,采用企业及学校的“双导师制”进行教学。

(3)第三能力层次培养期为1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训,以企业师傅为主导,学校教师为辅助对学生进行培养,在企业完成学习任务后,最后一阶段按照技能竞赛项目标准来进行教学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毕业。职业能力培养层次见表1所列。

3.2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

在设置技师研修项目时,以国家职业标准为指导,侧重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技师培养阶段采用“研修式”方式进行,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到具体项目要求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项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突出技术新、高技能特点,整个研修项目可以以校企合作项目为依托。汽车维修技师的培养目标确定为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表1职业能力培养层级

(1)通识能力。具备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观;具有较强的与人沟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2)专业能力。具备扎实的汽车构造理论知识,熟悉汽车新技术;能熟练操作维修工具和设备;能根据技术要求完成汽车维护、性能检测,诊断和排除疑难故障等。

(3)社会能力。能在不同的工作领域或条件下运用多种技能和方法完成工作任务;能自我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对本专业低层次操作人员的技术指导能力、现场管理能力等。

3.3 人才培养过程的实施

(1)专业基础单项训练。此阶段主要是基础能力的实践训练,以汽车维修技师的培养标准为目标,经过校内专业知识的学习后,学生再进入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践练习,强化动手能力,能够熟练使用工具完成汽车维护保养工作。

(2)校内综合实训。此过程为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该过程中可掌握完成学习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综合能力。项目化的工作过程学习会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关键职业能力。

(3)企业真实情境训练。企业真实情境训练是学生在系统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后,掌握了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管理技术,实际参与企业的专项训练,这一阶段是对专业教学的全面检验,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职业岗位能力的重要阶段。同时又是学生职业趋向逐渐明晰,就业岗位基本确定的关键时期,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基本实现了就业。

(4)技能竞赛项目实训。目前技能竞赛项目代表着专业技术最前沿,项目最具典型性,设计也非常科学合理,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最后通过竞赛项目考核作为技师证发放标准可成为一种新的考核渠道。

以上几个环节,紧紧围绕技师综合能力的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按照由单项到综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规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

3.4 技能大师引领下的“双导师”教师队伍

技师研修项目导师应由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每个研修项目有两位教师给学生授课,一名为实操授课教师,一名为理论授课教师。“双导师”应在学校技能大师的带领下进行培养,校内研修导师需每年暑期下企业顶岗实践一个月以上,所有研修教师与企业师傅进行一对一结对,实现每个技师研修项目至少有一位汽车维修企业技术总监全程跟踪指导。

3.5 建立学习工作站式的“实训化”教学环境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要求进行作业,真正实现“企业真实化”教学,可成立专业技术研修中心用于典型工作任务研究、新技术培训等。

3.6 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

技师研修项目的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每个专业核心项目都要进行考核,看学生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考核成绩多元化、考核主体多元化,最终通过技能竞赛项目的考核做出评定,让结果得到企业的认可。

4 结语

技工院校承担着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的任务,但这并不表明仅靠学校就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技师,而是要与企业紧密合作,在企业的配合下完成培养任务。只有将学生培养纳入到企业人才发展规划中,进行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培养,才能满足企业和行业对技师人才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问题,进而打通高技能人才培养通道。

猜你喜欢
技师研修技能
立足“四个一”,关注园本研修中的教师立场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