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

2020-03-17 05:42武进中等专业学校唐杰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实竞赛实训

武进中等专业学校唐杰

目前,中职院校技能竞赛如火如荼,部分院校为了能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将竞赛内容强行嵌入日常教学中去,甚至放弃部分常规教学内容,重点强化竞赛内容,这明显违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技能竞赛宗旨,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少数学生,同时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针对此种现象,本文提出了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加以具体分析。

1 学、训、赛一体化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1.1 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学习、实训、竞赛3个教学环节有机整合,有序、有目标地推进教学过程。注重学、训、赛三者之间的统一。学是训和赛的基础,训是学的巩固与强化,赛是对学和训的反思与促进,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实训的实践性,竞赛的促进性。

1.2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1)学是训和赛的基础。专业课程学习资源应当与职业标准、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对接,实训项目来源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竞赛项目内容需要进行二次细分,将细分后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嵌入日常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和实训项目中。

(2)训是学的巩固与强化。通过碎片化知识学习,依托实训,能将零碎的知识灵活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赛是对学和训的反思与促进。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竞赛让学生发现理论知识学习、技能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期理论知识学习、技能实践环节中进行补缺,从而形成理实一体化学习→技能强化综合运用→竞赛结果反思→理实一体化再学习的学习路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2 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下,大多数中职院校将教学与竞赛训练两个环节分开,日常教学环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而竞赛内容与日常教学相差甚远,采用僵化的训练方式,学生日常学习的内容与实训、竞赛内容不一致,竞赛纯粹是为了竞赛,对学、训没有促进和反思作用。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多所学校存在以下问题。

(1)大多数中职院校将竞赛项目嵌入日常教学,但均未经过企业调研,仅仅是经过简单划拨直接设定相关教学项目,这明显违背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2)教学内容、实训内容、竞赛内容缺乏有机统一和延续。

(3)竞赛反馈机制缺失。竞赛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但所有参加调研的学校都没有竞赛反馈机制,竞赛后教学和实训没有改进,只关注竞赛成绩,这明显违背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原则。

这样的学、训、赛教学无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对学生技能的提升产生了制约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改变学、训、赛各环节相对独立的现状有助于发挥竞赛对学生理实一体化学习、实训的改进作用。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改进和创新,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3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3.1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1)紧密围绕企业岗位能力,研究学、训、赛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从企业岗位能力调研入手,经过专项工作任务分析,得出若干知识、技能要素,结合竞赛内容,设置典型教学工作任务、实训工作任务、竞赛工作任务,实现学、训、赛知识体系相辅相成,实训内容有连贯性、递进性,竞赛反馈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2)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研究学、训、赛信息化教学资源。立足课堂教学、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验证教学内容、实训项目、竞赛内容的衔接度,形成有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信息化课程的在线学习界面如图1所示。

(3)通过竞赛组织,研究竞赛时机、竞赛过程测量点、竞赛反馈机制对学和训的促进作用。竞赛时机与学习进度保持同步。竞赛时机一般选择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完成后进行,通过竞赛反思知识点掌握程度并取长补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从职业岗位能力要素出发制定竞赛综合评价方案。竞赛结果反馈后理教学和实训需要改进和巩固,要针对结果进行逐个剖析,并进行必要的再讲解和再训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更牢固。

3.2 应用效果分析

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历时2个学期,共有9所职业学校参与改革实践,笔者选取各校本专业17级任意2个行政班(30人/班)做为比较对象,其中1个班采用学、训、赛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称之为“实验班”;另1个班采用常规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称为“非实验班”,学习效果分析如下。

(1)竞赛成绩提高。9所学校经过一年的实践,从实验班遴选出的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竞赛获奖情况见表1所列。

(2)实验班学生较非实验班学生专业课成绩优。《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所涉及的工作任务在企业实际岗位中使用频次高,国家和省级竞赛中该课程内容占比20%,因此选取该课程的理论、实训、竞赛3项成绩的总评成绩(总评成绩=理论成绩*30%+实训成绩*30%+竞赛成绩*40%)做为比较依据,总评成绩对比见表2所列。

图1信息化课程在线学习(截屏)

(3)厘清了学、训、赛三者间的关系,构建了闭环的学、训、赛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源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与实训内容、竞赛内容相吻合,实训内容有连贯性、递进性,竞赛反馈有指向性、针对性,对知识点、技能点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学是训和赛的基础,训是学的巩固与强化,赛是对学和训的反思与促进,该模式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实训的实践性和竞赛的促进性。

(4)“大数据”促进了动态课程教学资源的加速生成。课堂教学活动中,评估环节充分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训、赛的即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大数据分析提供有效数据,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动态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依据,为赛后进行补差、技能再强化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证据。

表1竞赛获奖情况

表2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专业核心课总评成绩对比

4 结语

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融合,实训内容与竞赛内容相融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竞赛评价反馈、实训评价反馈对理论学习的促进作用相互交叉,通过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训学习、竞赛的统一,实现了多元整合。

图2 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理实竞赛实训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医学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新路径的探讨与实施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农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困惑及探讨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计算机网络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